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外,一處僻靜的別院。
深秋的風卷起院中的落葉,發出沙沙的響聲。李煜獨自坐在書房中,手中握著一支玉筆,正在寫他最後的詞作。
\"陛下,\"老仆阿福輕聲稟報,\"藥來了。\"
李煜放下筆,抬眼看了看窗外的月色:\"今晚的月色真好,就像當年在建康時一樣。\"
他接過阿福端來的藥碗,卻沒有立即飲下。那碗中的湯藥泛著幽幽的綠色,散發出一股特殊的香氣。
\"阿福,\"李煜忽然問,\"你在我身邊多少年了?\"
\"迴陛下,整整二十年了。\"阿福低聲答道,\"從建康到汴京,一直跟著陛下。\"
李煜點點頭:\"二十年啊......\"他的目光穿過窗欞,仿佛要望到千裏之外的建康城,\"你還記得當年的建康嗎?\"
\"記得,\"阿福的聲音有些哽咽,\"那時候的秋天,建康城裏到處都是桂花香。\"
\"是啊,\"李煜輕聲說,\"特別是禦花園裏的那株老桂樹,每到深秋就香滿宮城。\"他停頓片刻,又道:\"可惜,再也聞不到了。\"
就在這時,院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來了,\"李煜神色平靜,\"果然如此。\"
片刻後,一個黑衣人快步走進書房,向李煜深深一揖:\"先生,時辰到了。\"
李煜放下手中的藥碗:\"杜玉明的信送到了?\"
\"是的,\"黑衣人取出一封信箋,\"他讓我轉告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李煜展開信箋,借著燭光仔細閱讀。片刻後,他露出了釋然的笑容:\"原來如此,那位''貴人''終於現身了。\"
\"先生,\"黑衣人低聲道,\"大周後讓我告訴您,她已經找到了那個玉匣。\"
\"玉匣......\"李煜輕聲重複這兩個字,眼中閃過一絲追憶,\"看來天意如此。阿福,把那個盒子取來。\"
阿福會意,從書架後的暗格中取出一個朱漆木盒。盒子雖然年代久遠,但依然保養得很好,漆色如新。
李煜接過木盒,輕輕撫摸著上麵的紋路:\"這是先帝留下的最後一件寶物。今天,終於可以物歸原主了。\"
他打開盒子,裏麵靜靜躺著一塊青玉,玉麵上刻著繁複的花紋。那些花紋在燭光下若隱若現,組成了一個奇特的圖案。
\"這就是解開玉匣的鑰匙,\"李煜將青玉交給黑衣人,\"務必親手交給大周後。告訴她,時機到了,自然會有人指點剩下的路。\"
黑衣人正要接過,卻見李煜突然收迴手:\"等等,還有一件事。\"
他走到書案前,取出一卷新寫的詞稿:\"這些詞,也請一並帶去。將來自有明白人能讀懂其中深意。\"
阿福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但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保持沉默。二十年來,他早已習慣了主人的神秘舉動。
\"先生,\"黑衣人遲疑道,\"大宋那邊似乎起了疑心,已經派人嚴密監視這裏......\"
\"不必擔心,\"李煜淡然一笑,\"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終會走。這些年,我等的就是這一刻。\"
他重新拿起那碗尚溫的藥湯:\"這最後一局棋,該收了。\"
月色漸濃,院中的梧桐樹影婆娑搖曳。
\"你可知道,\"李煜望著窗外的月光,\"為什麽曆代帝王都喜歡賦詩作詞?\"
不等黑衣人迴答,他自顧自地說道:\"因為唯有詩詞,才能將那些不能說的話,藏在字裏行間。\"
他舉起藥碗,輕輕搖晃:\"就像這碗藥,表麵看是取人性命的毒藥,實則暗藏玄機。\"
阿福突然明白了什麽,失聲道:\"陛下,您是說......\"
\"不錯,\"李煜露出神秘的笑容,\"這些年,我在汴京城中,可不隻是在寫詞。\"
他從袖中取出一封密箋:\"這是我這二十年來,收集的所有秘密。大宋朝廷中的暗流、各方勢力的布局,都在這裏。\"
\"將來有一天,\"他將密箋交給黑衣人,\"會有人用得上這些。\"
突然,遠處傳來更聲打更的聲音。已是三更時分。
\"時候不早了,\"李煜看了看燭光,\"你們該走了。記住,無論發生什麽,都要按計劃行事。\"
黑衣人將青玉和密箋小心收好,向李煜深深一禮:\"先生保重。\"
\"不必為我擔心,\"李煜的聲音異常平靜,\"我已經等了二十年,就是為了今天。這最後一步,反而是最輕鬆的。\"
待黑衣人離去,李煜對阿福說:\"你也該走了。這些年,辛苦你了。\"
\"陛下......\"阿福跪倒在地,淚流滿麵。
\"起來吧,\"李煜扶起他,\"你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將來史書會怎麽寫我的結局,就看你的了。\"
阿福這才明白,自己不僅是一個仆人,更是一個見證者。主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終有一天要由自己告訴後人。
待阿福離去,室內隻剩下李煜一人。他重新坐迴案前,就著燭光,寫下最後一首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他提起藥碗,看著碗中清澈的藥湯,仿佛看到了命運的終點。
月已至中天,院中寂靜無聲。
李煜舉起藥碗,輕聲吟道: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他最後的詞作,也是最後的歎息。
就在這時,窗外飄來一陣桂花香。這個季節本不應該有桂花開放,卻偏偏在這一刻,送來了故鄉的氣息。
李煜放下藥碗,走到窗前。月光如水,灑在他消瘦的身影上。
\"終究還是來了,\"他望著月色中的庭院,\"這二十年,值得。\"
迴想起來,從建康到汴京,從君王到階下囚,這一路走來,何嚐不是一場修行?
他重新迴到案前,提起毛筆,在詞稿的末尾添了一行小字:
\"天下興亡,百姓苦樂,係於一心。願後來者,能解其中三味。\"
寫完這行字,他取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香囊,將它掛在窗邊的梧桐枝上。
\"這是最後的信物,\"他輕聲說,\"會有人找到的。\"
遠處的更聲傳來,已是四更。李煜知道,時候到了。
他重新拿起那碗藥,看著碗中清澈的藥湯,平靜地說:\"這一局棋,我雖是輸了天下,卻贏了千秋。\"
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畫出一個\"米\"字形的花紋。這是他精心設計的,當月亮升到正空時,影子會指向一個特定的方向。
\"天機難泄,\"他望著地上的影子,\"但總有慧眼識得。\"
藥碗舉到唇邊,一飲而盡。
那一刻,月色如洗,桂花飄香。
江山已去,但他的眼中沒有一絲悔恨。因為他知道,自己完成了一個最重要的布局——為後來者留下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阿福躲在院外的梧桐樹後,看著書房中的燭光漸漸暗淡。他知道,自己目睹了一個偉大的時刻,而這個時刻注定會被曆史銘記。
深秋的風卷起院中的落葉,發出沙沙的響聲。李煜獨自坐在書房中,手中握著一支玉筆,正在寫他最後的詞作。
\"陛下,\"老仆阿福輕聲稟報,\"藥來了。\"
李煜放下筆,抬眼看了看窗外的月色:\"今晚的月色真好,就像當年在建康時一樣。\"
他接過阿福端來的藥碗,卻沒有立即飲下。那碗中的湯藥泛著幽幽的綠色,散發出一股特殊的香氣。
\"阿福,\"李煜忽然問,\"你在我身邊多少年了?\"
\"迴陛下,整整二十年了。\"阿福低聲答道,\"從建康到汴京,一直跟著陛下。\"
李煜點點頭:\"二十年啊......\"他的目光穿過窗欞,仿佛要望到千裏之外的建康城,\"你還記得當年的建康嗎?\"
\"記得,\"阿福的聲音有些哽咽,\"那時候的秋天,建康城裏到處都是桂花香。\"
\"是啊,\"李煜輕聲說,\"特別是禦花園裏的那株老桂樹,每到深秋就香滿宮城。\"他停頓片刻,又道:\"可惜,再也聞不到了。\"
就在這時,院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來了,\"李煜神色平靜,\"果然如此。\"
片刻後,一個黑衣人快步走進書房,向李煜深深一揖:\"先生,時辰到了。\"
李煜放下手中的藥碗:\"杜玉明的信送到了?\"
\"是的,\"黑衣人取出一封信箋,\"他讓我轉告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李煜展開信箋,借著燭光仔細閱讀。片刻後,他露出了釋然的笑容:\"原來如此,那位''貴人''終於現身了。\"
\"先生,\"黑衣人低聲道,\"大周後讓我告訴您,她已經找到了那個玉匣。\"
\"玉匣......\"李煜輕聲重複這兩個字,眼中閃過一絲追憶,\"看來天意如此。阿福,把那個盒子取來。\"
阿福會意,從書架後的暗格中取出一個朱漆木盒。盒子雖然年代久遠,但依然保養得很好,漆色如新。
李煜接過木盒,輕輕撫摸著上麵的紋路:\"這是先帝留下的最後一件寶物。今天,終於可以物歸原主了。\"
他打開盒子,裏麵靜靜躺著一塊青玉,玉麵上刻著繁複的花紋。那些花紋在燭光下若隱若現,組成了一個奇特的圖案。
\"這就是解開玉匣的鑰匙,\"李煜將青玉交給黑衣人,\"務必親手交給大周後。告訴她,時機到了,自然會有人指點剩下的路。\"
黑衣人正要接過,卻見李煜突然收迴手:\"等等,還有一件事。\"
他走到書案前,取出一卷新寫的詞稿:\"這些詞,也請一並帶去。將來自有明白人能讀懂其中深意。\"
阿福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但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保持沉默。二十年來,他早已習慣了主人的神秘舉動。
\"先生,\"黑衣人遲疑道,\"大宋那邊似乎起了疑心,已經派人嚴密監視這裏......\"
\"不必擔心,\"李煜淡然一笑,\"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終會走。這些年,我等的就是這一刻。\"
他重新拿起那碗尚溫的藥湯:\"這最後一局棋,該收了。\"
月色漸濃,院中的梧桐樹影婆娑搖曳。
\"你可知道,\"李煜望著窗外的月光,\"為什麽曆代帝王都喜歡賦詩作詞?\"
不等黑衣人迴答,他自顧自地說道:\"因為唯有詩詞,才能將那些不能說的話,藏在字裏行間。\"
他舉起藥碗,輕輕搖晃:\"就像這碗藥,表麵看是取人性命的毒藥,實則暗藏玄機。\"
阿福突然明白了什麽,失聲道:\"陛下,您是說......\"
\"不錯,\"李煜露出神秘的笑容,\"這些年,我在汴京城中,可不隻是在寫詞。\"
他從袖中取出一封密箋:\"這是我這二十年來,收集的所有秘密。大宋朝廷中的暗流、各方勢力的布局,都在這裏。\"
\"將來有一天,\"他將密箋交給黑衣人,\"會有人用得上這些。\"
突然,遠處傳來更聲打更的聲音。已是三更時分。
\"時候不早了,\"李煜看了看燭光,\"你們該走了。記住,無論發生什麽,都要按計劃行事。\"
黑衣人將青玉和密箋小心收好,向李煜深深一禮:\"先生保重。\"
\"不必為我擔心,\"李煜的聲音異常平靜,\"我已經等了二十年,就是為了今天。這最後一步,反而是最輕鬆的。\"
待黑衣人離去,李煜對阿福說:\"你也該走了。這些年,辛苦你了。\"
\"陛下......\"阿福跪倒在地,淚流滿麵。
\"起來吧,\"李煜扶起他,\"你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將來史書會怎麽寫我的結局,就看你的了。\"
阿福這才明白,自己不僅是一個仆人,更是一個見證者。主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終有一天要由自己告訴後人。
待阿福離去,室內隻剩下李煜一人。他重新坐迴案前,就著燭光,寫下最後一首詞: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他提起藥碗,看著碗中清澈的藥湯,仿佛看到了命運的終點。
月已至中天,院中寂靜無聲。
李煜舉起藥碗,輕聲吟道: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他最後的詞作,也是最後的歎息。
就在這時,窗外飄來一陣桂花香。這個季節本不應該有桂花開放,卻偏偏在這一刻,送來了故鄉的氣息。
李煜放下藥碗,走到窗前。月光如水,灑在他消瘦的身影上。
\"終究還是來了,\"他望著月色中的庭院,\"這二十年,值得。\"
迴想起來,從建康到汴京,從君王到階下囚,這一路走來,何嚐不是一場修行?
他重新迴到案前,提起毛筆,在詞稿的末尾添了一行小字:
\"天下興亡,百姓苦樂,係於一心。願後來者,能解其中三味。\"
寫完這行字,他取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香囊,將它掛在窗邊的梧桐枝上。
\"這是最後的信物,\"他輕聲說,\"會有人找到的。\"
遠處的更聲傳來,已是四更。李煜知道,時候到了。
他重新拿起那碗藥,看著碗中清澈的藥湯,平靜地說:\"這一局棋,我雖是輸了天下,卻贏了千秋。\"
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畫出一個\"米\"字形的花紋。這是他精心設計的,當月亮升到正空時,影子會指向一個特定的方向。
\"天機難泄,\"他望著地上的影子,\"但總有慧眼識得。\"
藥碗舉到唇邊,一飲而盡。
那一刻,月色如洗,桂花飄香。
江山已去,但他的眼中沒有一絲悔恨。因為他知道,自己完成了一個最重要的布局——為後來者留下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阿福躲在院外的梧桐樹後,看著書房中的燭光漸漸暗淡。他知道,自己目睹了一個偉大的時刻,而這個時刻注定會被曆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