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狐嶺。
牂牁郡與興古郡的交界處,是一道異常險峻的高大山嶺,將兩郡剛好完完整整地隔開。
而飛狐嶺,便是山脈中天然豁開的一個缺口,在這裏,自古以來便建有一個異常險要的關隘。
飛狐嶺北邊,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林小道,號飛狐道,一般情況下,隻有蠻族獵人才會從此路經過,從名字就知道,非飛狐不可過也。
這天傍晚,一支3000人的隊伍正快步自北向南行走在飛狐道上。
領頭的正是小將軍孫誌。
隊伍中間,沒有一個旗號標誌,都是一身黑衣,刀槍箭矢倒是一應俱全。
孫誌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和他父親孫桓一樣,孫誌也是一個誌在戰場上博取功名的將門子弟。
孫誌的父親,本不姓孫,因為是小霸王孫策收養的義子,所以改名孫桓。此人一慣悍勇,目中無人,戰陣之上,一向都是拚殺在前,恥於在後的搏命風格,很得吳主孫權的喜愛。
特別是夷陵之戰中,孫桓被劉備大軍圍困在彈丸之地的夷陵城中,東吳將領們紛紛對大都督陸遜建言,務必先派人將孫桓將軍搭救出來為好,要知道,這孫桓一向是主上的心肝寶貝兒一般,被孫權稱為“宗族顏淵”,由此可見吳主孫權對其寵愛有加。
小霸王孫策沒有留下男性血脈,隻生了一個女兒。而孫權是從大哥孫策的手裏繼承的江東基業,作為對大哥的尊重和祭奠,大哥的義子孫桓,孫權就看得比自己的兒子都親。
但即便是這樣,大都督陸遜卻無動於衷。
陸遜道:“孫桓將軍在軍中威信極高,不需要派軍去救援,本都督相信他能夠堅守到我等反攻的那一刻!”
果然,孫桓堅守夷陵城,孫吳的旗幟就一直高高飄揚在夷陵城頭,將劉備的幾萬大軍吸引在城下,進退維穀。
等到夷陵道上大火連營嗶嗶啵啵燒起之時,劉備不得不連忙撤軍,無奈營寨駐紮過於開闊鬆散連綿數十裏,將令根本就難以通達,惶恐之下,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各自逃亡。
此時,孫桓帶兵從夷陵城中殺出來,給了劉備攔腰致命一擊,他甚至親手斬殺了張南馮習和蠻王沙摩柯等數員蜀漢大將!
小將軍孫誌從小在軍中長大,發誓要像爹爹一樣,靠斬殺敵軍大將首級累計軍功,至於爹爹的爵位,讓給弟弟就好了,自己不稀罕。
男兒功名隻在馬上取就是,何必眼睛總盯著父親的那些軍功?
既然堅定了這個信心,孫誌便不走尋常路,他自己選擇到零陵郡守府做了一名參將。
孫誌這樣選擇是對的。
因為孫吳和蜀漢之間,疆域交叉混亂,且蠻族混雜,很多地方尚處於未開發狀態,雙方的政府管轄,形同虛設,甚至根本就沒有。
這就給了郡縣官僚們很大的運作契機。
在這裏做動作,大動作你想做,也做不出來,除非兩國公開交惡,正式宣戰。
小動作則無所顧忌,你可以可著勁兒地折騰,反正,大家誰也不會認賬。而且,這些小動作,大家都在做,你說我的鼻子,我就指你的眼睛。
甚至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屑於自己親自動手,反正這裏到處都是蠻族,給個仨瓜倆棗的,指不定有多少沒腦子的人就熱血上了頭,為你打生打死在所不惜。
因此,很多時候,蠻族之間,蠻漢之間,人腦子都打出豬腦子來了,但在雙方地方官僚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什麽,大家都心知肚明,對方的小動作而已,無所謂,大不了,今天他起的頭,明天咱去給他結個尾唄。
或者,自己在另外一個山頭,另外開辟一個戰場罷了。
雙方疆域交錯幾千裏,還怕沒有地方放一把火?
孫誌若是選擇了孫吳與曹魏之間的疆域,想去搞點小動作什麽的,根本就不可能。
那地方,要搞事兒,就是大事兒,小事兒沒有機會。
但搞大事情,風險就極高,所以,沒有朝堂高層甚至皇帝的親許,對峙的將軍們根本不敢輕啟事端,就連孫吳的水陸軍大都督陸遜,也不敢。
這一次,吳彥祖在且蘭城搞風搞雨,終於整出了一個劉胄的且蘭國來——這給了零陵郡守一個莫大的驚喜。
誰知道,接下來,蜀漢南中那邊的驚喜接連不斷地上演著,讓鄰國的這些地方郡守都看得口水直流的了。
蜀漢北境發生重大政治事件,諸葛亮死,魏延被誅,成都政治地震接二連三,誰也沒有料到,南中,才是這一輪係列地震的震源中心——這一點,誰也沒有想到咧。
魏氏子竟然流亡到了南中,並且成為吳彥祖的掌中寶來。
在吳彥祖一番操弄之下,零陵郡守心花綻放,二人商議之下,將最好的機遇,給了小將軍孫誌。
由孫誌帶領喬裝改扮的3000勁卒,悄然入蜀漢境內,去搞事情。
3000人,越境搞事情,這就不是小動作了,所以,絕對不能以孫吳的名義去做,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孫誌他們不敢走大路。
他們知道,庲降都督府已經被那魏氏子拿下,庲降都督都不知道逃到哪裏去了,據說是逃到了大河以北。
這讓他很為吳先生高興。
“吳先生果然高人也!”孫誌嘴巴裏念叨著。
此次南下興古郡的行動,也出自吳先生的謀劃,自己年紀輕輕,來到零陵郡,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好啦!也許,自己未來輝煌的軍事生涯,便以此為基礎了。
他們選擇的這條飛狐道,遠離了牂牁郡與興古郡之間的交通要道,一路在山林之中穿行,讓人有一種莫名的衝動——這就是長途奔襲帶來的刺激吧。
三國之際,演繹出許多經典的長途奔襲案例,張飛奇襲瓦口寨,張遼奔襲列柳城,夏侯淵蕩平青衣蠻,曹操奇襲烏巢嶺……這些,都是三國時期膾炙人口的長途奔襲成功案例。
當時,張飛張遼夏侯淵他們是怎麽想的呢?是什麽心情呢?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樣,激動中卻又有些莫名的恐慌?
激動,是自然的。
但恐慌,又是為什麽呢?
這種恐慌的心情,也是最近這兩天才有的,越是靠近飛狐嶺,就越發地強烈起來。
他說不清楚為什麽。
再前行百30裏,就是飛狐寨,過了飛狐寨,翻越飛狐嶺,就算正式進入興古郡,那邊,有興古蠻酋接應自己。
天色,已經漸漸暗淡下去,山林之中,天色本就暗得早一些,於是,孫誌決定,在這裏埋鍋造飯,休息一會兒,再連夜趕一程30裏,大軍在飛狐嶺上睡覺。
孫誌所帶領的這3000兵卒,可不是普通的郡兵,也就是所謂的“鄉兵”,而是正規軍隊。
零陵郡與長沙郡都不同,它不大,但因為與蜀漢交界,而且零陵郡本就是從蜀漢手裏奪過來的,所以,專門駐紮了3000正規軍,一應不測。
孫誌能得到指揮這支軍隊的權力,實屬不易,這不得不說,還是沾了他老爹的光。
正規軍的編製,軍紀自然很好,孫誌一聲令下,立即便有各級軍官開始動作,尋找合適紮營地,最主要是水源要近,地勢要開闊,周圍的斥候放出去……這些,一點都不是問題,更不用孫誌這個將主操心。
不到半個時辰,孫誌的手上就拿著一條烤得外焦裏嫩的山羊腿,還滋滋往外冒著油水。手下軍卒們打獵自然是手到擒來,哪一次都少不了小將軍的一隻山羊腿,和一壺水酒。
孫誌正和山羊腿較勁兒的時候,手下斥候迴來了,有點唯唯諾諾地說道:“啟稟孫將軍,好像——這個——好像——”
孫誌眼睛就橫了過去:“有話就說,幹什麽吞吞吐吐的,有什麽情況?”
斥侯終於鼓起勇氣,道:“孫將軍,小的發現有點不對頭的事情來。”
孫誌將羊腿放下,狠狠灌了一大口水酒,“咕咚”一聲,將嘴裏的大塊羊肉吞下去,噎得他狠狠翻了個白眼兒,便又喝一口水酒,總算是順暢了,惡狠狠道:“說——”
“我這一隊斥候,一共100人,分10隊,輪次前行並匯報情況,每一隊前行越10裏,便迴轉。”
孫誌不耐煩地嗬斥道:“囉嗦!”
那斥候頭子連忙道:“最後一撥本該迴來的斥候,至今沒迴。”
“派人去探查了嗎?”
“自然有的,先後派了兩批出去,專門尋找這一支小隊,也都沒有迴來!”
孫誌的心頓時就沉了下來。
出發前,對於這一路的情況,他們也早已經探得清楚,哪裏住著什麽蠻人部落,為首的蠻酋是誰,可能發生什麽事情……都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按說,自己這3000人的隊伍,盡管沒有旗幟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陣仗,但隻要不是傻子,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一支軍隊。
就這樣的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別說一般蠻族中間隨意穿梭幾個來迴,便是遇到蜀漢在南中的庲降都督府的親兵衛隊,也不一定就會吃虧到哪裏去。
而現在……
現在,卻出了這樣的大事。
這,意味著什麽?
孫誌不敢往下想了。
如果說,這三撥斥候沒有按時迴來匯報,也沒出事——這個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他們是軍隊,有些東西,是鐵律,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比如,前行10裏而返。
這就是鐵律。
他們一定出事情了。
但出事,能出什麽事呢?被殺?被擒拿?被特殊事情引開了。找不到來時的路?
如果有,該是什麽樣的事情呢?
孫誌的眉頭皺了起來。
就在這時,有軍士匆匆忙忙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叫嚷著:“啟稟小將軍,大事不好!”
孫誌低聲吼道:“再要大聲喧嘩,我斬了你的狗頭!”
那人連滾帶爬地跑過來,“撲通”一聲,單膝跪倒在孫誌麵前,急急地說道:“前去打水的弟兄,不見了!”
說著話,這軍卒的臉色蒼白,好像遇到特別可怕的事情一般。
陽光已經黯淡得等於無了,隻有些餘光,讓整個世界顯得模模糊糊,一片曖昧。
有風,從旁邊的森林樹梢吹過來,吹在孫誌的身上。孫誌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
孫誌一把擰住那軍卒的衣襟,惡狠狠地問:“說詳細些!”
旁邊,已經驚動很多軍卒,都把目光看向這裏。
孫誌怕的就是這個,萬一驚動太多軍卒,不等自己的命令下去,隊伍就會出現混亂狀況——這是軍中大忌。
孫誌威嚴的目光向四處逡巡過去,那些軍卒立馬低頭幹自己的事情去了,其實孫誌知道,消息,已經很難捂住了,他隻希望事情不要太糟糕,能在第一時間控製住就好。
孫誌將那軍卒的衣襟放開,低沉地聲音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那軍卒戰戰兢兢地迴答道:“啟稟將軍,末將剛才出去探查,發現派出去打水的50個軍士不見蹤影,水具都丟在小溪邊,人卻都不見了。”
孫誌道:“帶我前去!”
說著,一招手,30個親兵護衛,便簇擁著他往旁邊的小溪邊走去。
溪邊,水具丟得亂七八糟的。
這小溪距離他們的宿營地並不遠,也就500步左右,且這50餘人,都是高大的漢子,卻就這樣突然消失得杳無音信了。
這也太可怕了。
再聯想到三隊斥候外出未歸,孫誌知道:他們遇到麻煩了。
孫誌剛要迴轉營地,就聽見一個軍卒驚恐地大叫起來:“將軍,快看,快看!”
隨著軍卒手指的方向,孫誌他們看見,小溪裏的水,變了顏色,確切地說,變得越來越紅了,紅彤彤的一片,好像有人在上麵倒了幾桶血色顏料一般。
接著,他們便聞見溪水裏發出的濃烈的血腥氣味。
遠遠地,有幾件黑色衣物順著溪水漂浮下來,孫誌他們當然知道,這是他們失蹤的軍卒穿的衣物。
孫誌臉上已經蒼白,大叫一聲:“迴去!”
就在這時,小溪對麵不遠的山林中,射出無數的箭矢,瞬間,就已經有20餘人被射倒在地。
當箭矢破風聲音響起的時候,孫誌身旁早有護衛將他護住,便向後跑,總算是堪堪躲過了那一陣箭雨。
等孫誌離開箭矢覆蓋的範圍時,再迴頭看,一路上,倒著七七八八的屍體,有的傷員尚未咽氣,在地上掙紮著,發出一陣陣的哀嚎聲,卻也沒有人敢過去搶救一下。
孫誌的一隻鞋子已經跑丟了,腳上破了皮,也顧不上包紮。
3000軍卒早已經被驚動,一陣慌亂之後,便自覺地形成一個龜縮的軍陣。隨後,更有許多精兵趕過來,護住了孫誌,將他簇擁著到軍陣的中心。
到此,所有人都已經明白:他們已經被敵人盯上了。
問題是,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看到過敵人一眼,甚至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
孫誌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多,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有多少人,對方打的什麽主意,甚至對方是蠻族還是蜀漢的軍隊,也不知道。
所有人的精神高度緊張,龜縮在一起,但是,他們這支軍隊喬裝改扮出來的時候,重武器都舍棄了,防禦性武器幾乎一件也無,盾牌自然沒有帶,打的主意就是長途奔襲,作為一隻奇兵出現,給對手致命一擊。
最主要的,是不能暴露出自己的孫吳正規軍隊的身份。
這個時候,他們甚至連突圍,都是一件十分艱難的抉擇。
因為他們不知道對方僅僅是少數人前來偷襲,還是大部隊對他們進行圍剿。
關鍵的,現在已是晚上,太陽已經落下,月亮尚未升起,稀疏的星光下,周圍都是黑乎乎的一團,往哪裏去?是集中突圍,還是分散突圍?往迴返麽?假如他們遇到的隻是少量的蠻族獵手,因此而耽誤南下大事,值得麽?
……
當然,孫誌希望,最好的結果,便是少數蠻族獵手想在他們這裏占些便宜。
若如此,小打小鬧地折騰幾下,隻要他們能夠安然度過這個夜晚,等到天明時分,一切困難就都不叫困難了,反而會變成對手的困難!
即便對方人多,想圍困他們,隻要捱到天明,3000人的正規軍,對手得多少人才能成功合圍?南中,又哪裏來這樣一支軍隊?
聯想到前麵的斥候出事,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這撥人幹的了。那麽,他們是在前麵已經截斷了他們的路,還是故意布下的疑陣,讓自己迴去鑽進對方的口袋裏?
一時之間,孫誌什麽也做不了。
牂牁郡與興古郡的交界處,是一道異常險峻的高大山嶺,將兩郡剛好完完整整地隔開。
而飛狐嶺,便是山脈中天然豁開的一個缺口,在這裏,自古以來便建有一個異常險要的關隘。
飛狐嶺北邊,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林小道,號飛狐道,一般情況下,隻有蠻族獵人才會從此路經過,從名字就知道,非飛狐不可過也。
這天傍晚,一支3000人的隊伍正快步自北向南行走在飛狐道上。
領頭的正是小將軍孫誌。
隊伍中間,沒有一個旗號標誌,都是一身黑衣,刀槍箭矢倒是一應俱全。
孫誌走在隊伍的最前麵,和他父親孫桓一樣,孫誌也是一個誌在戰場上博取功名的將門子弟。
孫誌的父親,本不姓孫,因為是小霸王孫策收養的義子,所以改名孫桓。此人一慣悍勇,目中無人,戰陣之上,一向都是拚殺在前,恥於在後的搏命風格,很得吳主孫權的喜愛。
特別是夷陵之戰中,孫桓被劉備大軍圍困在彈丸之地的夷陵城中,東吳將領們紛紛對大都督陸遜建言,務必先派人將孫桓將軍搭救出來為好,要知道,這孫桓一向是主上的心肝寶貝兒一般,被孫權稱為“宗族顏淵”,由此可見吳主孫權對其寵愛有加。
小霸王孫策沒有留下男性血脈,隻生了一個女兒。而孫權是從大哥孫策的手裏繼承的江東基業,作為對大哥的尊重和祭奠,大哥的義子孫桓,孫權就看得比自己的兒子都親。
但即便是這樣,大都督陸遜卻無動於衷。
陸遜道:“孫桓將軍在軍中威信極高,不需要派軍去救援,本都督相信他能夠堅守到我等反攻的那一刻!”
果然,孫桓堅守夷陵城,孫吳的旗幟就一直高高飄揚在夷陵城頭,將劉備的幾萬大軍吸引在城下,進退維穀。
等到夷陵道上大火連營嗶嗶啵啵燒起之時,劉備不得不連忙撤軍,無奈營寨駐紮過於開闊鬆散連綿數十裏,將令根本就難以通達,惶恐之下,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各自逃亡。
此時,孫桓帶兵從夷陵城中殺出來,給了劉備攔腰致命一擊,他甚至親手斬殺了張南馮習和蠻王沙摩柯等數員蜀漢大將!
小將軍孫誌從小在軍中長大,發誓要像爹爹一樣,靠斬殺敵軍大將首級累計軍功,至於爹爹的爵位,讓給弟弟就好了,自己不稀罕。
男兒功名隻在馬上取就是,何必眼睛總盯著父親的那些軍功?
既然堅定了這個信心,孫誌便不走尋常路,他自己選擇到零陵郡守府做了一名參將。
孫誌這樣選擇是對的。
因為孫吳和蜀漢之間,疆域交叉混亂,且蠻族混雜,很多地方尚處於未開發狀態,雙方的政府管轄,形同虛設,甚至根本就沒有。
這就給了郡縣官僚們很大的運作契機。
在這裏做動作,大動作你想做,也做不出來,除非兩國公開交惡,正式宣戰。
小動作則無所顧忌,你可以可著勁兒地折騰,反正,大家誰也不會認賬。而且,這些小動作,大家都在做,你說我的鼻子,我就指你的眼睛。
甚至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屑於自己親自動手,反正這裏到處都是蠻族,給個仨瓜倆棗的,指不定有多少沒腦子的人就熱血上了頭,為你打生打死在所不惜。
因此,很多時候,蠻族之間,蠻漢之間,人腦子都打出豬腦子來了,但在雙方地方官僚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什麽,大家都心知肚明,對方的小動作而已,無所謂,大不了,今天他起的頭,明天咱去給他結個尾唄。
或者,自己在另外一個山頭,另外開辟一個戰場罷了。
雙方疆域交錯幾千裏,還怕沒有地方放一把火?
孫誌若是選擇了孫吳與曹魏之間的疆域,想去搞點小動作什麽的,根本就不可能。
那地方,要搞事兒,就是大事兒,小事兒沒有機會。
但搞大事情,風險就極高,所以,沒有朝堂高層甚至皇帝的親許,對峙的將軍們根本不敢輕啟事端,就連孫吳的水陸軍大都督陸遜,也不敢。
這一次,吳彥祖在且蘭城搞風搞雨,終於整出了一個劉胄的且蘭國來——這給了零陵郡守一個莫大的驚喜。
誰知道,接下來,蜀漢南中那邊的驚喜接連不斷地上演著,讓鄰國的這些地方郡守都看得口水直流的了。
蜀漢北境發生重大政治事件,諸葛亮死,魏延被誅,成都政治地震接二連三,誰也沒有料到,南中,才是這一輪係列地震的震源中心——這一點,誰也沒有想到咧。
魏氏子竟然流亡到了南中,並且成為吳彥祖的掌中寶來。
在吳彥祖一番操弄之下,零陵郡守心花綻放,二人商議之下,將最好的機遇,給了小將軍孫誌。
由孫誌帶領喬裝改扮的3000勁卒,悄然入蜀漢境內,去搞事情。
3000人,越境搞事情,這就不是小動作了,所以,絕對不能以孫吳的名義去做,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孫誌他們不敢走大路。
他們知道,庲降都督府已經被那魏氏子拿下,庲降都督都不知道逃到哪裏去了,據說是逃到了大河以北。
這讓他很為吳先生高興。
“吳先生果然高人也!”孫誌嘴巴裏念叨著。
此次南下興古郡的行動,也出自吳先生的謀劃,自己年紀輕輕,來到零陵郡,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太好啦!也許,自己未來輝煌的軍事生涯,便以此為基礎了。
他們選擇的這條飛狐道,遠離了牂牁郡與興古郡之間的交通要道,一路在山林之中穿行,讓人有一種莫名的衝動——這就是長途奔襲帶來的刺激吧。
三國之際,演繹出許多經典的長途奔襲案例,張飛奇襲瓦口寨,張遼奔襲列柳城,夏侯淵蕩平青衣蠻,曹操奇襲烏巢嶺……這些,都是三國時期膾炙人口的長途奔襲成功案例。
當時,張飛張遼夏侯淵他們是怎麽想的呢?是什麽心情呢?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樣,激動中卻又有些莫名的恐慌?
激動,是自然的。
但恐慌,又是為什麽呢?
這種恐慌的心情,也是最近這兩天才有的,越是靠近飛狐嶺,就越發地強烈起來。
他說不清楚為什麽。
再前行百30裏,就是飛狐寨,過了飛狐寨,翻越飛狐嶺,就算正式進入興古郡,那邊,有興古蠻酋接應自己。
天色,已經漸漸暗淡下去,山林之中,天色本就暗得早一些,於是,孫誌決定,在這裏埋鍋造飯,休息一會兒,再連夜趕一程30裏,大軍在飛狐嶺上睡覺。
孫誌所帶領的這3000兵卒,可不是普通的郡兵,也就是所謂的“鄉兵”,而是正規軍隊。
零陵郡與長沙郡都不同,它不大,但因為與蜀漢交界,而且零陵郡本就是從蜀漢手裏奪過來的,所以,專門駐紮了3000正規軍,一應不測。
孫誌能得到指揮這支軍隊的權力,實屬不易,這不得不說,還是沾了他老爹的光。
正規軍的編製,軍紀自然很好,孫誌一聲令下,立即便有各級軍官開始動作,尋找合適紮營地,最主要是水源要近,地勢要開闊,周圍的斥候放出去……這些,一點都不是問題,更不用孫誌這個將主操心。
不到半個時辰,孫誌的手上就拿著一條烤得外焦裏嫩的山羊腿,還滋滋往外冒著油水。手下軍卒們打獵自然是手到擒來,哪一次都少不了小將軍的一隻山羊腿,和一壺水酒。
孫誌正和山羊腿較勁兒的時候,手下斥候迴來了,有點唯唯諾諾地說道:“啟稟孫將軍,好像——這個——好像——”
孫誌眼睛就橫了過去:“有話就說,幹什麽吞吞吐吐的,有什麽情況?”
斥侯終於鼓起勇氣,道:“孫將軍,小的發現有點不對頭的事情來。”
孫誌將羊腿放下,狠狠灌了一大口水酒,“咕咚”一聲,將嘴裏的大塊羊肉吞下去,噎得他狠狠翻了個白眼兒,便又喝一口水酒,總算是順暢了,惡狠狠道:“說——”
“我這一隊斥候,一共100人,分10隊,輪次前行並匯報情況,每一隊前行越10裏,便迴轉。”
孫誌不耐煩地嗬斥道:“囉嗦!”
那斥候頭子連忙道:“最後一撥本該迴來的斥候,至今沒迴。”
“派人去探查了嗎?”
“自然有的,先後派了兩批出去,專門尋找這一支小隊,也都沒有迴來!”
孫誌的心頓時就沉了下來。
出發前,對於這一路的情況,他們也早已經探得清楚,哪裏住著什麽蠻人部落,為首的蠻酋是誰,可能發生什麽事情……都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按說,自己這3000人的隊伍,盡管沒有旗幟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陣仗,但隻要不是傻子,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一支軍隊。
就這樣的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別說一般蠻族中間隨意穿梭幾個來迴,便是遇到蜀漢在南中的庲降都督府的親兵衛隊,也不一定就會吃虧到哪裏去。
而現在……
現在,卻出了這樣的大事。
這,意味著什麽?
孫誌不敢往下想了。
如果說,這三撥斥候沒有按時迴來匯報,也沒出事——這個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他們是軍隊,有些東西,是鐵律,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比如,前行10裏而返。
這就是鐵律。
他們一定出事情了。
但出事,能出什麽事呢?被殺?被擒拿?被特殊事情引開了。找不到來時的路?
如果有,該是什麽樣的事情呢?
孫誌的眉頭皺了起來。
就在這時,有軍士匆匆忙忙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叫嚷著:“啟稟小將軍,大事不好!”
孫誌低聲吼道:“再要大聲喧嘩,我斬了你的狗頭!”
那人連滾帶爬地跑過來,“撲通”一聲,單膝跪倒在孫誌麵前,急急地說道:“前去打水的弟兄,不見了!”
說著話,這軍卒的臉色蒼白,好像遇到特別可怕的事情一般。
陽光已經黯淡得等於無了,隻有些餘光,讓整個世界顯得模模糊糊,一片曖昧。
有風,從旁邊的森林樹梢吹過來,吹在孫誌的身上。孫誌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
孫誌一把擰住那軍卒的衣襟,惡狠狠地問:“說詳細些!”
旁邊,已經驚動很多軍卒,都把目光看向這裏。
孫誌怕的就是這個,萬一驚動太多軍卒,不等自己的命令下去,隊伍就會出現混亂狀況——這是軍中大忌。
孫誌威嚴的目光向四處逡巡過去,那些軍卒立馬低頭幹自己的事情去了,其實孫誌知道,消息,已經很難捂住了,他隻希望事情不要太糟糕,能在第一時間控製住就好。
孫誌將那軍卒的衣襟放開,低沉地聲音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那軍卒戰戰兢兢地迴答道:“啟稟將軍,末將剛才出去探查,發現派出去打水的50個軍士不見蹤影,水具都丟在小溪邊,人卻都不見了。”
孫誌道:“帶我前去!”
說著,一招手,30個親兵護衛,便簇擁著他往旁邊的小溪邊走去。
溪邊,水具丟得亂七八糟的。
這小溪距離他們的宿營地並不遠,也就500步左右,且這50餘人,都是高大的漢子,卻就這樣突然消失得杳無音信了。
這也太可怕了。
再聯想到三隊斥候外出未歸,孫誌知道:他們遇到麻煩了。
孫誌剛要迴轉營地,就聽見一個軍卒驚恐地大叫起來:“將軍,快看,快看!”
隨著軍卒手指的方向,孫誌他們看見,小溪裏的水,變了顏色,確切地說,變得越來越紅了,紅彤彤的一片,好像有人在上麵倒了幾桶血色顏料一般。
接著,他們便聞見溪水裏發出的濃烈的血腥氣味。
遠遠地,有幾件黑色衣物順著溪水漂浮下來,孫誌他們當然知道,這是他們失蹤的軍卒穿的衣物。
孫誌臉上已經蒼白,大叫一聲:“迴去!”
就在這時,小溪對麵不遠的山林中,射出無數的箭矢,瞬間,就已經有20餘人被射倒在地。
當箭矢破風聲音響起的時候,孫誌身旁早有護衛將他護住,便向後跑,總算是堪堪躲過了那一陣箭雨。
等孫誌離開箭矢覆蓋的範圍時,再迴頭看,一路上,倒著七七八八的屍體,有的傷員尚未咽氣,在地上掙紮著,發出一陣陣的哀嚎聲,卻也沒有人敢過去搶救一下。
孫誌的一隻鞋子已經跑丟了,腳上破了皮,也顧不上包紮。
3000軍卒早已經被驚動,一陣慌亂之後,便自覺地形成一個龜縮的軍陣。隨後,更有許多精兵趕過來,護住了孫誌,將他簇擁著到軍陣的中心。
到此,所有人都已經明白:他們已經被敵人盯上了。
問題是,到目前為止,他們沒有看到過敵人一眼,甚至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
孫誌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多,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有多少人,對方打的什麽主意,甚至對方是蠻族還是蜀漢的軍隊,也不知道。
所有人的精神高度緊張,龜縮在一起,但是,他們這支軍隊喬裝改扮出來的時候,重武器都舍棄了,防禦性武器幾乎一件也無,盾牌自然沒有帶,打的主意就是長途奔襲,作為一隻奇兵出現,給對手致命一擊。
最主要的,是不能暴露出自己的孫吳正規軍隊的身份。
這個時候,他們甚至連突圍,都是一件十分艱難的抉擇。
因為他們不知道對方僅僅是少數人前來偷襲,還是大部隊對他們進行圍剿。
關鍵的,現在已是晚上,太陽已經落下,月亮尚未升起,稀疏的星光下,周圍都是黑乎乎的一團,往哪裏去?是集中突圍,還是分散突圍?往迴返麽?假如他們遇到的隻是少量的蠻族獵手,因此而耽誤南下大事,值得麽?
……
當然,孫誌希望,最好的結果,便是少數蠻族獵手想在他們這裏占些便宜。
若如此,小打小鬧地折騰幾下,隻要他們能夠安然度過這個夜晚,等到天明時分,一切困難就都不叫困難了,反而會變成對手的困難!
即便對方人多,想圍困他們,隻要捱到天明,3000人的正規軍,對手得多少人才能成功合圍?南中,又哪裏來這樣一支軍隊?
聯想到前麵的斥候出事,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這撥人幹的了。那麽,他們是在前麵已經截斷了他們的路,還是故意布下的疑陣,讓自己迴去鑽進對方的口袋裏?
一時之間,孫誌什麽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