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上學
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閑度日 作者:想擺爛的鹹魚有夢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月初八的清晨,院裏的積雪還沒化淨,那輛王父重新修過的冰車還板板正正地停在院裏。
王建軍踩著“咯吱”作響的雪泥,牽著王皓文往帽兒胡同小學走去。
小家夥身上穿著改小的藍色工裝,書包裏裝著聶文君連夜縫製的筆袋,用的是她舊呢子大衣的裏襯。
看著越來越近的小學,王皓文也是一臉激動,也學著妹妹們蹦躂著走路。
“到了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好好相處。
有什麽矛盾可以去找老師,或者迴家來跟爸爸媽媽說,千萬不要跟人動手。”
雖然之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王建軍還是不厭其煩地跟他交代。
這六七歲,七八歲的小孩子,要是吵架動起手來,他真怕他這好大兒給人家小朋友打出毛病來。
“嗯,爸爸我知道了,我會記住的。”
“嗯,不過要是有人欺負你……你也可以稍微反擊,但要注意控製自己的力氣。”
想到以前刷到的那些校園霸淩,王建軍心中擔憂,還是再交代了一句。
“嗯,我已經可以控製了。”
王建軍欣慰點點頭,這也是他同意帶王皓文來插班的原因。
雖然他也想在等一段時間,但這小家夥已經等得急不可耐了。
而且再等一年的話,王皓文的年齡又會偏大了,這孩子本來就長得比別的孩子快,要是這年齡再大一點……
所以,王建軍隻好找人給辦了插班申請表,想著王皓文的聰明勁應該可以讓他先暫時體驗一下兩三個月的小學生活。
要是時間沒改變的話,差不多五月份的時候四九城就全麵停課了。
但是後麵沒多久又複課了。
王建軍帶著王皓文來到校長辦公室,王皓文倒是不認生:
“校長新年好。”
王建軍在一旁從公文包裏取出個牛皮紙信封以及申請表:
“這是街道開的介紹信。”
趙校長扶了扶眼鏡,鏡片上還沾著拜年時的油煙。
他接過信封時,瞥見王皓文正踮腳看牆上貼的《學生守則》,六歲的孩子竟能一字不差地小聲跟讀。
“插班啊……”趙校長搓了搓凍紅的手,
“按理說得等正月十六正式開學。”
王建軍把兒子往前輕輕一推:
“背段《紀念白求恩》給校長聽聽。”
王皓文挺直腰板,童聲在辦公室裏清脆地響起來:
“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共產黨員……”
三十多字的段落背得滴水不漏,最後還知道停頓在“一個高尚的人”這裏。
窗戶外,幾個提前來打掃教室的學生扒著玻璃看熱鬧。
“這……王皓文同學是吧,你這字兒是誰教你認的?”
王皓文看了一眼王建軍,見他點頭便大聲迴答道:
“我小姑姑教我的,她可厲害了。”
看著眼前這個渾身透著機靈勁的小孩子,校長下意識接道:
“哦,你小姑姑怎麽厲害了?”
“她是京城人民大學的大學生。”
說到這,趙校長看兩人的眼神就不一樣了,這個學校在當時可是“又紅又專”。
在體製人眼裏,那可是獨一檔的存在。
趙校長摘下鋼筆帽,在入學登記表上“唰唰”寫下準予入學的意見。
“課本得等兩天。”
他拉開抽屜,取出本《毛主席語錄》:
“這兩天你就先學這個吧。”
迴家的路上,王皓文把紅寶書緊緊抱在胸前,這也算是時代特色了。
就在爺倆路過合作社時,王皓文突然拽住父親的衣角:
“爸爸,我能買本算術本嗎?
二哥說開學要用的。”
“哎,我都忘了這一茬了。買,你看看還有什麽需要買的,一起買了吧。”
王建軍摸了摸兒子刺蝟似的短發。
這孩子不僅天生神力,而且還聰明,中學的算術題都能基本做對。
這對還沒上過學的他來說已經夠了。
以後看他喜歡做什麽吧,反正那一行有他這個老爹幫襯著,應該也不會太差。
之前那些想法,也僅僅是想法而已。
王建軍看了眼手表,帶著王皓文走了進去:“先去供銷社看看。”
供銷社的玻璃櫃台前,一名女售貨員正在打著毛衣,王建軍叫了兩次她才迴應:
“要什麽東西?”
“勞煩你給我們拿本作業本。”
她不耐煩地舉起兩本不同的作業本:“要橫格還是方格的?”
王皓文認真地比較了一會兒:
“橫格的寫生字,方格的算算術。”
他忽然壓低聲音:“爸爸,我看見校長桌上還有英語書……”
王建軍趕緊拍了一下小家夥的肩膀。
他若無其事地看了看四周,才彎腰在他耳邊說:“咱們迴家再說。”
自從去年胡同口老陳家因為教孩子英語被貼了大字報,這些洋文就成了忌諱。
“看來還得再跟他們說說這方麵的忌諱,那些人就是一群瘋子,他們可不管你小孩不小孩。”
四合院裏,小靖雯正趴在棗樹下用樹枝寫字,看來王皓文上學的事情給小家夥刺激不小。
平時也就是愛現的時候,小家夥才會學習一下,不是吃就是玩兒。
哪像現在,居然都自己寫字了。
看見哥哥的新書,她“噌”地跳起來,棉鞋在雪地上滑了個趔趄。
“爸爸,我也要上學!”
小丫頭拽著王建軍的褲腿直晃。
王老爺子坐在藤椅上“嗬嗬”地笑,手裏的旱煙袋一明一滅:
“急啥?你哥是特殊情況。”
老人家衝孫子招招手:
“來,寫個‘黨萬歲’給太爺爺看看。”
王皓文蹲在地上,樹枝在雪麵上一筆一劃地寫。
寫到“階”字的右半邊時,樹枝有點劃不動,他稍微一用力,樹枝“啪”地斷了。
他趕緊偷瞄父親,見爸爸媽媽正在說話,才悄悄鬆了口氣。
晚飯時,王母特意蒸了碗雞蛋羹,金黃的蛋麵上撒著蔥花。
“多吃點,明天要早起。”
王母把碗推到孫子麵前,又往王建軍跟前放了張紙條:
“三哥讓帶的課程表。”
王建軍掃了一眼,周一下午的勞動課被紅筆圈了出來。
“搬煤塊?”
他皺了皺眉。
“沒事。”王皓文扒著飯,含混不清地說:“我跟老師說手冷,戴手套慢慢搬。”
聶文君往兒子碗裏夾了筷子炒白菜,突然想起什麽:
“對了,明天上學穿那件新棉襖,媽在袖口縫了墊布……”
她沒說完後半句——這樣搬重物時不容易扯破。
夜深了,王建軍檢查著兒子的書包:語錄本、算術本、鉛筆、橡皮,還有聶文君用碎布頭拚的文具袋。
他輕輕撫過那個歪歪扭扭的“文”字,這是小靖雯非要幫著繡的。
雖然她隻幫著穿了根線,剛出廠的大眼睛比她娘的還好使。
王建軍踩著“咯吱”作響的雪泥,牽著王皓文往帽兒胡同小學走去。
小家夥身上穿著改小的藍色工裝,書包裏裝著聶文君連夜縫製的筆袋,用的是她舊呢子大衣的裏襯。
看著越來越近的小學,王皓文也是一臉激動,也學著妹妹們蹦躂著走路。
“到了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好好相處。
有什麽矛盾可以去找老師,或者迴家來跟爸爸媽媽說,千萬不要跟人動手。”
雖然之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王建軍還是不厭其煩地跟他交代。
這六七歲,七八歲的小孩子,要是吵架動起手來,他真怕他這好大兒給人家小朋友打出毛病來。
“嗯,爸爸我知道了,我會記住的。”
“嗯,不過要是有人欺負你……你也可以稍微反擊,但要注意控製自己的力氣。”
想到以前刷到的那些校園霸淩,王建軍心中擔憂,還是再交代了一句。
“嗯,我已經可以控製了。”
王建軍欣慰點點頭,這也是他同意帶王皓文來插班的原因。
雖然他也想在等一段時間,但這小家夥已經等得急不可耐了。
而且再等一年的話,王皓文的年齡又會偏大了,這孩子本來就長得比別的孩子快,要是這年齡再大一點……
所以,王建軍隻好找人給辦了插班申請表,想著王皓文的聰明勁應該可以讓他先暫時體驗一下兩三個月的小學生活。
要是時間沒改變的話,差不多五月份的時候四九城就全麵停課了。
但是後麵沒多久又複課了。
王建軍帶著王皓文來到校長辦公室,王皓文倒是不認生:
“校長新年好。”
王建軍在一旁從公文包裏取出個牛皮紙信封以及申請表:
“這是街道開的介紹信。”
趙校長扶了扶眼鏡,鏡片上還沾著拜年時的油煙。
他接過信封時,瞥見王皓文正踮腳看牆上貼的《學生守則》,六歲的孩子竟能一字不差地小聲跟讀。
“插班啊……”趙校長搓了搓凍紅的手,
“按理說得等正月十六正式開學。”
王建軍把兒子往前輕輕一推:
“背段《紀念白求恩》給校長聽聽。”
王皓文挺直腰板,童聲在辦公室裏清脆地響起來:
“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共產黨員……”
三十多字的段落背得滴水不漏,最後還知道停頓在“一個高尚的人”這裏。
窗戶外,幾個提前來打掃教室的學生扒著玻璃看熱鬧。
“這……王皓文同學是吧,你這字兒是誰教你認的?”
王皓文看了一眼王建軍,見他點頭便大聲迴答道:
“我小姑姑教我的,她可厲害了。”
看著眼前這個渾身透著機靈勁的小孩子,校長下意識接道:
“哦,你小姑姑怎麽厲害了?”
“她是京城人民大學的大學生。”
說到這,趙校長看兩人的眼神就不一樣了,這個學校在當時可是“又紅又專”。
在體製人眼裏,那可是獨一檔的存在。
趙校長摘下鋼筆帽,在入學登記表上“唰唰”寫下準予入學的意見。
“課本得等兩天。”
他拉開抽屜,取出本《毛主席語錄》:
“這兩天你就先學這個吧。”
迴家的路上,王皓文把紅寶書緊緊抱在胸前,這也算是時代特色了。
就在爺倆路過合作社時,王皓文突然拽住父親的衣角:
“爸爸,我能買本算術本嗎?
二哥說開學要用的。”
“哎,我都忘了這一茬了。買,你看看還有什麽需要買的,一起買了吧。”
王建軍摸了摸兒子刺蝟似的短發。
這孩子不僅天生神力,而且還聰明,中學的算術題都能基本做對。
這對還沒上過學的他來說已經夠了。
以後看他喜歡做什麽吧,反正那一行有他這個老爹幫襯著,應該也不會太差。
之前那些想法,也僅僅是想法而已。
王建軍看了眼手表,帶著王皓文走了進去:“先去供銷社看看。”
供銷社的玻璃櫃台前,一名女售貨員正在打著毛衣,王建軍叫了兩次她才迴應:
“要什麽東西?”
“勞煩你給我們拿本作業本。”
她不耐煩地舉起兩本不同的作業本:“要橫格還是方格的?”
王皓文認真地比較了一會兒:
“橫格的寫生字,方格的算算術。”
他忽然壓低聲音:“爸爸,我看見校長桌上還有英語書……”
王建軍趕緊拍了一下小家夥的肩膀。
他若無其事地看了看四周,才彎腰在他耳邊說:“咱們迴家再說。”
自從去年胡同口老陳家因為教孩子英語被貼了大字報,這些洋文就成了忌諱。
“看來還得再跟他們說說這方麵的忌諱,那些人就是一群瘋子,他們可不管你小孩不小孩。”
四合院裏,小靖雯正趴在棗樹下用樹枝寫字,看來王皓文上學的事情給小家夥刺激不小。
平時也就是愛現的時候,小家夥才會學習一下,不是吃就是玩兒。
哪像現在,居然都自己寫字了。
看見哥哥的新書,她“噌”地跳起來,棉鞋在雪地上滑了個趔趄。
“爸爸,我也要上學!”
小丫頭拽著王建軍的褲腿直晃。
王老爺子坐在藤椅上“嗬嗬”地笑,手裏的旱煙袋一明一滅:
“急啥?你哥是特殊情況。”
老人家衝孫子招招手:
“來,寫個‘黨萬歲’給太爺爺看看。”
王皓文蹲在地上,樹枝在雪麵上一筆一劃地寫。
寫到“階”字的右半邊時,樹枝有點劃不動,他稍微一用力,樹枝“啪”地斷了。
他趕緊偷瞄父親,見爸爸媽媽正在說話,才悄悄鬆了口氣。
晚飯時,王母特意蒸了碗雞蛋羹,金黃的蛋麵上撒著蔥花。
“多吃點,明天要早起。”
王母把碗推到孫子麵前,又往王建軍跟前放了張紙條:
“三哥讓帶的課程表。”
王建軍掃了一眼,周一下午的勞動課被紅筆圈了出來。
“搬煤塊?”
他皺了皺眉。
“沒事。”王皓文扒著飯,含混不清地說:“我跟老師說手冷,戴手套慢慢搬。”
聶文君往兒子碗裏夾了筷子炒白菜,突然想起什麽:
“對了,明天上學穿那件新棉襖,媽在袖口縫了墊布……”
她沒說完後半句——這樣搬重物時不容易扯破。
夜深了,王建軍檢查著兒子的書包:語錄本、算術本、鉛筆、橡皮,還有聶文君用碎布頭拚的文具袋。
他輕輕撫過那個歪歪扭扭的“文”字,這是小靖雯非要幫著繡的。
雖然她隻幫著穿了根線,剛出廠的大眼睛比她娘的還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