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今晚秉燭夜談的重點話題是,怎麽幫我追到鄭知南這一朵高嶺之花,來來來,說出你的想法”。
我狗腿地給這二人倒了杯酒,又將擺在桌麵的點心,往這二位眼前推了推。
“你沒戲”。
陳不聞斬釘截鐵地告訴我。
“沈藏拙,鄭知南曾經可是天之驕子,這位天之驕子姿容絕世,光淪皮囊,整個江南就沒有第二人比他更出色,但你知道,為何沒有一位小姑娘,剛打他主意嗎”?
趙狄也不好意思地表示:
“沈藏拙,鄭公子這人吧,曾經在我趙府住過一段時間,我爹那時候,還癡心妄想過,將來家裏能出一位狀元夫人。”
說到這裏,趙狄有些臉紅了,卻硬是把話接下去,生怕好姐妹誤入歧途,錯付癡心。
停頓片刻,趙狄和陳不聞同時開口:
“這男人心裏住了一朵水仙花”。
水仙,顧影自憐,直白點說就是自戀,極度自戀,這種人格生來就有缺陷。
曾經,不是沒有名門望族的女孩,想跟他發展一些青梅竹馬的關係,就譬如趙老爹的那一窩閨女。
鄭知南在私塾時,偶爾和那群紈絝秉燭夜談,他們起哄架秧子,問他理想中的擇偶標準是什麽。
當時,陳不聞也在場。
鄭知南眼皮子都沒抬,隨手翻了下一頁話本子。
聲音清清冷冷,道:
“我未來的夫人,要麽比我聰明,要麽比我美貌,要麽,滾”。
……。
最後,趙狄和陳不聞搖搖頭,再次異口同聲:
“哎,你死心吧,沈藏拙”。
……
昨晚那場談話,最終以三小隻沉默而告終,可陳不聞和趙狄,認識的是12歲以前的鄭知南。
我,遇到的。
——是14歲以後的鄭知南。
所以,這倆孩子苦口婆心,勸了我大半宿,勸得口幹舌燥,恨不得扒開我的腦袋,把我腦子進的水倒掉。
卻還是沒能動搖的我決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們得向現實低頭。
……。
一大早,我馬車掉了個頭,就要去找鄭知南。
我在距離陳府10步之外的地方,把陳不聞和駕車的馬夫,一塊趕下去,一個人虎虎生風地揮著鞭子,駕著馬車就往鄭宅的方向,然後迴頭,探出個小腦袋叮囑他:
“陳不聞,你別說漏嘴了,如果沈家派人來找我,你懂的”。
“沈藏拙,我懂你大爺”。
陳不聞咬牙切齒,留下一句髒話。
孩子,和趙狄一樣,原本風流儒雅一少年,端莊美貌一閨秀,跟我混的日子久了,動不動就爆粗口,多不好。
……。
鄭知南仿佛早料到我會過來。
在書房煮起了茶,冒著熱氣兒,爐子的火扇得旺旺的,我把凍僵了的手,伸到火爐旁烤了烤,這才感覺活過來了。
他把煮好的薑茶,倒了一盞給我,香噴噴熱騰騰的。
“怎麽突然打上齊家的主意了,別告訴我,你出現在鄭家,當真是被齊三那熊孩子逼過去的,你瞧我長了一張愚蠢的臉嗎”?
我單刀直入,頗有些憤懣。
“京城來人了,是李公公”。
這些年,齊家在江南混得風生水起,那些見不得光的買賣,偶爾惹出些官司,最後總能悄悄擺平,是因為有三分之一的財產,是要孝敬給京城上頭那位。
這檔子事,已經持續十幾年了。
——我和鄭知南,在底層摸爬滾打那些年,才頓悟,這江南絕非我們昔日認識的那般,一團錦繡。
在這團錦繡之下:是腐敗,是生了蛆蟲爛肉。
尤其是齊家手底下那些灰色買賣。
賭場、青樓、當鋪……。
前兩者且不提,就表麵瞧著是正當行業的當鋪。
這些年,也在齊家的經營下,名頭越來越差。
9歲時,我記得有人曾拿著一串祖母綠的佛珠,前往齊家典當,想換一些救命銀子,原本是“活當”,等人家過段時間,銀錢周轉過來,準備贖出來。
結果,那張契約被毀,變成了“死當”。
區區500兩銀子,搶占了這價值連城的寶貝。
隻要不鬧出人命,官府都會選擇大事化小,偏袒齊家人。
……。
齊家,曾經在齊元昇爹爹那一帶,沒落過一段時間,而後不知搭上誰的東風,乘風而起,這些年竟慢慢壟斷了江南大部分灰色產業。
原本,青樓賭場,在官府允許經營的情況下,就存在很多不清晰的“邊界”,這條邊界,越過去了,就屬於犯罪行為,隻要官府肯查,一查一個準。
但這條“邊界線”,偏偏太過模糊。
就比如——
我朝法律明確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務,每月取利,並不得過三分,年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違者笞四十”。
可在民間,尤其是齊家賭場外,大部分借債人,走得是“羊羔息”。
所謂“羊羔息”,便是利滾利。
這一點,若無人首告——官府不太願意管這些民間糾紛。
一些賭紅了眼睛的人,欠下羊羔息後,去青樓賣兒賣女,這些官府管不了,官府能管的,隻是一些違法拐賣好人家女兒的犯罪行為。
當鋪、賭場、青樓,簡直是齊家的一條完整閉環的灰色產業鏈。
……。
這些年,齊家在這些買賣上,做的沒那麽過分,所以很多事,沒有翻到明麵上去。
……。
“京城那位李公公,下江南的目的,怕是不簡單”。
我推測,他捏住了齊家由嫌不足。
“不錯”。
鄭知南沉吟片刻,道:
“趙、周、沈”三家,目前還估摸不準,他想先動哪一家。
“那要看,那個人下的魚餌,是被誰先咬的鉤子”。
齊家早些年,落魄過一陣,所以他們沒得選,隻能搭乘京城那位貴人的東風,因此被拿捏了十數年,但是周、趙、沈這三大家族,目前關係密切得跟“鐵板一塊”似的。
生意上,也是幹幹淨淨,明麵上抓不住把柄。
“所以”——
我話鋒一轉:
“你故意接受齊三的邀約,前往趙家赴宴,是文老先生的意思”?
文老先生,是鄭知南的恩師,在他被江南私塾集體抵製後,他卻破例收下鄭知南為關門弟子,這些年二人感情頗為深厚。
但,文老先生的身份。
——極其複雜。
鄭知南目光沉沉,看我的眼神,越發犀利,最終化在一口歎息聲中:
“沈藏拙,有些事,我不想你卷入”。
我狗腿地給這二人倒了杯酒,又將擺在桌麵的點心,往這二位眼前推了推。
“你沒戲”。
陳不聞斬釘截鐵地告訴我。
“沈藏拙,鄭知南曾經可是天之驕子,這位天之驕子姿容絕世,光淪皮囊,整個江南就沒有第二人比他更出色,但你知道,為何沒有一位小姑娘,剛打他主意嗎”?
趙狄也不好意思地表示:
“沈藏拙,鄭公子這人吧,曾經在我趙府住過一段時間,我爹那時候,還癡心妄想過,將來家裏能出一位狀元夫人。”
說到這裏,趙狄有些臉紅了,卻硬是把話接下去,生怕好姐妹誤入歧途,錯付癡心。
停頓片刻,趙狄和陳不聞同時開口:
“這男人心裏住了一朵水仙花”。
水仙,顧影自憐,直白點說就是自戀,極度自戀,這種人格生來就有缺陷。
曾經,不是沒有名門望族的女孩,想跟他發展一些青梅竹馬的關係,就譬如趙老爹的那一窩閨女。
鄭知南在私塾時,偶爾和那群紈絝秉燭夜談,他們起哄架秧子,問他理想中的擇偶標準是什麽。
當時,陳不聞也在場。
鄭知南眼皮子都沒抬,隨手翻了下一頁話本子。
聲音清清冷冷,道:
“我未來的夫人,要麽比我聰明,要麽比我美貌,要麽,滾”。
……。
最後,趙狄和陳不聞搖搖頭,再次異口同聲:
“哎,你死心吧,沈藏拙”。
……
昨晚那場談話,最終以三小隻沉默而告終,可陳不聞和趙狄,認識的是12歲以前的鄭知南。
我,遇到的。
——是14歲以後的鄭知南。
所以,這倆孩子苦口婆心,勸了我大半宿,勸得口幹舌燥,恨不得扒開我的腦袋,把我腦子進的水倒掉。
卻還是沒能動搖的我決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們得向現實低頭。
……。
一大早,我馬車掉了個頭,就要去找鄭知南。
我在距離陳府10步之外的地方,把陳不聞和駕車的馬夫,一塊趕下去,一個人虎虎生風地揮著鞭子,駕著馬車就往鄭宅的方向,然後迴頭,探出個小腦袋叮囑他:
“陳不聞,你別說漏嘴了,如果沈家派人來找我,你懂的”。
“沈藏拙,我懂你大爺”。
陳不聞咬牙切齒,留下一句髒話。
孩子,和趙狄一樣,原本風流儒雅一少年,端莊美貌一閨秀,跟我混的日子久了,動不動就爆粗口,多不好。
……。
鄭知南仿佛早料到我會過來。
在書房煮起了茶,冒著熱氣兒,爐子的火扇得旺旺的,我把凍僵了的手,伸到火爐旁烤了烤,這才感覺活過來了。
他把煮好的薑茶,倒了一盞給我,香噴噴熱騰騰的。
“怎麽突然打上齊家的主意了,別告訴我,你出現在鄭家,當真是被齊三那熊孩子逼過去的,你瞧我長了一張愚蠢的臉嗎”?
我單刀直入,頗有些憤懣。
“京城來人了,是李公公”。
這些年,齊家在江南混得風生水起,那些見不得光的買賣,偶爾惹出些官司,最後總能悄悄擺平,是因為有三分之一的財產,是要孝敬給京城上頭那位。
這檔子事,已經持續十幾年了。
——我和鄭知南,在底層摸爬滾打那些年,才頓悟,這江南絕非我們昔日認識的那般,一團錦繡。
在這團錦繡之下:是腐敗,是生了蛆蟲爛肉。
尤其是齊家手底下那些灰色買賣。
賭場、青樓、當鋪……。
前兩者且不提,就表麵瞧著是正當行業的當鋪。
這些年,也在齊家的經營下,名頭越來越差。
9歲時,我記得有人曾拿著一串祖母綠的佛珠,前往齊家典當,想換一些救命銀子,原本是“活當”,等人家過段時間,銀錢周轉過來,準備贖出來。
結果,那張契約被毀,變成了“死當”。
區區500兩銀子,搶占了這價值連城的寶貝。
隻要不鬧出人命,官府都會選擇大事化小,偏袒齊家人。
……。
齊家,曾經在齊元昇爹爹那一帶,沒落過一段時間,而後不知搭上誰的東風,乘風而起,這些年竟慢慢壟斷了江南大部分灰色產業。
原本,青樓賭場,在官府允許經營的情況下,就存在很多不清晰的“邊界”,這條邊界,越過去了,就屬於犯罪行為,隻要官府肯查,一查一個準。
但這條“邊界線”,偏偏太過模糊。
就比如——
我朝法律明確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務,每月取利,並不得過三分,年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違者笞四十”。
可在民間,尤其是齊家賭場外,大部分借債人,走得是“羊羔息”。
所謂“羊羔息”,便是利滾利。
這一點,若無人首告——官府不太願意管這些民間糾紛。
一些賭紅了眼睛的人,欠下羊羔息後,去青樓賣兒賣女,這些官府管不了,官府能管的,隻是一些違法拐賣好人家女兒的犯罪行為。
當鋪、賭場、青樓,簡直是齊家的一條完整閉環的灰色產業鏈。
……。
這些年,齊家在這些買賣上,做的沒那麽過分,所以很多事,沒有翻到明麵上去。
……。
“京城那位李公公,下江南的目的,怕是不簡單”。
我推測,他捏住了齊家由嫌不足。
“不錯”。
鄭知南沉吟片刻,道:
“趙、周、沈”三家,目前還估摸不準,他想先動哪一家。
“那要看,那個人下的魚餌,是被誰先咬的鉤子”。
齊家早些年,落魄過一陣,所以他們沒得選,隻能搭乘京城那位貴人的東風,因此被拿捏了十數年,但是周、趙、沈這三大家族,目前關係密切得跟“鐵板一塊”似的。
生意上,也是幹幹淨淨,明麵上抓不住把柄。
“所以”——
我話鋒一轉:
“你故意接受齊三的邀約,前往趙家赴宴,是文老先生的意思”?
文老先生,是鄭知南的恩師,在他被江南私塾集體抵製後,他卻破例收下鄭知南為關門弟子,這些年二人感情頗為深厚。
但,文老先生的身份。
——極其複雜。
鄭知南目光沉沉,看我的眼神,越發犀利,最終化在一口歎息聲中:
“沈藏拙,有些事,我不想你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