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楊儀浮想聯翩之際,有宮裏的太監出來整頓廣場秩序了。
也就是說,大朝會,很快,就要正式開始了。
不同的往日的,今天出來的這位,可不是一般的小黃門,而是宮中第一人——大長秋李公公!
這李公公的出場,讓所有人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心驚。
但仔細想想,卻也是常理。
大長秋,本是皇後宮裏的話事人,秩2000石,有監管少府之職責,原則上,他不能參與到朝堂裏的任何事情。
但蜀漢帝國的這個大長秋,卻不一樣。
首先,是這個大長秋李公公本人不一樣,人家本是漢少帝、漢獻帝身邊的公公,後來,董卓禍亂朝綱,漢祚陸沉,當時年紀還很小的小李公公也在其中,被裹挾著,前往長安,未曾遠離皇帝一步。
再之後,董卓身死族滅,部下西涼兵相互攻伐,李傕郭汜一而二,分為兩個敵對陣營,長安陷入一片刀兵火海,漢獻帝趁機逃離長安,直奔洛陽。
黃河邊上,李傕郭汜的追兵殺至,劉協身邊的大臣們星散如雨,各自逃亡不顧東西,甚至諸多人被追兵趕下黃河,活活淹死在冰凍的河水之中。
李公公在混亂之中,與皇帝分開,一路乞討,陰差陽錯迴到老家蜀中。
輾轉幾十年,遠離了皇權之後,卻又遇到皇叔劉備入川,李公公於是又到了劉備的身邊。
劉備稱帝後,李公公自然就成為皇宮內院的大長秋,深得皇帝皇後的信任。
這一切,與李公公曾經的少帝獻帝身邊伴當的身份,有莫大關係。
再後來,劉禪當朝,大長秋又成為新一任皇帝娘娘身邊的大長秋。
大長秋李公公此生做的最隱秘,卻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在得知了李嚴即將謀國的事情後,連夜出成都,獨自一人,快馬加鞭趕赴漢中前線,對諸葛亮提前通風報信。
如此一來,北伐歸往成都的諸葛亮等人成功繞過雒城。
那裏,有李嚴布置下的大軍等候著諸葛亮他們。
否則,蜀漢帝國的政壇注定將發生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地震。
就因為這一件事情,李公公在蜀漢政壇的地位,是任何人也不敢小覷的。
李公公已經七十多歲的人了,本來作為太監,一個去了根的男人,活到這個歲數,基本上就該萎縮得不成樣子了。
但這李公公卻是個例外,人家一直精神好著呐,看起來,也就五十多歲奔六十的樣子。
今天,李公公作為皇宮內皇後娘娘身邊是第一話事人,卻在這個時間點兒出現在大朝會前的廣場上,本身就很有些意味深長。
要知道,他的背後,站著的可是皇後娘娘呐。
皇後娘娘是前車騎將軍張飛的嫡女。
而張家,可是荊州幫中的元老派係的話事人之一,與關家並列第一的話事人!
而現在,關家,已經無後。
說是無後,也不全對,南中那邊,還有關家的親家建寧李氏。隻不過,親家畢竟隻是親家,做不了關家的主。
但張家,卻依然在朝堂上有自己的話事人。
荊州幫的最後一麵旗幟人物魏延已經正式宣告死亡,接下來……
再往下,您各位就自己去想吧。
正常來講,每次朝會會有值日的禦史官員來維持秩序,發現官員中若有嚴重咳嗽者、不斷吐痰者,甚或是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自從李公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廣場上那一刹那起,整個廣場頓時就變得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檢查自己的妝容儀表,甚至有人開始死命地揉搓臉上的肌肉,擔心自己會露出不該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顏麵神情來。
至於那些想要吐痰的,則寧願將痰咽下去,也不敢有絲毫動靜發出來。
在這位李公公麵前,不消說自己了,即便是皇帝陛下,也都有痰不敢吐。
信不信由你。
反正,坊間傳言都是這樣說的。
有些晚上沒有休息好的人,精神很是有些不振的,當李公公的身影出現在廣場上的那一刻起,這些人的精神瞬間便旺盛得連自己都害怕,簡直能立即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龍去。
朝會的鍾聲響起,莊嚴、渾厚、悠遠、肅穆。
108下,聲聲敲擊在廣場上每一個人的心坎兒上。
108下鍾聲,隻有在新皇登基、皇帝大婚、誕下皇子時才會出現,但今天,卻就這樣名正言順地出現了。
“咱家皇帝陛下這是在慶祝自己的第一次登基?”
在大家的心裏,劉禪的這個安排其實很有點小心機在內。
皇權,再次迴到皇家手裏,也的確值得如此隆重禮遇。
廣場上的人群自動排成行,按照官位大小,文武分列,進入議殿。
“我該排在哪個位置呢?”
楊儀有點燒腦,不知道自己該排在那個位置更好。
按照以往的習慣,排在最前麵的該是那些位高卻權不重的三公們。但是,很遺憾,蜀漢帝國太小,真正被稱為三公的,隻有一個公,那就是都鄉侯劉琰。
但是,劉琰死了。
想起劉琰,楊儀就不由得一陣好笑。
“該死的……”
劉琰,字威碩,豫州魯國(治今山東省曲阜市)人。
劉琰於先帝劉備在豫州時即開始追隨了,他是正宗的劉姓皇族裏第一個公開承認先帝爺皇族身份的體麵人。並且從那個時候開始,劉琰就一直追隨在先帝的身前身後,忠貞不渝,從無二心。
但說實在的,劉琰,除了他那個所謂的皇族身份之外,一無所長。
但人家姓劉啊,劉邦的那個劉,正宗的,有族譜可查的,這就有價值了,屬於金字招牌。
劉備取得益州後,封劉琰為固陵郡太守。
這狗屁的固陵郡在哪裏呢?
若您知道劉項爭霸時期,那個著名的鴻溝之戰的話,則就能很容易知道固陵郡在哪裏了,它就在鴻溝的東邊,就是今天的河南太康。
後主劉禪繼位,劉琰受封都鄉侯,升任後將軍兼任衛尉、中軍師,再升任車騎將軍。
但別看劉琰頭上的帽子都能裝滿一個大籮筐了,但其實劉琰在蜀漢政壇,隻是一個吉祥物罷了。
關於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劉琰自己也知道。
吉祥物的價值,就是大家都知道你很有政治意義,但卻沒有一點實際權利,賣不了幾個錢。
對於這樣的人,談錢,一個字——俗!
劉琰對自身的價值,很清楚。
他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本人明明白白世人皆知的那個劉姓的皇族身份,以及他公開承認先帝劉備的“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這個身份標簽。
這個,很重要。
非常重要。
異乎尋常地重要。
所以,劉琰的政治立場也就堅定得異乎尋常。
凡是先帝說的,都是對的。
凡是先帝做的,都是對的。
凡是先帝反對的,都是錯的。
——就這!
劉琰最喜歡和諸葛亮聊天,因為諸葛亮的智商超高,總能讓劉琰感覺如沐春風,且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重大,對蜀漢帝國的貢獻卓越,無可替代。
這就是後世所謂的情商吧。
甚至有時候,諸葛亮丞相會暗示都鄉侯爺,某些事情,除非您老出麵,否則,放眼整個蜀漢帝國,根本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解決!
比如,李嚴事件後,劉琰就是在諸葛亮丞相的暗示下,第一個站出來告發李嚴“謀國”,所謂“謀國”,就是“謀反”。
李嚴的罪過,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所以,當都鄉侯爺在朝堂上“嘡嘡嘡嘡”一陣慷慨陳詞之後,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都鄉侯劉老爺子,才是蜀漢帝國當仁不讓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既然證據確鑿,對不起,其罪當誅。
這個時候,該主角諸葛亮先生出場了——
諸葛亮丞相卻諫言皇帝劉禪網開一麵,因為李嚴也曾經是先帝托孤重臣。
劉禪也不得不對李嚴網開一麵,將其剝奪所有權力後,削職為民,不再續用。
但就在今年年初,這都鄉侯劉琰卻鬧出了偌大的動靜,直接將皇帝陛下架在火上炙烤。
說起來,這事情並不複雜。
按照蜀漢舊例,新年伊始,三品以上的大臣們家眷需入宮向皇後祝賀新春。
這是皇後娘娘與大臣們的家眷之間情誼的一種表達方式,意在表示君臣和諧親如一家。
蜀漢帝國地域狹小,所產有限,所以,大臣們的待遇很一般。
帝國很窮,但人家皇家人厚道啊,這就叫——禮物不夠親情湊。
從先帝那時候起,就有了這一個規定。
而大臣們的家眷入宮賀新春,同樣也代表著大家這是在為生民告天,為蜀漢帝國祈福。
上下一心,內外無別,君臣和睦,共度新春。
劉琰年紀早就朽得要不成了,他的生活上屬於工資基本不用,女人基本不動的狀態。
但老劉卻新納了一房小妾胡氏,貌美如花,言談舉止甚是得體。
劉琰的老妻早已不在,為了表示對小妾胡氏的情感深厚,便在春節期間,讓胡氏入宮覲見當年的皇後,現在的皇太後吳氏。
這胡氏入宮之後,言談舉止,深得皇太後娘娘的喜愛。
於是,這胡氏就在宮中一直逗留月餘才歸。
其實,對於皇太後而言,自己對這胡氏的好,未必就是真的很喜歡她。但為什麽吳太後還要如此作為呢?
還不是劉琰的政治地位實在過於清高了些,自己這樣做,既是做給老都鄉侯劉琰本人看的,更是做給朝中的其他大臣們看的。
但吳太後萬萬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善心之舉,竟然惹出了滔天大禍!
因為,蜀漢的皇宮實在太小了,就武擔山那一片,能建多少房屋?
因此,太後皇後住的地方,都相隔不遠。
那也就是說,皇帝劉禪與太後住的地方,也都不遠。
一開始,老劉琰也還覺得這是皇家對自己這個革命老前輩的額外榮寵恩賜,但很快,就有一些流言蜚語逐漸傳揚開來,說什麽的都有。
流言蜚語天生就具備飛速流傳的屬性,並且總會真真假假,讓人雲山霧罩的,鬧不清楚。
都鄉侯劉琰就這樣,被裹挾其中,難以逃避,更難以自拔。
起初,他還覺得傳播這些流言蜚語者很是可笑,漸漸地,又開始覺得這些人很可恥。
但最後,他終於覺得自己很可悲可憐了。
因為傳播流言者,言之鑿鑿,說了許多胡氏和皇帝之間的“相濡以沫”的情形,仿若親見一般。
再聯想到皇帝劉禪那段時間確實根本就沒有上過一次早朝,一次,哪怕是僅僅一次,也沒有!
哪個君王不早朝?
不早朝的君王都是什麽樣的貨色,劉琰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出來!
蜀漢很小,也很窮,所以,劉禪的後宮連皇後帶嬪妃才女,加起來也就七個,他甚至一度抱怨相父不理解他,不支持他擴張皇室血脈的強烈願望……
世上事,怕就怕“認真”二字。
這句話簡直就是真理。
一旦進行認真深究,劉琰就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跡象。
比如,他覺得上次皇帝劉禪看他的眼神兒不對勁兒,像是充滿了諸多戲謔,和不甘。
再比如,胡氏本身出身並不高,否則也不至於委身他這個糟老頭子為妾室,因此,胡氏一直對他尊敬有加,並且對於老劉的諸多“非禮”行為,一直抱著欲拒還迎的態度,時不時還會蹦出一句如“糟老頭子壞得狠咧”之類的言語冒出來,讓老劉欲罷不能,因而更加寵愛胡氏。
但是,自從從宮裏迴來後,這胡氏就像忽然轉了性子一般,整天冷冰冰一張俏臉生寒,一副粉麵含春威不露的死樣兒。
“怎麽了,莫非被皇帝摸了,老子就摸不得了?”
老劉琰越想越不對勁兒。
但老家夥也是一個倔驢脾氣——“老子還就要摸你,莫非皇帝摸得,我老劉就摸不得!”
而那胡氏卻也來了倔脾氣:“牛不飲水你強摁頭,老娘還就不尿你這一壺!”
這一下,熱臉真真地貼了冰屁股——這讓老劉抓了狂。
這下,他算是開竅了,徹底相信了那些傳言的真實性。
士可忍孰不可忍!
也就是說,大朝會,很快,就要正式開始了。
不同的往日的,今天出來的這位,可不是一般的小黃門,而是宮中第一人——大長秋李公公!
這李公公的出場,讓所有人心裏咯噔一下,感覺心驚。
但仔細想想,卻也是常理。
大長秋,本是皇後宮裏的話事人,秩2000石,有監管少府之職責,原則上,他不能參與到朝堂裏的任何事情。
但蜀漢帝國的這個大長秋,卻不一樣。
首先,是這個大長秋李公公本人不一樣,人家本是漢少帝、漢獻帝身邊的公公,後來,董卓禍亂朝綱,漢祚陸沉,當時年紀還很小的小李公公也在其中,被裹挾著,前往長安,未曾遠離皇帝一步。
再之後,董卓身死族滅,部下西涼兵相互攻伐,李傕郭汜一而二,分為兩個敵對陣營,長安陷入一片刀兵火海,漢獻帝趁機逃離長安,直奔洛陽。
黃河邊上,李傕郭汜的追兵殺至,劉協身邊的大臣們星散如雨,各自逃亡不顧東西,甚至諸多人被追兵趕下黃河,活活淹死在冰凍的河水之中。
李公公在混亂之中,與皇帝分開,一路乞討,陰差陽錯迴到老家蜀中。
輾轉幾十年,遠離了皇權之後,卻又遇到皇叔劉備入川,李公公於是又到了劉備的身邊。
劉備稱帝後,李公公自然就成為皇宮內院的大長秋,深得皇帝皇後的信任。
這一切,與李公公曾經的少帝獻帝身邊伴當的身份,有莫大關係。
再後來,劉禪當朝,大長秋又成為新一任皇帝娘娘身邊的大長秋。
大長秋李公公此生做的最隱秘,卻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在得知了李嚴即將謀國的事情後,連夜出成都,獨自一人,快馬加鞭趕赴漢中前線,對諸葛亮提前通風報信。
如此一來,北伐歸往成都的諸葛亮等人成功繞過雒城。
那裏,有李嚴布置下的大軍等候著諸葛亮他們。
否則,蜀漢帝國的政壇注定將發生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地震。
就因為這一件事情,李公公在蜀漢政壇的地位,是任何人也不敢小覷的。
李公公已經七十多歲的人了,本來作為太監,一個去了根的男人,活到這個歲數,基本上就該萎縮得不成樣子了。
但這李公公卻是個例外,人家一直精神好著呐,看起來,也就五十多歲奔六十的樣子。
今天,李公公作為皇宮內皇後娘娘身邊是第一話事人,卻在這個時間點兒出現在大朝會前的廣場上,本身就很有些意味深長。
要知道,他的背後,站著的可是皇後娘娘呐。
皇後娘娘是前車騎將軍張飛的嫡女。
而張家,可是荊州幫中的元老派係的話事人之一,與關家並列第一的話事人!
而現在,關家,已經無後。
說是無後,也不全對,南中那邊,還有關家的親家建寧李氏。隻不過,親家畢竟隻是親家,做不了關家的主。
但張家,卻依然在朝堂上有自己的話事人。
荊州幫的最後一麵旗幟人物魏延已經正式宣告死亡,接下來……
再往下,您各位就自己去想吧。
正常來講,每次朝會會有值日的禦史官員來維持秩序,發現官員中若有嚴重咳嗽者、不斷吐痰者,甚或是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禦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自從李公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廣場上那一刹那起,整個廣場頓時就變得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檢查自己的妝容儀表,甚至有人開始死命地揉搓臉上的肌肉,擔心自己會露出不該在這個時候出現的顏麵神情來。
至於那些想要吐痰的,則寧願將痰咽下去,也不敢有絲毫動靜發出來。
在這位李公公麵前,不消說自己了,即便是皇帝陛下,也都有痰不敢吐。
信不信由你。
反正,坊間傳言都是這樣說的。
有些晚上沒有休息好的人,精神很是有些不振的,當李公公的身影出現在廣場上的那一刻起,這些人的精神瞬間便旺盛得連自己都害怕,簡直能立即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龍去。
朝會的鍾聲響起,莊嚴、渾厚、悠遠、肅穆。
108下,聲聲敲擊在廣場上每一個人的心坎兒上。
108下鍾聲,隻有在新皇登基、皇帝大婚、誕下皇子時才會出現,但今天,卻就這樣名正言順地出現了。
“咱家皇帝陛下這是在慶祝自己的第一次登基?”
在大家的心裏,劉禪的這個安排其實很有點小心機在內。
皇權,再次迴到皇家手裏,也的確值得如此隆重禮遇。
廣場上的人群自動排成行,按照官位大小,文武分列,進入議殿。
“我該排在哪個位置呢?”
楊儀有點燒腦,不知道自己該排在那個位置更好。
按照以往的習慣,排在最前麵的該是那些位高卻權不重的三公們。但是,很遺憾,蜀漢帝國太小,真正被稱為三公的,隻有一個公,那就是都鄉侯劉琰。
但是,劉琰死了。
想起劉琰,楊儀就不由得一陣好笑。
“該死的……”
劉琰,字威碩,豫州魯國(治今山東省曲阜市)人。
劉琰於先帝劉備在豫州時即開始追隨了,他是正宗的劉姓皇族裏第一個公開承認先帝爺皇族身份的體麵人。並且從那個時候開始,劉琰就一直追隨在先帝的身前身後,忠貞不渝,從無二心。
但說實在的,劉琰,除了他那個所謂的皇族身份之外,一無所長。
但人家姓劉啊,劉邦的那個劉,正宗的,有族譜可查的,這就有價值了,屬於金字招牌。
劉備取得益州後,封劉琰為固陵郡太守。
這狗屁的固陵郡在哪裏呢?
若您知道劉項爭霸時期,那個著名的鴻溝之戰的話,則就能很容易知道固陵郡在哪裏了,它就在鴻溝的東邊,就是今天的河南太康。
後主劉禪繼位,劉琰受封都鄉侯,升任後將軍兼任衛尉、中軍師,再升任車騎將軍。
但別看劉琰頭上的帽子都能裝滿一個大籮筐了,但其實劉琰在蜀漢政壇,隻是一個吉祥物罷了。
關於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劉琰自己也知道。
吉祥物的價值,就是大家都知道你很有政治意義,但卻沒有一點實際權利,賣不了幾個錢。
對於這樣的人,談錢,一個字——俗!
劉琰對自身的價值,很清楚。
他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本人明明白白世人皆知的那個劉姓的皇族身份,以及他公開承認先帝劉備的“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這個身份標簽。
這個,很重要。
非常重要。
異乎尋常地重要。
所以,劉琰的政治立場也就堅定得異乎尋常。
凡是先帝說的,都是對的。
凡是先帝做的,都是對的。
凡是先帝反對的,都是錯的。
——就這!
劉琰最喜歡和諸葛亮聊天,因為諸葛亮的智商超高,總能讓劉琰感覺如沐春風,且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重大,對蜀漢帝國的貢獻卓越,無可替代。
這就是後世所謂的情商吧。
甚至有時候,諸葛亮丞相會暗示都鄉侯爺,某些事情,除非您老出麵,否則,放眼整個蜀漢帝國,根本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解決!
比如,李嚴事件後,劉琰就是在諸葛亮丞相的暗示下,第一個站出來告發李嚴“謀國”,所謂“謀國”,就是“謀反”。
李嚴的罪過,證據確鑿,不容抵賴。
所以,當都鄉侯爺在朝堂上“嘡嘡嘡嘡”一陣慷慨陳詞之後,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都鄉侯劉老爺子,才是蜀漢帝國當仁不讓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既然證據確鑿,對不起,其罪當誅。
這個時候,該主角諸葛亮先生出場了——
諸葛亮丞相卻諫言皇帝劉禪網開一麵,因為李嚴也曾經是先帝托孤重臣。
劉禪也不得不對李嚴網開一麵,將其剝奪所有權力後,削職為民,不再續用。
但就在今年年初,這都鄉侯劉琰卻鬧出了偌大的動靜,直接將皇帝陛下架在火上炙烤。
說起來,這事情並不複雜。
按照蜀漢舊例,新年伊始,三品以上的大臣們家眷需入宮向皇後祝賀新春。
這是皇後娘娘與大臣們的家眷之間情誼的一種表達方式,意在表示君臣和諧親如一家。
蜀漢帝國地域狹小,所產有限,所以,大臣們的待遇很一般。
帝國很窮,但人家皇家人厚道啊,這就叫——禮物不夠親情湊。
從先帝那時候起,就有了這一個規定。
而大臣們的家眷入宮賀新春,同樣也代表著大家這是在為生民告天,為蜀漢帝國祈福。
上下一心,內外無別,君臣和睦,共度新春。
劉琰年紀早就朽得要不成了,他的生活上屬於工資基本不用,女人基本不動的狀態。
但老劉卻新納了一房小妾胡氏,貌美如花,言談舉止甚是得體。
劉琰的老妻早已不在,為了表示對小妾胡氏的情感深厚,便在春節期間,讓胡氏入宮覲見當年的皇後,現在的皇太後吳氏。
這胡氏入宮之後,言談舉止,深得皇太後娘娘的喜愛。
於是,這胡氏就在宮中一直逗留月餘才歸。
其實,對於皇太後而言,自己對這胡氏的好,未必就是真的很喜歡她。但為什麽吳太後還要如此作為呢?
還不是劉琰的政治地位實在過於清高了些,自己這樣做,既是做給老都鄉侯劉琰本人看的,更是做給朝中的其他大臣們看的。
但吳太後萬萬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善心之舉,竟然惹出了滔天大禍!
因為,蜀漢的皇宮實在太小了,就武擔山那一片,能建多少房屋?
因此,太後皇後住的地方,都相隔不遠。
那也就是說,皇帝劉禪與太後住的地方,也都不遠。
一開始,老劉琰也還覺得這是皇家對自己這個革命老前輩的額外榮寵恩賜,但很快,就有一些流言蜚語逐漸傳揚開來,說什麽的都有。
流言蜚語天生就具備飛速流傳的屬性,並且總會真真假假,讓人雲山霧罩的,鬧不清楚。
都鄉侯劉琰就這樣,被裹挾其中,難以逃避,更難以自拔。
起初,他還覺得傳播這些流言蜚語者很是可笑,漸漸地,又開始覺得這些人很可恥。
但最後,他終於覺得自己很可悲可憐了。
因為傳播流言者,言之鑿鑿,說了許多胡氏和皇帝之間的“相濡以沫”的情形,仿若親見一般。
再聯想到皇帝劉禪那段時間確實根本就沒有上過一次早朝,一次,哪怕是僅僅一次,也沒有!
哪個君王不早朝?
不早朝的君王都是什麽樣的貨色,劉琰用腳趾頭也能想得出來!
蜀漢很小,也很窮,所以,劉禪的後宮連皇後帶嬪妃才女,加起來也就七個,他甚至一度抱怨相父不理解他,不支持他擴張皇室血脈的強烈願望……
世上事,怕就怕“認真”二字。
這句話簡直就是真理。
一旦進行認真深究,劉琰就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跡象。
比如,他覺得上次皇帝劉禪看他的眼神兒不對勁兒,像是充滿了諸多戲謔,和不甘。
再比如,胡氏本身出身並不高,否則也不至於委身他這個糟老頭子為妾室,因此,胡氏一直對他尊敬有加,並且對於老劉的諸多“非禮”行為,一直抱著欲拒還迎的態度,時不時還會蹦出一句如“糟老頭子壞得狠咧”之類的言語冒出來,讓老劉欲罷不能,因而更加寵愛胡氏。
但是,自從從宮裏迴來後,這胡氏就像忽然轉了性子一般,整天冷冰冰一張俏臉生寒,一副粉麵含春威不露的死樣兒。
“怎麽了,莫非被皇帝摸了,老子就摸不得了?”
老劉琰越想越不對勁兒。
但老家夥也是一個倔驢脾氣——“老子還就要摸你,莫非皇帝摸得,我老劉就摸不得!”
而那胡氏卻也來了倔脾氣:“牛不飲水你強摁頭,老娘還就不尿你這一壺!”
這一下,熱臉真真地貼了冰屁股——這讓老劉抓了狂。
這下,他算是開竅了,徹底相信了那些傳言的真實性。
士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