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冽的風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唿嘯著席卷而來,似要將世間僅存的一絲安寧也徹底碾碎。


    荒野中,枯黃的野草在狂風中瑟瑟發抖,它們低垂著身軀,葉片相互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為這片土地即將遭受的苦難而默哀。


    遠處,滾滾煙塵遮天蔽日,仿若一條黑色的巨龍,正張牙舞爪地朝著萁城逼近,那股壓抑的氣息,讓人心生恐懼。


    劉虞身披玄色錦袍,袍上繁複的暗紋在黯淡的天光下若隱若現,宛如夜幕中閃爍的星辰,卻難以照亮他此刻沉重的心境。


    外罩的魚鱗鎖子甲寒光閃爍,那一片片細密的鱗片,曾經是他守護幽州的堅實壁壘,如今卻也難掩連日奔波與憂心帶來的疲憊。他邁著沉重的步伐,登上萁城城牆,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無數的重擔。


    他神色凝重,眉頭緊鎖,那緊皺的眉頭間,仿佛藏著千頭萬緒。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絲焦慮與不安,他俯瞰著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敵軍營帳,心中暗自思忖:“這究竟是何方勢力,竟來得如此突然,且兵力數倍於我?”身為幽州牧,他肩負著守護一方百姓的重任,這份責任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報——”一名傳令兵氣喘籲籲地跑上城牆,單膝跪地,聲音顫抖地說道:“大人,敵軍已至,兵力數倍於我,且來勢洶洶,銳不可當!看他們的行軍布陣,怕是謀劃已久,此番來勢不善啊!”


    劉虞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陰沉,他緊了緊手中的劍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沉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備戰!今日,我等便是拚盡最後一滴血,也要守住萁城,絕不能讓敵軍踏入半步!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等身為漢室臣子,當以死報國!”


    隨著戰鼓擂響,那沉悶而有力的聲音仿佛是命運的倒計時,雙方軍隊短兵相接。敵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撲向萁城,他們配合默契,攻勢淩厲,每一次衝鋒都仿佛要將城牆撞塌。


    為首的將領騎著一匹矯健的烏騅馬,那馬嘶鳴著,前蹄高高揚起,威風凜凜。將領身披赤色連環鎧,手中長刀揮舞得虎虎生風,寒光閃爍,所到之處,劉虞軍士兵紛紛倒下,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殷紅的血跡在幹裂的土地上蔓延,仿佛是一幅慘烈的畫卷。


    劉虞望著戰場上混亂的局勢,心中暗自叫苦。他不明白,這支神秘的敵軍為何如此了解自己軍隊的部署,每一次進攻都恰好擊中己方的弱點。


    就在他疑惑之際,一名受傷的士兵掙紮著來到他麵前,艱難地說道:“大人,我聽聞……那領頭的,好像是公孫瓚將軍……”


    “公孫瓚?”劉虞聞言,震驚得瞪大了眼睛,手中的劍柄險些滑落,“怎麽會是他?他為何要背叛我?為何要與我兵戎相見?我們共事多年,我待他不薄,他怎可如此忘恩負義!”


    原來,公孫瓚出身遼西貴族,雖母親地位卑賤,早年隻是一名小吏,但憑借著出眾的相貌、洪亮的嗓音和過人的機智,逐漸嶄露頭角,做到了中郎將之位。


    他作戰勇猛,常騎著白馬,身著白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令北方遊牧民族聞風喪膽,素有“白馬將軍”之稱。然而,公孫瓚性格剛愎自用,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他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劉虞素來不和。在公孫瓚看來,劉虞的懷柔之舉是軟弱的表現,隻會助長胡人的氣焰。


    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劉虞政策的不滿:“對待這些蠻夷,就該以強硬手段,殺得他們膽寒,他們才會老實,一味地懷柔,隻會讓他們覺得我們好欺負!”而劉虞則認為公孫瓚過於激進,隻會加劇邊疆的動蕩


    他苦口婆心地勸誡公孫瓚:“邊疆百姓本就生活不易,連年戰亂,他們更是苦不堪言。我們若一味地殺伐,隻會讓更多無辜百姓喪命,生靈塗炭啊。”兩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終,公孫瓚在野心的驅使下,與張純等人暗中勾結,妄圖瓜分幽州,實現自己的霸業。


    劉虞怎麽也想不到,昔日那個對自己恭敬有加的下屬,如今竟會背叛自己,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他心中既憤怒又痛心,但此刻,他已無暇顧及這些,當務之急是如何抵擋公孫瓚的進攻,保住萁城。


    然而,局勢對劉虞越來越不利。公孫瓚的軍隊如潮水般不斷湧來,劉虞軍漸漸抵擋不住,防線開始出現鬆動。士兵們丟盔棄甲,四處逃竄,戰場上一片狼藉。


    劉虞看著自己的軍隊土崩瓦解,心中滿是無奈與悲哀。他深知,再這樣下去,萁城必將失守。無奈之下,他隻好帶著殘部撤離萁城,向著曆城方向退去。


    曆城,這座古老的城池,此刻成為了劉虞最後的希望。劉虞率領著疲憊不堪的士兵們進入曆城後,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對策。昏暗的營帳內,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牛油蠟燭的燭火搖曳不定,昏黃的光線映照著眾人疲憊焦慮的麵容,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憂慮與迷茫。


    “如今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公孫瓚又緊追不舍,諸位可有何良策?”劉虞的聲音沙啞,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我等肩負著守護幽州百姓的重任,如今局勢危急,若不能想出破敵之策,如何對得起幽州的父老鄉親?”


    營帳內一片沉默,許久,一名年輕將領站起身來,猶豫著說道:“大人,敵軍勢大,正麵抗衡恐難取勝。依末將之見,我們可暫且堅守曆城,高築壁壘,深挖壕溝,多備滾木礌石,加強城防。同時,派人前往漁陽,向張錚將軍求救,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隻是這一路險阻重重,不知派誰前往才好。”


    劉虞微微點頭,歎了口氣道:“也隻能如此了。隻是不知張將軍那邊戰況如何,能否及時趕來救援。若能得到他的支援,我們或許還有轉機。”


    與此同時,公孫瓚的營帳內卻是一片歡騰。士兵們圍坐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慶祝著剛剛取得的勝利。


    營帳中彌漫著濃鬱的酒香和肉香,士兵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公孫瓚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劉虞啊劉虞,你以為憑借那點兵力就能阻擋我?如今你已是窮途末路,幽州遲早是我的囊中之物!待我攻下曆城,解決了劉虞,再去收拾張錚,這天下,遲早有我公孫瓚的一席之地!到那時,我定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公孫瓚才是這亂世中的英雄!”


    然而,公孫瓚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張錚的並州軍團是個不小的威脅,必須盡快解決劉虞,才能集中兵力對付張錚。於是,在短暫的休整後,他再次率領大軍,向著曆城進發。


    曆城城外,公孫瓚的軍隊將城池團團圍住。營帳連綿不絕,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將曆城緊緊包圍。


    公孫瓚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陣前來迴踱步,高聲叫罵:“劉虞,你這縮頭烏龜,有本事就出城與我決一死戰!躲在城裏算什麽英雄好漢!你若識相,早早出城投降,還能留你個全屍,否則,城破之日,定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城牆上,劉虞麵色陰沉地看著城下囂張的公孫瓚,心中怒火中燒。他握緊了拳頭,暗暗發誓:“公孫瓚,你這叛賊,我今日就算拚了這條性命,也絕不會讓你得逞!我劉虞生為漢室臣子,死為漢室鬼,定要與你抗爭到底!”


    雙方就這樣僵持著,一連數日。城中的糧草逐漸減少,士兵們的士氣也越來越低落。軍糧從一日三餐減為一日一餐,且都是些粗糲的粟米,難以下咽。


    士兵們麵黃肌瘦,腳步虛浮,手中的兵器也仿佛變得沉重無比。劉虞心急如焚,每天都派人登上城樓,眺望遠方,盼望著張錚的援軍能夠早日到來。


    然而,他並不知道,張錚此時也正被張純的主力部隊圍困在漁陽,自身難保,根本無法前來救援。


    公孫瓚見曆城久攻不下,心中愈發焦急。他決定改變戰術,采用火攻之計。一天夜裏,月黑風高,正是行動的好時機。


    公孫瓚命令士兵們將大量的柴草堆積在曆城的城門下,然後點火焚燒。火勢迅速蔓延,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城門很快就被熊熊大火吞噬。


    火舌舔舐著城門,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滾滾濃煙升騰而起,嗆得人睜不開眼。公孫瓚見狀,立刻率領士兵發起衝鋒。


    劉虞得知城門起火,大驚失色。他急忙率領士兵前往救援,卻遭到了公孫瓚軍隊的猛烈攻擊。雙方在城門處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喊殺聲、慘叫聲響徹夜空。


    劉虞身先士卒,手持長劍,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他的身上多處受傷,鮮血染紅了戰袍,但他依然頑強抵抗,不肯後退半步。他揮舞著長劍,每一次劈砍都帶著無盡的憤怒和決心,然而,敵軍如潮水般湧來,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然而,劉虞軍終究寡不敵眾。隨著城門被攻破,公孫瓚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曆城。街道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百姓們四處奔逃,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劉虞在亂軍之中奮力拚殺,但最終還是被公孫瓚的部將所殺。他的部下們,有的戰死,有的逃亡,有的則選擇了投降。


    公孫瓚站在曆城的城牆上,望著被自己征服的土地,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以為,自己離稱霸幽州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然而,他並不知道,在遙遠的漁陽,張錚正在想盡辦法突破張純的圍困。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傲世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雕並收藏傲世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