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與朱允炆一戰結束後,朱棣就以不再起兵戈之名,奪了他們大部分兵權,讓他們修河堤去了。


    二人明明給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轉頭就被他過河拆橋,心中自然也是憤憤然。


    如今聽聞朱允熥要南下剿滅倭寇,這兩個長輩也是憂心忡忡,在他們的眼裏,他們這個小輩久居深宮,從小還體弱多病,戰場上那種生死搏鬥的局麵,哪裏是他能去的。


    “允熥!我已經向陛下申請隨你一同前去抗倭了,你去那種兇險之地,舅舅怎麽可能放心啊!”


    常茂緊緊拉著朱允熥的衣袖,對他來說,朱允熥的命比他自己孩子的命還要重要。


    朱允熥心裏也是莫名地一酸,拋卻他們的身份不談,天底下哪裏有血濃於水的親人不相互關心的道理。


    藍玉對常茂這等誇張的反應有些無奈,他反而提出來了不一樣的想法:“若是允熥此戰能夠積累一點軍功威望也是好事,兩浙總督胡濙是我的故交好友,你到時候可以與他聯係。”


    對於兩位長輩的關心,朱允熥都是點點頭,他在想兩人走得如此近,恐怕這是朱棣不願看到的。


    “兩位放心,此行我定會照顧好殿下,待平倭迴來,凱旋歸朝。”


    鄭和牽著馬來到二人麵前,非常伶俐地行著禮,並且極有眼力見地蹲下身子,讓朱允熥踩著他的背,翻身上馬。


    “舅舅,就此別過了!還請你放心,好好地完成修築河堤的任務,為陛下分憂,為黎民平難!”


    朱允熥牽著馬,一拽韁繩,胯下馬“噅律律”地叫了起來,片刻之後,戰馬便極為溫順。


    接著大手一揮,頗為豪邁:“鄭和,行軍!”


    軍中聲鳴響起,一萬的步兵三千的騎兵在這一刻以軍陣方列,跟隨著朱允熥離開了金陵,以金戈鐵馬之勢,向著南方而去。


    藍玉看著朱允熥離去的方向,拍了拍還在傷感的常茂:“我怎麽感覺允熥這個孩子並不像是我們想的那樣體弱多病,剛才那番氣勢,包括上馬,非是軍中之人不能做得出來。”


    常茂從傷感的情緒中迴過神來,看著藍玉,有些疑惑地問道:“你的意思是……允熥或許還有另一麵?”


    藍玉平時的時候仗著軍功飛揚跋扈了些,但不是傻子,看著掀起陣陣塵土的大軍,嘴角微微上揚。


    眼神當中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期待。


    ……


    蘇湖熟,天下足


    自宋朝時,這句關於江南的諺語就廣為流傳。


    兩浙之地一直都是富庶之地,明初時期著名的商人沈萬三就發家於此。


    江南多水稻,也多桑田,這個時期江南之民是最富庶的時候,由於朱元璋痛恨貪官汙吏而下的一係列政策,明初時期,官場少有的好轉起來。


    百姓在種植水稻的同時,也會種植桑田,養蠶絲來供製造局收取蠶絲獲得額外的收入。


    製造局收取的蠶絲再製成布匹絲綢,再轉而往海外銷售,與海外來的商人做生意。


    這是一個商業繁榮的時代,萬國來朝的同時,也多了很多的機會。


    雖然此時隔著海的東瀛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時大明稱之倭寇,屢次叩海侵犯,但也有商人前來,與明朝的官商買賣。


    不少人都能夠嗅到其中的暴利,從而狠狠地撈一筆。


    兩浙總督胡濙擔任這裏的一把手來,他的機遇與危機一直都是並存的。


    然而他的搭檔,時擔任兵馬指揮使的趙羾卻一直都是為倭寇侵擾而日夜擔憂。


    畢竟,若是兩浙之地出了什麽差子,朱棣怪罪下來,誰都擔待不起。


    隨著一紙召令,朱允熥被封吳王前來平倭的消息傳到這裏後,無論是胡濙還是趙羾,臉上的表情都格外精彩。


    朱棣怎麽看也不像是特地讓朱允熥前來幫助他們的,也不可能是對他們鎮守兩浙之地的表現不滿意而讓親信前來。


    那這就很有意思了,朱允熥來的話,誰算是這個地方的第一話事人,兩浙之地的官員是聽朱允熥還是胡濙的?


    胡濙並未感覺到朱允熥的到來是一個威脅,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總督府內,胡濙身穿二品大員的衣服,淺嚐了一口明前的龍井,茶葉尖尖地飄浮立於水麵。


    傳言茶立於水,是因為有貴客前來。


    他的貴客絕對不可能是朱允熥。


    一個身影走過總督府內的院子,來到胡濙等待的居室內。


    男人沒有胡子,出聲的聲音啞啞地。


    “胡大人,據下官探得吳王已經快到了烏程了。”


    胡濙卻並未有半分的表情,好像朱允熥的到來,對他來說,根本無需在意一樣。


    “王公公是否知道聖上派吳王前來的意圖?”


    這才是最為關心的,隻有揣測好了聖意,才能明白怎麽對待朱允熥。


    “胡大人以為我們年輕的吳王來到絲毫沒有根基的兩浙之地,能會是什麽樣的下場?”


    太監王申若有所指地笑著言語起來,語氣之中,似乎有著殺機。


    這話一出,頓時讓胡濙明白了自家陛下的意思,有些話無需多言也就能夠明白對方的言外之意。


    “那就,先給這位年輕的吳王,一個下馬威好了。”


    胡濙放下茶盞,目露殺機。


    五軍營起兵較慢,朱允熥和鄭和一路向南而來,頭一次感受到這江南風情。


    不說江南的禾黍豐稔,煙雨如畫,光是江南之地的繁榮景象,就讓人為之感歎。


    鄭和久居深宮,哪裏見得這番景象,對著朱允熥說道:“怪不得詩詞之中描述的江南煙雨如此迷人,今日一見才知古人誠不欺我。”


    朱允熥與鄭和並列而行,身後不遠處,趙有容和唐賽兒共同在一個車轎中。


    朱允熥並沒有為之感慨太多,也許是因為自己曾經來過的緣故,對這江南風景,提不起半分興趣。


    他目光遙遙遠望,問道:“前方是何處?”


    身邊一個親軍校尉連忙道:“吳王,我們快到烏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哄堂大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年不當菜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年不當菜鳥並收藏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哄堂大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