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寧王朱欽武
庇護的罪婦成女帝後,竟瘋狂壓榨我 作者:首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典獄長,這不是我們的錯啊。”
一名獄卒指著地上的三具屍體,壯著膽子解釋道,“這三個犯人,是我們剛剛才關押進來的。”
“這個蘇言,竟然和犯人鬥毆,還將他們全都殺死。”
“此人如此窮兇極惡,藐視我們刑部大牢的規矩,所以我們才打算處決了他。”
喬以哲看向地上的三具屍體,淡淡道,“這三個犯人是何時關押進來的,為何我一點印象都沒有。”
說著,又不緊不慢走上前,撿起剛剛黑臉大漢使用的匕首,冷聲道,“被關押進死囚的犯人,身上怎麽可能藏有刀具?”
“你們當押解司的人,都是睜眼瞎嗎?!”
二人百口莫辯,隻得湊到喬以哲麵前,小聲道,“典獄長,您聽我們解釋。”
“這個家夥,便是謀權篡逆,裏通賣國的前朝餘孽蘇言。”
“裕親王和鳳陽侯,都將他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王密大人親自下令,要求我們將他在獄中置於死地,我們不敢不遵啊……”
聽聞此話,喬以哲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獰笑。
“即便他是喪盡天良、十惡不赦的罪徒,也必須按照朝廷律令,進行處斬。”
“你們兩個是我手下的兵,卻背著我聽從王大人的命令。”
“既然你們不忠於我在先,那就休怪我對你們不義了。”
說罷,喬以哲雙手一揮,猛然掐住二人的咽喉。
兩名獄卒沒想到喬以哲會突然發難,全都措手不及。
被喬以哲掐住咽喉的同時,像拎小雞崽一般,生生提了起來。
“典……典獄長,饒命啊……”
“我們是奉王密大人的命令,為了裕親王辦事!”
“你若殺了我們,裕親王不會饒了你……”
原本喬以哲,似乎隻是想恐嚇二人一番。
然而,其中一名獄卒竟不知死活,搬出裕親王恐嚇他。
喬以哲眼中瞬間迸射出冰冷的殺意,冷聲道,“即便是聖上天子,也必須恪守大周的律法。”
“我身為聖上欽命的典獄長,掌管刑部大牢,除了陛下聖旨和大周律法之外,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
“想用王密、裕親王來壓我,你們是自尋死路!”
說著,喬以哲雙手十指猛然發力,直接哢擦一聲,捏碎了二人的喉嚨。
隨即信手一揮,將兩名獄卒的屍體重重摔在地上,轉頭看向蘇言。
蘇言艱難地拱手抱拳,嘶啞道,“多謝……”
“不必。”
喬以哲淡淡道,“蘇大人,你的事情,我都知道。”
“我相信你乃大周的忠良正臣,是受了奸人汙蔑,才身陷囹圄,背上謀逆的罪名。”
“你放心,隻要我喬以哲在這刑部大牢一日,就沒有任何人,能從我眼皮子底下謀害你的性命。”
聽聞此話,蘇言心中頓時生出一陣融融暖意。
“喬獄長,多謝了。”
“能遇上你這般正臣,我蘇言,三生有幸。”
……
次日,清晨時分。
群臣齊聚於泰安殿外,準備上朝。
然而今日,文武百官都頗為意外,小聲竊竊私語,議論紛紛不停。
因為今天的朝會,來了一個他們怎麽都想不到的人。
寧王,朱欽武。
“寧王爺不是在遼東掌兵嗎,怎麽到京城來了?”
“還用說嗎?肯定是為了蘇言之事而來啊!”
“前番蘇言去玄菟府查案,辦了遼東首富甄家,摔了寧王爺的錢罐子。”
“現如今他蘇言倒了黴,馬上就要問斬。”
“寧王爺自然要來加上一把火,確保那蘇言必死無疑。”
裕親王來到朱欽武麵前,拱手抱拳,微笑道:“寧王殿下,好久不見。”
“裕王。”
朱欽武抱拳還禮,微笑道,“自從朱某前往遼東就藩後,你我便再沒有見過了。”
“是啊,這麽久不見,老夫對你還真是頗為思念。”
裕親王饒有興味問道,“不知寧王為何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京城?”
朱欽武大義凜然道:“朱某聽說,朝中出了一個奸臣,竟妄想勾結女真,顛覆大周,複辟暴炎。”
“朱某身為大周的臣民,當初隨陛下起家的舊將,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這等狼子野心之人顛覆大周的統治?”
“所以自然從遼東趕來,當麵勸諫陛下,一定要將此人千刀萬剮,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裕親王肅然起敬道,“寧王大義,老夫佩服。”
“寧王此番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麵諫,陛下定為會你的忠義所感,依你之忠言。”
看著這兩個老狐狸,當著眾人的麵一唱一和的演戲,眾人都暗暗嗤之以鼻。
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你們兩個就是和蘇言有仇,打算借此機會將他置於死地。
又何必說的那麽大義凜然,好像你們都是為了公義,而非私仇似的。
當然,這些話他們也隻敢心中暗暗想想。
表麵上,則都一個個點頭哈腰,滿臉諂媚笑容,拱手抱拳附和。
“寧王殿下如此大義,真令下官佩服啊!”
“能有寧王殿下這般忠臣,真乃大周之幸,陛下之幸也!”
隨著小黃門高唿上朝,群臣進入泰安殿內。
裕親王站在左側文臣之首,朱欽武自然站在右側武官之首。
朱欽武特意從遼東趕來京城的事,雲曌自然也早就得到消息。
所以麵對朱欽武來上朝,她也沒有過多訝異,淡笑道,“朱愛卿,半年不見,瘦了不少啊。”
朱欽武畢恭畢敬,朗聲道:“臣在遼東日日為陛下練兵,衛戍邊境,故而消瘦。”
“好,朱寧王如此心係朝廷,朕心甚慰。”
雲曌淡淡道,“不知你此番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京城,有何要事進諫?”
朱欽武上前一步,鄭重道,“稟陛下,臣聽說吏部侍郎蘇言,勾結女真,裏通賣國之罪,故而趕來進諫。”
“女真人的部落,距臣的遼東屬地隻有三百裏之遙,臣已和他們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
“近日來,女真人接納了一批當初北逃的大炎皇族,打著複辟大炎的旗號,頻頻進犯我邊境。”
“末將為了抵禦女真,可謂損兵折將,費心勞神。”
一名獄卒指著地上的三具屍體,壯著膽子解釋道,“這三個犯人,是我們剛剛才關押進來的。”
“這個蘇言,竟然和犯人鬥毆,還將他們全都殺死。”
“此人如此窮兇極惡,藐視我們刑部大牢的規矩,所以我們才打算處決了他。”
喬以哲看向地上的三具屍體,淡淡道,“這三個犯人是何時關押進來的,為何我一點印象都沒有。”
說著,又不緊不慢走上前,撿起剛剛黑臉大漢使用的匕首,冷聲道,“被關押進死囚的犯人,身上怎麽可能藏有刀具?”
“你們當押解司的人,都是睜眼瞎嗎?!”
二人百口莫辯,隻得湊到喬以哲麵前,小聲道,“典獄長,您聽我們解釋。”
“這個家夥,便是謀權篡逆,裏通賣國的前朝餘孽蘇言。”
“裕親王和鳳陽侯,都將他視作眼中釘肉中刺。”
“王密大人親自下令,要求我們將他在獄中置於死地,我們不敢不遵啊……”
聽聞此話,喬以哲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獰笑。
“即便他是喪盡天良、十惡不赦的罪徒,也必須按照朝廷律令,進行處斬。”
“你們兩個是我手下的兵,卻背著我聽從王大人的命令。”
“既然你們不忠於我在先,那就休怪我對你們不義了。”
說罷,喬以哲雙手一揮,猛然掐住二人的咽喉。
兩名獄卒沒想到喬以哲會突然發難,全都措手不及。
被喬以哲掐住咽喉的同時,像拎小雞崽一般,生生提了起來。
“典……典獄長,饒命啊……”
“我們是奉王密大人的命令,為了裕親王辦事!”
“你若殺了我們,裕親王不會饒了你……”
原本喬以哲,似乎隻是想恐嚇二人一番。
然而,其中一名獄卒竟不知死活,搬出裕親王恐嚇他。
喬以哲眼中瞬間迸射出冰冷的殺意,冷聲道,“即便是聖上天子,也必須恪守大周的律法。”
“我身為聖上欽命的典獄長,掌管刑部大牢,除了陛下聖旨和大周律法之外,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
“想用王密、裕親王來壓我,你們是自尋死路!”
說著,喬以哲雙手十指猛然發力,直接哢擦一聲,捏碎了二人的喉嚨。
隨即信手一揮,將兩名獄卒的屍體重重摔在地上,轉頭看向蘇言。
蘇言艱難地拱手抱拳,嘶啞道,“多謝……”
“不必。”
喬以哲淡淡道,“蘇大人,你的事情,我都知道。”
“我相信你乃大周的忠良正臣,是受了奸人汙蔑,才身陷囹圄,背上謀逆的罪名。”
“你放心,隻要我喬以哲在這刑部大牢一日,就沒有任何人,能從我眼皮子底下謀害你的性命。”
聽聞此話,蘇言心中頓時生出一陣融融暖意。
“喬獄長,多謝了。”
“能遇上你這般正臣,我蘇言,三生有幸。”
……
次日,清晨時分。
群臣齊聚於泰安殿外,準備上朝。
然而今日,文武百官都頗為意外,小聲竊竊私語,議論紛紛不停。
因為今天的朝會,來了一個他們怎麽都想不到的人。
寧王,朱欽武。
“寧王爺不是在遼東掌兵嗎,怎麽到京城來了?”
“還用說嗎?肯定是為了蘇言之事而來啊!”
“前番蘇言去玄菟府查案,辦了遼東首富甄家,摔了寧王爺的錢罐子。”
“現如今他蘇言倒了黴,馬上就要問斬。”
“寧王爺自然要來加上一把火,確保那蘇言必死無疑。”
裕親王來到朱欽武麵前,拱手抱拳,微笑道:“寧王殿下,好久不見。”
“裕王。”
朱欽武抱拳還禮,微笑道,“自從朱某前往遼東就藩後,你我便再沒有見過了。”
“是啊,這麽久不見,老夫對你還真是頗為思念。”
裕親王饒有興味問道,“不知寧王為何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京城?”
朱欽武大義凜然道:“朱某聽說,朝中出了一個奸臣,竟妄想勾結女真,顛覆大周,複辟暴炎。”
“朱某身為大周的臣民,當初隨陛下起家的舊將,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這等狼子野心之人顛覆大周的統治?”
“所以自然從遼東趕來,當麵勸諫陛下,一定要將此人千刀萬剮,淩遲處死,以儆效尤!”
裕親王肅然起敬道,“寧王大義,老夫佩服。”
“寧王此番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麵諫,陛下定為會你的忠義所感,依你之忠言。”
看著這兩個老狐狸,當著眾人的麵一唱一和的演戲,眾人都暗暗嗤之以鼻。
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你們兩個就是和蘇言有仇,打算借此機會將他置於死地。
又何必說的那麽大義凜然,好像你們都是為了公義,而非私仇似的。
當然,這些話他們也隻敢心中暗暗想想。
表麵上,則都一個個點頭哈腰,滿臉諂媚笑容,拱手抱拳附和。
“寧王殿下如此大義,真令下官佩服啊!”
“能有寧王殿下這般忠臣,真乃大周之幸,陛下之幸也!”
隨著小黃門高唿上朝,群臣進入泰安殿內。
裕親王站在左側文臣之首,朱欽武自然站在右側武官之首。
朱欽武特意從遼東趕來京城的事,雲曌自然也早就得到消息。
所以麵對朱欽武來上朝,她也沒有過多訝異,淡笑道,“朱愛卿,半年不見,瘦了不少啊。”
朱欽武畢恭畢敬,朗聲道:“臣在遼東日日為陛下練兵,衛戍邊境,故而消瘦。”
“好,朱寧王如此心係朝廷,朕心甚慰。”
雲曌淡淡道,“不知你此番千裏迢迢從遼東趕來京城,有何要事進諫?”
朱欽武上前一步,鄭重道,“稟陛下,臣聽說吏部侍郎蘇言,勾結女真,裏通賣國之罪,故而趕來進諫。”
“女真人的部落,距臣的遼東屬地隻有三百裏之遙,臣已和他們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
“近日來,女真人接納了一批當初北逃的大炎皇族,打著複辟大炎的旗號,頻頻進犯我邊境。”
“末將為了抵禦女真,可謂損兵折將,費心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