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靖想著遼東的時候。


    朱載坖也在想著遼東,種子和高產作物,都已經有了,現在缺少的就是土地。


    在他的印象裏,遼東的土地,應該是很肥沃才對,糧食的產量也是最高才對。


    誰知在打算選地方種植的時候,才發現,在大明,遼東就是一個苦寒之地,沒有人的產出不說。


    每一年為此朝廷的支出,也是很大的。


    “你們會不會搞錯了?遼東的黑土地,那麽肥沃的地方,居然沒有人去耕種?”


    不是很確定的朱載坖,再次問了一遍。


    沒道理,好東西都沒有人看得上,難道又是一出瓊州府的那種治理方法?


    演道院中。


    已經來此幹活的陳振龍,瞧著一圈用琉璃砌起來的房間,光量很足,據說就是在冬季,也可以模仿春秋的環境,讓本來不屬於這個季節的瓜果蔬菜,長出來食用。


    正好奇者,突然就聽到裕王憤憤不平的質問,連忙轉頭看了過去。


    隻見一位老農,尷尬地搓了搓手。


    “殿下,不會錯的,遼東確實是那麽一個情況,想要實現殿下口中地方豐收場景,就需要更多的人去耕種才行。”


    如今的遼東,是個怎樣的情況,沒有去過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他年輕的時候,去過一趟。


    苦寒是真的苦寒,但也像裕王說的那樣,土地是真的很肥沃。


    可周圍的人禍,實在是太多了一點。


    老百姓們,根本就守不住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


    不過是最近兩年好了一點,將官們不敢再侵占百姓們的土地了,那塊地方才有了一點生機。


    當然,也好的有限。


    朱載坖聞言沉默了下來。


    在思索了一下之後,也明白自己的詢問,是無稽之談,總是拿記憶中例子,來對比現在的大明,肯定是不對的。


    “算了,慢慢來,我給你說的那種雜交作物,有沒有成功的?”


    人口的增長需要最短時間是十二年。


    這個時代,可沒有避孕的說法。


    大明對遺棄嬰孩的做法,有了嚴厲的措施,那麽可以預見的事情就是,人口的增多,已經是可以看得到的地步了。


    若是糧食的產量,一直上不去。


    朱載坖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許都能夠看得到農民起義。


    盡管他已經開啟了一點工業化。


    可對如今的大明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有成功的,隻比原來一畝地,多出一成的收獲,就是口感不太好。”


    說起了專業知識,老農就不緊張了,為了配得上自己拿到的高工資,人家也是連夜地請了先生,教他識字讀書。


    付出總是有迴報的。


    他學會了用筆,學會了寫字,還學會了記賬。


    特別是那種叫做日記的東西。


    好幾個本子,都記載的是,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產量,以及它們的習性,對於土地的使用要求。


    “今天中午,就吃這個,你去讓人準備一下。”


    朱載坖也是豁出去了。


    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總算出來的一點成果,不好吃自己也要試一下。


    能填飽肚子就行。


    他的要求很低。


    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好的殿下。”


    老農憨憨一笑。


    像他們這樣會種地的人,在這裏還有很多。


    也是屬於‘能說會道’的,所以才會被一直安排和朱載坖對話。


    盡管朱載坖還是一個孩子,可老農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並不允許對皇子做出額外的‘平等對待’。


    “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人叫陳振龍,往後就是你們的同僚,對於種植甘薯很有一手,有時間的話,可以多做交流。”


    朱載坖指著陳振龍說道。


    對於如何與這些人打交道。


    他已經很有經驗,那就是有事說事,不用拐彎抹角。


    而此處,也是朱載坖最喜歡來的地方,可以讓人覺得很輕鬆。


    “見過陳大人,我叫吳六,往後咱們可以一起種地了。”


    陳振龍聽得內心都不知道該怎麽去表達。


    向別人介紹自己,是這個樣子嗎?


    還一起種地?


    他都快要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演道院在別人眼中很神秘,可展現出來的東西,卻是讓他內心大失所望。


    “不要叫我大人,我和你都一樣,就是一個種地的。”


    陳振龍心中想著別的,口中卻很是謙虛。


    到底是讀過書,也考過科舉的人,雖然沒有考中。


    吳六立刻就高興了起來。


    “種地的好,我們這裏都是種地的,我給你說,這種地的學問大著呢。”


    說著說著,就忘了身邊的朱載坖。


    而陳振龍渾身不自在的,多次轉頭看向朱載坖的方向,發現人家也沒有任何多意的表現。


    仿佛,來到這裏,不談一點種地的心得。


    那就是不對的。


    一瘸一拐的陸繹,手中拿了兩根洗幹淨的黃瓜,走了過來。


    “殿下,嚐一個,新鮮得很。”


    隨即又對怒目看著他的滕祥和徐明煊,笑嘻嘻的道:“那邊還有恁多,你們想吃的話,自己去摘。”


    “這東西,才市場上的銷量如何了?”


    黃瓜翠綠,上麵的毛刺,也都被清理幹淨了。


    朱載坖接過一根,哢嚓地咬了一口,脆的很。


    “銷量一直都很好,便宜,實惠,不管是做湯,還是涼拌,都是不二之選。”


    陸繹給朱載坖做過這方麵的調查。


    百姓們的對黃瓜的種植,有的地方已經有了點規模。


    不過相比起來,還是甜菜更加吸引人。


    畢竟,論經濟價值,甜菜是被人直接收走的,不會有剩下的可能。


    “好就成,百姓們的生活,已經很艱難了,總要給他們配上一點顏色才活的有希望。”


    朱載坖點了點頭。


    每一次,他這裏出去的黃瓜苗,都是以一個很低的價格出售的。


    就是怕百姓們買不起。


    隻要有心,總會留下點種子,種植的人多了,也就多了一種新的食物。


    這是他現在,唯一能夠做到的事情。


    “殿下說的那個西紅柿,一直都沒有人發現過,不過,玉米已經有人見過了,大概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會送過來。”


    聽到玉米,朱載坖精神就是一振。


    他唯一吐槽大明的就是,居然沒有玉米,西紅柿,沒有花生和辣椒,也沒有土豆,南瓜和菠菜。


    反正記憶中,最常見的這些食物,通通沒有。


    現在好了,土豆有了,甘薯也有了。


    剛剛還知道了玉米的消息。


    想必不用多久,他就可以吃上一個烤玉米棒子解解饞。


    當然,最好是有辣椒,才能夠給他的火鍋,增色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