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東羌諸部的出逃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顛禾的一番話,帳內眾人盡皆點了點頭。
在他們看來,高家等地主豪強也好、鮮卑人也罷,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若一心指望他們,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顛禾左右掃望眾人一眼,沉聲道:“傳令下去,讓族人們馬上準備遷移事宜!
把能帶走的物資全都帶走,帶不走的統統焚毀……”
“大豪人,物資還好,但咱們那麽多牲畜怎麽辦?帶上它們的話,恐會極大的拖累咱們的逃離!”一名頭領忍不住問道。
“是啊大豪人,還有部落中的那些老人、幼兒,他們怕是也跟不上的……”
聽到手下的擔憂,顛禾麵上閃過一絲猶豫,而後咬牙道:“牲畜的話,隻帶些成年的,年老的和幼崽,統統舍棄。
至於老人和幼兒的話……也全部留下,再留下一批女人照顧他們即可!”
“什麽?”
聽到顛禾的決定,帳內眾人頓時臉色大變,尤其是那些家有老人孩子的人,更是一臉的不情願。
“諸位,段熲此番可是奔著徹底滅絕咱們來的,絕不可因為牲畜和那些老人、幼兒耽誤了行程。
為此,咱們也隻能盡力去保全諸多青壯了,隻要保住青壯,部落就還有希望。
那段熲雖冷血殘暴,但此番出征的軍隊,是朝廷的北軍,軍紀嚴明、最重聲譽,想來也不會對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和孩子動手。
可如果咱們帶上老人、孩子一起出逃的話,那他們追殺起來,便會毫無顧忌,屆時所有人都難逃一死!”
“再者,如果漢軍不殺他們的話,便會分出部分人來進行看守,也能借此分散漢軍的力量,有助於我等活命!”
聽到這樣的一番話,眾人頓時沉默了。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顛禾的一番話,無疑是有道理的。
“大豪人,小人擔心,如果我等離開了,其他歹人會不會覬覦留下的那些牲畜和女人?”有人擔憂的問道。
“應該不會。”
顛禾搖了搖頭,凝聲道:“有能力覬覦那些的,除漢軍之外,也隻有高家、陳家、王家以及其他地主豪強了。
漢軍或許會將他們全部擄走,但不會輕易殺人,至於那些地主豪強,除非是他們想與咱們不死不休,不然也不會做什麽的!”
聽到這話,帳內眾人,這才略微放心的點了點頭。
“好了,都快些下去準備吧,告訴老人、孩子和女人們,如果真的漢軍來了,叫她們直接投降就好,我等日後,定會想辦法救迴他們!”
“是!!”
眾人答應一聲,隨即各自散去。
當得知大漢朝廷已經派遣了大軍,並由段熲負責統帥的消息之後,部落裏的人們,全都嚇到肝膽欲裂,然後開始瘋了似的收拾了起來。
整個羌人部落,到處都充斥著男人們焦急的唿喝聲、女人淒苦的哀求聲、孩童害怕的大哭聲、以及老人無奈的歎息聲……
不過一夜的功夫,整個部落的近三萬青壯便收拾妥當,於第二日清早急匆匆的離開了涇陽,然後直奔西南的隴西而去。
至於部落中的大多牲畜、老人、孩子和女人,則全都留在了部落當中。
與此同時,聚集在奢延澤、令鮮水及其他地區的東羌部落,也分別收到消息,並作出了與顛禾部落同樣的決定,隻帶了青壯逃離,至於老人、幼兒、女人則留在了部落當中。
由於是打著起兵的名目行事,加之時間倉促,攜帶的物資較少,因此,東羌諸部的人馬,在逃離之際,也不忘對沿途的城鎮進行著劫掠。
東羌諸部齊齊舉兵反叛,十數萬人馬分路朝西南寇掠而去,大軍如同蝗蟲過境一般,所過之處,堪稱雞犬不留,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消息傳開,整個關西為之震動!
張掖郡、橋門縣。
在縣城以東十五裏處,有著一座規模中等的軍營,營地中央,一麵黑底漢字大纛,獵獵作響。
營地內的駐軍人數並不多,大概隻有五千左右。
軍中的情況,似乎並不是很好,除部分將官之外,軍中大部分士兵都隻是穿著一套布甲而已,士兵們手中的武器,有矛、有刀、有叉、有錘……可謂是五花八門、駁雜不堪。
這支隊伍,怎麽看都不像一支軍隊該有的模樣,甚至連邊軍都不如。
但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跟隨段熲,創造出了西出鸞鳥、追擊西羌千餘裏,斬殺敵首近萬級的輝煌戰績。
中軍大帳內。
“段將軍,據屬下探知,東羌一十三部,於三日前,齊齊舉兵反叛,總數約有十三萬人馬,沿不同道路,分別朝著西南三郡方向而去……”
大帳中央,一名軍中斥候,正躬身向著坐在主位上的段熲,匯報著東羌諸部的情況。
此時的段熲,雖已年過五十,雙鬢也已斑白,但其麵色卻頗為紅潤,寬闊的肩膀、粗壯的雙臂,看起來渾然有力,那雙如鷹銳利的眼睛,更是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段熲一邊聽著手下匯報的同時,一邊時不時的看向坐在左側首位的一名青年,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
手下斥候匯報的情況,竟與這青年此前的推斷分毫不差。
而這名青年不是別人,正是李儒!
原來,在西征大軍出發後不久,李儒便趕到了這裏,在亮明身份之後,向段熲秘密講述了關於“借刀殺人”的計劃,其中就包括東羌諸部南逃具體事宜。
雖然同樣是出身關西豪族,但因段熲曾在先帝時期投靠過宦官集團,以至於在宦官倒台之後,段熲的地位也開始變得岌岌可危了起來,生怕朝廷會對其此前的行為進行清算。
因此,在得知這個計劃乃是天子親定的之後,盡管心中十分不願,但為了自身的前程,以及段家的未來,段熲還是配合著李儒,向西征大軍,發出了遲緩行軍的命令。
待斥候匯報完畢之後,段熲揮手讓其退下,然後看向李儒,一臉客氣的問道:
“文優先生,而今東羌諸部已經率眾逃離,我等接下來,又該當如何?”
在他們看來,高家等地主豪強也好、鮮卑人也罷,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若一心指望他們,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顛禾左右掃望眾人一眼,沉聲道:“傳令下去,讓族人們馬上準備遷移事宜!
把能帶走的物資全都帶走,帶不走的統統焚毀……”
“大豪人,物資還好,但咱們那麽多牲畜怎麽辦?帶上它們的話,恐會極大的拖累咱們的逃離!”一名頭領忍不住問道。
“是啊大豪人,還有部落中的那些老人、幼兒,他們怕是也跟不上的……”
聽到手下的擔憂,顛禾麵上閃過一絲猶豫,而後咬牙道:“牲畜的話,隻帶些成年的,年老的和幼崽,統統舍棄。
至於老人和幼兒的話……也全部留下,再留下一批女人照顧他們即可!”
“什麽?”
聽到顛禾的決定,帳內眾人頓時臉色大變,尤其是那些家有老人孩子的人,更是一臉的不情願。
“諸位,段熲此番可是奔著徹底滅絕咱們來的,絕不可因為牲畜和那些老人、幼兒耽誤了行程。
為此,咱們也隻能盡力去保全諸多青壯了,隻要保住青壯,部落就還有希望。
那段熲雖冷血殘暴,但此番出征的軍隊,是朝廷的北軍,軍紀嚴明、最重聲譽,想來也不會對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和孩子動手。
可如果咱們帶上老人、孩子一起出逃的話,那他們追殺起來,便會毫無顧忌,屆時所有人都難逃一死!”
“再者,如果漢軍不殺他們的話,便會分出部分人來進行看守,也能借此分散漢軍的力量,有助於我等活命!”
聽到這樣的一番話,眾人頓時沉默了。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顛禾的一番話,無疑是有道理的。
“大豪人,小人擔心,如果我等離開了,其他歹人會不會覬覦留下的那些牲畜和女人?”有人擔憂的問道。
“應該不會。”
顛禾搖了搖頭,凝聲道:“有能力覬覦那些的,除漢軍之外,也隻有高家、陳家、王家以及其他地主豪強了。
漢軍或許會將他們全部擄走,但不會輕易殺人,至於那些地主豪強,除非是他們想與咱們不死不休,不然也不會做什麽的!”
聽到這話,帳內眾人,這才略微放心的點了點頭。
“好了,都快些下去準備吧,告訴老人、孩子和女人們,如果真的漢軍來了,叫她們直接投降就好,我等日後,定會想辦法救迴他們!”
“是!!”
眾人答應一聲,隨即各自散去。
當得知大漢朝廷已經派遣了大軍,並由段熲負責統帥的消息之後,部落裏的人們,全都嚇到肝膽欲裂,然後開始瘋了似的收拾了起來。
整個羌人部落,到處都充斥著男人們焦急的唿喝聲、女人淒苦的哀求聲、孩童害怕的大哭聲、以及老人無奈的歎息聲……
不過一夜的功夫,整個部落的近三萬青壯便收拾妥當,於第二日清早急匆匆的離開了涇陽,然後直奔西南的隴西而去。
至於部落中的大多牲畜、老人、孩子和女人,則全都留在了部落當中。
與此同時,聚集在奢延澤、令鮮水及其他地區的東羌部落,也分別收到消息,並作出了與顛禾部落同樣的決定,隻帶了青壯逃離,至於老人、幼兒、女人則留在了部落當中。
由於是打著起兵的名目行事,加之時間倉促,攜帶的物資較少,因此,東羌諸部的人馬,在逃離之際,也不忘對沿途的城鎮進行著劫掠。
東羌諸部齊齊舉兵反叛,十數萬人馬分路朝西南寇掠而去,大軍如同蝗蟲過境一般,所過之處,堪稱雞犬不留,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消息傳開,整個關西為之震動!
張掖郡、橋門縣。
在縣城以東十五裏處,有著一座規模中等的軍營,營地中央,一麵黑底漢字大纛,獵獵作響。
營地內的駐軍人數並不多,大概隻有五千左右。
軍中的情況,似乎並不是很好,除部分將官之外,軍中大部分士兵都隻是穿著一套布甲而已,士兵們手中的武器,有矛、有刀、有叉、有錘……可謂是五花八門、駁雜不堪。
這支隊伍,怎麽看都不像一支軍隊該有的模樣,甚至連邊軍都不如。
但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跟隨段熲,創造出了西出鸞鳥、追擊西羌千餘裏,斬殺敵首近萬級的輝煌戰績。
中軍大帳內。
“段將軍,據屬下探知,東羌一十三部,於三日前,齊齊舉兵反叛,總數約有十三萬人馬,沿不同道路,分別朝著西南三郡方向而去……”
大帳中央,一名軍中斥候,正躬身向著坐在主位上的段熲,匯報著東羌諸部的情況。
此時的段熲,雖已年過五十,雙鬢也已斑白,但其麵色卻頗為紅潤,寬闊的肩膀、粗壯的雙臂,看起來渾然有力,那雙如鷹銳利的眼睛,更是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段熲一邊聽著手下匯報的同時,一邊時不時的看向坐在左側首位的一名青年,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
手下斥候匯報的情況,竟與這青年此前的推斷分毫不差。
而這名青年不是別人,正是李儒!
原來,在西征大軍出發後不久,李儒便趕到了這裏,在亮明身份之後,向段熲秘密講述了關於“借刀殺人”的計劃,其中就包括東羌諸部南逃具體事宜。
雖然同樣是出身關西豪族,但因段熲曾在先帝時期投靠過宦官集團,以至於在宦官倒台之後,段熲的地位也開始變得岌岌可危了起來,生怕朝廷會對其此前的行為進行清算。
因此,在得知這個計劃乃是天子親定的之後,盡管心中十分不願,但為了自身的前程,以及段家的未來,段熲還是配合著李儒,向西征大軍,發出了遲緩行軍的命令。
待斥候匯報完畢之後,段熲揮手讓其退下,然後看向李儒,一臉客氣的問道:
“文優先生,而今東羌諸部已經率眾逃離,我等接下來,又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