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你知罪就好
庇護的罪婦成女帝後,竟瘋狂壓榨我 作者:首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啊,你知罪就好。”
雲曌冷然笑道,“來人!”
“將蘇言拖到敬事房,即刻淨身!”
“諾!”
兩名士兵立刻從外麵衝進來,一左一右架住蘇言。
蘇言頓時襠下一涼,焦急道,“陛下,求你饒了臣吧!”
“臣之所以一時心急,背旨行事,也是為了幫朝廷清除禍害,幫陛下平定民心。”
“若是這件事真的不了了之,那天下百姓將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大周朝廷?”
“臣雖然違抗了陛下旨意,但念及是出自對朝廷的一片忠心,求陛下從寬發落!”
“隻要陛下不讓臣淨身,讓臣做什麽都行!”
雲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揮了揮手示意士兵鬆開蘇言。
“讓你做什麽都行,你確定?”
蘇言忙不迭心有餘悸點了點頭,“臣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好。”
雲曌淡笑道,“朕確實有一樁重任,希望你來負責。”
“如果你能辦妥此事,那朕便寬赦你的違令抗旨之罪。”
蘇言鄭重道:“陛下請講,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雲曌說道:“十日之後,便是第一次恩科取士之日。”
“現如今各鄉縣的會考已經完畢,但由於時間太過匆促,京城這邊還沒有做好準備。”
“朕要封你為本次恩科的主考,從考題的編撰,到最後的殿試監考,皆由你負責統籌調度。”
“如果你能辦好此事,為朕選拔出一批優秀的青年才俊。”
“不僅此次之事既往不咎,從今往後,朕還準你隨時離開京城,無需向朕匯報。”
蘇言愣了愣,皺眉道,“陛下,這時間有些太緊促了吧?”
“十日之後便要開考,現在卻連考題都沒有編撰好。”
“不如陛下下旨,將京城殿試推遲到一個月之後舉行,這期間的考生學子們在京城的吃住費用,都由朝廷負責……”
雲曌臉色一沉,冷然笑道,“蘇言,你是在和朕討價還價嗎?”
“朕現在就是因為急缺人才,加之時間緊迫,所以才需要你臨危受命。”
“推遲到一個月之後舉行倒也可以,那這主考之位,朕也另擇旁人擔任便是。”
“你便安心去敬事房淨身,從今往後安安心心在朕身邊做太監吧。”
蘇言嘴角微微一抽,忙不迭跪在地上,振聲道,“陛下,臣領旨!”
“請陛下放心,十日之內,臣一定將考題編撰出來,為陛下從各地考生中,選拔出最優秀的青年才俊!”
“這便對了。”
雲曌滿意笑著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朕即刻加封你為武英殿大學士,從今日起,統領帶領翰林院所有學士官員,全力編撰考題。”
“這是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一次恩科,關乎著朝廷在天下文人學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自然格外重要。”
“隻要此次恩科能順利圓滿地舉行,你便居功至偉,朕必定重重賞賜。”
“但是,如果本次恩科發生任何差池,朕都唯你是問!”
……
隨著殿試之日將近,各地的學子都陸續趕來京城。
這些學子,都各州府縣的進士,經過重重選拔脫穎而出的精英。
他們的到來,使得京城空前絕後的熱鬧。
許多客棧都被包攬下來,徹夜傳來吟詩誦文的聲音。
許多熟識的年兄年弟,久違地重逢見麵,一起上街飲酒。
對大周的恩科製度,都稱頌有加。
“大周的科考,比起前朝大炎,可是公正清明多了。”
“是啊,當初大炎的時候,大大小小所有功名,都被那些貪官拿來賣錢。”
“隻要花錢,就能買到舉人,誰出價碼最高,誰就能當狀元、榜眼。”
“每年恩科的時候,看著那些豪紳富戶,乘著八抬大轎進京趕考,多少年兄都被氣得鬱鬱而終。”
“幸好現如今大周朝來了,這恩科也變得公平公正,終於能論才試用。”
“今年,我定要傾盡畢生所學,博上個功名不可!”
大部分學子都幹勁十足,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但也有一些人,態度仍然非常悲觀。
“嗬,你們別高興得太早。”
“鄉試、縣試公正,可不代表院試和殿試也同樣公正。”
“自古這朝廷都是官商勾結,誰有銀子誰就是王道。”
“京城的水又深又渾,那些世家大族給出的銀兩,都足夠買我們的命。”
“我就不信,擔任主考的官員,真能清水明鏡,分文銀兩不取,讓我們和那些世家子弟公平競爭。”
……
深夜時分,裕王府內。
裕親王坐在太師椅上,手中端著茶盞。
王密等幾名重臣,都站在他的身後。
而在裕親王等人麵前站著的,則是兩名胡子花白的老者。
這兩名老者,便是翰林院的兩名首席大學士,黃如漢,肖敬山。
二老跪在裕親王麵前,振聲道,“參見王爺!”
“黃老,肖老,請起吧。”
裕親王微微地點了點頭,淡笑道,“你們二位,都是前朝大炎的大儒,聲名遍天下。”
“本王早就有心與你們結交一番,可惜每次派人給你們送來請柬,你們都自稱身體抱恙,一次都不曾來過本王府上。”
“今日,總算是如願以償,將二位請來府上了。”
黃如漢和肖敬山相視一眼,臉色都變得複雜些許。
裕親王口中這個“請”,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派人來請。
而是直接派三十多官兵到他們府上,強行要將他們帶到這裏。
一個個都披著盔甲帶著刀,氣勢洶洶,兇神惡煞。
他們兩個上了年紀的文人,又如何敢忤逆。
黃如漢訕笑道,“這深更半夜,不知王爺和各位大人將我們請來這裏,所為何事?”
“黃老,別急,先坐下,聽本王慢慢說。”
裕親王讓黃如漢和肖敬山落座,命人為他們端來茶水。
隨即眯著眼睛,沉聲道,“眼下各地學子都已經齊聚京城,距離恩科大試隻有不到十天。”
“二位老先生,作為翰林院的首席大學士,這編撰考題的重任,都在你們身上啊。”
雲曌冷然笑道,“來人!”
“將蘇言拖到敬事房,即刻淨身!”
“諾!”
兩名士兵立刻從外麵衝進來,一左一右架住蘇言。
蘇言頓時襠下一涼,焦急道,“陛下,求你饒了臣吧!”
“臣之所以一時心急,背旨行事,也是為了幫朝廷清除禍害,幫陛下平定民心。”
“若是這件事真的不了了之,那天下百姓將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大周朝廷?”
“臣雖然違抗了陛下旨意,但念及是出自對朝廷的一片忠心,求陛下從寬發落!”
“隻要陛下不讓臣淨身,讓臣做什麽都行!”
雲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揮了揮手示意士兵鬆開蘇言。
“讓你做什麽都行,你確定?”
蘇言忙不迭心有餘悸點了點頭,“臣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好。”
雲曌淡笑道,“朕確實有一樁重任,希望你來負責。”
“如果你能辦妥此事,那朕便寬赦你的違令抗旨之罪。”
蘇言鄭重道:“陛下請講,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雲曌說道:“十日之後,便是第一次恩科取士之日。”
“現如今各鄉縣的會考已經完畢,但由於時間太過匆促,京城這邊還沒有做好準備。”
“朕要封你為本次恩科的主考,從考題的編撰,到最後的殿試監考,皆由你負責統籌調度。”
“如果你能辦好此事,為朕選拔出一批優秀的青年才俊。”
“不僅此次之事既往不咎,從今往後,朕還準你隨時離開京城,無需向朕匯報。”
蘇言愣了愣,皺眉道,“陛下,這時間有些太緊促了吧?”
“十日之後便要開考,現在卻連考題都沒有編撰好。”
“不如陛下下旨,將京城殿試推遲到一個月之後舉行,這期間的考生學子們在京城的吃住費用,都由朝廷負責……”
雲曌臉色一沉,冷然笑道,“蘇言,你是在和朕討價還價嗎?”
“朕現在就是因為急缺人才,加之時間緊迫,所以才需要你臨危受命。”
“推遲到一個月之後舉行倒也可以,那這主考之位,朕也另擇旁人擔任便是。”
“你便安心去敬事房淨身,從今往後安安心心在朕身邊做太監吧。”
蘇言嘴角微微一抽,忙不迭跪在地上,振聲道,“陛下,臣領旨!”
“請陛下放心,十日之內,臣一定將考題編撰出來,為陛下從各地考生中,選拔出最優秀的青年才俊!”
“這便對了。”
雲曌滿意笑著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朕即刻加封你為武英殿大學士,從今日起,統領帶領翰林院所有學士官員,全力編撰考題。”
“這是大周開國以來的第一次恩科,關乎著朝廷在天下文人學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自然格外重要。”
“隻要此次恩科能順利圓滿地舉行,你便居功至偉,朕必定重重賞賜。”
“但是,如果本次恩科發生任何差池,朕都唯你是問!”
……
隨著殿試之日將近,各地的學子都陸續趕來京城。
這些學子,都各州府縣的進士,經過重重選拔脫穎而出的精英。
他們的到來,使得京城空前絕後的熱鬧。
許多客棧都被包攬下來,徹夜傳來吟詩誦文的聲音。
許多熟識的年兄年弟,久違地重逢見麵,一起上街飲酒。
對大周的恩科製度,都稱頌有加。
“大周的科考,比起前朝大炎,可是公正清明多了。”
“是啊,當初大炎的時候,大大小小所有功名,都被那些貪官拿來賣錢。”
“隻要花錢,就能買到舉人,誰出價碼最高,誰就能當狀元、榜眼。”
“每年恩科的時候,看著那些豪紳富戶,乘著八抬大轎進京趕考,多少年兄都被氣得鬱鬱而終。”
“幸好現如今大周朝來了,這恩科也變得公平公正,終於能論才試用。”
“今年,我定要傾盡畢生所學,博上個功名不可!”
大部分學子都幹勁十足,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但也有一些人,態度仍然非常悲觀。
“嗬,你們別高興得太早。”
“鄉試、縣試公正,可不代表院試和殿試也同樣公正。”
“自古這朝廷都是官商勾結,誰有銀子誰就是王道。”
“京城的水又深又渾,那些世家大族給出的銀兩,都足夠買我們的命。”
“我就不信,擔任主考的官員,真能清水明鏡,分文銀兩不取,讓我們和那些世家子弟公平競爭。”
……
深夜時分,裕王府內。
裕親王坐在太師椅上,手中端著茶盞。
王密等幾名重臣,都站在他的身後。
而在裕親王等人麵前站著的,則是兩名胡子花白的老者。
這兩名老者,便是翰林院的兩名首席大學士,黃如漢,肖敬山。
二老跪在裕親王麵前,振聲道,“參見王爺!”
“黃老,肖老,請起吧。”
裕親王微微地點了點頭,淡笑道,“你們二位,都是前朝大炎的大儒,聲名遍天下。”
“本王早就有心與你們結交一番,可惜每次派人給你們送來請柬,你們都自稱身體抱恙,一次都不曾來過本王府上。”
“今日,總算是如願以償,將二位請來府上了。”
黃如漢和肖敬山相視一眼,臉色都變得複雜些許。
裕親王口中這個“請”,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派人來請。
而是直接派三十多官兵到他們府上,強行要將他們帶到這裏。
一個個都披著盔甲帶著刀,氣勢洶洶,兇神惡煞。
他們兩個上了年紀的文人,又如何敢忤逆。
黃如漢訕笑道,“這深更半夜,不知王爺和各位大人將我們請來這裏,所為何事?”
“黃老,別急,先坐下,聽本王慢慢說。”
裕親王讓黃如漢和肖敬山落座,命人為他們端來茶水。
隨即眯著眼睛,沉聲道,“眼下各地學子都已經齊聚京城,距離恩科大試隻有不到十天。”
“二位老先生,作為翰林院的首席大學士,這編撰考題的重任,都在你們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