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儀式搞了,獻俘禮也全部禮成。


    如此盛大場麵,崇禎自然得來點鼓舞人心之詞。


    天子臨場發揮,內容不長,卻句句鏗鏘有力,足以振奮京師軍民。


    負責傳音的禮官雖多,圍觀人群更多,沒辦法保證每個人都能聽清。


    不過這些無所謂,今日所有細節,明天都將在華夏日報上看到,要不了多久,便會傳遍大江南北。


    德勝門宏偉場麵完畢,崇禎帶著百官往太廟祭拜,那尊傳國玉璽被莊重地擺於香案。


    劉宗周又拿出一幅錦緞,之乎者也念了一通。


    大概意思是後世子孫朱由檢,把太祖成祖掛念的玉璽給弄迴來了,兩百多年前實質性推翻暴元,這下又多了層象征意義。


    活兒全齊了。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檢將率著大明兒郎光複蒙元故土,讓華夏禮教廣撒四方。


    ......


    該整的都整了,天已進入申時,皇帝在光祿寺賜食百官,精簡版班師迴朝禮儀徹底結束。


    砍掉眾多流程都還如此耗時,看來往後無論何種大小事務,無用的通通需要糾正,固化思維會嚴重影響朝廷效率。


    宴罷,文武與宗室行禮謝恩,藩王們總算得到一次皇帝正視,全都帶著各種猜測,屁顛屁顛告退了。


    內閣六部侍郎以上官員被留下,包括數個近臣、周遇吉,還有鞏永固、張之極、孫維藩、楊崇猷等對京師叛亂有功的勳戚。


    崇禎擺駕東暖閣,大家都清楚,天子迴朝就欲商討國事,真是個工作狂。


    內閣和近臣倒沒啥,侍郎與幾個勳貴泛起小得意,以往根本沒資格參與這種事,皇帝說軍國大事,一般都隻召尚書以上大員。


    能被天子留下,預示著被皇帝認可,總算摸到了保皇黨的門檻。


    一番君臣禮節,崇禎賜坐臣子。


    簡單開場白說過,崇禎話鋒一轉,問向孫承宗:


    “孫愛卿!”


    “臣在!”


    “遼東近況如何?”


    “啟稟陛下,侯大真前幾日有奏報迴京,通過暗查,遼東各部兵馬已基本理清,隻是...”


    孫承宗頓了頓,接著道:


    “隻是吃空餉者高達四成,遼東本土僅剩萬餘戰兵,各部外軍八萬餘,總數僅接近十萬。”


    “嗯,朕知道了。”


    崇禎表情無悲喜,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侯恂花費幾個月時間,交出一份確切數據,否則不知還會隱藏多久。


    賬麵上遼東駐軍二十餘萬,單關寧軍就有六萬多,自己當初抽三萬去剿流賊,何可綱帶走兩千,相當於遼東軍主要兵力都被抽走。


    或許當下未到王朝最後那兩三年,遼東閥門尚算聽詔,不敢說無兵可調,不然你軍餉去哪兒了,種種因素,方促成當時痛痛快快抽兵。


    “傳旨侯大真,下月起軍餉按實發放,兵科全部下放遼東協助整軍,東廠派五百廠衛督導,重點保護軍中訓導官周全!”


    “臣遵旨!”


    “奴婢遵旨!”


    曹化淳也起身拱手。


    一番君臣對話,讓不清楚兵事的大臣有些驚異,這麽久了兵事僅限於軍機處和內閣,最多也就延伸到六部尚書級,這下知道了更多。


    遼東純屬用錢砸的地兒,吃空餉者如此之多,萬幸建奴年初至今沒在那邊搞事。


    動動也好,能節約朝廷開銷,天子借著宣府東風,遼東那幫人也不敢過份造次。


    其實崇禎隻是隨口一問,侯恂以往奏本中早已透露端倪,下一步要好生收拾國內,遼東仍舊需要一個“穩”字。


    而且遼東隻是防禦,十萬滿員大軍已經足夠,建奴經曆大敗,也暫無能力搞出大動作。


    臣子尋思一陣,有的似乎想發問,不過最終還是忍住,崇禎已看出疑惑,便問道:


    “諸位可能就派出兵科下放地方一事,存在諸多不解吧?”


    很多大臣微微低下頭,看樣子顯然被說中。


    崇禎清了清嗓子,接著道:


    “太祖開創六科言官製初衷極好,然曆經兩百餘年發展,早已成為同僚攻伐,結黨營私之地,與太祖初衷背道甚遠!


    朕意在今年全麵取締六科,六科人員對號歸入六部,每部增設部屬督察司,督察司受六部主官與督察院雙重領導!”


    閣中陷入寂靜,臣子全都默不作聲。


    孫承宗幾個大佬知曉遲早會這樣做,六科言官成天嘰嘰喳喳,實事兒沒幹多少,廢話還特別多,早該被取締。


    如此這般,相當於六部多出個紀檢部門,能起到部內督導作用,最重要一點,沒了六科後,皇帝將少聽到很多煩人的蒼蠅聲,皇權也更為集中。


    六科是在步禦史後塵,聽說那些禦史數月前到地方後,把不滿情緒充分發泄,或多或少對地方起了點作用。


    “誰讚成?誰反對?”


    崇禎大聲發問。


    “臣...臣等無異議。”


    “那就這麽定了,著內閣、六部、督察院細細合計,年底前完成此項改革!”


    “臣等遵旨!”


    天子帶著莫大武功歸來,那份威嚴不容質疑,核心大臣們倒不用多說,對剛踏入保皇派門檻的臣子而言,更得聽之任之。


    崇禎也感到了這種微妙變化,任何朝代開國君王之所以說一不二,社會經濟與軍事力量強大,靠的其實都是戰功,有幸他也做到了一兩分。


    接著,崇禎詢問大明水師、溫體仁和陳奇瑜在兩地發展狀況,又詳細了解天津方麵具體態勢,相關大臣一一稟報。


    差不多了,崇禎掃視到場諸公,考慮些許後,開口道:


    “英國公、懷寧侯、彰武伯、惠安伯!”


    “臣在!”


    “諸位賦閑在家,然麵對反賊挺身而出,朕心甚慰!”


    “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哈哈哈,甚好,朕不要你們死,你們都得給朕好好活,看著朕將勳貴之中敗類通通滅之,讓開國公侯含笑九泉!”


    “臣等多謝陛下。”


    “哈哈哈,爾等要朕何種賞賜?朕絕不吝嗇!”崇禎露出笑容。


    四人有點感動,他們與其餘勳貴不同,是真心想為大明出力,隻是當下境遇有點尷尬。


    崇禎自然清楚這些,他最終想根除的,僅勳貴世襲製及其特權。


    而對於有用之人,能用者當然得好生用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明163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俠並收藏重生大明163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