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高陵高家
重生漢末,開局收劉宏為徒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夕陽西落下的餘暉中,通往高陵的官道上,一名黑衣騎士,正策馬向西疾馳著。
官道往北不遠,波濤洶湧的大河之水,不斷的拍打著兩岸的河堤,滔滔水聲如同萬馬奔騰,驚的騎士胯下馬匹人立而起。
“該死!!”
騎士咒罵一聲,緊緊抓住韁繩,雙腿狠狠踢了一下馬腹,胯下馬兒發出一聲長長的嘶鳴,然後展開四蹄狂奔,如箭矢一般,向西急射而去。
殘陽如血,遙遙可見蒼茫的原野上,聳立著一座土黃色的鄔堡。
從遠處看,這座鄔堡很小,但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這座鄔堡的剪影,卻又如同一隻匍匐在狂野之上的巨獸,讓人望而生畏。
隨著黑衣騎士的不斷靠近,遠遠可見背靠夕陽的東門箭樓上,有著一群手持矛戈的人影晃動著,列列飛動的紅色旌旗,上書一個大大的“高”字。
這座鄔堡的主人,便是高陵縣有名的大戶高家。
高陵縣位於長安以北,屬左馮翊治所,其治下人口將近二十萬,乃是整個三輔地區,除長安之外,規模最大的一個縣。
(注:所謂三輔地區,便是函穀關以西,司隸校尉部治下的左馮翊、京兆尹、右扶風三郡。)
而高家,自光武帝中興之後,便一直紮根於此,在其累世經營之下,高陵縣內的近七成良田,悉數為高家所並,全縣超五成人口,要麽淪為高家佃戶,要麽被逼賣身為奴。
除此之外,整個左馮翊,連同京兆尹、右扶風的諸多地方縣衙官府中人,也大多都與高家有所關聯。
高家的勢力,雖不能與關東的那些世家豪族相比,但放眼三輔、乃至整個關西,那也絕對是屬於頂尖的存在,於一眾地主豪強之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高家的這處鄔堡,位於高陵縣城以東的官道北側,修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規模之大,僅比縣城小上幾分而已。
鄔堡內裏居住著的,除去高氏族人之外,還有著大量的奴隸及暗中蓄養的護衛、死士等,各種作坊、設施應有盡有,儼然一座私人城池。
快馬漸近,黑衣騎士略微降低馬速,並伸手從懷中取出一枚黑色令牌,高舉在手中。
“是自己人,快快開門!”
箭樓上,一名眼尖的侍衛,衝著下方大喊了一聲,緊閉著的鄔堡大門,隨即緩緩打開。
黑衣騎士,隨即策馬奔入鄔堡當中。
高家的府邸,位於鄔堡正中央的位置,坐北朝南,府中亭台樓閣、雕梁畫棟,高大巍峨的府門,比起左馮翊的太守府也不遑多讓。
很快,黑衣騎士便疾馳到了高家府邸前,然後從馬背上一躍而下,直奔高家大門而去。
“吾有緊急消息,速速帶我去見家主!”
隨著黑衣騎士一聲高唿,守在門口的幾名家丁,趕忙推開院門,然後引著此人朝著府邸深處的書房走去。
書房內,一名兩鬢斑白的中年男子,正麵無表情的端坐在坐席上。
此人正是高家當代家主,高慎。
在高慎左側,還跪坐著一名年約二十的年輕人。
而那黑衣騎士則跪伏在高慎對麵,稟報著探來的情況。
“啟稟家主,據小人打探得知,朝廷派出的大軍,已經離開了函穀關,其行進方向,正是高陵……”
“哦?”
中年男子眉頭微皺,問道:“是哪支軍隊?人數多少?”
黑衣騎士恭聲迴道:“看其裝備,應該是北軍,人數大概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其中騎兵三千、步卒一萬、弓弩手兩千,其後還跟隨著大隊的民夫隊伍,人數將近二十萬……”
“嘶!!”
“北軍,二十萬民夫……”
聽聞黑衣騎士匯報的情況,高慎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怎麽也沒想到,朝廷居然派出了大漢最為精銳的北軍,其行軍目標,居然還是高家所在的高陵,著實讓他感到一陣不安。
揮手讓黑衣騎士退下,高慎隨即扭頭看向跪坐在一旁的青年,誠懇問道:“依先生之見,朝廷此番意欲何為?”
此青年名叫董渙,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遊曆至三輔地區,被一群羌人叛軍追殺,一路逃到了高家鄔堡這邊。
高慎看董渙滿腹經綸、才學非凡,於是便收留了他,並讓自己的兒子拜了董渙為師,時常與其商討各項事宜。
董渙沉吟片刻,沉聲道:“不同於其他軍隊,北軍向來隻尊天子之令行事,與地方官府並無任何瓜葛。
那小皇帝此番派出北軍,並且還組織了那麽多的民夫,顯然是不想任何勢力插手此次作戰。
依我之見,朝廷此番出兵,其意不止是為了徹底平息羌亂,還有可能是為了清除如高家一般的地方勢力。”
“這……不太可能吧?”
高慎臉色微變,似乎有些不太相信,“我高家這些年來的行事,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從未露出任何馬腳。
便是當年的先帝及諸多士族高人,也不曾發現任何疏漏。
當今的小皇帝,不過一十二歲的稚子而已,何以能夠將目光對準我等?”
董渙看了高慎一眼,沉聲道:“高家主莫要忘了,在那小皇帝的身後,還站著一個帝師呢!”
高慎神色一動,不可思議道:“你是說,這都是那個王潛的主意?”
“不錯!”
董渙點點頭,沉聲道:“那王潛才學非凡、見識卓遠,想必已經洞悉了羌人叛亂之源,並推測到了高家以及諸多家族在羌人叛亂之中的種種謀劃,故而指使小皇帝如此作為!”
高慎眉頭緊皺:“僅憑王潛的推測,就敢如此作為,那小皇帝竟如此無智麽?”
“高家主莫不是忘了我董家之事?”
董渙突然神情悲憤道:“吾叔董允,乃是小皇帝的親舅父,在其父亡之後,便盡心盡力的主持其侯府事宜。
結果,就是因為王潛汙蔑我董家侵吞了屬於侯府的收入,那小皇帝便糾結了一幫賤民,打上門去,將董家滿門所覆滅。
在王潛的操縱下,那小皇帝連自己的親舅父都下的去手,更何況是高家?”
官道往北不遠,波濤洶湧的大河之水,不斷的拍打著兩岸的河堤,滔滔水聲如同萬馬奔騰,驚的騎士胯下馬匹人立而起。
“該死!!”
騎士咒罵一聲,緊緊抓住韁繩,雙腿狠狠踢了一下馬腹,胯下馬兒發出一聲長長的嘶鳴,然後展開四蹄狂奔,如箭矢一般,向西急射而去。
殘陽如血,遙遙可見蒼茫的原野上,聳立著一座土黃色的鄔堡。
從遠處看,這座鄔堡很小,但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這座鄔堡的剪影,卻又如同一隻匍匐在狂野之上的巨獸,讓人望而生畏。
隨著黑衣騎士的不斷靠近,遠遠可見背靠夕陽的東門箭樓上,有著一群手持矛戈的人影晃動著,列列飛動的紅色旌旗,上書一個大大的“高”字。
這座鄔堡的主人,便是高陵縣有名的大戶高家。
高陵縣位於長安以北,屬左馮翊治所,其治下人口將近二十萬,乃是整個三輔地區,除長安之外,規模最大的一個縣。
(注:所謂三輔地區,便是函穀關以西,司隸校尉部治下的左馮翊、京兆尹、右扶風三郡。)
而高家,自光武帝中興之後,便一直紮根於此,在其累世經營之下,高陵縣內的近七成良田,悉數為高家所並,全縣超五成人口,要麽淪為高家佃戶,要麽被逼賣身為奴。
除此之外,整個左馮翊,連同京兆尹、右扶風的諸多地方縣衙官府中人,也大多都與高家有所關聯。
高家的勢力,雖不能與關東的那些世家豪族相比,但放眼三輔、乃至整個關西,那也絕對是屬於頂尖的存在,於一眾地主豪強之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高家的這處鄔堡,位於高陵縣城以東的官道北側,修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其規模之大,僅比縣城小上幾分而已。
鄔堡內裏居住著的,除去高氏族人之外,還有著大量的奴隸及暗中蓄養的護衛、死士等,各種作坊、設施應有盡有,儼然一座私人城池。
快馬漸近,黑衣騎士略微降低馬速,並伸手從懷中取出一枚黑色令牌,高舉在手中。
“是自己人,快快開門!”
箭樓上,一名眼尖的侍衛,衝著下方大喊了一聲,緊閉著的鄔堡大門,隨即緩緩打開。
黑衣騎士,隨即策馬奔入鄔堡當中。
高家的府邸,位於鄔堡正中央的位置,坐北朝南,府中亭台樓閣、雕梁畫棟,高大巍峨的府門,比起左馮翊的太守府也不遑多讓。
很快,黑衣騎士便疾馳到了高家府邸前,然後從馬背上一躍而下,直奔高家大門而去。
“吾有緊急消息,速速帶我去見家主!”
隨著黑衣騎士一聲高唿,守在門口的幾名家丁,趕忙推開院門,然後引著此人朝著府邸深處的書房走去。
書房內,一名兩鬢斑白的中年男子,正麵無表情的端坐在坐席上。
此人正是高家當代家主,高慎。
在高慎左側,還跪坐著一名年約二十的年輕人。
而那黑衣騎士則跪伏在高慎對麵,稟報著探來的情況。
“啟稟家主,據小人打探得知,朝廷派出的大軍,已經離開了函穀關,其行進方向,正是高陵……”
“哦?”
中年男子眉頭微皺,問道:“是哪支軍隊?人數多少?”
黑衣騎士恭聲迴道:“看其裝備,應該是北軍,人數大概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其中騎兵三千、步卒一萬、弓弩手兩千,其後還跟隨著大隊的民夫隊伍,人數將近二十萬……”
“嘶!!”
“北軍,二十萬民夫……”
聽聞黑衣騎士匯報的情況,高慎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怎麽也沒想到,朝廷居然派出了大漢最為精銳的北軍,其行軍目標,居然還是高家所在的高陵,著實讓他感到一陣不安。
揮手讓黑衣騎士退下,高慎隨即扭頭看向跪坐在一旁的青年,誠懇問道:“依先生之見,朝廷此番意欲何為?”
此青年名叫董渙,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遊曆至三輔地區,被一群羌人叛軍追殺,一路逃到了高家鄔堡這邊。
高慎看董渙滿腹經綸、才學非凡,於是便收留了他,並讓自己的兒子拜了董渙為師,時常與其商討各項事宜。
董渙沉吟片刻,沉聲道:“不同於其他軍隊,北軍向來隻尊天子之令行事,與地方官府並無任何瓜葛。
那小皇帝此番派出北軍,並且還組織了那麽多的民夫,顯然是不想任何勢力插手此次作戰。
依我之見,朝廷此番出兵,其意不止是為了徹底平息羌亂,還有可能是為了清除如高家一般的地方勢力。”
“這……不太可能吧?”
高慎臉色微變,似乎有些不太相信,“我高家這些年來的行事,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從未露出任何馬腳。
便是當年的先帝及諸多士族高人,也不曾發現任何疏漏。
當今的小皇帝,不過一十二歲的稚子而已,何以能夠將目光對準我等?”
董渙看了高慎一眼,沉聲道:“高家主莫要忘了,在那小皇帝的身後,還站著一個帝師呢!”
高慎神色一動,不可思議道:“你是說,這都是那個王潛的主意?”
“不錯!”
董渙點點頭,沉聲道:“那王潛才學非凡、見識卓遠,想必已經洞悉了羌人叛亂之源,並推測到了高家以及諸多家族在羌人叛亂之中的種種謀劃,故而指使小皇帝如此作為!”
高慎眉頭緊皺:“僅憑王潛的推測,就敢如此作為,那小皇帝竟如此無智麽?”
“高家主莫不是忘了我董家之事?”
董渙突然神情悲憤道:“吾叔董允,乃是小皇帝的親舅父,在其父亡之後,便盡心盡力的主持其侯府事宜。
結果,就是因為王潛汙蔑我董家侵吞了屬於侯府的收入,那小皇帝便糾結了一幫賤民,打上門去,將董家滿門所覆滅。
在王潛的操縱下,那小皇帝連自己的親舅父都下的去手,更何況是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