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星遷族 - 新的地外文明帶來的陰影
月球發現地外文明!完蛋,是戰錘 作者:Zethuselah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外文明 星遷族 相關設定來自 書友 法姆群島的莫大 的設定。
====火星 原第二城市基地開發區 現地外文明發現地
蜿蜒的地下溶洞逐漸收窄,探索隊一行人沿著崎嶇不平的道路謹慎前行。
兩輛“犰狳-ii”型裝甲車和一輛科研車輛在地下可通行區域的盡頭停了下來,搭建了臨時的營地。
科研車輛展開車身,變成了一個設備齊全的移動實驗室,各種儀器閃爍著指示燈,隨時準備進行樣本分析。而兩輛“犰狳-ii”型裝甲車則一前一後守護著實驗室,警惕周圍的環境,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基因強化戰士們分成兩組,一組留守洞穴入口處的臨時基地,另一組則負責護送院士助手和王拓等人繼續深入探索。
王拓的小隊和助手們的任務既有重疊又有區別,助手們主要負責收集樣本、記錄數據,而王拓則需要利用專業設備掃描地質結構層,繪製詳細的地下地圖。用於評估地下環境的穩定性,為火星城市基地的建設提供參考。
火星方麵仍然對將這裏擴建為新的城市基地抱有很大的希望,畢竟這裏的地表環境非常理想,如果地下空間也足夠穩定,等探索任務結束,城市基地建設的議程估計很快就會被提上來。
屆時,甚至可以考慮在這裏建立一個地外文明遺址展覽館,作為一個地標性的建築,吸引來自地球的遊客。要知道,祝融市第一城市基地的地標建築有兩個,一個是短距離空間傳送節點,一個是高聳的空天停靠平台。
=====
探索隊一行人正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謹慎前行。他們的身旁,懸浮的輔助型無人機的照明係統將前方道路照亮。
每走一段距離,王拓等人便會將一個發光器釘入岩壁,不僅為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絲光亮,同時也為他們定位了在地下迷宮中的位置。
地下環境的壓抑和高壓讓王拓小隊和助手小隊的成員們感到有些窒息。為了舒緩壓力,他們在各自的頻道內開始了閑聊。
“我說,我們出發之前有沒有買一份意外保險?”
“我tm的,你會不會說話,不要亂說。”
“你最好給自己買了一份,不然等會迴基地了,我會揍你。”
“算我一個。”
王拓並沒有參與這場輕鬆的閑聊。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地質掃描設備上。
這裏的溫度比預計的要高一些。按照他們的行進距離來算,現在的深度應該還在火星地殼內部。
火星的地殼厚度遠超地球,平均在21-27公裏,最厚處甚至高達90公裏。而地球的地殼平均厚度隻有17公裏。
實際上,盡管火星表麵看上去一片死寂,但實際上它仍然有著活躍的地殼運動。自火星城市基地建立以來,平均每年都會發生近200次地震。幸運的是,這些震源都離基地較遠,並未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王拓必須確定這個地點是否處於地殼交界處。如果確實處於交界處,那麽這裏的地殼活動將會非常活躍,對他們的探索和未來的基地建設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就在一名助手再次將一個照明燈打入岩體時,一個裂縫在岩體上出現,並迅速擴大,形成了一個深邃的裂隙。
這個過程發生的極快,而且伴隨的震動助手一時不察,失足掉落了下去。
一個輔助無人機瞬間俯衝下去,照明係統的燈光照亮了裂隙內部。下麵是一個中空的洞穴。
無人照明係統迅速靠近下落的助手,甩出一個磁力吸盤,並開始反向爬升。雖然力量不足以將助手直接拉上來,但至少減緩了他的下落速度。
“孫強,你還活著嗎?”王拓緊張地問道。
“還活著……讓我緩緩……”孫強的聲音從通訊器中傳來,雖然有些顫抖,但確認他暫時安全。
眾人鬆了一口氣。從基因展示小隊手中的生命體征檢測儀可以推斷出,孫強身穿的軍用級別防護服並未破損,他隻是受到了一定的震蕩,並無大礙。
基因戰士小隊迅速做出反應,準備進行救援。由於裂縫的寬度不一,有些地方非常狹窄,他們不得不使用暴力手段擴大裂縫的寬度。好在基因戰士小隊事先已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就在基因戰士小隊準備速降救援時,公共頻道裏再次傳來了孫強的聲音。這一次,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震撼和難以置信:
“我覺得……你們所有人都應該下來看看……”
=====
隨著最後一個隊員雙腳踏上堅實的岩地,探索勘測小隊終於全部抵達了這個神秘的地下洞穴。繩索仍然懸掛在洞穴頂部,連接著上方和這個未知的地底世界。
隊員們紛紛解開安全扣,環顧四周,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時之間都忘記了言語。
輔助無人機的照明燈光此刻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洞穴本身就散發著柔和的光芒。那是一種奇異的熒光,並非來自人造光源,而是源於洞穴本身。
這是一個巨大的溶洞,其規模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洞穴的中心是一個廣闊的地下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洞頂的熒光,波光粼粼,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溶洞的頂部覆蓋著一層奇特的物質,散發著淡淡的熒光。仔細觀察,可以辨認出那是一種未知的菌類,它們依附在岩石上。在菌類之間,還點綴著一些晶瑩剔透的水晶,它們同樣散發著熒光,強度比菌類要高一點,甚至有可能是菌類因為吸收了水晶散發出來的能力才有了發光的特質。
洞穴內的空氣意外地清新,溫度也比上麵的地下通道略低,這很可能是由於地下湖泊的存在調節了洞穴內的溫度,使得這裏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微氣候環境。
“火星生命說是真的….”一個助手喃喃自語。
“這些水晶……好美。”另一個助手不禁發出讚歎。
“別分心,檢測環境要緊。”
眾人開始檢測這裏的環境。
眾人開始忙碌起來,首先檢測水源。他們驚訝地發現,這裏的水溫竟是常溫,且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礦物。雖然需要進行過濾加工,但至少解決了火星的用水問題。目前火星上駐紮的人數並不是很多,這裏的水源應該勉強足夠。
而且,如果這裏有水源,那就代表火星地下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類似的水源。
接著,探索勘測小隊開始采集水晶以及菌類樣本。
勘測小隊成員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數塊大小不一的水晶樣本,並將附著在岩石上的奇異熒光菌類用專業的采集工具刮取下來,分別放入無菌密封容器中保存。
一部分樣本被送往設立在火星基地內的臨時實驗室,以便進行初步的成分分析和特性研究。
與此同時,另一份樣本也被固定在輔助無人機的貨艙內,由無人機沿著繩索迅速上升,將珍貴的樣本送至地麵,交給翹首以盼的院士團隊,進行更細致的化驗和深入研究。
=====
在檢測器械的輔助下,水晶的結構逐漸清晰,這並非地球上常見的那種晶體結構,而是一種更加複雜、充滿活力的有機結構。
“不可思議,水晶內部的結構類似於生物細胞,它竟然是一種活體晶體!”一名院士看著全息屏上出現的晶體檢測數據,忍不住發出驚唿。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水晶具有強烈的輻射性,輻射範圍能夠改變周圍環境。”另一名院士補充道。
而且院士們從晶體中不僅檢測出強烈的輻射性,還蘊含著豐富的礦物精華,周圍的礦物被水晶高度濃縮,形成了獨特的能量結構。這意味著,這種水晶還具備從土壤中汲取礦物質並進行濃縮的能力。
而那些菌類當中則發現了類似晶體的構造。
結合之前的發現,一個大膽的假設逐漸浮出水麵:這種水晶會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當濃度達到一定閾值時,水晶就會開始自我複製,進行繁殖。而周圍那些發光的菌類,正是水晶繁殖的副產品。隻不過,由於洞穴內的礦物資源已經被大量消耗,水晶目前處於休眠狀態,停止了繁殖活動。
通過對菌類細胞的基因測序和分析,研究人員估算出這些菌類擴散的時間大約在近億年左右。
這意味著,在近億年前,火星可能擁有更豐富的礦物資源,足以支持水晶的大規模繁殖。這個發現指向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推論:在遙遠的過去,火星的環境可能比現在要優越得多,甚至可能孕育過生命。
這個推論似乎也解釋了火星如今荒涼的原因。
自從人類踏足太空,對於太陽係其他星球的探查就沒有停止過。
之前對火星的探測表明,火星曾經擁有磁場、大氣層,甚至存在類似大洪水衝刷的痕跡。然而,這顆星球卻最終失去了生命,變成了如今的荒漠。
傳統的理論認為是隕石論:巨大的隕石撞擊火星,導致磁場消失,大氣層散逸,最終使火星走向“死亡”。
然而,水晶的發現推翻了這個假設。更合理的解釋是,火星的資源和生命被這種奇特的水晶所吸收殆盡。這顆星球的活力被榨幹,最終變成了如今的荒漠。
聯係到之前發現的地外文明骸骨,一個令人不安的推測浮現出來:如果骸骨並非火星原住民,那麽極有可能是掠奪火星資源的文明留下的開拓者或是奴隸。
這個推測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陰影。
一個能夠跨越星際,收割星球資源的文明,其科技水平無疑遠超人類文明,也遠超曾經威脅過人類的k-帝國。
根據火星水晶的年代測定,這個文明至少在億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那時地球上的生命才剛剛萌芽。他們或許早已踏足過這顆蔚藍的星球,隻是出於某種原因沒有進行資源收割。僅僅是收割了火星的資源後離開了這片星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迴來。
國家智囊團臨危受命,試圖對這個神秘的地外文明進行側寫,分析他們的行為模式、科技水平以及可能的動機。雖然這份側寫的準確性無法保證,但這卻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一個直麵宇宙黑暗,探索未知文明的開始。
初步的側寫分析很快完成:
該地外文明的文明等級顯著超越已知k-帝國,推測其在宇宙中存在已逾億年。關於其當前存續狀態及文明進化程度,尚屬未知領域,但基於火星的情況,可推斷有卓越的科技實力,極強的生存與適應能力。
該文明掌握了一種利用活體水晶高效收割星球資源的技術。這些活體水晶依靠輻射能量生長,具備強大的礦物和能源提取能力,直至將星球資源耗盡。表明其在資源利用和能量轉換方麵的極高造詣。
同理,根據火星的資源掠奪行為,該文明的行為模式呈現出明顯的掠奪性與遷徙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遊牧民族的特征,待星球資源被收割殆盡後,便毅然離去,追尋下一個目標。
基於現有信息,智囊團推測該地外文明的潛在動機可能與資源需求、生存擴張或文明使命有關。
他們或許在追求某種稀缺資源,以滿足自身文明發展的需求;或許在執行某種超越我們理解的文明使命,推動宇宙演進的進程。然而,具體動機因缺乏相關資料,無法斷定,仍需進一步觀察與分析。
最後,根據他們的行為模式和技術特點,國家智囊團將這個地外文明命名為“星遷族”。
當然,現在想這些除了給自己添加壓力,沒有任何作用,與其沉湎於未知的恐懼,不如集中精力解決眼前的危機。
因此,華國政府決定將星遷族的消息嚴格保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與此同時,人類開始將精力投入到“複仇遠征”計劃中。
畢竟,相較於虛無縹緲的“星遷族”,k-帝國的威脅更加具體和緊迫。
傾盡全力備戰,不僅是為了複仇雪恨,更是為了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星際衝突做好萬全準備。
=====以下不算字數
資料來源《科學》雜誌
火星並不是一顆死寂的星球,2018年美麗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並發迴了探測報告,根據公布的數據來看,在其降落的兩年多時間裏,發生了將近500次的地震。這表明火星內部仍在活動,火星的內核仍然在不斷釋放熱量,甚至有專家猜測火星正在逐步醒來。同時,也可以說明,早期火星可能真的經曆過一段宜居時期。
隻不過,這一切在大概39億年前突然戛然而止。
研究者認為,當時一顆隕石撞上了火星,受到撞擊的影響,導致火星磁場出現了問題,火星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最終伴隨著磁場的消失,火星也走向“死亡”。
從時間上來推斷,如果火星有將近10億年的宜居期,那麽,火星是完全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來的。
====火星 原第二城市基地開發區 現地外文明發現地
蜿蜒的地下溶洞逐漸收窄,探索隊一行人沿著崎嶇不平的道路謹慎前行。
兩輛“犰狳-ii”型裝甲車和一輛科研車輛在地下可通行區域的盡頭停了下來,搭建了臨時的營地。
科研車輛展開車身,變成了一個設備齊全的移動實驗室,各種儀器閃爍著指示燈,隨時準備進行樣本分析。而兩輛“犰狳-ii”型裝甲車則一前一後守護著實驗室,警惕周圍的環境,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基因強化戰士們分成兩組,一組留守洞穴入口處的臨時基地,另一組則負責護送院士助手和王拓等人繼續深入探索。
王拓的小隊和助手們的任務既有重疊又有區別,助手們主要負責收集樣本、記錄數據,而王拓則需要利用專業設備掃描地質結構層,繪製詳細的地下地圖。用於評估地下環境的穩定性,為火星城市基地的建設提供參考。
火星方麵仍然對將這裏擴建為新的城市基地抱有很大的希望,畢竟這裏的地表環境非常理想,如果地下空間也足夠穩定,等探索任務結束,城市基地建設的議程估計很快就會被提上來。
屆時,甚至可以考慮在這裏建立一個地外文明遺址展覽館,作為一個地標性的建築,吸引來自地球的遊客。要知道,祝融市第一城市基地的地標建築有兩個,一個是短距離空間傳送節點,一個是高聳的空天停靠平台。
=====
探索隊一行人正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謹慎前行。他們的身旁,懸浮的輔助型無人機的照明係統將前方道路照亮。
每走一段距離,王拓等人便會將一個發光器釘入岩壁,不僅為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絲光亮,同時也為他們定位了在地下迷宮中的位置。
地下環境的壓抑和高壓讓王拓小隊和助手小隊的成員們感到有些窒息。為了舒緩壓力,他們在各自的頻道內開始了閑聊。
“我說,我們出發之前有沒有買一份意外保險?”
“我tm的,你會不會說話,不要亂說。”
“你最好給自己買了一份,不然等會迴基地了,我會揍你。”
“算我一個。”
王拓並沒有參與這場輕鬆的閑聊。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地質掃描設備上。
這裏的溫度比預計的要高一些。按照他們的行進距離來算,現在的深度應該還在火星地殼內部。
火星的地殼厚度遠超地球,平均在21-27公裏,最厚處甚至高達90公裏。而地球的地殼平均厚度隻有17公裏。
實際上,盡管火星表麵看上去一片死寂,但實際上它仍然有著活躍的地殼運動。自火星城市基地建立以來,平均每年都會發生近200次地震。幸運的是,這些震源都離基地較遠,並未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王拓必須確定這個地點是否處於地殼交界處。如果確實處於交界處,那麽這裏的地殼活動將會非常活躍,對他們的探索和未來的基地建設都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就在一名助手再次將一個照明燈打入岩體時,一個裂縫在岩體上出現,並迅速擴大,形成了一個深邃的裂隙。
這個過程發生的極快,而且伴隨的震動助手一時不察,失足掉落了下去。
一個輔助無人機瞬間俯衝下去,照明係統的燈光照亮了裂隙內部。下麵是一個中空的洞穴。
無人照明係統迅速靠近下落的助手,甩出一個磁力吸盤,並開始反向爬升。雖然力量不足以將助手直接拉上來,但至少減緩了他的下落速度。
“孫強,你還活著嗎?”王拓緊張地問道。
“還活著……讓我緩緩……”孫強的聲音從通訊器中傳來,雖然有些顫抖,但確認他暫時安全。
眾人鬆了一口氣。從基因展示小隊手中的生命體征檢測儀可以推斷出,孫強身穿的軍用級別防護服並未破損,他隻是受到了一定的震蕩,並無大礙。
基因戰士小隊迅速做出反應,準備進行救援。由於裂縫的寬度不一,有些地方非常狹窄,他們不得不使用暴力手段擴大裂縫的寬度。好在基因戰士小隊事先已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情況,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就在基因戰士小隊準備速降救援時,公共頻道裏再次傳來了孫強的聲音。這一次,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震撼和難以置信:
“我覺得……你們所有人都應該下來看看……”
=====
隨著最後一個隊員雙腳踏上堅實的岩地,探索勘測小隊終於全部抵達了這個神秘的地下洞穴。繩索仍然懸掛在洞穴頂部,連接著上方和這個未知的地底世界。
隊員們紛紛解開安全扣,環顧四周,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時之間都忘記了言語。
輔助無人機的照明燈光此刻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洞穴本身就散發著柔和的光芒。那是一種奇異的熒光,並非來自人造光源,而是源於洞穴本身。
這是一個巨大的溶洞,其規模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洞穴的中心是一個廣闊的地下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洞頂的熒光,波光粼粼,如同夜空中閃爍的繁星。
溶洞的頂部覆蓋著一層奇特的物質,散發著淡淡的熒光。仔細觀察,可以辨認出那是一種未知的菌類,它們依附在岩石上。在菌類之間,還點綴著一些晶瑩剔透的水晶,它們同樣散發著熒光,強度比菌類要高一點,甚至有可能是菌類因為吸收了水晶散發出來的能力才有了發光的特質。
洞穴內的空氣意外地清新,溫度也比上麵的地下通道略低,這很可能是由於地下湖泊的存在調節了洞穴內的溫度,使得這裏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微氣候環境。
“火星生命說是真的….”一個助手喃喃自語。
“這些水晶……好美。”另一個助手不禁發出讚歎。
“別分心,檢測環境要緊。”
眾人開始檢測這裏的環境。
眾人開始忙碌起來,首先檢測水源。他們驚訝地發現,這裏的水溫竟是常溫,且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礦物。雖然需要進行過濾加工,但至少解決了火星的用水問題。目前火星上駐紮的人數並不是很多,這裏的水源應該勉強足夠。
而且,如果這裏有水源,那就代表火星地下其他地方可能也有類似的水源。
接著,探索勘測小隊開始采集水晶以及菌類樣本。
勘測小隊成員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數塊大小不一的水晶樣本,並將附著在岩石上的奇異熒光菌類用專業的采集工具刮取下來,分別放入無菌密封容器中保存。
一部分樣本被送往設立在火星基地內的臨時實驗室,以便進行初步的成分分析和特性研究。
與此同時,另一份樣本也被固定在輔助無人機的貨艙內,由無人機沿著繩索迅速上升,將珍貴的樣本送至地麵,交給翹首以盼的院士團隊,進行更細致的化驗和深入研究。
=====
在檢測器械的輔助下,水晶的結構逐漸清晰,這並非地球上常見的那種晶體結構,而是一種更加複雜、充滿活力的有機結構。
“不可思議,水晶內部的結構類似於生物細胞,它竟然是一種活體晶體!”一名院士看著全息屏上出現的晶體檢測數據,忍不住發出驚唿。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水晶具有強烈的輻射性,輻射範圍能夠改變周圍環境。”另一名院士補充道。
而且院士們從晶體中不僅檢測出強烈的輻射性,還蘊含著豐富的礦物精華,周圍的礦物被水晶高度濃縮,形成了獨特的能量結構。這意味著,這種水晶還具備從土壤中汲取礦物質並進行濃縮的能力。
而那些菌類當中則發現了類似晶體的構造。
結合之前的發現,一個大膽的假設逐漸浮出水麵:這種水晶會不斷地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當濃度達到一定閾值時,水晶就會開始自我複製,進行繁殖。而周圍那些發光的菌類,正是水晶繁殖的副產品。隻不過,由於洞穴內的礦物資源已經被大量消耗,水晶目前處於休眠狀態,停止了繁殖活動。
通過對菌類細胞的基因測序和分析,研究人員估算出這些菌類擴散的時間大約在近億年左右。
這意味著,在近億年前,火星可能擁有更豐富的礦物資源,足以支持水晶的大規模繁殖。這個發現指向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推論:在遙遠的過去,火星的環境可能比現在要優越得多,甚至可能孕育過生命。
這個推論似乎也解釋了火星如今荒涼的原因。
自從人類踏足太空,對於太陽係其他星球的探查就沒有停止過。
之前對火星的探測表明,火星曾經擁有磁場、大氣層,甚至存在類似大洪水衝刷的痕跡。然而,這顆星球卻最終失去了生命,變成了如今的荒漠。
傳統的理論認為是隕石論:巨大的隕石撞擊火星,導致磁場消失,大氣層散逸,最終使火星走向“死亡”。
然而,水晶的發現推翻了這個假設。更合理的解釋是,火星的資源和生命被這種奇特的水晶所吸收殆盡。這顆星球的活力被榨幹,最終變成了如今的荒漠。
聯係到之前發現的地外文明骸骨,一個令人不安的推測浮現出來:如果骸骨並非火星原住民,那麽極有可能是掠奪火星資源的文明留下的開拓者或是奴隸。
這個推測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陰影。
一個能夠跨越星際,收割星球資源的文明,其科技水平無疑遠超人類文明,也遠超曾經威脅過人類的k-帝國。
根據火星水晶的年代測定,這個文明至少在億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那時地球上的生命才剛剛萌芽。他們或許早已踏足過這顆蔚藍的星球,隻是出於某種原因沒有進行資源收割。僅僅是收割了火星的資源後離開了這片星域,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迴來。
國家智囊團臨危受命,試圖對這個神秘的地外文明進行側寫,分析他們的行為模式、科技水平以及可能的動機。雖然這份側寫的準確性無法保證,但這卻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一個直麵宇宙黑暗,探索未知文明的開始。
初步的側寫分析很快完成:
該地外文明的文明等級顯著超越已知k-帝國,推測其在宇宙中存在已逾億年。關於其當前存續狀態及文明進化程度,尚屬未知領域,但基於火星的情況,可推斷有卓越的科技實力,極強的生存與適應能力。
該文明掌握了一種利用活體水晶高效收割星球資源的技術。這些活體水晶依靠輻射能量生長,具備強大的礦物和能源提取能力,直至將星球資源耗盡。表明其在資源利用和能量轉換方麵的極高造詣。
同理,根據火星的資源掠奪行為,該文明的行為模式呈現出明顯的掠奪性與遷徙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遊牧民族的特征,待星球資源被收割殆盡後,便毅然離去,追尋下一個目標。
基於現有信息,智囊團推測該地外文明的潛在動機可能與資源需求、生存擴張或文明使命有關。
他們或許在追求某種稀缺資源,以滿足自身文明發展的需求;或許在執行某種超越我們理解的文明使命,推動宇宙演進的進程。然而,具體動機因缺乏相關資料,無法斷定,仍需進一步觀察與分析。
最後,根據他們的行為模式和技術特點,國家智囊團將這個地外文明命名為“星遷族”。
當然,現在想這些除了給自己添加壓力,沒有任何作用,與其沉湎於未知的恐懼,不如集中精力解決眼前的危機。
因此,華國政府決定將星遷族的消息嚴格保密,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與此同時,人類開始將精力投入到“複仇遠征”計劃中。
畢竟,相較於虛無縹緲的“星遷族”,k-帝國的威脅更加具體和緊迫。
傾盡全力備戰,不僅是為了複仇雪恨,更是為了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星際衝突做好萬全準備。
=====以下不算字數
資料來源《科學》雜誌
火星並不是一顆死寂的星球,2018年美麗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並發迴了探測報告,根據公布的數據來看,在其降落的兩年多時間裏,發生了將近500次的地震。這表明火星內部仍在活動,火星的內核仍然在不斷釋放熱量,甚至有專家猜測火星正在逐步醒來。同時,也可以說明,早期火星可能真的經曆過一段宜居時期。
隻不過,這一切在大概39億年前突然戛然而止。
研究者認為,當時一顆隕石撞上了火星,受到撞擊的影響,導致火星磁場出現了問題,火星沒有辦法繼續維持一個穩定的狀態,最終伴隨著磁場的消失,火星也走向“死亡”。
從時間上來推斷,如果火星有將近10億年的宜居期,那麽,火星是完全有可能孕育出生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