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蜀漢的人口,二人皆感慨良多。


    在南中生活多年的關銀屏發出這句感慨,自然是有所指。


    中國曆史書中記載,蜀漢亡國時,有28個郡,148個縣,在籍編戶28萬,戶民98萬,國庫存糧400萬斛。


    後世人多把蜀漢亡國時的在籍98萬人口當迴事兒,其實蜀漢哪裏隻有這點人口?假若真隻有這麽多,那麽,就不僅僅南中,就連蜀漢的核心區域成都平原的許多地方,也可以稱之為“不毛之地”了。


    若如此,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這“不毛”,還有什麽意義?


    148個縣,我們隻算100個吧,每個縣1萬人口夠可憐吧,就這,也有百萬人了。


    更何況,在三國時期,成都是除了洛陽之外的第二大都市!


    漢末三國時期,荊州七郡及嶺南,蜀中,是戰爭波及最少的地方,即便有那麽幾場戰爭,也僅僅限於兩軍對壘廝殺,波及到百姓頭上來的,很少。


    所以,這幾個地方,才是真正的接納流民最多的地方。


    蜀漢的流民數量甚至遠遠超過本地民眾,隻不過,這些外來流民真正被政府統計在籍的很好,基本都被豪閥大族收納了,做了隱戶。都在更有那些不願意依附到豪門大族名下的,便不得不流亡於山林水澤中了。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為什麽那麽多的流民,都沒有在籍?


    說到底,政府手裏沒有土地,你拿什麽給人家?


    既然你沒有東西給人家,人家又憑什麽要在你的“籍”?


    在籍,就意味著你必須納稅,交租,服兵役徭役,出各種出不完的“公差”,幹各種幹不完的“苦力”,舍生冒死,一無所獲。


    既然如此,何必不做“隱戶”?


    依附在豪門大族門下,做隱戶,至少有地種,盡管被剝削,但能活下去不是?


    而流亡於山林水澤之中的,就不好說了。


    能活下去的,都是命好。


    實在世道不濟,過不下去了,大不了出去變身為盜匪,劫掠一番,活到怎樣就怎樣!


    蜀中那麽多的盜匪,哪裏來的?多是外地流民組成。


    當然,這其中,是不是有土著們的勢力在其中引導,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騰哥子兒,你說,這……像不像一座四麵漏風的大屋子?”


    關銀屏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在這個年紀小自己十多歲的年輕人麵前,她竟然就是有一種發自肺腑的想要直抒胸臆。


    當年,關銀屏小小年紀,來到建寧,嫁於李遺為妻,其肩上的擔子,何其沉重!


    男兒何不帶吳鉤,去取關山五十州。


    作為一代豪雄關雲長的嫡女,關銀屏作為一個弱女子,卻心係國家興衰,須臾不敢忘記。


    所以,在內心之中,對於帝國飄搖的感知與擔憂,重逾千鈞,卻又哪裏敢與夫君說?


    說白了,蜀漢是蜀漢,建寧李氏是建寧李氏。


    蜀漢強大,能後庇佑建寧李氏時,人家認你是爹是娘。


    蜀漢衰落,不能庇佑建寧李氏時,李氏出賣你蜀漢時,同樣會心安理得,眼皮也不會抬一下。


    二人心有靈犀一般,沈騰自然知道,關銀屏說的“四麵漏風的大屋子”指的是什麽。


    蜀漢帝國唄。


    “姑姑,東漢王朝,才是一個更大的破屋子。”沈騰淡淡地說。


    語氣清涼,不帶一絲情感色彩。


    關銀屏苦澀地一笑,示意沈騰繼續說下去。


    “西漢建國,開曆史先河。這,毋庸置疑。一批泥腿子登基坐殿,不容易!”


    沈騰的開場白,就將一直深受帝王天賦學說影響的關銀屏震得“外焦裏嫩”!


    “但那又如何?不過是新人換舊人罷了。最後,這些人都成了地主豪強,都躺在曆史的功勞簿上吃了一個腦滿腸肥!”


    震驚之餘的關銀屏,臉色煞白煞白的,很顯然,有些驚魂未定。


    她扭頭看了看,距離最近的侍衛們,也有一些距離。


    也就是說,沈騰的這些大膽言語,不會被人偷聽了去。


    關銀屏拂了拂胸口,示意沈騰繼續講下去——


    “人民的需求,其實很低,很低,給點土地,能夠活下去,不折騰,就好。但前漢末年,老百姓還有土地嗎?還能活命嗎?強悍如武皇帝者,為什麽要自己打自己臉,下那‘輪台詔’?”


    既然說開了,沈騰的教師癮已經被勾引得不講都不行了,管它,講了再說,反正他有足夠的自信,這外號“觀世音娘子”的關銀屏,斷然不會因此而把自己給賣了的。


    “王莽會為什麽上台?人們都瞎了眼?當初王莽上台,那可是眾望所歸!因為漢帝國實在支撐不下去了!所以,人們才把希望寄托隔壁老王的身上!你以為大家願意換門庭?”


    關銀屏第一次聽到有人把那該千刀萬剮點天燈的竊國大盜王莽說得如此理直氣壯清新脫俗!


    那人不是已經被點了天燈麽?


    那人不是被長安人民一人一口給吃了麽?


    “世人都罵王莽蠢,可王莽改製,又有哪點不好了?釋放奴隸為籍民不好?還是土地國有按人頭分配不好?說到底,不過是王莽的改製,觸碰到了豪族地主們的利益罷了。”


    說到這裏,沈騰也覺得今天的演講內容實在過於震撼了,著實不適合出現在這個時代,容易為自己拉來殺身大禍。


    於是,他便看了一眼關銀屏——


    “姑姑,可還敢聽——”


    關銀屏整理了一下發絲,又拂了拂心口,深吸一口氣,再長舒一口氣,道:“講——”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把我們後世所謂的“西漢”“東漢”稱“前後漢”的。但沈騰有時候稱“前漢後漢”,有時候又稱“西漢東漢”,關銀屏雖覺得新鮮,但也知道是什麽意思。


    “好吧,再說東漢吧。說到底,其本就是建立在豪族地主們宅基地上的一個王朝,所謂雲台二十八將,可有一人不是豪族地主出身?”


    “一個由豪強地主們聯合建立的帝國,能夠強自支撐200年,夠可以了!”


    “這些豪強橫行霸道200年,終於把人民手裏那點可憐兮兮的土地都霸為己有看來,於是,農民變災民,災民變流民,流民變亂民,亂民變暴民——這,就是黃巾軍的由來!”


    “地主豪族們終於發現,自己再不介入其中的話,可能大家也會被‘一無所有’了。於是,山東豪族群起響應,流民哪裏是這些豪強地主們的對手?不幾下,黃巾亂民,便煙消雲散,而這些在屠殺流民的過程中茁壯成長起來的豪強地主們,嚐到刀快馬壯的甜頭,哪裏還肯蝸居一方?”


    “而這——不就是漢末群雄爭霸的由來?”


    “漢末分三國,不過是三個新的豪強,瓜分了當初的大房子,變成三個小房子而已。對於民眾來說,又有多少區別?”


    沈騰不再言,而關銀屏依然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之中。


    盡管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曆史講述,血淋淋的,但關銀屏並非一個普通女子,她有一定的政治智商,更有相當的政治高度,不得不承認,沈騰的講述,貌似還很有道理呢。


    若單從人口上來講,以關銀屏這個時代人的眼光來看,曹魏的屋子無疑要堅實得多。


    為什麽呢?


    因為這個曹老板占據了最好的土地,黃河流域是最好的農業耕作區,所以,人口也最多。


    人口最多了,人才自然也就最多。


    孫吳的屋子也不錯,因為這個地方人口也多,地方勢力抱團,外來勢力想進入,尤其不易。


    而蜀漢的這個屋子,則真的屬於四麵漏風頂上漏雨的狀態。


    四麵漏風好理解,頂上漏雨,則屬於蜀漢頂層人的尷尬——他們自詡為大漢的接班人,可人家那個大漢末代皇帝劉禪明明親自將傳國玉璽交到了曹魏皇帝的手上,禪讓文書也親自簽字畫押了,這都不算數麽?


    那末代大漢皇帝劉禪,現在的山陽公,可還活著呐。


    所以,蜀漢帝國自詡為“漢”,幾乎像是一場自導自演自嗨的遊戲,不僅外麵的人不承認你,甚至就連蜀漢內部,也很有一部分人不願意承認。


    比如巴蜀土著們。、


    幾乎從劉備團隊進入巴蜀之地開始,巴蜀的土著們就采取了暴力不合作態度。但因為劉備的團隊實在太能打了,而土著們又太弱雞,後來,才不得不捏著鼻子認老大。


    那也是因為實在打不過你罷了。


    骨子裏,很多人,還是認曹魏為正統。


    而南中這裏,卻像一個世外天地,漢人占據了幾乎所有的城池壩地,而廣漠的山林之地,則是蠻人的天下。


    這些蠻族人是真的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始生活。


    人家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蠻漢之間的矛盾,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兩種文化信仰根本就沒有機會互相承認互相融合的問題。


    這個,才是這個時代最大最難解的疙瘩。


    關銀屏身居高位,身在其中,感受自然深刻。所以,才有如此憂心忡忡。


    “咱們蜀漢帝國的第一代人物,基本凋零完畢。接下來,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致,還真的不好說啊……”


    隨從都遠遠地站著,關銀屏和沈騰二人並肩而立,所有言語,也僅僅二人可以聽見。


    “騰哥兒,你說說,”關銀屏指了指人頭攢動的工地,“能有一個好結果麽?”


    終於,二人要麵對現實了。


    沈騰不知道該如何迴答關銀屏的問話。


    也許,關銀屏根本就不需要他的迴答,不過是憂鬱得久了,無處訴說,現在終於逮到一個可以敞開肺腑說話的人,暢所欲言一次,以舒胸中塊壘罷了。


    沈騰能給自己什麽答案呢?


    一個小小的人兒,即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現出不同凡響來,又能如何?不過是一個相對傑出跳脫的青年俊傑罷了。


    這樣的人才,少嘛?


    當年的諸葛亮,周公瑾,後來的陸伯言,哪一個橫空出世時不是驚才絕豔!但最後呢?諸葛亮作為蜀漢帝國的第二根柱梁,已經倒下。周公瑾更是年紀輕輕,溘然仙逝。


    一想到陸伯言,關銀屏的心裏便是一緊,有酸有痛有恨,也有敬。


    就是這個陸遜陸伯言,自從他的橫空出世後,蜀漢帝國便陡然從高光時刻瞬間隕落——白衣渡江襲荊州,致使襄陽之戰急轉直下,關雲長敗走麥城被擒殺……接著,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八十裏,蜀漢帝國的根基蕩然無存。


    但是,轉頭想想,人家陸伯言所做所為,不正說明人家作為孫吳頂梁立柱的價值麽?


    憑什麽你諸葛亮可以力挽狂瀾,就不允許人家陸伯言固守國門?


    “孔明先生仙逝之後,蜀漢風雨飄搖,此時,真正的風險,並非來自曹魏與孫吳,而是內部啊。當然,這是姑姑的淺薄之見。”關銀屏憂心忡忡喃喃自語。


    二人站在一個製高點上,眺望遠處,本是一個極好的深冬時節,微風拂麵,已經有了舒爽的暖意,但沈騰和關銀屏的心裏,卻沉重異常。


    二人的沉重,卻又有所不同。


    關銀屏的沉重,在於憂國憂民。


    她生於亂世,父兄早亡,關家再無男兒身,諸葛丞相做媒,關銀屏嫁給建寧李氏,亦然過上了富足安穩的生活,但這豈是關銀屏想要的生活?


    父兄輩奮鬥終生,莫非就是想讓我關銀屏吃香的喝辣的,衣食無憂?


    身處南中,關銀屏幾乎走遍她方便走動的每一個角角落落,接觸了太多的南中人和事,也做了很多好事情,解衣推食,問醫問藥。


    這樣的事情,隻要她願意,建寧李氏都由著她,從來沒有打折扣,但一個小小的女子,縱然心有天下又如何?又能對南中的現狀有多少改變?


    豪閥更加豪奢,蠻酋依然蠻橫,而底層民眾依然過著有今天沒有明天的日子。


    除了一些小的平原壩子適合人類居住生活,南中大量的人口其實散居山林水澤之中,獨自求活。這些小的部落,打的也就是一個抱團求活的主意,有的部落走著走著,就沒有了,消逝在風雨飄搖之中,無人關注,更無煌煌史書的一筆帶過。


    一筆,都沒有。


    蜀漢,從政權上來看,本就是個畸形的構成。


    人家曹魏那邊,有曹氏夏侯氏為核心,加上潁川地主集團,構成曹魏主體,聲勢浩大,更占據黃河流域,上有關中沃土,下有黃淮大地,生產力最是發達,人口自然也是最多。


    孫吳那裏,江東豪族與江北來吳的淮泗集團相互妥協,構成孫吳政權的主體,民風彪悍,物產豐富,且有天塹長江為壑,水網密布,物產富足。


    而蜀漢這裏,政權成分上,尤其雜亂。


    荊州幫看似繁花似錦,但建國後犧牲最為嚴重的,卻恰好就是荊州幫。


    東州幫作為劉備進川的首席功臣,早已經不成氣候。一直被打壓的益州土著,卻悄然崛起,儼然已經成為此時的蜀漢第一幫派。


    最可怕的便是益州幫。


    這個幫派最討厭的便是外來政權,特別是這個外來政權還是一個強力政權。如劉焉劉璋父子那樣的外來子者,被益州幫當做人形圖章,那是益州土著們最快樂的一段時光,豪族膨脹,都在這個時代。


    但後來,劉備諸葛亮先後主政益州,土著豪族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又無可奈何。


    從地理版塊上講,益州分巴蜀和南中,涇渭分明,南中,從來也沒有真正成為蜀漢的版圖力量。


    “南中,南中……”關銀屏喃喃自語。


    對於南中,關銀屏傾注了洪荒之力,企圖有所作為,但結果呢?結果不過是將自己“關銀屏”三個字變成了“觀世音關三娘子”幾個字罷了。


    個人獲得再高的聲譽,對於國家而言,又算得了什麽!


    關銀屏心裏的沉重悲傷,可想而知。


    一個將家國天下放在肩膀上的人,何曾有過一絲一毫的輕鬆快活?


    沈騰的感觸,則更多因為關銀屏的沉重而顯得沉重。


    來到這個時代,本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無奈卻又不得不認命。


    遇到倒黴鬼魏延,算是給自己的這次神奇的生命之旅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好頭,千裏潛行入南中,化身魏六進且蘭,裏應外合下平夷,一網打盡諸蠻酋……


    這一路行來,說不激動不開心,那是假的,說不自豪不樂在其中,那也是假的。但總體來說,沈騰考慮自己的多,考慮蜀漢的少,考慮這個時代百姓民生的,更少。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就沒有關銀屏那樣的身世經曆,也就很難有那種危若累卵的負重感。


    宛如後世人物,看史書中的紛紜變幻,不過是精彩故事而已,無限感慨也不過是後知後覺的感悟,哪裏有當事人的那種真真切切的痛與快樂,自豪與無奈?


    考慮自己的未來,沈騰更多是想如何做一番事業,讓自己生活得更好,至於其中能涉及到多少人,能否造福到多少人,其實不在他的考量之中。


    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本就是千真萬確顛撲不破的道理。屁股決定腦袋。


    如範仲淹所言的:“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沈騰自問做不到。


    做不到,想不到,或者不願意做不願意想,但並不意味著在關銀屏身邊,就沒有那種沉重的感受。


    這個時代,沈騰接觸到的,幾乎所有人,都讓沈騰有一種自愧不如的感覺——魏延的一心謀國,馬忠張嶷張嶷的壯懷激烈,張遵他們這些說起來自稱“紈絝”的二代子三代子,哪一個不是心無旁騖,隻為蜀漢,雖死而不旋踵?


    更別提那個幾乎將所有都捐獻給了蜀漢帝國的義士無雙船幫龍五爺!


    隻有今天,站在柔柔弱弱的女子,這個叫關銀屏的女子身邊,沈騰才真的感受到無比的愧疚之情。


    老天選擇了我沈騰來到這個時代,也許,真的不是無中生有,也許真的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其目的和意義的。


    沈騰不信神,屬於典型的無神論者。


    但在這一刻,他真的有點相信——自己的穿越,也許,是天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是蒼天神靈們的最佳選擇。


    “姑姑,我看您啊,就像個補鍋匠。”沈騰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補鍋匠?”關銀屏苦澀地笑笑,重複念叨這個新名詞,“其實,姑姑算什麽補鍋匠,我看孔明先生,才是補鍋匠咧。先帝,更是一個更高級的補鍋匠。”


    確實,能夠稱得上曆史補鍋匠的,隻有諸葛亮劉備那樣偉大的人物。而芸芸眾生,不過是他們手中一枚一枚的補鍋石罷了。


    “騰哥兒,姑姑不知道你從哪裏來,也不知道你為什麽而來,姑姑都不問。但姑姑卻總感覺,你能做些什麽,是姑姑都做不到的。”關銀屏殷切地看著沈騰,緩緩地說,語氣中帶著一種難以拒絕的真誠。


    “既然讓姑姑遇見了你,就不可能讓你輕鬆走掉了,騰哥兒,你懂姑姑麽?”


    沈騰點點頭,他是懂的。


    所以,沈騰很是感動。


    這是一種無緣無故的信任,無比溫柔,卻又無比堅韌,毫無私人功利之心。


    後世,曾經有一次,他在執行特殊任務時,被毒梟帶領大批武裝分子堵在山裏,孤身臨絕境,四顧無二人。


    他一度認為自己估計要殞命在這十萬大山裏了。


    但就在萬分緊急時刻,一個砍柴的老農卻將他一把拖進一個山洞,二人在山洞的兜兜轉轉兩天兩夜,最後,才得以安然脫身。


    當他將身上幾乎所有能送出去的值錢的東西掏出來時,那老農卻指了指沈騰的心窩,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窩,一笑,轉身就走了。


    老農是采藥的山民。


    啞巴。


    那一刻,沈騰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顯得那麽有意義,有價值。


    現在,站在關銀屏身邊,沈騰仿佛看見了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感觸,油然而生。


    “姑姑,我想,可以在興古郡做點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落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倔強的紐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倔強的紐扣並收藏星落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