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妃這個時候來此,當然是帶著目的來的。
大家都很疑惑,不過皇後還是關懷道:“你身子不好,怎的出來了?”
“謝皇後娘娘關懷,臣妾聽說公主不好,想來看看,見堂中似有大事發生 ,所以一時不敢進來。”
“還好啊,臣妾是來了,不然,恐怕這裏就要唱竇娥冤了。”
“端妃你說當夜你與莞嬪在一起,是真的嗎?”
“那日,臣妾見莞嬪似有醉意,一時不放心,便同吉祥一同去看顧,然後就一同去了臣妾的宮中聊了許久。”
“咳咳,吉祥……”
“是!”
端妃也是厲害,謊話張口就來,說到一半編不下去了,就咳嗽一聲示意吉祥接著編。
“當夜我們娘娘與莞嬪講論佛經,很是投契,後來莞嬪說時辰不早了,才匆匆離去。”
華妃從端妃進來就滿臉厭煩,尤其是聽到端妃說她和甄嬛在一起,更是露出嘲諷般的笑容。
“端妃真如及時雨一般呐。”
“端妃向來在宮中養病,足不出戶,怎麽就那晚卻不顧太醫叮囑,漏夜出門了呢?怎麽還偏偏那麽巧就遇到莞嬪了呢?”華妃這話說得陰陽怪氣,又不叫人覺得不妥。
端妃出麵力保甄嬛,是存了心思的,不過這陷害針對甄嬛的局按理來說是應當破了,可壞就壞在二人口供前後不一致,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二人之間存在著什麽交易,不然端妃怎會為了一個麵都沒見過幾次的新人嬪妃做證人。
此時皇上懷疑是的目光已經盯上端妃了,隻不過端妃垂著頭沒看到。
在場嬪妃也是默不作聲,就看這戲唱下去。
“許是緣分吧。”
“華妃你不信嗎?”
“嗬!”
“並非本宮多疑,隻是本宮覺得端妃似乎很袒護莞嬪啊。”
“本宮與莞嬪不過幾麵之緣,初次相見也在前不久,又哪裏來的袒護一說?”
“更何況本宮病軀,本不宜多事,又何故去袒護一位不熟悉的嬪妃,本宮不過是把事實的真相說出來而已。”
華妃剛說端妃很袒護莞嬪,下一刻端妃就祭出她的絕招,‘病弱’,並且還說與甄嬛僅見過幾麵有餘並無動機,既然華妃你說我袒護莞嬪,總有原因吧,我為什麽要袒護甄嬛,袒護甄嬛又有什麽好處。
華妃也不願與端妃多說。
這就讓端妃找到理由,你沒有理由,那麽你的話就不得以被采信,就是在無理取鬧。
“是啊,華妃不信本宮的話呀也是有道理的,臣妾剛才在堂外似乎聽見有宮女說,當夜看見莞嬪前往清涼殿的方向,不如在這澄清一下比較好,免得日後再為此事再起糾葛。”
本來華妃都沒說了,端妃殺了個迴馬槍又把話題挑起來,而嬪妃們都在那兒靜靜的看著端妃表演。
“嗬……”
皇上聽著端妃的話隻覺得無語,怕忍不住想要罵她蠢貨,往日怎麽沒發現端妃還有顛倒是非的能力。
端妃這一手,不僅沒洗脫甄嬛的冤屈,還意指華妃陷害甄嬛,如今更是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也是奇怪,怎麽前麵都聽全了,就最後句莞嬪在桐花台沒聽到呢。
此時甄嬛內心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求求你別說了,還澄清什麽啊,本來沒那麽多事,你這不明不白的來替我解釋,知道的是你來幫我,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來故意害我的。’
皇上就在那兒聽著她們打嘴仗,也不打斷。
然而端妃沒注意到是,皇上的臉色越來越沉,她這算是自露馬腳了,畢竟在場的人都已經知道甄嬛是去了桐花台,哪有你什麽事兒啊,何況前後也口供對不上,明眼人都知道你端妃在做偽證。
不過端妃此時出現在清涼殿倒是令人深思,華妃還沒出事,沒人想到還能與溫宜有關。不管端妃是以什麽目的過來的,她的願望終是要落空了。
你說說,老實待著不好嗎,非要跳出來找存在感,這下好了,人沒幫到,自己還陷進去了,估計還會遭到皇上厭棄,之前那點子愧疚又算得了什麽。
“端妃娘娘,剛剛還在說莞嬪是在桐花台醒酒呢,您卻來說在你的宮室,這前言不搭後語,倒讓咱們相信誰啊?”
甄嬛隻覺得天都塌了。
‘什麽!’
端妃愣住了,她也沒想到自己隻是來幫忙的,哪知道好心辦了壞事,幫了個倒忙,怕是皇上要惱了她吧。
隻是現在無論如何都編不下去了,自己在皇上那兒怕是也留了不好的印象,於是就要起身告退。
沒成想皇上突然開口,“你身子不好還是少出來走動。”
皇上也不給端妃解釋的機會,更不想一天天的竟是給嬪妃斷案。
“皇上?”端妃簡直不可置信,眼淚唰的一下就流出來,這算是變相禁足嗎?皇上還當真是不顧一絲情誼。
從前是端妃自己躲著不願意出來走動,雖說有做戲的成分,但還算是自由,至少是想出門就出門;而如今確是被限製不能出門,皇上雖沒明說,但也相當於變相禁足了,這二者區別可大。
不過話又說迴來,既然甄嬛去了桐花台醒酒,那麽便是證明了她沒去過華妃的清涼殿,那溫宜被下木薯粉又會是誰幹的。
事情到這兒還有什麽不明了的,又是華妃自導自演。
“皇上,您看呢?”
皇上每天上朝處理政事就已經夠煩了,現在還要來處理這些瑣事,語氣不好的對皇後說:“你看著辦!”
“隻一條,不許縱容了這種捕風捉影的惡習。”這也是對著華妃說的,另一方麵也是在告誡華妃,木薯粉一事他已經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了,到此為止。
皇上根本不給華妃辯白的機會,與其在這待著,還不如去陪宜修,陪康安,想到這兒皇上發自內心的露出笑容,抬腳就往桃花塢走去。
兇手是華妃大家已經心照不宣了,賊喊抓賊,隻是皇上隻說讓皇後看著辦,並沒有下旨給她什麽懲罰,多半又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年羹堯就是華妃在後宮作惡的底氣。
不過溫宜倒是被送迴了曹琴默身邊。
事情結束。
大家都很疑惑,不過皇後還是關懷道:“你身子不好,怎的出來了?”
“謝皇後娘娘關懷,臣妾聽說公主不好,想來看看,見堂中似有大事發生 ,所以一時不敢進來。”
“還好啊,臣妾是來了,不然,恐怕這裏就要唱竇娥冤了。”
“端妃你說當夜你與莞嬪在一起,是真的嗎?”
“那日,臣妾見莞嬪似有醉意,一時不放心,便同吉祥一同去看顧,然後就一同去了臣妾的宮中聊了許久。”
“咳咳,吉祥……”
“是!”
端妃也是厲害,謊話張口就來,說到一半編不下去了,就咳嗽一聲示意吉祥接著編。
“當夜我們娘娘與莞嬪講論佛經,很是投契,後來莞嬪說時辰不早了,才匆匆離去。”
華妃從端妃進來就滿臉厭煩,尤其是聽到端妃說她和甄嬛在一起,更是露出嘲諷般的笑容。
“端妃真如及時雨一般呐。”
“端妃向來在宮中養病,足不出戶,怎麽就那晚卻不顧太醫叮囑,漏夜出門了呢?怎麽還偏偏那麽巧就遇到莞嬪了呢?”華妃這話說得陰陽怪氣,又不叫人覺得不妥。
端妃出麵力保甄嬛,是存了心思的,不過這陷害針對甄嬛的局按理來說是應當破了,可壞就壞在二人口供前後不一致,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二人之間存在著什麽交易,不然端妃怎會為了一個麵都沒見過幾次的新人嬪妃做證人。
此時皇上懷疑是的目光已經盯上端妃了,隻不過端妃垂著頭沒看到。
在場嬪妃也是默不作聲,就看這戲唱下去。
“許是緣分吧。”
“華妃你不信嗎?”
“嗬!”
“並非本宮多疑,隻是本宮覺得端妃似乎很袒護莞嬪啊。”
“本宮與莞嬪不過幾麵之緣,初次相見也在前不久,又哪裏來的袒護一說?”
“更何況本宮病軀,本不宜多事,又何故去袒護一位不熟悉的嬪妃,本宮不過是把事實的真相說出來而已。”
華妃剛說端妃很袒護莞嬪,下一刻端妃就祭出她的絕招,‘病弱’,並且還說與甄嬛僅見過幾麵有餘並無動機,既然華妃你說我袒護莞嬪,總有原因吧,我為什麽要袒護甄嬛,袒護甄嬛又有什麽好處。
華妃也不願與端妃多說。
這就讓端妃找到理由,你沒有理由,那麽你的話就不得以被采信,就是在無理取鬧。
“是啊,華妃不信本宮的話呀也是有道理的,臣妾剛才在堂外似乎聽見有宮女說,當夜看見莞嬪前往清涼殿的方向,不如在這澄清一下比較好,免得日後再為此事再起糾葛。”
本來華妃都沒說了,端妃殺了個迴馬槍又把話題挑起來,而嬪妃們都在那兒靜靜的看著端妃表演。
“嗬……”
皇上聽著端妃的話隻覺得無語,怕忍不住想要罵她蠢貨,往日怎麽沒發現端妃還有顛倒是非的能力。
端妃這一手,不僅沒洗脫甄嬛的冤屈,還意指華妃陷害甄嬛,如今更是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也是奇怪,怎麽前麵都聽全了,就最後句莞嬪在桐花台沒聽到呢。
此時甄嬛內心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求求你別說了,還澄清什麽啊,本來沒那麽多事,你這不明不白的來替我解釋,知道的是你來幫我,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來故意害我的。’
皇上就在那兒聽著她們打嘴仗,也不打斷。
然而端妃沒注意到是,皇上的臉色越來越沉,她這算是自露馬腳了,畢竟在場的人都已經知道甄嬛是去了桐花台,哪有你什麽事兒啊,何況前後也口供對不上,明眼人都知道你端妃在做偽證。
不過端妃此時出現在清涼殿倒是令人深思,華妃還沒出事,沒人想到還能與溫宜有關。不管端妃是以什麽目的過來的,她的願望終是要落空了。
你說說,老實待著不好嗎,非要跳出來找存在感,這下好了,人沒幫到,自己還陷進去了,估計還會遭到皇上厭棄,之前那點子愧疚又算得了什麽。
“端妃娘娘,剛剛還在說莞嬪是在桐花台醒酒呢,您卻來說在你的宮室,這前言不搭後語,倒讓咱們相信誰啊?”
甄嬛隻覺得天都塌了。
‘什麽!’
端妃愣住了,她也沒想到自己隻是來幫忙的,哪知道好心辦了壞事,幫了個倒忙,怕是皇上要惱了她吧。
隻是現在無論如何都編不下去了,自己在皇上那兒怕是也留了不好的印象,於是就要起身告退。
沒成想皇上突然開口,“你身子不好還是少出來走動。”
皇上也不給端妃解釋的機會,更不想一天天的竟是給嬪妃斷案。
“皇上?”端妃簡直不可置信,眼淚唰的一下就流出來,這算是變相禁足嗎?皇上還當真是不顧一絲情誼。
從前是端妃自己躲著不願意出來走動,雖說有做戲的成分,但還算是自由,至少是想出門就出門;而如今確是被限製不能出門,皇上雖沒明說,但也相當於變相禁足了,這二者區別可大。
不過話又說迴來,既然甄嬛去了桐花台醒酒,那麽便是證明了她沒去過華妃的清涼殿,那溫宜被下木薯粉又會是誰幹的。
事情到這兒還有什麽不明了的,又是華妃自導自演。
“皇上,您看呢?”
皇上每天上朝處理政事就已經夠煩了,現在還要來處理這些瑣事,語氣不好的對皇後說:“你看著辦!”
“隻一條,不許縱容了這種捕風捉影的惡習。”這也是對著華妃說的,另一方麵也是在告誡華妃,木薯粉一事他已經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了,到此為止。
皇上根本不給華妃辯白的機會,與其在這待著,還不如去陪宜修,陪康安,想到這兒皇上發自內心的露出笑容,抬腳就往桃花塢走去。
兇手是華妃大家已經心照不宣了,賊喊抓賊,隻是皇上隻說讓皇後看著辦,並沒有下旨給她什麽懲罰,多半又是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年羹堯就是華妃在後宮作惡的底氣。
不過溫宜倒是被送迴了曹琴默身邊。
事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