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一時風聲鶴唳。
宣王在許州平叛,原以為隻是小股流民,鏟平就算結束,誰知叛亂一波接著一波,宣王仁德,根本不舍得將叛軍全部絞殺,多是收編後貼補糧食救濟。
可是他手頭的軍糧有限,根本不足救濟百姓,宣王無法,隻得拿宣王府的財產來替補,又叫許州兩側的丹州和淮城出糧幫襯。
朝中官員自然有看不過去他這般行徑的,上報給皇帝,說他有與逆賊勾結的嫌疑,建議皇帝將他召迴。
宣王心裏也想著皇帝將他召迴,因為流民已經擰成了勢力,不僅許州,丹州和淮城也有數萬人加入,其中有一寇首自稱宋王,已經和他打的有來有迴,占據了許州大部分地盤。
皇帝卻在這個節骨眼上做了一件沈梟垚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的決定,他命徐大公子徐若春和吏部郎中唐四友去許州接管宣王兵權,並讓他們派人遣送宣王迴都。
徐若春是四品的指揮僉事,從前也是在南淩打過仗的,他和唐四友的確都是武官,也的確都打過仗,這沒什麽問題。
可宣王是誰啊,他是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雖說皇家沒有父子兄弟,可是宣王從來沒有跟皇帝爭過儲君之位和帝位,而且,他的嫡長子蘇凜也為大啟,為現在的皇帝戰死了。
就算皇帝懷疑宣王有謀逆之心,他也應該下旨以宣王安危有由將宣王召迴,而不是讓兩個朝臣安排人將宣王遣送迴來。
這不僅僅是在打宣王的臉,而是在明著告訴宣王,他就是在懷疑宣王有謀逆的心思。
沈梟垚聽到這消息的時候足足坐了半刻鍾才冷笑一聲。
秦淵知道這消息後卻並沒有多麽高興,前世並沒有這麽一出,前世許州水災之時,太子和雍王還好好的,雍王想做這件事得個名聲,皇帝便力排眾議將這件事給了雍王。
但是雍王貪得太厲害,依舊起了叛亂,他私下安排徐若春大肆平叛,死了不少的人,可是這件事並沒有為天下所知,也沒有鬧得周圍的丹州和淮城跟著叛亂。
前世的流民不成氣候,輕而易舉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今生,因為沈梟垚的變動,雍王死掉,太子出局,卻依舊是徐若春是平叛。
他在書架前靜靜立了許久,直到下人進來提醒他要用晚膳了,他才轉過身。
他走了兩步,掛在正廳中央的畫像映入他的眼簾,畫的是仙人乘鶴。
他突然有些覺得,也許現在的情況才是最好的,前世那些流民死得不明不白,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冤屈,沒有人知道許州發生了什麽。
可現在,他們赤手空拳衝破了大啟朝堂的腐朽,叫皇帝知道許州百姓的憤怒,叫天下都知道了許州所遭受的苦難。
他恍惚間有些疑惑,沈梟垚,從一開始便算定了這一點嗎?
皇帝卻並沒有知道許州百姓的憤怒,他隻是知道了有人要翻了他的江山,他隻會憤怒,然後更加警惕。
他覺得有人刻意殺了雍王,現在又陷害太子,這個人就是要圖謀他的江山,他先懷疑的人自然是弘王,弘王雖是他的皇叔,可是弘王世子文武雙全,弘王府又在禦都大肆做生意斂財,所以他派了宣王平叛,想要抬舉宣王跟弘王府抗衡,可是宣王在許州的舉動又讓他覺得這件事是宣王所為。
宣王是有動機的,畢竟蘇凜死了,他的兒子死了,所以他要還自己的兒子。
他唯一還能信任的人就是徐家,因為雍王死了,徐家和徐貴妃都得指望著他,而楊皇後現在估計隻會盼著他死,假如他死了,楊皇後作為嫡母就會捏著年幼的皇子登基,畢竟現在的太子跛了,所以他要防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這個節骨眼上,什麽清河公主,西羌還有崇州,他都顧不上了。
可是秦淵卻並沒有讓他如願,因為秦淵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再次提出,願征戰西羌,迎迴清河公主。
朝堂之上,重臣濟濟,隻有關岷一個人跪在秦淵身旁向皇帝高聲道:“請陛下允準!”
皇帝是冷的,是沒個人感情的。
他居高臨下,冷冷地看著秦淵和關岷道:“大啟與西羌已經結為兄弟,永以為好,你們想要破壞邦交?”
秦淵沒有說話,關岷毫不畏懼,依舊高聲道:“西羌辱我大啟公主,洗劫崇州,是他們先破壞了兩國和睦,損我大啟龍威!請陛下允準神武侯所請!”
“放肆!”
皇帝重重拍了拍禦案道:“公主既已嫁入西羌,那邊要遵守西羌的風俗人情!如今許州叛亂未平,儲君傷未痊愈,你們張口起戰,朕不想聽,難不成你們想要動搖國本?”
關岷連連磕頭:“陛下......”
可話還沒說幾句,皇帝便冷冷道:“出去!”
竟是要趕秦淵和關岷出殿。
這不是打壓,是羞辱。
尤其是神武侯是他親賜了寶冊金印的侯爵武將,關岷也是學識淵博,累有功績的文臣。
關岷爬起來時麵色蒼白,眼神迷蒙,臉上的失望和落拓裝也裝不出來,短短一段距離就像是失了魂魄一般遊至殿外。
秦淵是沉默的秦淵,到了殿門口還有心情安慰關岷道:“關大人不必這般介意,皇上正是為叛亂和儲君焦頭爛額的時候。”
關岷卻搖了搖頭,有些難堪的抬袖沾了沾眼睛道:“我老了,不中用了,短短幾日已經被陛下斥責了兩次,今天甚至被趕出早朝,恐怕為官之期已快要到頭,侯爺還年輕,自己珍重吧。”
明明他比秦衡嶽還小了幾歲。
秦淵並不輕視他落淚的行徑,隻是道:“大人是辦實事的人。”
關岷悲中忍不住擠出一絲笑:“什麽話,侯爺埋汰我了,侯爺明知我從前一直是個和稀泥的。”
秦淵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他不是在討好或者安慰關岷。
是因為大啟的朝堂,貪的人太多了,人人都惦記拉幫結派,都有自己的私欲,關岷身在其中,沒有徹底陷入哪個陣營,沒有犯大錯,甚至在關鍵時刻為大局著想,為大啟著想,對皇帝忠心,對國家忠心。
在秦淵看來,為官,不力爭做一個好官的情況下,這就夠了。
清官難出,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清官,而這些人,才是朝綱的根基。
宣王在許州平叛,原以為隻是小股流民,鏟平就算結束,誰知叛亂一波接著一波,宣王仁德,根本不舍得將叛軍全部絞殺,多是收編後貼補糧食救濟。
可是他手頭的軍糧有限,根本不足救濟百姓,宣王無法,隻得拿宣王府的財產來替補,又叫許州兩側的丹州和淮城出糧幫襯。
朝中官員自然有看不過去他這般行徑的,上報給皇帝,說他有與逆賊勾結的嫌疑,建議皇帝將他召迴。
宣王心裏也想著皇帝將他召迴,因為流民已經擰成了勢力,不僅許州,丹州和淮城也有數萬人加入,其中有一寇首自稱宋王,已經和他打的有來有迴,占據了許州大部分地盤。
皇帝卻在這個節骨眼上做了一件沈梟垚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的決定,他命徐大公子徐若春和吏部郎中唐四友去許州接管宣王兵權,並讓他們派人遣送宣王迴都。
徐若春是四品的指揮僉事,從前也是在南淩打過仗的,他和唐四友的確都是武官,也的確都打過仗,這沒什麽問題。
可宣王是誰啊,他是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雖說皇家沒有父子兄弟,可是宣王從來沒有跟皇帝爭過儲君之位和帝位,而且,他的嫡長子蘇凜也為大啟,為現在的皇帝戰死了。
就算皇帝懷疑宣王有謀逆之心,他也應該下旨以宣王安危有由將宣王召迴,而不是讓兩個朝臣安排人將宣王遣送迴來。
這不僅僅是在打宣王的臉,而是在明著告訴宣王,他就是在懷疑宣王有謀逆的心思。
沈梟垚聽到這消息的時候足足坐了半刻鍾才冷笑一聲。
秦淵知道這消息後卻並沒有多麽高興,前世並沒有這麽一出,前世許州水災之時,太子和雍王還好好的,雍王想做這件事得個名聲,皇帝便力排眾議將這件事給了雍王。
但是雍王貪得太厲害,依舊起了叛亂,他私下安排徐若春大肆平叛,死了不少的人,可是這件事並沒有為天下所知,也沒有鬧得周圍的丹州和淮城跟著叛亂。
前世的流民不成氣候,輕而易舉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今生,因為沈梟垚的變動,雍王死掉,太子出局,卻依舊是徐若春是平叛。
他在書架前靜靜立了許久,直到下人進來提醒他要用晚膳了,他才轉過身。
他走了兩步,掛在正廳中央的畫像映入他的眼簾,畫的是仙人乘鶴。
他突然有些覺得,也許現在的情況才是最好的,前世那些流民死得不明不白,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冤屈,沒有人知道許州發生了什麽。
可現在,他們赤手空拳衝破了大啟朝堂的腐朽,叫皇帝知道許州百姓的憤怒,叫天下都知道了許州所遭受的苦難。
他恍惚間有些疑惑,沈梟垚,從一開始便算定了這一點嗎?
皇帝卻並沒有知道許州百姓的憤怒,他隻是知道了有人要翻了他的江山,他隻會憤怒,然後更加警惕。
他覺得有人刻意殺了雍王,現在又陷害太子,這個人就是要圖謀他的江山,他先懷疑的人自然是弘王,弘王雖是他的皇叔,可是弘王世子文武雙全,弘王府又在禦都大肆做生意斂財,所以他派了宣王平叛,想要抬舉宣王跟弘王府抗衡,可是宣王在許州的舉動又讓他覺得這件事是宣王所為。
宣王是有動機的,畢竟蘇凜死了,他的兒子死了,所以他要還自己的兒子。
他唯一還能信任的人就是徐家,因為雍王死了,徐家和徐貴妃都得指望著他,而楊皇後現在估計隻會盼著他死,假如他死了,楊皇後作為嫡母就會捏著年幼的皇子登基,畢竟現在的太子跛了,所以他要防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這個節骨眼上,什麽清河公主,西羌還有崇州,他都顧不上了。
可是秦淵卻並沒有讓他如願,因為秦淵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再次提出,願征戰西羌,迎迴清河公主。
朝堂之上,重臣濟濟,隻有關岷一個人跪在秦淵身旁向皇帝高聲道:“請陛下允準!”
皇帝是冷的,是沒個人感情的。
他居高臨下,冷冷地看著秦淵和關岷道:“大啟與西羌已經結為兄弟,永以為好,你們想要破壞邦交?”
秦淵沒有說話,關岷毫不畏懼,依舊高聲道:“西羌辱我大啟公主,洗劫崇州,是他們先破壞了兩國和睦,損我大啟龍威!請陛下允準神武侯所請!”
“放肆!”
皇帝重重拍了拍禦案道:“公主既已嫁入西羌,那邊要遵守西羌的風俗人情!如今許州叛亂未平,儲君傷未痊愈,你們張口起戰,朕不想聽,難不成你們想要動搖國本?”
關岷連連磕頭:“陛下......”
可話還沒說幾句,皇帝便冷冷道:“出去!”
竟是要趕秦淵和關岷出殿。
這不是打壓,是羞辱。
尤其是神武侯是他親賜了寶冊金印的侯爵武將,關岷也是學識淵博,累有功績的文臣。
關岷爬起來時麵色蒼白,眼神迷蒙,臉上的失望和落拓裝也裝不出來,短短一段距離就像是失了魂魄一般遊至殿外。
秦淵是沉默的秦淵,到了殿門口還有心情安慰關岷道:“關大人不必這般介意,皇上正是為叛亂和儲君焦頭爛額的時候。”
關岷卻搖了搖頭,有些難堪的抬袖沾了沾眼睛道:“我老了,不中用了,短短幾日已經被陛下斥責了兩次,今天甚至被趕出早朝,恐怕為官之期已快要到頭,侯爺還年輕,自己珍重吧。”
明明他比秦衡嶽還小了幾歲。
秦淵並不輕視他落淚的行徑,隻是道:“大人是辦實事的人。”
關岷悲中忍不住擠出一絲笑:“什麽話,侯爺埋汰我了,侯爺明知我從前一直是個和稀泥的。”
秦淵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他不是在討好或者安慰關岷。
是因為大啟的朝堂,貪的人太多了,人人都惦記拉幫結派,都有自己的私欲,關岷身在其中,沒有徹底陷入哪個陣營,沒有犯大錯,甚至在關鍵時刻為大局著想,為大啟著想,對皇帝忠心,對國家忠心。
在秦淵看來,為官,不力爭做一個好官的情況下,這就夠了。
清官難出,也不是人人都能做清官,而這些人,才是朝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