山村新程:果林逐夢
李知青迴城後的那段日子,陳大山心裏空落落的,可村子發展的重任容不得他有太多時間傷感。他整日思索著村子的下一步出路,目光一次次落在村子周邊那片鬱鬱蔥蔥的山地。一天夜裏,陳大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承包村裏的山地種果樹。
第二天一大早,陳大山就來到村委會,向村幹部們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咱這山地閑著也是閑著,種上果樹,幾年後就能有收成,既能賣果子,還能帶動村裏的經濟。”陳大山滿懷期待地看著大家。村幹部們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可也有人提出了擔憂:“種果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資金、技術,還有銷路,哪一樣都得操心。”陳大山堅定地說:“我都想過了,慢慢克服,總能行的。”
在眾人的支持下,陳大山順利承包了山地。他把家裏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購買果苗。為了挑選到優質的果苗,陳大山跑了好幾個縣城的種苗市場,向有經驗的果農請教。最終,他選定了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的蘋果、梨子、桃子等果苗。
果苗運迴來後,陳大山帶著村裏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開始在山地裏挖坑、栽種。那幾日,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他們的汗水不停地流淌,滴落在新翻的土地上。“大山,這果樹真能種好嗎?”一個小夥子有些懷疑地問。陳大山一邊擦著汗,一邊笑著說:“隻要咱們用心,肯定行!等果子熟了,咱們就等著數錢吧!”
然而,種植果樹的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沒過多久,果苗就遭遇了病蟲害,嫩綠的葉子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蟲子。陳大山心急如焚,他四處打聽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跑了十幾裏山路,向一位老果農請教。老果農給了他一些自製的農藥,並詳細講解了使用方法。陳大山如獲至寶,迴到山地後,立刻和大家一起給果苗噴灑農藥。經過幾天的努力,病蟲害終於得到了控製。
隨著果樹逐漸長大,陳大山又麵臨著新的問題——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果樹的修剪、施肥、灌溉等環節都需要科學的方法,僅憑他現有的經驗遠遠不夠。就在他發愁的時候,收到了李知青的來信。信中,李知青得知他種果樹的計劃後,寄來了幾本關於果樹種植的專業書籍,並表示會在城裏幫忙聯係農業專家。
在李知青的幫助下,陳大山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他按照書上的方法,定期給果樹修剪枝葉、施肥澆水。為了節省成本,他還帶領村民們自製有機肥料,用山裏的落葉、雜草和動物糞便混合發酵。
幾年過去了,果樹終於開花結果。漫山遍野的果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紅的蘋果、黃的梨子、粉的桃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陳大山看著眼前的景象,激動得熱淚盈眶。
收獲的季節,陳大山組織村民們采摘果實。大家歡聲笑語,忙碌在果林間。可新的難題又來了,這麽多的果子,該如何銷售呢?陳大山想起李知青在信中提到的拓寬銷路的方法,他決定主動出擊。
他帶著一些樣品,再次來到城裏的供銷社。謝老板看到他,熱情地迎了上來:“陳老弟,好久不見,聽說你種了果樹,怎麽樣?”陳大山笑著把樣品遞給謝老板:“謝老板,您嚐嚐,這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綠色無汙染。”謝老板嚐了一口蘋果,讚不絕口:“不錯不錯,口感香甜,我看能行!”在謝老板的幫助下,陳大山與供銷社簽訂了合作協議,村裏的水果順利進入了城市市場。
除了供銷社,陳大山還通過李知青聯係到了一些水果批發商。他們來到村裏,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樹和優質的水果,當場就下了訂單。一時間,村子裏車水馬龍,前來拉貨的卡車絡繹不絕。
隨著水果生意的紅火,陳大山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他沒有忘記村裏的鄉親們,拿出一部分錢,為村裏修建了一條通往山地的水泥路,方便運輸水果;還在村裏辦了一個小型的水果加工廠,將多餘的水果製成罐頭、果脯等,進一步提高了水果的附加值。
然而,陳大山的目光並未就此滿足。他深知,要讓村子的水果產業真正做大做強,還需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於是,他開始琢磨如何為村裏的水果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設計獨特的包裝。他發動村民們一起出謀劃策,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將品牌定名為“青山甜果”,寓意著水果來自青山環繞的村莊,口感香甜。
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陳大山還帶著“青山甜果”參加了城裏舉辦的農產品展銷會。在展銷會上,他們的水果憑借著優質的口感和精美的包裝,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關注。一位來自外地的水果連鎖超市老板對陳大山說:“你們的水果品質這麽好,要是能長期供應,我們超市願意和你們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陳大山聽後,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緊緊握住對方的手,連連點頭:“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定保證供應!”
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青山甜果”的銷量節節攀升。陳大山意識到,現有的種植規模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於是,他決定擴大種植麵積,動員村裏更多的村民參與到果樹種植中來。他免費為村民們提供果苗和種植技術培訓,還承諾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村民們的水果。在陳大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果樹種植的行列,村子裏的果林麵積不斷擴大。
為了更好地管理果林,陳大山還成立了水果種植合作社。合作社統一采購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水果,不僅降低了種植成本,還提高了水果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村民們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如今,每當陳大山站在山地上,望著那片碩果累累的果林,心中就充滿了自豪。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家的努力,也離不開李知青的幫助。未來,他將繼續帶領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李知青迴城後的那段日子,陳大山心裏空落落的,可村子發展的重任容不得他有太多時間傷感。他整日思索著村子的下一步出路,目光一次次落在村子周邊那片鬱鬱蔥蔥的山地。一天夜裏,陳大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承包村裏的山地種果樹。
第二天一大早,陳大山就來到村委會,向村幹部們說出了自己的計劃。“咱這山地閑著也是閑著,種上果樹,幾年後就能有收成,既能賣果子,還能帶動村裏的經濟。”陳大山滿懷期待地看著大家。村幹部們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可也有人提出了擔憂:“種果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資金、技術,還有銷路,哪一樣都得操心。”陳大山堅定地說:“我都想過了,慢慢克服,總能行的。”
在眾人的支持下,陳大山順利承包了山地。他把家裏的積蓄都拿了出來,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購買果苗。為了挑選到優質的果苗,陳大山跑了好幾個縣城的種苗市場,向有經驗的果農請教。最終,他選定了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的蘋果、梨子、桃子等果苗。
果苗運迴來後,陳大山帶著村裏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開始在山地裏挖坑、栽種。那幾日,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他們的汗水不停地流淌,滴落在新翻的土地上。“大山,這果樹真能種好嗎?”一個小夥子有些懷疑地問。陳大山一邊擦著汗,一邊笑著說:“隻要咱們用心,肯定行!等果子熟了,咱們就等著數錢吧!”
然而,種植果樹的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沒過多久,果苗就遭遇了病蟲害,嫩綠的葉子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蟲子。陳大山心急如焚,他四處打聽防治病蟲害的方法,跑了十幾裏山路,向一位老果農請教。老果農給了他一些自製的農藥,並詳細講解了使用方法。陳大山如獲至寶,迴到山地後,立刻和大家一起給果苗噴灑農藥。經過幾天的努力,病蟲害終於得到了控製。
隨著果樹逐漸長大,陳大山又麵臨著新的問題——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果樹的修剪、施肥、灌溉等環節都需要科學的方法,僅憑他現有的經驗遠遠不夠。就在他發愁的時候,收到了李知青的來信。信中,李知青得知他種果樹的計劃後,寄來了幾本關於果樹種植的專業書籍,並表示會在城裏幫忙聯係農業專家。
在李知青的幫助下,陳大山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他按照書上的方法,定期給果樹修剪枝葉、施肥澆水。為了節省成本,他還帶領村民們自製有機肥料,用山裏的落葉、雜草和動物糞便混合發酵。
幾年過去了,果樹終於開花結果。漫山遍野的果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紅的蘋果、黃的梨子、粉的桃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誘人的光澤。陳大山看著眼前的景象,激動得熱淚盈眶。
收獲的季節,陳大山組織村民們采摘果實。大家歡聲笑語,忙碌在果林間。可新的難題又來了,這麽多的果子,該如何銷售呢?陳大山想起李知青在信中提到的拓寬銷路的方法,他決定主動出擊。
他帶著一些樣品,再次來到城裏的供銷社。謝老板看到他,熱情地迎了上來:“陳老弟,好久不見,聽說你種了果樹,怎麽樣?”陳大山笑著把樣品遞給謝老板:“謝老板,您嚐嚐,這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綠色無汙染。”謝老板嚐了一口蘋果,讚不絕口:“不錯不錯,口感香甜,我看能行!”在謝老板的幫助下,陳大山與供銷社簽訂了合作協議,村裏的水果順利進入了城市市場。
除了供銷社,陳大山還通過李知青聯係到了一些水果批發商。他們來到村裏,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樹和優質的水果,當場就下了訂單。一時間,村子裏車水馬龍,前來拉貨的卡車絡繹不絕。
隨著水果生意的紅火,陳大山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他沒有忘記村裏的鄉親們,拿出一部分錢,為村裏修建了一條通往山地的水泥路,方便運輸水果;還在村裏辦了一個小型的水果加工廠,將多餘的水果製成罐頭、果脯等,進一步提高了水果的附加值。
然而,陳大山的目光並未就此滿足。他深知,要讓村子的水果產業真正做大做強,還需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於是,他開始琢磨如何為村裏的水果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設計獨特的包裝。他發動村民們一起出謀劃策,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將品牌定名為“青山甜果”,寓意著水果來自青山環繞的村莊,口感香甜。
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陳大山還帶著“青山甜果”參加了城裏舉辦的農產品展銷會。在展銷會上,他們的水果憑借著優質的口感和精美的包裝,吸引了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的關注。一位來自外地的水果連鎖超市老板對陳大山說:“你們的水果品質這麽好,要是能長期供應,我們超市願意和你們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陳大山聽後,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緊緊握住對方的手,連連點頭:“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定保證供應!”
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青山甜果”的銷量節節攀升。陳大山意識到,現有的種植規模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於是,他決定擴大種植麵積,動員村裏更多的村民參與到果樹種植中來。他免費為村民們提供果苗和種植技術培訓,還承諾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村民們的水果。在陳大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果樹種植的行列,村子裏的果林麵積不斷擴大。
為了更好地管理果林,陳大山還成立了水果種植合作社。合作社統一采購農資、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水果,不僅降低了種植成本,還提高了水果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村民們的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如今,每當陳大山站在山地上,望著那片碩果累累的果林,心中就充滿了自豪。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家的努力,也離不開李知青的幫助。未來,他將繼續帶領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