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梁廷棟這麽一說,李弘濟覺得除開舒爽外,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自慚形穢。
自己享樂大半輩子,先祖李文忠風采一點沒繼承,還好大兒子不錯,當初自己又受不了建奴的黃金白銀,心甘情願給通州魏家等資敵商人保駕護航,不然也到不了今天這一步。
不管怎麽樣,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抬起鷹眼掃視全場,目光定格在劉澤清身上。
李弘濟沒與劉澤清謀過麵,李祖述趕忙說道:
“父親大人,此乃山東劉總兵是也!”
“下官見過臨淮侯!”劉澤清雙手作揖。
“劉總兵客氣!”李弘濟作出一副禮賢下士,朝劉澤清迴了個禮。
“父親大人,劉總兵於昨晚抵達天津,我軍如魚得水,可保南下之路無虞!”
“甚好,不知劉總兵所帶戰船幾何?兵卒幾何?”
“迴侯爺,下官戰船一百三十六艘,水軍一萬三千餘,步卒六千餘,共計兩萬出頭!”
“妙也,述兒是否將銀兩發放劉總兵勞軍?”
“孩兒天亮前已經辦妥!”
說完,李祖述瞥了劉澤清一眼,之前說好到天津就給二十萬,結果特麽一來就張口要三十萬,為避免節外生枝,李祖述毫不猶豫給他了。
這家夥號稱超過兩萬人,經部下暗中清點,實際最多一萬五,當中戰船破破爛爛,有些船還是一般民船,看來大明軍隊到處都差不多,沒辦法,管它好壞,盟友多多益善。
不過李祖述顯然不敢把退路完全交給劉澤清,以往收攏的水軍、民船等都被布於南城牆水門一線,還增派數千步卒布防於河道兩側,後路實在太重要了。
“諸位,既然朱皇帝前來,我等不迎一迎恐有失禮數,李兄,我等還是上城牆去吧。”
徐允禎拱手,既有幾分調侃又顯得有點心急,誰叫已經逼上梁山了呢,窩在屋裏簡直太難受。
“好,爾等按籌劃各守各門,上城牆!”
“遵命!”
......
李弘濟披著披風,在西城牆吹了一個多時辰的風,城外數裏處終於出現滾滾煙塵。
大軍於城西約莫五裏停住腳步,不一會兒多處升起嫋嫋炊煙,幾隊探馬肆無忌憚地來往於城牆百餘丈外,看樣子對天津城很是輕蔑。
“侯爺,官軍探馬甚是囂張,何不發幾炮滅滅威風。”
陳演拱手,在李弘濟身後諂媚地進言。
李弘濟側過頭瞄了他一眼,一群文官懂個鳥,根本沒迴應他。
陳演、楊士聰一流在京師時地位自然高貴,可惜宮變未得逞,出了京師後重要性就沒那麽強了,隻不過叛軍仍需要文官及南方士紳撐腰,李弘濟拿這群書呆子也毫無辦法。
“報...”
“報...”
兩隊傳令兵從城牆不同方向一前一後趕來。
“稟侯爺,拱北門出現敵軍,所部不詳,兵卒一萬上下,止步於城牆七裏開外...”
“稟侯爺,定南門出現敵軍,乃孫應元統領,人數不足一萬,正於城外不足五裏埋鍋造飯!”
“知道了,一切按計劃行事!”
“得令!”
兩處城門跟這邊差不多,苟日的孫應元竟抵得這麽近,太不把老子當迴事了,李弘濟心中罵罵咧咧。
又過了大半個時辰,各城門的消息不間斷傳迴,東城牆及東南兩水門沒有一兵一卒,三道城門境遇一致,李弘濟更加篤定了李祖述的判斷。
向西了望,隱隱約約中能看見許多營帳被撐起,士卒一片忙碌,無數戰馬聚攏到一起。
“父親快看,朱皇帝禦駕動了!”
李祖述將手中千裏眼遞給李弘濟,千裏眼比肉眼清晰多了,看來這玩意並非奇淫技巧,隻可惜軍中隻有這一副,還是李祖述以往設法搞到的。
不多時,禦駕越來越近,幾乎處於隊伍最前方,就連那龍旗有多少麵都依稀分得清。
天子禦駕於三裏開外停住,看樣子開始布陣了。
李弘濟心頭非常不爽,特麽萬把人像不怕死似的,要是老子有24磅以上的大炮,哪容得你如此囂張,城裏紅夷炮共21門,西城牆占據了9門,隻不過都是6至18磅炮,威力確實很大,但18磅的有效射程卻也就1000步左右(1500米),朱皇帝明顯處於射程以外。
千裏眼中,一群身著各式服裝的兵卒被趕到最前麵,後方官軍推著數十輛戰車壓陣,戰車後麵應該是火銃兵,身後還有一群人抬著數十門佛郎機步步挺進。
李弘濟倍感納悶,忙把千裏眼又遞給李祖述,口中跟著高唿:
“火炮準備,放到600步再打!”
命令被傳達下去,彈藥早已裝入各個炮口,兵卒紛紛點燃火把,燒金汁的也升起了火焰,大糞味瞬間彌漫整個城牆。
“父親,那些人應該是我方俘虜,朱皇帝竟然如此殘忍!”
李弘濟隨手接過千裏眼,人群中有披甲的,有穿明軍製式軍服的,明顯就是京營兵及皇城宿衛,穿番子服飾那些顯然乃東廠番子,當中還有部分家丁,不是被俘獲的勳貴家丁那是啥。
“諸位,那些於京師及天津路途中被俘之兒郎,被朱皇帝拿來當肉盾,朱皇帝對我等不會有絲毫仁慈,諸位切莫抱任何幻想!”
李弘濟怒火中燒,一雙鷹眼掃視眾人,身旁公侯文武有的雙眼漲紅,有的唯唯諾諾,顯然被這架勢給嚇壞了。
“敵軍抵近900步...”
“800步...”
觀察哨不停報著數據,古人沒有先進的光學儀器,卻並不代表無參照物測量距離。
這群人當中沒幾個經曆過真刀真槍,緊張氣氛猶如烏雲蓋頂,陳演等文官甚至雙腿直打顫。
“700步...”
“650步...”
李弘濟同樣緊張得要死,當聽到600步的聲音時,猛地振臂高唿:
“開炮!”
“得令!”
“砰砰砰...”
炮彈如火舌般射向城下,李弘濟重重吐出一口濁氣,任他養尊處優幾十年,這個時候氣勢得拿夠,當伸出手臂發號施令那一刻,仿佛先祖李文忠附體一般。
9門紅夷炮火力全開,城牆上一時間硝煙彌漫,大明皇帝親自主導的天津之戰,算正兒八經拉開帷幕。
自己享樂大半輩子,先祖李文忠風采一點沒繼承,還好大兒子不錯,當初自己又受不了建奴的黃金白銀,心甘情願給通州魏家等資敵商人保駕護航,不然也到不了今天這一步。
不管怎麽樣,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抬起鷹眼掃視全場,目光定格在劉澤清身上。
李弘濟沒與劉澤清謀過麵,李祖述趕忙說道:
“父親大人,此乃山東劉總兵是也!”
“下官見過臨淮侯!”劉澤清雙手作揖。
“劉總兵客氣!”李弘濟作出一副禮賢下士,朝劉澤清迴了個禮。
“父親大人,劉總兵於昨晚抵達天津,我軍如魚得水,可保南下之路無虞!”
“甚好,不知劉總兵所帶戰船幾何?兵卒幾何?”
“迴侯爺,下官戰船一百三十六艘,水軍一萬三千餘,步卒六千餘,共計兩萬出頭!”
“妙也,述兒是否將銀兩發放劉總兵勞軍?”
“孩兒天亮前已經辦妥!”
說完,李祖述瞥了劉澤清一眼,之前說好到天津就給二十萬,結果特麽一來就張口要三十萬,為避免節外生枝,李祖述毫不猶豫給他了。
這家夥號稱超過兩萬人,經部下暗中清點,實際最多一萬五,當中戰船破破爛爛,有些船還是一般民船,看來大明軍隊到處都差不多,沒辦法,管它好壞,盟友多多益善。
不過李祖述顯然不敢把退路完全交給劉澤清,以往收攏的水軍、民船等都被布於南城牆水門一線,還增派數千步卒布防於河道兩側,後路實在太重要了。
“諸位,既然朱皇帝前來,我等不迎一迎恐有失禮數,李兄,我等還是上城牆去吧。”
徐允禎拱手,既有幾分調侃又顯得有點心急,誰叫已經逼上梁山了呢,窩在屋裏簡直太難受。
“好,爾等按籌劃各守各門,上城牆!”
“遵命!”
......
李弘濟披著披風,在西城牆吹了一個多時辰的風,城外數裏處終於出現滾滾煙塵。
大軍於城西約莫五裏停住腳步,不一會兒多處升起嫋嫋炊煙,幾隊探馬肆無忌憚地來往於城牆百餘丈外,看樣子對天津城很是輕蔑。
“侯爺,官軍探馬甚是囂張,何不發幾炮滅滅威風。”
陳演拱手,在李弘濟身後諂媚地進言。
李弘濟側過頭瞄了他一眼,一群文官懂個鳥,根本沒迴應他。
陳演、楊士聰一流在京師時地位自然高貴,可惜宮變未得逞,出了京師後重要性就沒那麽強了,隻不過叛軍仍需要文官及南方士紳撐腰,李弘濟拿這群書呆子也毫無辦法。
“報...”
“報...”
兩隊傳令兵從城牆不同方向一前一後趕來。
“稟侯爺,拱北門出現敵軍,所部不詳,兵卒一萬上下,止步於城牆七裏開外...”
“稟侯爺,定南門出現敵軍,乃孫應元統領,人數不足一萬,正於城外不足五裏埋鍋造飯!”
“知道了,一切按計劃行事!”
“得令!”
兩處城門跟這邊差不多,苟日的孫應元竟抵得這麽近,太不把老子當迴事了,李弘濟心中罵罵咧咧。
又過了大半個時辰,各城門的消息不間斷傳迴,東城牆及東南兩水門沒有一兵一卒,三道城門境遇一致,李弘濟更加篤定了李祖述的判斷。
向西了望,隱隱約約中能看見許多營帳被撐起,士卒一片忙碌,無數戰馬聚攏到一起。
“父親快看,朱皇帝禦駕動了!”
李祖述將手中千裏眼遞給李弘濟,千裏眼比肉眼清晰多了,看來這玩意並非奇淫技巧,隻可惜軍中隻有這一副,還是李祖述以往設法搞到的。
不多時,禦駕越來越近,幾乎處於隊伍最前方,就連那龍旗有多少麵都依稀分得清。
天子禦駕於三裏開外停住,看樣子開始布陣了。
李弘濟心頭非常不爽,特麽萬把人像不怕死似的,要是老子有24磅以上的大炮,哪容得你如此囂張,城裏紅夷炮共21門,西城牆占據了9門,隻不過都是6至18磅炮,威力確實很大,但18磅的有效射程卻也就1000步左右(1500米),朱皇帝明顯處於射程以外。
千裏眼中,一群身著各式服裝的兵卒被趕到最前麵,後方官軍推著數十輛戰車壓陣,戰車後麵應該是火銃兵,身後還有一群人抬著數十門佛郎機步步挺進。
李弘濟倍感納悶,忙把千裏眼又遞給李祖述,口中跟著高唿:
“火炮準備,放到600步再打!”
命令被傳達下去,彈藥早已裝入各個炮口,兵卒紛紛點燃火把,燒金汁的也升起了火焰,大糞味瞬間彌漫整個城牆。
“父親,那些人應該是我方俘虜,朱皇帝竟然如此殘忍!”
李弘濟隨手接過千裏眼,人群中有披甲的,有穿明軍製式軍服的,明顯就是京營兵及皇城宿衛,穿番子服飾那些顯然乃東廠番子,當中還有部分家丁,不是被俘獲的勳貴家丁那是啥。
“諸位,那些於京師及天津路途中被俘之兒郎,被朱皇帝拿來當肉盾,朱皇帝對我等不會有絲毫仁慈,諸位切莫抱任何幻想!”
李弘濟怒火中燒,一雙鷹眼掃視眾人,身旁公侯文武有的雙眼漲紅,有的唯唯諾諾,顯然被這架勢給嚇壞了。
“敵軍抵近900步...”
“800步...”
觀察哨不停報著數據,古人沒有先進的光學儀器,卻並不代表無參照物測量距離。
這群人當中沒幾個經曆過真刀真槍,緊張氣氛猶如烏雲蓋頂,陳演等文官甚至雙腿直打顫。
“700步...”
“650步...”
李弘濟同樣緊張得要死,當聽到600步的聲音時,猛地振臂高唿:
“開炮!”
“得令!”
“砰砰砰...”
炮彈如火舌般射向城下,李弘濟重重吐出一口濁氣,任他養尊處優幾十年,這個時候氣勢得拿夠,當伸出手臂發號施令那一刻,仿佛先祖李文忠附體一般。
9門紅夷炮火力全開,城牆上一時間硝煙彌漫,大明皇帝親自主導的天津之戰,算正兒八經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