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黃花觀道士奉茶
鎮壓黑暗西遊,本座昴日光明帝君 作者:吳楚嗚嗚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藏師徒與道士見了禮,那道士命童子看茶。
當有兩個小童,即入裏邊,尋茶盤,洗茶盞,擦茶匙,辦茶果,忙忙的亂走,早驚動那七個妖精。
原來那盤絲洞七個女怪與這道士同堂學藝,被八戒偷了衣裳後穿了幾件舊衣,來到師兄這裏正裁剪衣服。
忽見那童子看茶,便問道:
“童兒,有甚客來了,這般忙碌?”
童子道:
“適間有四個和尚進來,師父教來看茶。”
妖精立馬問道:
“可有個長嘴大耳朵的胖和尚?”
童子道:
“有。”
妖精道:
“你快去遞了茶,對你師父丟個眼色,著他進來,我有要緊的話說。”
那童子將五杯茶拿出去。
道士斂衣,雙手拿一杯遞與三藏,然後與悟空、八戒、悟淨。
茶罷收杯,童子丟個眼色,那道士就欠身道:
“列位請坐。”
又對童子說道:
“童兒,放了茶盤陪侍,等我去去就來。”
此時三藏與徒弟們,並一個小童出殿上觀玩不題。
卻說道士走進方丈中,隻見七個妖精齊齊跪倒,叫道:
“師兄!師兄!
聽小妹子一言!”
道士用手攙起道:
“你們早間來時,要與我說甚麽話,隻是今日在製藥丸,這枝藥忌見陰人,所以不曾答你。
如今又有客在外麵,有話且慢慢再說罷。”
妖精道:
“告稟師兄,這樁事,正好客來了才要告訴你;
若你那客人離開了,即使說了也沒用。
師兄暫且聽小妹子一言。”
那道士笑道:
“賢妹你這不是說笑麽?
怎麽有話專挑客人來了才說?
你這不是瘋了?
先不說我是個清靜修仙之輩,就是個俗人家,有妻子老小家務事,也要等客人離開了再處理。
賢妹怎麽這等不通禮,替我出醜哩!
先讓我出去招待完客人再說吧。”
說罷,那道士轉身就要走。
七位妖精見了,連忙上前扯住道士的衣袖道:
“師兄息怒,我問你,前邊那客,是哪方來的?”
道士正被七位師妹氣著,木著臉不迴話。
這幾位師妹雖與自己同堂學藝,但是一個個不好修行,隻知享樂,甚至隔三差五還要去尋人吃,說什麽延壽益體,哪知這等小道,如何比得上修仙、煉丹?
如今又這般失卻禮儀,哪有一點修道長生的樣子?
道士不迴話,那七個妖精繼續說道:
“那四個和尚中,是不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師兄可曾問他是哪裏來的?”
道士聽得師妹居然認識那些和尚,說道:
“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和尚,你怎麽知道,想來是在哪裏已經見過了?”
妖精道:
“師兄原來不知個中緣由。
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經去的,叫做唐僧。
今早唐僧的徒弟到我洞裏化齋,妹子們聞得唐僧之名,將他拿了。”
道士問道:
“為何要拿他?”
妖精道:
“我等久聞人說,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故此拿了他。”
道士皺眉道:
“又是這些延壽的流言,我早說過隻有修行和煉丹才是延壽的正道!”
那些妖精認真道:
“師兄,這可是西牛賀洲都在傳的,不可能空穴來風!
我們把他徒弟,也就是那個長嘴大耳的豬悟能拿了,沒想到他那般厲害,直接掙脫了我們的蛛絲,嚇得我們逃到了濯垢泉。
那豬悟能也跟著我們到了濯垢泉,先搶了衣服,後弄本事,強要同我等洗浴,我們也止他不住。
他就跳下水,變作一條鯰魚,在我們腿襠裏鑽來鑽去,欲行奸騙之事,屬實是十分無賴!
他又跳出水去,現了本相,見我們不肯相從,他就使一柄九齒釘鈀,要傷我們性命。
若不是我們有些見識,幾乎遭他毒手。
故此戰兢兢逃生,又著你愚外甥與他敵鬥,如今他們安然前來,想必是將我兒全部打死了。
我們特來投兄長,望兄長念昔日同窗之雅,與我今日做個報冤之人!”
那道士聞得此言,勃然大怒,變了臉色道:
“這和尚原來這等無禮!
這等蠻橫無理!
你們都放心,等我擺布他!”
眾妖精謝道:
“師兄如若動手,等我們都來相幫打他。”
道士道:
“不用打!
不用打!
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跟我來。”
道士便帶著七位妖精架梯子爬上屋梁,拿下一個帶鎖的小皮箱兒。
道士從袖中拿出鑰匙,開了鎖,取出一包藥來。
此藥乃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
是用銅鍋煮,煎熬火候勻。
千斤熬一杓,一杓煉三分。
三分還要炒,再鍛再重熏。
製成此毒藥,貴似寶和珍。
如若嚐他味,入口見閻君!
道士對妖精道:
“師妹,我這寶貝,可是替師尊煉藥時積攢下來的一點。”
那七位妖精豔羨道:
“還是師兄天賦好,本領高,師尊才傳你煉藥的功夫,讓你做這般重要的事。
像我姐妹,隻能吐絲織布,也不曾學得多少本領。”
道士哈哈笑道:
“你等若是一心修行,說不得下次拜會師尊之時能夠被委以重任。
我這寶貝若與凡人吃,隻消一厘,入腹就死;
若與神仙吃,也隻消三厘就絕他性命。
這些和尚,隻怕也有些道行,須得三厘。
快取戥秤來。”
妖精急拿了一把戥秤道:
“稱出一分二厘,分作四分。”
那道士卻拿了十二個紅棗兒,將棗掐破些兒,揌上一厘,分在四個茶鍾內;
又將兩個黑棗兒做一個茶鍾,著一個托盤安了,對妖精說:
“等我去問他。
不是唐朝的便罷;
若是唐朝來的,就教換茶,你卻將此茶令童兒拿出。
但吃了,個個身亡,就與你報了此仇,解了煩惱也。”
七個妖精感激不盡。
那道士整束衣冠,虛禮謙恭走將出去,請唐僧等又至客位坐下道:
“老師父莫怪,適間去後麵吩咐童兒,教他們挑些青菜蘿卜,拾些竹筍蘑菇,好安排一頓素齋供養,所以失陪。”
三藏道:
“貧僧素手進拜,怎麽敢勞仙長賜齋?”
道士笑雲:
“釋道雖分兩途,俱是雲水生涯。
推開山門便見五鬥法糧,談何素手?
敢問老師父,來自何方寶山?
到此有何貴幹?”
三藏道:
“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者。
卻才路過仙宮,竭誠進拜。”
道士聞言,滿麵生春道:
“老師乃忠誠大德之佛,小道不知,失於遠候,恕罪!恕罪!”
於是叫道:
“童兒,快去換茶來,一廂作速辦齋。”
當有兩個小童,即入裏邊,尋茶盤,洗茶盞,擦茶匙,辦茶果,忙忙的亂走,早驚動那七個妖精。
原來那盤絲洞七個女怪與這道士同堂學藝,被八戒偷了衣裳後穿了幾件舊衣,來到師兄這裏正裁剪衣服。
忽見那童子看茶,便問道:
“童兒,有甚客來了,這般忙碌?”
童子道:
“適間有四個和尚進來,師父教來看茶。”
妖精立馬問道:
“可有個長嘴大耳朵的胖和尚?”
童子道:
“有。”
妖精道:
“你快去遞了茶,對你師父丟個眼色,著他進來,我有要緊的話說。”
那童子將五杯茶拿出去。
道士斂衣,雙手拿一杯遞與三藏,然後與悟空、八戒、悟淨。
茶罷收杯,童子丟個眼色,那道士就欠身道:
“列位請坐。”
又對童子說道:
“童兒,放了茶盤陪侍,等我去去就來。”
此時三藏與徒弟們,並一個小童出殿上觀玩不題。
卻說道士走進方丈中,隻見七個妖精齊齊跪倒,叫道:
“師兄!師兄!
聽小妹子一言!”
道士用手攙起道:
“你們早間來時,要與我說甚麽話,隻是今日在製藥丸,這枝藥忌見陰人,所以不曾答你。
如今又有客在外麵,有話且慢慢再說罷。”
妖精道:
“告稟師兄,這樁事,正好客來了才要告訴你;
若你那客人離開了,即使說了也沒用。
師兄暫且聽小妹子一言。”
那道士笑道:
“賢妹你這不是說笑麽?
怎麽有話專挑客人來了才說?
你這不是瘋了?
先不說我是個清靜修仙之輩,就是個俗人家,有妻子老小家務事,也要等客人離開了再處理。
賢妹怎麽這等不通禮,替我出醜哩!
先讓我出去招待完客人再說吧。”
說罷,那道士轉身就要走。
七位妖精見了,連忙上前扯住道士的衣袖道:
“師兄息怒,我問你,前邊那客,是哪方來的?”
道士正被七位師妹氣著,木著臉不迴話。
這幾位師妹雖與自己同堂學藝,但是一個個不好修行,隻知享樂,甚至隔三差五還要去尋人吃,說什麽延壽益體,哪知這等小道,如何比得上修仙、煉丹?
如今又這般失卻禮儀,哪有一點修道長生的樣子?
道士不迴話,那七個妖精繼續說道:
“那四個和尚中,是不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師兄可曾問他是哪裏來的?”
道士聽得師妹居然認識那些和尚,說道:
“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和尚,你怎麽知道,想來是在哪裏已經見過了?”
妖精道:
“師兄原來不知個中緣由。
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經去的,叫做唐僧。
今早唐僧的徒弟到我洞裏化齋,妹子們聞得唐僧之名,將他拿了。”
道士問道:
“為何要拿他?”
妖精道:
“我等久聞人說,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故此拿了他。”
道士皺眉道:
“又是這些延壽的流言,我早說過隻有修行和煉丹才是延壽的正道!”
那些妖精認真道:
“師兄,這可是西牛賀洲都在傳的,不可能空穴來風!
我們把他徒弟,也就是那個長嘴大耳的豬悟能拿了,沒想到他那般厲害,直接掙脫了我們的蛛絲,嚇得我們逃到了濯垢泉。
那豬悟能也跟著我們到了濯垢泉,先搶了衣服,後弄本事,強要同我等洗浴,我們也止他不住。
他就跳下水,變作一條鯰魚,在我們腿襠裏鑽來鑽去,欲行奸騙之事,屬實是十分無賴!
他又跳出水去,現了本相,見我們不肯相從,他就使一柄九齒釘鈀,要傷我們性命。
若不是我們有些見識,幾乎遭他毒手。
故此戰兢兢逃生,又著你愚外甥與他敵鬥,如今他們安然前來,想必是將我兒全部打死了。
我們特來投兄長,望兄長念昔日同窗之雅,與我今日做個報冤之人!”
那道士聞得此言,勃然大怒,變了臉色道:
“這和尚原來這等無禮!
這等蠻橫無理!
你們都放心,等我擺布他!”
眾妖精謝道:
“師兄如若動手,等我們都來相幫打他。”
道士道:
“不用打!
不用打!
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跟我來。”
道士便帶著七位妖精架梯子爬上屋梁,拿下一個帶鎖的小皮箱兒。
道士從袖中拿出鑰匙,開了鎖,取出一包藥來。
此藥乃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
是用銅鍋煮,煎熬火候勻。
千斤熬一杓,一杓煉三分。
三分還要炒,再鍛再重熏。
製成此毒藥,貴似寶和珍。
如若嚐他味,入口見閻君!
道士對妖精道:
“師妹,我這寶貝,可是替師尊煉藥時積攢下來的一點。”
那七位妖精豔羨道:
“還是師兄天賦好,本領高,師尊才傳你煉藥的功夫,讓你做這般重要的事。
像我姐妹,隻能吐絲織布,也不曾學得多少本領。”
道士哈哈笑道:
“你等若是一心修行,說不得下次拜會師尊之時能夠被委以重任。
我這寶貝若與凡人吃,隻消一厘,入腹就死;
若與神仙吃,也隻消三厘就絕他性命。
這些和尚,隻怕也有些道行,須得三厘。
快取戥秤來。”
妖精急拿了一把戥秤道:
“稱出一分二厘,分作四分。”
那道士卻拿了十二個紅棗兒,將棗掐破些兒,揌上一厘,分在四個茶鍾內;
又將兩個黑棗兒做一個茶鍾,著一個托盤安了,對妖精說:
“等我去問他。
不是唐朝的便罷;
若是唐朝來的,就教換茶,你卻將此茶令童兒拿出。
但吃了,個個身亡,就與你報了此仇,解了煩惱也。”
七個妖精感激不盡。
那道士整束衣冠,虛禮謙恭走將出去,請唐僧等又至客位坐下道:
“老師父莫怪,適間去後麵吩咐童兒,教他們挑些青菜蘿卜,拾些竹筍蘑菇,好安排一頓素齋供養,所以失陪。”
三藏道:
“貧僧素手進拜,怎麽敢勞仙長賜齋?”
道士笑雲:
“釋道雖分兩途,俱是雲水生涯。
推開山門便見五鬥法糧,談何素手?
敢問老師父,來自何方寶山?
到此有何貴幹?”
三藏道:
“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者。
卻才路過仙宮,竭誠進拜。”
道士聞言,滿麵生春道:
“老師乃忠誠大德之佛,小道不知,失於遠候,恕罪!恕罪!”
於是叫道:
“童兒,快去換茶來,一廂作速辦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