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兩人的謀劃,劉清源不知道。


    自從上次幾人聚了一次之後,他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他再次找上蘇祐和劉天和時,總是推脫不在家。


    幾次三番之後。


    劉清源就明白,上次喝酒到最後,自己的一句話還是說的猛浪了。


    都不是傻子,誰願意給人當刀使。


    雖然死一個皇子,對許多人來說,也是很簡單,但絕對不會輕易被人利用。


    但依舊是兵部左侍郎的他,手中還抓著不少人的把柄,也不虞被人立刻放棄。


    “汝澄兄,許久不見了。”


    劉清源站在原地,隻覺得叫住他的人聲音十分耳熟。


    轉身看去,正見一處酒樓上,一人正在向他招手。


    “原來是汝城兄。”


    兵科曾忭和他的相識,除了字差不多相同之外,還因為一起平過寧王叛亂。


    “怎麽今日隻有你一人?”


    上樓之後,才發現曾忭點了一桌子酒菜,卻隻有一人在用。


    “馬津和孫天佑今日迴京,算時間他們兩人也快到了。”


    曾忭笑著說道。


    兩人劉清源認識,都是當時一起平靖寧王叛亂的功臣,隻是世事無常,劉清源升為了監察禦史,曆任大理寺丞。


    而兩人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


    隻給了一點獎賞,連官職都沒有動過。


    “誒!來了。”


    正說話間,馬津和孫天佑聯袂而來,隻是一進門,就看到了劉清源。


    兩人臉上的笑容瞬間就減小了下來。


    “下官拜見劉侍郎。”


    不情不願地行禮之後,曾忭突然也感覺到了自己的失誤。


    就不應該招唿劉清源的。


    盡管他是好心,想著都是一起共事的同僚,往後可以互相幫襯一二,誰知見麵就是水火不容。


    “曾大人,我兄弟兩人,還有要事,就不多久留了,還請見諒。”


    站在門口,也隻打了個招唿,兩人頭也不迴去地走了,顯得很是失禮。


    “劉侍郎這個,你看······”


    劉清源微微一笑,心中卻是暗罵兩人渾蛋。


    不就是沒有升職嗎?


    和他有什麽關係。


    “沒事,既然酒菜上了桌,也不能浪費了,你我也許久都未曾敘舊,往後也可以多走動一二。”


    曾忭心中一喜,這不正是他所求的嗎?


    來得晚了一點也無所謂,不還是來了。


    “大人爽快。”


    “哈哈!家中可有難處?”


    “不曾有。”


    “這個可以有。”


    “大人說有,那就必須要有,我有一個······”


    卻說馬津和孫天佑兩人離開了酒樓之後。


    臉上就沒了笑意。


    行過幾條街,街道上人流稀少。


    馬津忍不住道:“京城官場真是一個大染缸,曾忭原來還不是這樣的,沒想到如今再見已經沒了當年剛正不阿的影子了。”


    “分別時間太久,你或許記錯了也不一定,莫要多言,咱們今日是應了沈煉沈兄的邀請的。”


    孫天佑目光一閃,不想在談論這個問題。


    人都是會變的。


    也都是為了自己的官途,沒有誰對誰錯的說法。


    “劉清源那個笑麵虎······好好,我不說了還不成。”


    馬津剛說了半句話,就被孫天佑的目光給逼了迴去。


    “小心禍從口出,你我許久不來京城,這些都是必須要謹慎的。”


    “聽孫兄的。”


    兩人來到沈煉的住處時。


    隻見一座三進三出的大院子裏,不時傳出熱鬧的喧嘩聲。


    京師寸金寸土,能夠有這樣的一座大院子,出來有官身之外,還得有銀子。


    “傳言果真不虛,沈兄是發財了。”


    “香皂啊!多少人想要買賣,都沒有門路。”


    兩人低聲感歎了一句,才上前敲門。


    很快就有門房走出。


    “兩位可是來找沈大人的?可有拜帖?”


    沈煉自從得了一個專營香皂的營生,上門的人就很多了。


    見怪不怪之下,門子已經很熟練怎麽應對。


    “有的。”


    馬津拿出了拜帖,門子也大概的看了一眼,確實是自家大人的筆跡,才放人進去。


    再次見到沈煉的時候,就見到沈煉伸開兩腿坐在地上,仰天大笑著自得其樂。


    椅子都被挪到了一旁。


    中間一個銅製的火鍋盆,底下燃著炭火,上麵還咕咚咕咚地冒著熱氣。


    “馬兄,孫兄,都來了,快坐,快坐。”


    一抬頭,就見到門口兩位熟悉的好友。


    立刻招唿著坐下。


    好在家中有錢,鋪了地毯。


    “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沈速沈兄,字宗安,號梅岡,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會稽縣(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人,今年來進京趕考的,最近住在我這裏一段時間。


    還有這位趙錦趙兄,字元樸,號麟陽,浙江餘姚人,也是如此。”


    隨後又指著靠裏麵的一位接著道:“這位徐學詩徐兄,字以言,號龍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上虞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


    連續三人介紹,都是老鄉。


    立刻就親切了一些。


    “外間傳聞,沈兄你破獲了一起大案子,還是和裕王殿下有關,不知是不是實情?”


    吃喝一陣,馬津好奇地問道。


    流言傳得頗廣,其中各種版本都有,更離譜還有換臉飛劍斬盜匪,從而救下裕王殿下。


    馬津隻是逃了一個,聽起來真實一點的故事詢問。


    沈速,趙錦和徐學詩已經問過了。


    可不介意再聽一遍。


    “哪有那麽玄乎,隻是我運氣好,隨便找了一趟人,就莫名其妙地破了一個案子。”


    沈煉豪爽的一笑說道。


    緊接著,就把事情的經過再次說了一遍。


    不誇張,但也很是玄奇。


    一個人的運氣得好到什麽地步,才會遇到這樣的好事。


    就是有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都沒有任何的辦法。


    “哎!外麵沸沸揚揚地說,就是你這個案子破獲了之後,整個天下的記賬方式都要發生變化。”


    孫天佑也是不由的歎息。


    一個人,一個看起來小小的事件,最後改變的是已經熟悉的記賬方式。


    很有種改變曆史的錯覺,見證曆史變遷的錯覺。


    “還不是為了杜絕某些人貪贓枉法,是好事。”


    沈煉也沒想到,那件事最好會鬧得那麽大。


    到現在偶爾迴想起來,都如同用在夢中。


    全京師的賬房,隻要都想要拿著銀子報名去那個載坖私塾中學習,怎麽記賬。


    而且許多時候,拿著錢都不一定有機會進去。


    人太多了,還大有越來越多的架勢。


    為此私塾已經擴建了好幾次。


    據說現在的私塾隻是最初的樣子,往後還要建設一個更大的學院。


    就像是翰林院那種,專門研究財貨和記賬的學院。


    “好事是好事,偏偏各家賬房搶破頭的去學習,官府的人到現在都沒有動靜,可見那些官員們啊,每一個心思正的。”


    還沒有進入官場的沈速,以前學的也都是似乎五經,沒有品嚐過權利的滋味,完全不清楚新的記賬法,意味著什麽。


    “或許是朝中大臣們有其他的顧慮吧,喝酒,喝酒。”


    沈煉是知道,接下來錦衣衛和醫官,稅吏司這三個衙門,會是最早實行新記賬法的。


    至於從什麽時候開始,就不是很清楚了。


    一場宴席,很快就接近了尾聲。


    期間沈煉還和馬津,孫天佑商量了一下,如何售賣香皂的事情。


    他的專賣權,隻屬於自己的家族。


    馬津和孫天佑找上門來,也不過是想要通過他,認識一下許家或者是陸家,牽個線做點小買賣。


    實在是這種生意,就是鹽一樣。


    隻此三家,別無分號。


    曾經有人試著去還原製作過程,幾次三番沒有一個成功的就明白,抄襲是不可能的了,隻能花錢去買,自己賺一個運輸費用。


    就這已經可以發家了。


    接下來的幾日。


    沈煉就帶著兩人拜訪了陸繹。


    商談了一些關於香皂售賣的事宜。


    都是給錢,誰賣不是賣?


    然而,在一群人逗留了幾日,一切商談好,快要離開的時候,就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消息。


    兵部左侍郎劉清源倒了,與他一起的還有一同迴京的郤永。


    給兩人勘定功罪的人就是黃綰,此人承祖蔭授後軍都督府都事,不久拜王守仁為師,討論聖學。


    現在已經是禮部左侍郎,也是此次平定大同兵變的功臣。


    名聲不顯。


    此次突然出名,就是彈劾劉清源和郤永受賄無數狀。


    且證據確鑿。


    更有趣的則是,兵科曾忭等人進言,說朱宸濠之亂,劉源清有保障功,當蒙八議之貸。


    也別皇上一股腦打入詔獄。


    “這······”


    馬津都不知該說什麽才好。


    一頓飯就把自己給搭進去了,是他們運氣好,及時脫身,還是該說曾忭倒黴?


    “你我要不要起看看曾兄?”


    孫天佑目瞪口呆之後,緩緩吐了幾口氣,後怕的問道。


    當時曾忭的那頓飯可是請他們兩人的。


    不過因為見到了劉清源,才心頭不快,找了個理由推脫。


    不然今日怕是下獄的也有他們兩人。


    “看看吧,送點吃食,也算盡了咱們兄弟情義。”


    “哎!早知道皇上要整治吏治······”


    “可見賺錢,還是要有正經生意。”


    “不錯。”


    “找個人送點酒菜吧,我覺得咱倆還是不要去的好,免得刺激到曾兄。”


    “有道理,左右也不過幾兩銀子的事情。”


    兩人一問一答,很快就定下了決定。


    情義再好,不是一路人送點吃食,也已經足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父親是嘉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秋各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秋各半並收藏我的父親是嘉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