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的奏疏。


    好大一堆的,想要快速地找出來需要的那一份,很浪費時間。


    在等待的時間中,陸炳來了。


    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沈煉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了加急傳書。


    不同的是,其中的內容,更加的詳細。


    “皇上,祥瑞啊,皇上!”


    剛一進門,陸炳就激動地恭喜道。


    跟在身後的黃錦,也是無奈,剛剛出宮,就遇到了急匆匆而來的陸炳。


    還沒說上幾句話。


    本來應該前麵帶路的黃錦,就成了跟在後麵追趕的那個人。


    嘉靖一臉懵逼。


    祥瑞他已經見得太多了,早就對這種編造出來的謊言,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


    而且隨著變法的開展。


    這種事情,已經很少發生了。


    畢竟,任何一種祥瑞,都是需要認真核實的,若是假的,那就是欺君之罪,自己看著辦就成。


    是選擇挖礦,開始選擇修路。


    總有一樣適合你。


    “慢點說,慢點說,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讓你這麽激動?”


    如今任何一個祥瑞,都會第一個送到演道院去檢查一番才行,免得最後鬧了笑話,讓人說皇上有眼無珠。


    能夠送到他麵前的,即便是假的,也應該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其中才行。


    “皇上,咱們大明有神農庇佑啊!”


    陸炳沒敢說,神農再世。


    誇張也得有個限度,活著的神明,肯定不會讓皇上待見。


    “說詳細點!”


    嘉靖被陸炳沒頭沒尾的一番說辭,弄得心裏癢癢。


    他已經有了一個猜測,肯定是哪一個地方的糧食產量,超出了人的認知水平。


    在京師糧價,因為浙江等地的原因,有了將要大幅度上升的趨勢,這種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穩定了糧價就是穩定了民心。


    隻要度過了眼前的難關,康莊大道就不會太遠。


    “臣心中激動,怕是說不明白,還請皇上細看。”


    陸炳也知道,這種喜悅還是交給皇上來最好,自己什麽位置,自己最清楚不過。


    嘉靖疑惑地接過了一封書信。


    隻是看完之後,臉上一片冰冷,完全沒有半點喜悅的意思。


    陸炳的高興勁,也緩緩地冷卻了下來。


    隻顧著高興了。


    忘了瓊州那個地方,離著京師可是很遠的。


    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隻以為距離的原因,即便是瓊州一年可以兩熟的稻穀,運到京師來,代價太大,也剩不下多少了。


    “朕的好臣子,實在是太多了啊,若不是沈煉去了一趟瓊州府,朕還不知道,那種流放之地,居然還是一塊寶地?”


    大明缺糧食,應到了很危險的程度了。


    大臣們就沒一個想過,怎樣去增產糧食。


    憤怒過後,嘉靖也意識到,沈煉將要帶了的是什麽了。


    一個人,一袋各種顆粒飽滿糧食的種子,還有一種叫番薯的高產,耐旱的作物。


    每一樣,都是可以讓百姓們,不用在忍饑挨餓的神物。


    說是祥瑞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這件事,還有多少人知道?”


    隨即嘉靖穩定了一下心神問道。


    “除了沈煉他們一群人,旁人都還不知道。”


    陸炳想了想道。


    今日剛剛收到信件,還沒有來得及送到裕王府去。


    “好,裕王那裏也就不要去送了,等到了京城,再告訴他知道,另外這件事,就暫時爛在心裏,朕想要看看,高產都是稻穀,到了京師,還是不是一樣高產。”


    嘉靖小心翼翼地把信件收好,裝在了盒子裏。


    “另外,通知一下,科舉取仕多加一門功課,就是要會種地,不會的話,也就不用來考了。”


    八股文章,已經用了好幾百年。


    這一次嘉靖決定多加一個科舉的辦法。


    連莊稼都不會種,要他們有何用?


    真以為朝廷的俸祿,是那麽好拿的?


    突然,嘉靖有點明白,曾經朱載坖為何要帶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們出去幹農活了。


    耕地在皇宮裏也有,非要去外麵。


    那就不是在教他們耕地,而是讓他們知道辛苦。


    言傳身教,許多時候,都比大道理有用得多。


    “朕有多久沒有下地種田了?”


    莫名的,嘉靖也有了種植一點蔬菜,嚐嚐新鮮。


    像那個黃瓜就很不錯。


    正說著話,就有一名小太監捧著一疊奏章,站在了門口求見。


    “不用了,都放迴去吧。”


    嘉靖輕輕地揮了揮手,黃錦就立刻吩咐了下去。


    既然事情已經水落石出,就不用再追根究底,一個可以種植高產作物的人,和一袋子高產糧食,用那麽點人護送,嘉靖都覺得不是很安全。


    “讓高忠派一隊人馬前去接應,務必保障所有人的安全。”


    嘉靖吩咐完,就看著身後的地圖。


    江山社稷圖還不完善,旁邊的大明堪輿圖,卻又不堪入目。


    嚐過了細糠,再看粗糧,怎們看都不對勁。


    “朕記得演道院一直有人在研究如何讓糧食增產,有好消息了嗎?”


    “臣沒有皇上或者裕王府的命令,進不去了。”


    陸炳苦笑道。


    在大明,還有他錦衣衛去不了的地方絕對不多。


    剛好演道院就是其中之一。


    “哦!”


    嘉靖問了一句,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此時的嘉靖,思緒已經飄到了遠處,本來想著解決得了浙江問題,就打算收兵的。


    現在看樣子,福建等地的官吏,也是在欺上瞞下。


    是要繼續用兵,還是緩一緩就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朝廷能夠用的官員,已經捉襟見肘了。


    若是繼續下去,還有大量的官吏們出逃,他又從哪裏找人頂替?


    可要是沿用以前的官吏,他又是心中不甘。


    同時他也給了朝堂一個不好的印象,那就是隻要文臣們聯起手來,就可以為所欲為,大不了全部罷官了事。


    嘉靖不想看到這個局麵。


    “再給朕兩年時間,不,一年時間就夠了。”


    他就不信,一年恩科開三次,四次,還找不到有用的人才。


    實在不行,似乎他手中那些工坊和工廠內的大小主管,本事也是不錯的。


    也可以給一個做官的機會。


    就是朝堂恐怕難以通過。


    “你們說,大明一直都在養士,就是養一頭豬,給了這麽多的好處,也應該就幾十萬頭了吧,為何讀書人一直都這麽少?”


    嘉靖懷疑,是一群文人,在有意識地控製讀書人的數量。


    不然沒有辦法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兩千個字,很難記住嗎?


    做不了文章,難道就讀不懂了?


    還是說,這種八股文,一開始有點用,現在繼續用就出問題了?


    就像是,曾經的篆體字,被漸漸地變成了宋體字一樣。


    不同的時代,應該是有著不同的要求。


    是到了改一改的時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