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戰役的硝煙剛剛散去,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還彌漫著戰爭的餘味。站在滿目瘡痍卻又承載著無限希望的大地上,我內心十分堅定:要想讓控製區真正繁榮昌盛,實現長遠發展,教育革新是無法繞過的關鍵一步。教育,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現代教育對於控製區而言,就像茫茫大海裏的燈塔,是引領我們走向光明未來的核心力量。


    於是,我當機立斷,決心徹底改造舊有的教育體係。親自奔波在各個選址地點,經過多番考量,最終在南昌、石黃鎮等多地選定了適宜的位置,著手建立現代化的學校,並在各控製區全麵推行九年義務製教育。做出這個決定時,我腦海中浮現出無數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項政策,更是對未來的莊重承諾。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無論家境貧富,都應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都能踏入知識的殿堂,接受係統全麵的教育。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為國家培育未來的棟梁。


    推行九年義務製教育的道路,從一開始就布滿荊棘,而宣傳工作則是破局的關鍵。我精心挑選了一批口才出眾、滿懷熱忱的宣傳人員,他們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深入到每一個鄉村、每一座城鎮。他們挨家挨戶地走訪,耐心地向百姓闡釋教育的重大意義。


    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宣傳人員李大叔碰到了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農張大伯。張大伯坐在自家門口,手裏握著旱煙袋,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疑惑地說道:“讀書有啥用?俺家娃子跟著俺種地,能填飽肚子就行。”李大叔見狀,微笑著走過去,在張大伯身旁坐下,語重心長地說:“大伯,您仔細想想,要是孩子識了字,就能看懂那些關於種植新技術的書,說不定以後種出來的糧食能比現在多一倍呢。而且啊,等孩子有了知識,就能走出大山,去外麵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以後也能讓您過上好日子呀。”李大叔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向遠方,仿佛在描繪一幅美好的未來畫卷。張大伯聽後,陷入了沉思,他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孩子穿著體麵的衣服,開著車迴到村子的場景。過了許久,張大伯磕了磕煙袋鍋,緩緩說道:“你說得在理,俺得讓娃去讀書。”


    為了徹底消除百姓的顧慮,我們鄭重承諾,學校會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免費的課本與學習用品,讓他們能毫無負擔地走進知識的殿堂。這一承諾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無數孩子的求學之路,也讓百姓們懸著的心落了地。


    然而,推行過程遠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極度缺乏教授現代科目的教師,成了橫亙在我們麵前的一座大山。但困難嚇不倒我們,我果斷從軍中挑選出文化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的士兵,組成了教師預備隊伍。


    利用閑暇時間,我親自為他們授課。在簡陋的教室裏,沒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隻有自製的教具。我拿著用木頭和紙張拚湊而成的幾何模型,從基礎的數學運算,像四則運算、方程求解,到物理原理,比如力學中的牛頓定律、熱學中的能量守恆;從化學常識,如物質的基本性質、化學反應的類型,到語文的白話文寫作與閱讀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士兵們坐在破舊的桌椅上,一個個挺直了腰板,如饑似渴地學習著,他們的眼神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他們認真地做著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毫不猶豫地舉手提問,課堂上不時響起熱烈的討論聲。


    課後,他們還自發地聚在一起,研讀我編寫的現代知識書籍,並組織定期討論與交流。他們常常為了一個問題爭論得麵紅耳赤,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深入理解知識,並將其轉化為教學能力。有的士兵為了弄清楚一個物理實驗的原理,反複查閱資料,甚至自己動手製作簡單的實驗器材進行驗證。士兵小張為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用木頭和水盆自製了簡易的實驗裝置,反複操作,直到徹底理解其中的奧秘。


    除了軍中士兵,我還從民間廣泛招募有一定學識且思想開放的文人。在招募現場,一位名叫劉先能的文人,帶著滿臉的疑惑和好奇,走上前問道:“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改革教育?”我看著他,眼神堅定而誠懇,認真地迴答道:“先生,傳統教育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需要培養出能拯救國家、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才。隻有讓孩子們接受現代教育,才能為控製區、為國家的未來帶來希望。”劉先能聽後,若有所思,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仿佛被點亮了一盞明燈,隨後毅然加入了我們的教師培訓隊伍。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這些教師們帶著使命奔赴各個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摒棄了傳統教育中晦澀難懂且實用性低的文言文、繁雜的封建禮教等內容,開設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科學以及軍事理論與訓練課程。


    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們閱讀由我所編寫後世魯迅、胡適等進步作家的作品,激發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與文學鑒賞能力。學生們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沉浸在文學的海洋中。有的學生讀完魯迅的《狂人日記》後,激動地說:“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它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另一麵。”在數學課堂上,老師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買賣交易、土地丈量等,讓學生們掌握基礎運算、幾何、代數等知識,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道關於土地麵積計算的題目,學生們積極思考,紛紛舉手迴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物理課上,老師通過有趣的實驗,如摩擦起電、杠杆原理演示等,讓學生們直觀地了解自然界的規律,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當看到玻璃棒摩擦絲綢後能吸引小紙屑時,學生們發出陣陣驚歎,眼中充滿了好奇。化學課上,學生們親自動手操作簡單的實驗,觀察物質的奇妙變化,激發他們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小心翼翼地將兩種化學試劑混合,看著溶液顏色的變化,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現。


    自然科學課上,老師生動地講解生物的進化、地理的奧秘,拓寬學生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生命的奧秘和地球的多樣性。軍事理論與訓練課程中,學生們學習戰術知識,進行體能訓練,增強他們的體質,培養他們的軍事素養與保家衛國的意識。他們在操場上整齊地排列著,喊著響亮的口號,邁著有力的步伐,展現出蓬勃的朝氣。


    為了讓更多人接受教育,軍政府大力開展全民掃盲運動。在城鎮的廣場上,宣傳員小李拿著大喇叭喊道:“鄉親們,識字能讓咱們看懂告示,知道政府的好政策;能讓咱們在集市上不被人騙!”在鄉村的曬穀場上,誌願者小王手把手地教村民們寫自己的名字,村民們學得認真,臉上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望。一位老奶奶,第一次寫下自己的名字後,激動得熱淚盈眶,她說:“活了大半輩子,終於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我們還組織了大量的誌願者,深入到各個角落,開展一對一的掃盲教學。編寫了專門的掃盲教材,從簡單的數字、常用漢字教起,結合日常生活場景,讓百姓們易於理解和記憶。同時,設立了夜校,為白天忙於勞作的百姓提供學習機會。夜校裏,燈火通明,百姓們在結束一天的勞作後,依然熱情高漲地學習著。有的百姓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不顧疲憊,來到夜校學習,他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提升自己。


    而我,也親自擔任了石黃鎮主校區的校長一職。每天清晨,我都會早早地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看著他們朝氣蓬勃的笑臉,我心中充滿了希望。在校園裏,我參與學校的日常管理,從教學計劃的製定、教師的教學評估,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事無巨細,都認真對待。


    我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在一次物理課上,老師講解電路知識時,學生們聽得一頭霧水。課後,我與老師一起探討教學方法,建議通過實際連接電路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采納了我的建議,在後續的課程中,學生們的學習效果顯著提升。他們親手連接電路,看到燈泡亮起的那一刻,興奮地歡唿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革新的成果逐漸顯現。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培養了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而參與掃盲運動的百姓們,也能看懂簡單的書籍和信件,生活發生了積極的改變。教育,如同星星之火,在控製區逐漸形成燎原之勢,為我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如今,走在控製區的大街小巷,能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能看到百姓們因知識而改變的生活,這一切都讓我堅信,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未來,控製區必將因為這些接受教育的人們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外傳之攜現代智統亂世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秀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秀天下並收藏大明外傳之攜現代智統亂世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