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教我學針灸》解密足太陽膀胱經(一)
孫思邈帶著我來到醫廬外的草坪上,微風輕拂,送來陣陣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他神色莊重,抬手指向遠處的一棵小樹,刹那間,一道金色光芒從他指尖射出,擊中那棵小樹。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樹瞬間化成一個全身透明的銅人穴位圖,上麵經絡縱橫交錯,穴位標識清晰可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孫思邈轉過身來,目光溫和而堅定,開始講解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經脈從頭頂入裏絡腦,再淺出沿枕項部下行,沿脊柱兩側,至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沿著銅人上的經絡比劃著,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膀胱經的循行路線。
“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經絡,上至頭,下至足,貫穿全身,”孫思邈的聲音沉穩有力,“它就像是人體的一道堅固防線,是人體抵禦外邪的重要屏障。當外邪入侵時,膀胱經往往首當其衝,若膀胱經氣血通暢,我們的身體就能更好地抵禦疾病。”說罷,他抬手輕撫銅人,準備為我逐一講解穴位。
睛明穴:開啟光明的穴位
“首先是睛明穴,”孫思邈指著銅人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說道,“此穴位於眼部,是膀胱經的起始穴位,意義非凡。睛明穴就像開啟光明的鑰匙,對於目赤腫痛、流淚、視物模糊、近視、夜盲等各種眼疾,都有著顯著的療效。眼部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器官,而睛明穴正處於眼部經絡的關鍵節點,通過刺激此穴,能有效疏通眼部經絡,促進氣血循環,讓眼部得到充足的滋養。”
他叫來一位患有輕微近視的少年,少年戴著厚厚的眼鏡,眼神中透著一絲自卑。孫思邈讓少年輕輕閉上眼睛,他則洗淨雙手,用手指在睛明穴周圍輕輕按摩,動作輕柔且有節奏。“按摩睛明穴時,手法一定要輕,避免傷到眼睛。”孫思邈一邊操作一邊對我說,“每天堅持按摩,可以促進眼部的氣血循環,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
幾分鍾後,少年睜開眼睛,驚喜地說:“感覺眼睛一下子清爽了很多,看東西好像也清楚了一點。”孫思邈笑著點點頭,叮囑少年要注意用眼衛生,堅持按摩睛明穴。
攢竹穴:舒緩眼周的良方
“接著是攢竹穴,”孫思邈將手指移至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此穴五行屬水,水有滋潤、下行的特性,這也賦予了攢竹穴清熱明目、祛風通絡的功效。它對頭痛、眉棱骨痛、眼瞼瞤動、迎風流淚等症狀效果顯著。當人體外感風邪,風邪上擾頭目,或者長時間用眼,導致眼周氣血不暢、虛熱內生時,刺激攢竹穴,就能像引入一股清泉,滋潤眼周,驅散風邪,緩解不適。”
這時,一位因熬夜工作而頭痛、眼脹的年輕書生前來。孫思邈讓書生坐下,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攢竹穴,從眉頭向眉梢方向推揉。“力度要適中,以有酸脹感為佳。”孫思邈說道。書生起初眉頭緊皺,隨著按摩的進行,他逐漸放鬆下來,“頭沒那麽痛了,眼睛也舒服多了,真是神奇!”孫思邈向書生傳授了簡單的按摩方法,讓他日常也能自我保健。
眉衝穴:頭部氣血的調節器
“眉衝穴在頭部,攢竹直上入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孫思邈說道,“別看它位置不太起眼,作用可不小。它能治療頭痛、眩暈、鼻塞、癲癇等。頭部是諸陽之會,氣血匯聚,一旦氣血不暢,就容易引發各種病症。眉衝穴就像一個精巧的調節器,刺激它可以促進頭部氣血的運行,讓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從而調理因頭部氣血不暢引起的各種問題。”
一位因頭部氣血不暢而經常頭痛的老者前來求診。孫思邈在眉衝穴處用手指輕輕點按,同時囑咐老者放鬆身心。點按過程中,老者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感覺腦袋裏一下子輕鬆了,這頭痛好像也沒那麽厲害了。”孫思邈告訴老者,要定期按摩眉衝穴,同時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
曲差穴:頭部經絡的疏通點
“曲差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上。”孫思邈指著銅人相應位置講解道,“它能改善頭痛、目痛、鼻塞、鼻衄等症狀。從經絡學角度來看,曲差穴所在之處,多條經絡交匯,刺激曲差穴,就如同打通了經絡的節點,使氣血能夠順暢地在頭部經絡中運行,從而緩解因經絡阻滯導致的各種不適。”
一位因風熱感冒而頭痛、鼻塞、目痛的年輕人前來。孫思邈在曲差穴采用針刺療法,進針後,通過提插、撚轉等手法,讓年輕人產生酸、麻、脹等得氣感。“得氣是針刺有效的關鍵,通過得氣激發穴位的經氣,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孫思邈對我說道。經過治療,年輕人的頭痛、鼻塞、目痛症狀明顯減輕。
五處穴:頭部病症的緩解要穴
“五處穴位於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孫思邈介紹道,“它常用於治療頭痛、目眩、癲癇等。頭部經絡複雜,五處穴處於一個關鍵位置,刺激它可以疏通頭部經絡,調節氣血,從而緩解相關病症。對於因氣血上逆導致的頭痛、目眩,以及因腦部氣血異常引發的癲癇,五處穴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一位患有輕微癲癇的少年前來,其家人滿臉擔憂。孫思邈在五處穴進行按摩和艾灸相結合的治療。按摩時,手法輕柔且有節奏,以激發穴位的經氣;艾灸時,艾條的溫熱之力緩緩滲透,溫通經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少年癲癇發作的頻率明顯降低,頭痛、目眩的症狀也有所緩解。
承光穴:頭部氣血的促進者
“承光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孫思邈說道,“它對頭痛、目眩、鼻塞等有一定療效。氣血在頭部的運行,就像河流在大地上流淌,而承光穴就像是河流中的一個助力點。刺激承光穴,可以促進頭部氣血的流通,改善因氣血不暢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讓頭部得到充足的氣血滋養。”
一位因氣血不足而經常頭痛、目眩的中年婦女前來。孫思邈在承光穴采用按摩和熱敷的方法。先將雙手搓熱,然後在承光穴輕輕按摩,再用溫熱的毛巾熱敷。“按摩和熱敷都能促進氣血運行,對於氣血不足的患者,這種溫和的刺激方法可以逐漸改善症狀。”孫思邈說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婦女的頭痛、目眩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通天穴:鼻部與頭部氣血的調節樞紐
“通天穴於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孫思邈說道,“它能治療頭痛、眩暈、鼻塞、鼻淵等。鼻部與頭部的氣血密切相關,通天穴處於兩者氣血調節的關鍵位置。當鼻部出現問題,如鼻塞、鼻淵時,往往是氣血阻滯,刺激通天穴,可以調節鼻部及頭部的氣血運行,使鼻部氣血通暢,從而緩解相關症狀。同時,對於頭部因氣血不暢導致的頭痛、眩暈,通天穴也能發揮調節作用。”
一位患有慢性鼻炎,長期鼻塞、頭痛的男子前來。孫思邈在通天穴進行針刺和艾灸的綜合治療。針刺時,根據男子的體質和病情,采用適當的補瀉手法;艾灸時,借助艾草的純陽之力,溫通經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男子的鼻塞症狀明顯減輕,頭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絡卻穴:頭部氣血的疏導站
“絡卻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孫思邈介紹道,“它可調理頭暈、目視不明、耳鳴等症狀。頭部的氣血需要順暢地運行,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絡卻穴就像是一個疏導站,當氣血在頭部運行不暢,導致耳部、眼部出現問題時,刺激絡卻穴,可以引導氣血重新順暢流動,改善因氣血不暢引發的頭暈、目視不明、耳鳴等症狀。”
一位因頭部氣血不暢而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的老者前來。孫思邈在絡卻穴采用推拿手法,從前往後輕輕推揉,以促進氣血運行。同時,配合艾灸,增強溫通經絡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者的頭暈、耳鳴症狀減輕,視力也有所改善。
玉枕穴:後頭部經絡的疏通要穴
“玉枕穴位於後頭部,當枕外隆凸上緣的外側,距後正中線1.3寸。”孫思邈指著銅人後頭部說道,“它能治療頭痛、目痛、鼻塞等。後頭部的經絡氣血若阻滯不通,就容易引發各種不適。玉枕穴處於後頭部經絡的關鍵位置,刺激它可以疏通後頭部經絡氣血,使氣血通暢地運行,從而緩解因經絡阻滯導致的頭痛、目痛、鼻塞等症狀。”
一位因受寒導致後頭痛、鼻塞的年輕人前來。孫思邈在玉枕穴進行按摩和拔罐治療。按摩時,手法深沉有力,以驅散寒邪;拔罐時,通過負壓吸引,促進局部氣血循環。經過治療,年輕人的後頭痛和鼻塞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
天柱穴:守護頭頸的衛士
“再看天柱穴,”孫思邈指向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它五行屬金,金有肅降、收斂的特性,這也決定了天柱穴具有疏通經絡、祛風散寒、降逆止痙的功效。它主治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鼻塞、癲狂癇等。對於長期伏案工作,頸部肌肉緊張,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頸部不適,天柱穴效果顯著。”
一位頸部僵硬、疼痛的中年商人走來,他不停地轉動脖子,滿臉痛苦。孫思邈讓商人趴在床上,先用熱毛巾熱敷頸部,再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天柱穴。“天柱穴深部接近延髓,按摩時手法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孫思邈一邊操作一邊提醒我。經過一番治療,商人的頸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也更加自如。
在這陽光明媚的草坪上,我在孫思邈的教導下,深入學習了足太陽膀胱經這些穴位的奧秘。每一個穴位都像是一把獨特的鑰匙,能打開人體健康的不同鎖扣。我深知,這些知識不僅是中醫的瑰寶,更是我未來治病救人的有力武器。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鑽研,將這些知識牢記於心,運用到實際的診療中,為患者解除病痛。
孫思邈帶著我來到醫廬外的草坪上,微風輕拂,送來陣陣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他神色莊重,抬手指向遠處的一棵小樹,刹那間,一道金色光芒從他指尖射出,擊中那棵小樹。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樹瞬間化成一個全身透明的銅人穴位圖,上麵經絡縱橫交錯,穴位標識清晰可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
孫思邈轉過身來,目光溫和而堅定,開始講解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經脈從頭頂入裏絡腦,再淺出沿枕項部下行,沿脊柱兩側,至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沿著銅人上的經絡比劃著,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膀胱經的循行路線。
“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經絡,上至頭,下至足,貫穿全身,”孫思邈的聲音沉穩有力,“它就像是人體的一道堅固防線,是人體抵禦外邪的重要屏障。當外邪入侵時,膀胱經往往首當其衝,若膀胱經氣血通暢,我們的身體就能更好地抵禦疾病。”說罷,他抬手輕撫銅人,準備為我逐一講解穴位。
睛明穴:開啟光明的穴位
“首先是睛明穴,”孫思邈指著銅人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說道,“此穴位於眼部,是膀胱經的起始穴位,意義非凡。睛明穴就像開啟光明的鑰匙,對於目赤腫痛、流淚、視物模糊、近視、夜盲等各種眼疾,都有著顯著的療效。眼部是人體極為重要的器官,而睛明穴正處於眼部經絡的關鍵節點,通過刺激此穴,能有效疏通眼部經絡,促進氣血循環,讓眼部得到充足的滋養。”
他叫來一位患有輕微近視的少年,少年戴著厚厚的眼鏡,眼神中透著一絲自卑。孫思邈讓少年輕輕閉上眼睛,他則洗淨雙手,用手指在睛明穴周圍輕輕按摩,動作輕柔且有節奏。“按摩睛明穴時,手法一定要輕,避免傷到眼睛。”孫思邈一邊操作一邊對我說,“每天堅持按摩,可以促進眼部的氣血循環,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
幾分鍾後,少年睜開眼睛,驚喜地說:“感覺眼睛一下子清爽了很多,看東西好像也清楚了一點。”孫思邈笑著點點頭,叮囑少年要注意用眼衛生,堅持按摩睛明穴。
攢竹穴:舒緩眼周的良方
“接著是攢竹穴,”孫思邈將手指移至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此穴五行屬水,水有滋潤、下行的特性,這也賦予了攢竹穴清熱明目、祛風通絡的功效。它對頭痛、眉棱骨痛、眼瞼瞤動、迎風流淚等症狀效果顯著。當人體外感風邪,風邪上擾頭目,或者長時間用眼,導致眼周氣血不暢、虛熱內生時,刺激攢竹穴,就能像引入一股清泉,滋潤眼周,驅散風邪,緩解不適。”
這時,一位因熬夜工作而頭痛、眼脹的年輕書生前來。孫思邈讓書生坐下,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攢竹穴,從眉頭向眉梢方向推揉。“力度要適中,以有酸脹感為佳。”孫思邈說道。書生起初眉頭緊皺,隨著按摩的進行,他逐漸放鬆下來,“頭沒那麽痛了,眼睛也舒服多了,真是神奇!”孫思邈向書生傳授了簡單的按摩方法,讓他日常也能自我保健。
眉衝穴:頭部氣血的調節器
“眉衝穴在頭部,攢竹直上入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孫思邈說道,“別看它位置不太起眼,作用可不小。它能治療頭痛、眩暈、鼻塞、癲癇等。頭部是諸陽之會,氣血匯聚,一旦氣血不暢,就容易引發各種病症。眉衝穴就像一個精巧的調節器,刺激它可以促進頭部氣血的運行,讓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從而調理因頭部氣血不暢引起的各種問題。”
一位因頭部氣血不暢而經常頭痛的老者前來求診。孫思邈在眉衝穴處用手指輕輕點按,同時囑咐老者放鬆身心。點按過程中,老者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感覺腦袋裏一下子輕鬆了,這頭痛好像也沒那麽厲害了。”孫思邈告訴老者,要定期按摩眉衝穴,同時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
曲差穴:頭部經絡的疏通點
“曲差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上。”孫思邈指著銅人相應位置講解道,“它能改善頭痛、目痛、鼻塞、鼻衄等症狀。從經絡學角度來看,曲差穴所在之處,多條經絡交匯,刺激曲差穴,就如同打通了經絡的節點,使氣血能夠順暢地在頭部經絡中運行,從而緩解因經絡阻滯導致的各種不適。”
一位因風熱感冒而頭痛、鼻塞、目痛的年輕人前來。孫思邈在曲差穴采用針刺療法,進針後,通過提插、撚轉等手法,讓年輕人產生酸、麻、脹等得氣感。“得氣是針刺有效的關鍵,通過得氣激發穴位的經氣,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孫思邈對我說道。經過治療,年輕人的頭痛、鼻塞、目痛症狀明顯減輕。
五處穴:頭部病症的緩解要穴
“五處穴位於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孫思邈介紹道,“它常用於治療頭痛、目眩、癲癇等。頭部經絡複雜,五處穴處於一個關鍵位置,刺激它可以疏通頭部經絡,調節氣血,從而緩解相關病症。對於因氣血上逆導致的頭痛、目眩,以及因腦部氣血異常引發的癲癇,五處穴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一位患有輕微癲癇的少年前來,其家人滿臉擔憂。孫思邈在五處穴進行按摩和艾灸相結合的治療。按摩時,手法輕柔且有節奏,以激發穴位的經氣;艾灸時,艾條的溫熱之力緩緩滲透,溫通經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少年癲癇發作的頻率明顯降低,頭痛、目眩的症狀也有所緩解。
承光穴:頭部氣血的促進者
“承光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孫思邈說道,“它對頭痛、目眩、鼻塞等有一定療效。氣血在頭部的運行,就像河流在大地上流淌,而承光穴就像是河流中的一個助力點。刺激承光穴,可以促進頭部氣血的流通,改善因氣血不暢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讓頭部得到充足的氣血滋養。”
一位因氣血不足而經常頭痛、目眩的中年婦女前來。孫思邈在承光穴采用按摩和熱敷的方法。先將雙手搓熱,然後在承光穴輕輕按摩,再用溫熱的毛巾熱敷。“按摩和熱敷都能促進氣血運行,對於氣血不足的患者,這種溫和的刺激方法可以逐漸改善症狀。”孫思邈說道。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婦女的頭痛、目眩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通天穴:鼻部與頭部氣血的調節樞紐
“通天穴於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孫思邈說道,“它能治療頭痛、眩暈、鼻塞、鼻淵等。鼻部與頭部的氣血密切相關,通天穴處於兩者氣血調節的關鍵位置。當鼻部出現問題,如鼻塞、鼻淵時,往往是氣血阻滯,刺激通天穴,可以調節鼻部及頭部的氣血運行,使鼻部氣血通暢,從而緩解相關症狀。同時,對於頭部因氣血不暢導致的頭痛、眩暈,通天穴也能發揮調節作用。”
一位患有慢性鼻炎,長期鼻塞、頭痛的男子前來。孫思邈在通天穴進行針刺和艾灸的綜合治療。針刺時,根據男子的體質和病情,采用適當的補瀉手法;艾灸時,借助艾草的純陽之力,溫通經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男子的鼻塞症狀明顯減輕,頭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
絡卻穴:頭部氣血的疏導站
“絡卻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孫思邈介紹道,“它可調理頭暈、目視不明、耳鳴等症狀。頭部的氣血需要順暢地運行,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絡卻穴就像是一個疏導站,當氣血在頭部運行不暢,導致耳部、眼部出現問題時,刺激絡卻穴,可以引導氣血重新順暢流動,改善因氣血不暢引發的頭暈、目視不明、耳鳴等症狀。”
一位因頭部氣血不暢而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的老者前來。孫思邈在絡卻穴采用推拿手法,從前往後輕輕推揉,以促進氣血運行。同時,配合艾灸,增強溫通經絡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者的頭暈、耳鳴症狀減輕,視力也有所改善。
玉枕穴:後頭部經絡的疏通要穴
“玉枕穴位於後頭部,當枕外隆凸上緣的外側,距後正中線1.3寸。”孫思邈指著銅人後頭部說道,“它能治療頭痛、目痛、鼻塞等。後頭部的經絡氣血若阻滯不通,就容易引發各種不適。玉枕穴處於後頭部經絡的關鍵位置,刺激它可以疏通後頭部經絡氣血,使氣血通暢地運行,從而緩解因經絡阻滯導致的頭痛、目痛、鼻塞等症狀。”
一位因受寒導致後頭痛、鼻塞的年輕人前來。孫思邈在玉枕穴進行按摩和拔罐治療。按摩時,手法深沉有力,以驅散寒邪;拔罐時,通過負壓吸引,促進局部氣血循環。經過治療,年輕人的後頭痛和鼻塞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
天柱穴:守護頭頸的衛士
“再看天柱穴,”孫思邈指向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它五行屬金,金有肅降、收斂的特性,這也決定了天柱穴具有疏通經絡、祛風散寒、降逆止痙的功效。它主治後頭痛、項強、肩背腰痛、鼻塞、癲狂癇等。對於長期伏案工作,頸部肌肉緊張,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頸部不適,天柱穴效果顯著。”
一位頸部僵硬、疼痛的中年商人走來,他不停地轉動脖子,滿臉痛苦。孫思邈讓商人趴在床上,先用熱毛巾熱敷頸部,再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天柱穴。“天柱穴深部接近延髓,按摩時手法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孫思邈一邊操作一邊提醒我。經過一番治療,商人的頸部疼痛明顯減輕,活動也更加自如。
在這陽光明媚的草坪上,我在孫思邈的教導下,深入學習了足太陽膀胱經這些穴位的奧秘。每一個穴位都像是一把獨特的鑰匙,能打開人體健康的不同鎖扣。我深知,這些知識不僅是中醫的瑰寶,更是我未來治病救人的有力武器。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鑽研,將這些知識牢記於心,運用到實際的診療中,為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