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胤禔自己也出局了,因為康熙對他的舉報動機表示懷疑】
【此時,天幕展現出一幅畫麵,畫麵中清晰地標示著“康熙”二字】
【畫麵中的康熙微笑著詢問眾大臣:“諸位愛卿,你們覺得誰適合擔任太子之位?”】
【一位大臣恭敬地迴答道:“陛下,我等認為八阿哥胤禩可為太子。”】
【康熙微微一笑,再次問道:“你們都這樣認為嗎?”】
【其他大臣紛紛附和,表示他們都認同胤禩為太子】
【康熙點頭說道:“不錯,看來老八確實是天命所歸啊,朕明白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胤礽再次被立為太子】
三國,
許褚一臉疑惑地說道:“這……怎麽迴事?難道這皇帝老兒聽不懂人話嗎?”
一旁的曹操則平靜地迴答道:“隻是一種平衡罷了,說了估計你也不會懂。”
許褚沉默片刻後,仍然有些茫然。
曹操見狀,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糾結這個問題。
這時,曹操突然指向遠方,說道:“不要看天幕了,馬兒出來了!”
許褚立刻轉頭望去,果然看到馬超出來了。
他連忙迴應道:“是,丞相!”
【這究竟是為何呢】
【原來,康熙發現有如此眾多的大臣支持胤禩,心中不禁產生一絲擔憂】
【如果繼續給胤禩增加權勢,那麽再過幾天,自己是不是就該禪讓了】
【這絕對不能忍】
【其實從前麵發生的事情就能看出端倪,康熙壓根就沒想過在這時候大權下放】
【雖然現在太子已經複立,但是矛盾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1710年4月,太子開始拉幫結派,搞小動作,想要提前逼康熙退位】
【也許是因為太子經曆了這麽多事之後,心裏覺得不安穩,所以他才會想要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結果被發現了,這下子可把康熙氣壞了,他當機立斷,決定廢太子】
【1712年,胤礽第二次被廢黜,這次他再也沒能翻身,徹底出局了】
【三阿哥看在眼裏,幹脆直接選擇了退出這場爭鬥】
【後來,康熙終於想通了:朕不立太子了】
【胤礽就成為了曆史上最後一個太子】
【那麽,接下來該怎麽辦】
【朝堂之下,一些精明的大臣們已經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
【他們明白,在古代,國家的大事無非就在祀與戎】
【康熙此後讓四阿哥帶領祭天,又將十四阿哥封為大將軍】
【要知道,在此之前,四阿哥一直表現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由此可以看出,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皇家子弟】
清朝,
康熙一臉沉重地看著天幕,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
他生怕有哪個孝順的兒子會送自己上天。
這時,底下開始議論紛紛,聲音越來越大。
康熙皇帝定睛一看,發現議論聲最大的正是自己的那幾位阿哥。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才意識到原本召集阿哥們前來是為了查看是否有人做出格的事情方便處置。
但如今問題卻擺在了明麵上,各個派係之間的爭吵愈發激烈。
康熙皇帝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退朝吧,所有阿哥都到乾清宮來一趟。”
“是,陛下!”
“是,皇阿瑪!”
底下的人迴應道。
隨後,康熙皇帝沒有等待任何人,徑直離開了朝堂。
他一邊走著,一邊暗自思索著今天發生的一切。
信息量太大,他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
【在這之後,康熙開始尋求一種權力的平衡】
【畢竟,他不是李淵,而他的兩個兒子也沒有李世民那樣的能力】
【於是,康熙的平衡之路還是比較平穩的】
【時間來到1722年,執政長達六十餘年的康熙皇帝終於下課了】
【四阿哥順利地繼承了皇位】
【之所以如此順利,大部分原因在於當時十四阿哥恰好不在京城,給了四阿哥一個機會】
【至此,那場激烈的九龍奪嫡之戰畫上了句號】
清朝
康熙一邊走一邊思考,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禦花園。
待思緒明晰後,他緩緩踏入乾清宮。
此刻,殿內數位阿哥早已爭論得麵紅耳赤,如同一鍋粥。
見康熙入內,眾人趕忙跪地請安:“皇阿瑪!”
康熙擺擺手,示意他們起身,然後看向胤禛道:“四阿哥,你來說說看。”
迎著眾多阿哥吃人般的目光,胤禛心中暗暗叫苦,覺得自己最為吃虧。
原本隻想安安靜靜地苟著,結果卻一下子揭露了出來。
胤禛無奈道:“皇阿瑪,兒臣實在無話可說。”
康熙微微頷首,輕聲說道:“罷了,或許這便是天意。”
康熙的話語如同一錘定音。
眾阿哥齊聲應道:“是,皇阿瑪。”
【值得一提的是,自四阿哥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即位後,他采用了秘密立儲的方式來傳承皇位】
【就是把詔書放到一個地方,等皇帝駕崩後,大臣一起取出,宣布下一任皇帝】
【這種方法使得朝廷官員難以預測未來的繼承人,從而盡可能地維護了皇權的穩定】
秦朝
“這……還能這樣立儲?”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之色。
他快速掃過下方的扶蘇,心中暗暗歎息:“罷了,這張牌已經被揭了,那便隻能如此了。不過,下一代應該可以用。”
與此同時,無數個世界中的皇帝們也都紛紛震驚不已。
他們從未想過,立儲之事竟然還有如此新奇的方式。
不知道多少皇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儲製度,思考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一時間,各個界麵都陷入了熱烈的討論之中。
......
【好了,我是……,下一篇再見】
【天幕暗了下去】
清朝
康熙似乎並未在意他們的反應,繼續問道:“諸位,對於漢人,你們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讓阿哥們麵麵相覷,他們紛紛交換著眼神,似乎覺得這個話題與當前的事件並無直接關聯。
然而,康熙並沒有等待他們迴答,而是自顧自地說道:“朕想要將漢人完全同化,誰能夠做到,誰就是下一任。”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陷入一片死寂,阿哥們的眼神變得熾熱起來,眼中閃爍著野心和欲望的火花。
康熙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的變化,嘴角微微上揚,隨即又補充道:“此事並非易事,漢族製度還是很先進的,先祖隻是在剃發令中卡了一下,若你們有人想出辦法並付諸實踐,便可成為下一任。”
“是,皇阿瑪!”
眾阿哥齊聲迴應,他們的目光堅定而決然。
看著眾阿哥離去的背影,康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中暗自祈禱自己的計策能夠奏效。
這就是他所想出的方法——轉移矛盾。
【此時,天幕展現出一幅畫麵,畫麵中清晰地標示著“康熙”二字】
【畫麵中的康熙微笑著詢問眾大臣:“諸位愛卿,你們覺得誰適合擔任太子之位?”】
【一位大臣恭敬地迴答道:“陛下,我等認為八阿哥胤禩可為太子。”】
【康熙微微一笑,再次問道:“你們都這樣認為嗎?”】
【其他大臣紛紛附和,表示他們都認同胤禩為太子】
【康熙點頭說道:“不錯,看來老八確實是天命所歸啊,朕明白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胤礽再次被立為太子】
三國,
許褚一臉疑惑地說道:“這……怎麽迴事?難道這皇帝老兒聽不懂人話嗎?”
一旁的曹操則平靜地迴答道:“隻是一種平衡罷了,說了估計你也不會懂。”
許褚沉默片刻後,仍然有些茫然。
曹操見狀,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糾結這個問題。
這時,曹操突然指向遠方,說道:“不要看天幕了,馬兒出來了!”
許褚立刻轉頭望去,果然看到馬超出來了。
他連忙迴應道:“是,丞相!”
【這究竟是為何呢】
【原來,康熙發現有如此眾多的大臣支持胤禩,心中不禁產生一絲擔憂】
【如果繼續給胤禩增加權勢,那麽再過幾天,自己是不是就該禪讓了】
【這絕對不能忍】
【其實從前麵發生的事情就能看出端倪,康熙壓根就沒想過在這時候大權下放】
【雖然現在太子已經複立,但是矛盾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1710年4月,太子開始拉幫結派,搞小動作,想要提前逼康熙退位】
【也許是因為太子經曆了這麽多事之後,心裏覺得不安穩,所以他才會想要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結果被發現了,這下子可把康熙氣壞了,他當機立斷,決定廢太子】
【1712年,胤礽第二次被廢黜,這次他再也沒能翻身,徹底出局了】
【三阿哥看在眼裏,幹脆直接選擇了退出這場爭鬥】
【後來,康熙終於想通了:朕不立太子了】
【胤礽就成為了曆史上最後一個太子】
【那麽,接下來該怎麽辦】
【朝堂之下,一些精明的大臣們已經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
【他們明白,在古代,國家的大事無非就在祀與戎】
【康熙此後讓四阿哥帶領祭天,又將十四阿哥封為大將軍】
【要知道,在此之前,四阿哥一直表現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
【由此可以看出,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皇家子弟】
清朝,
康熙一臉沉重地看著天幕,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
他生怕有哪個孝順的兒子會送自己上天。
這時,底下開始議論紛紛,聲音越來越大。
康熙皇帝定睛一看,發現議論聲最大的正是自己的那幾位阿哥。
他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才意識到原本召集阿哥們前來是為了查看是否有人做出格的事情方便處置。
但如今問題卻擺在了明麵上,各個派係之間的爭吵愈發激烈。
康熙皇帝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退朝吧,所有阿哥都到乾清宮來一趟。”
“是,陛下!”
“是,皇阿瑪!”
底下的人迴應道。
隨後,康熙皇帝沒有等待任何人,徑直離開了朝堂。
他一邊走著,一邊暗自思索著今天發生的一切。
信息量太大,他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
【在這之後,康熙開始尋求一種權力的平衡】
【畢竟,他不是李淵,而他的兩個兒子也沒有李世民那樣的能力】
【於是,康熙的平衡之路還是比較平穩的】
【時間來到1722年,執政長達六十餘年的康熙皇帝終於下課了】
【四阿哥順利地繼承了皇位】
【之所以如此順利,大部分原因在於當時十四阿哥恰好不在京城,給了四阿哥一個機會】
【至此,那場激烈的九龍奪嫡之戰畫上了句號】
清朝
康熙一邊走一邊思考,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禦花園。
待思緒明晰後,他緩緩踏入乾清宮。
此刻,殿內數位阿哥早已爭論得麵紅耳赤,如同一鍋粥。
見康熙入內,眾人趕忙跪地請安:“皇阿瑪!”
康熙擺擺手,示意他們起身,然後看向胤禛道:“四阿哥,你來說說看。”
迎著眾多阿哥吃人般的目光,胤禛心中暗暗叫苦,覺得自己最為吃虧。
原本隻想安安靜靜地苟著,結果卻一下子揭露了出來。
胤禛無奈道:“皇阿瑪,兒臣實在無話可說。”
康熙微微頷首,輕聲說道:“罷了,或許這便是天意。”
康熙的話語如同一錘定音。
眾阿哥齊聲應道:“是,皇阿瑪。”
【值得一提的是,自四阿哥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即位後,他采用了秘密立儲的方式來傳承皇位】
【就是把詔書放到一個地方,等皇帝駕崩後,大臣一起取出,宣布下一任皇帝】
【這種方法使得朝廷官員難以預測未來的繼承人,從而盡可能地維護了皇權的穩定】
秦朝
“這……還能這樣立儲?”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之色。
他快速掃過下方的扶蘇,心中暗暗歎息:“罷了,這張牌已經被揭了,那便隻能如此了。不過,下一代應該可以用。”
與此同時,無數個世界中的皇帝們也都紛紛震驚不已。
他們從未想過,立儲之事竟然還有如此新奇的方式。
不知道多少皇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儲製度,思考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一時間,各個界麵都陷入了熱烈的討論之中。
......
【好了,我是……,下一篇再見】
【天幕暗了下去】
清朝
康熙似乎並未在意他們的反應,繼續問道:“諸位,對於漢人,你們有何看法?”
這個問題讓阿哥們麵麵相覷,他們紛紛交換著眼神,似乎覺得這個話題與當前的事件並無直接關聯。
然而,康熙並沒有等待他們迴答,而是自顧自地說道:“朕想要將漢人完全同化,誰能夠做到,誰就是下一任。”
此言一出,全場頓時陷入一片死寂,阿哥們的眼神變得熾熱起來,眼中閃爍著野心和欲望的火花。
康熙敏銳地捕捉到了他們的變化,嘴角微微上揚,隨即又補充道:“此事並非易事,漢族製度還是很先進的,先祖隻是在剃發令中卡了一下,若你們有人想出辦法並付諸實踐,便可成為下一任。”
“是,皇阿瑪!”
眾阿哥齊聲迴應,他們的目光堅定而決然。
看著眾阿哥離去的背影,康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心中暗自祈禱自己的計策能夠奏效。
這就是他所想出的方法——轉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