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揮退信王,迴到禦案前坐下,整理著自己的思緒。


    此時已是天啟六年九月初,距離自己擁有係統也有幾個月時間了。


    這幾個月來,朱由校以孝陵衛和白杆軍為骨幹,組織了一支三萬人的隊伍。


    其間又平定勳貴之亂,順手抄出大筆財富。


    又派田爾耕南下壓榨江南勳貴。


    派人去南洋買糧。


    派奧巴巴去甘、陝鼓動李、高、張三人造反,打算掃清北方的藩王。


    同時,還令人去找番薯和土豆。


    現在,徐光啟領著火器司幹得熱火朝天,隻要再給朕一些時間,那一切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係統!


    這個莫名其妙出現的係統,到現在朱由校也搞不明白它的來曆。


    不過,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朕一直在努力延續著明朝的國祚。


    也在努力延長自己的壽命。


    現在自己有一年半的壽命,不知道再做什麽才能延壽??


    按曆史上記載,自己會在明年九月駕崩,現在係統多給了半年,那就是後年。


    不行,朕還有這麽多事情沒有做,一定不能死!


    直播還在繼續。


    朱由校深吸了口氣,現在他隱隱感覺到,隻要自己做了為國為民的好事,就有可能延長壽命。


    “上次說的賺錢之法。各位有沒有靠譜的說法啊!!”


    一筆漂亮的毛筆字映在直播間,眾人早已經不怪不怪。


    當初,博主這一手漂亮的毛筆字著實驚豔了眾人。


    “博主,你是以個人的身份來問,還是以天啟皇帝的身份來問?”


    一個叫喜歡沙梨的汪易陽道:“如果以個人身份來問的話,那條條大路通羅馬,隻要你有一技之長總能混口飯吃。但是以皇帝的身份來問,這個問題就很不恰當了。”


    “皇帝,是一國之君。他怎麽能想著賺錢發財呢?那是要帶領全國人民一起奔小康,走上致富路的!”


    擺爛的修勾:“喲喲喲,哪裏來的體製人員。你這麽一本正經的,你倒是說說明末這個爛局,應該怎麽救啊!!”


    “民以食為天。之前博主已經派人去找土豆和番薯了。這很好。如果能成功,可以大大延緩明朝覆滅的時間。”


    “要知道,明朝頂峰時,人口不過兩萬萬上下。可清朝末年,人口已經膨脹到四萬萬了。其中還發生了太平天國的大動亂。”


    “人口之所以能迅速增長,就是大量應用了來自海外的高產作物。”“明朝的運氣不好,如果它再能堅持四五十年,捱過了小冷河期,那一切都不同了!”


    擺爛的修勾:“你長篇大論的搞什麽啊!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喜歡沙梨的汪易陽:“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是煤礦係統的,我就說說煤的事情吧!”


    “以明朝為例,那時已經有大規模應用煤炭的案例了。隻是他們用不得法,白白浪費了大量的資源。更重要的是,煤炭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關鍵礦產。”


    “北京城附近的門頭溝地區,以前就有大型的露天煤礦。如果建立皇家采煤廠,開采出來煤炭為北京城居民解決取暖問題,那會極大的提高皇帝的聲望。”


    擺爛的修勾:“你還是不知所雲啊!博主說的是要賺錢,你東拉西扯幹什麽啊!”


    朱由校心下一驚,這汪易陽竟然說建立皇家煤礦。


    他比朕更加激烈,朕隻是想收點礦稅。


    這家夥倒好,直接整上皇家煤礦了。


    皇家煤礦,聽著很有搞頭唉!


    朱由校隨手記下了門頭溝皇家煤礦,越想越覺得有搞頭。


    之前自己一直在想怎麽樣去安置城外的大量流民和官府冗員。


    經曆數百年,整個大明搞得疊床架屋,冗員驚人。


    有大量不知所謂的家夥領著朝廷俸祿混吃等死。


    這批人盤根錯節,若是冒然裁撤指不定惹出多大的麻煩,可放任不管,他們像吸血鬼一樣吸著大明的血。


    如果能建立皇家產業,將這些流民和官員安置進去,有民有官,一下子就有了班底,也給他們尋了個出路。


    這個也不失為了一個好辦法。


    汪易陽:“現在是明代背景的扮演遊戲。明代的科技其實領先於全球,隻是因為地大物博,許多東西就放在角落裏蒙塵了。”


    “煤礦,是工業革命的基礎,有了足夠的煤炭,才能誕生出蒸汽機這個工業革命的核心!!”


    “有了煤炭,再掌握煉焦技術,就可以建立大型鋼鐵廠。有了鋼鐵廠就有了鐵路的一席之地。所以,一切的基礎在於掌握資源,然後圍繞這些資源建立一整條工業鏈條!”


    朱由校看著雲裏霧裏,雖然他不太明白,但是這些文字卻給他帶來一種改天換日的感覺!


    世界,就是按這些路徑,一步步發展出來的?


    帥過四秒:“笑死老子了,樓上你的腦袋是不是進水了。”


    “哪怕博主真的按著你的要求去發展,可是沒有足夠有文化的產業工人,樓主的設想隻能是一場空。”


    “還什麽產業?我看頂多發展到作坊也就差不多了。”


    汪易陽倒很是謙虛,“帥不過四秒說得對。以明代的整體文化水平,要搞什麽產業鏈確實不太可能。”


    “產業集群不是靠一兩個手藝精湛的老工匠的,依靠的是成千上萬有初等文化水平的工人。老夫貽笑大方了。”


    帥過四秒也有點不好意思:“我沒有針對你啊,我隻是據實而說。一切的科技應用,都是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工人參與的。如果博主真的要搞,應該去買一套小學到初中的教科書。培養個萬兒八千的人才方能建立起一個初步的煤鋼產業。”


    “不過,門頭溝是露天煤礦,隻要有足夠的人手,倒也能產出大量煤炭。而且可以製作蜂窩煤啊,搭配著煤爐一起售賣,也能賺不少錢的。”


    嗯??


    小學到初中的各種教材??


    蜂窩煤和煤爐,能賺錢??


    朱由校迅速將這個點子記在紙上。


    評論區又是一番熱鬧的議論,隻是這話題越跑越偏了,朱由校怎麽拉也拉不迴來。


    也罷,這群後世的人,真是太天馬行空了!


    朱由校想著教材和蜂窩煤的事情,這種事情要找專業人才吧!


    想到此節,朱由校叫來了徐光啟,徐光啟一聽,也是雲裏霧裏。


    “陛下說的這些,老臣一竅不通,隻是老臣倒是想起一個人來。”


    “哦,但說無妨!”


    “臣認識一人,這人興趣廣泛,工、農、桑、牧無不涉獵。聽說他一直在整理各種民間手藝,以期日後著書立說。陛下說的煤蜂窩和煤爐是一種生活用品,想必此人有所解。”


    “那人姓甚名誰,現在何處?”


    “此人叫宋應星,早在萬曆年間便屢屢科舉。可惜他不是讀聖賢書的料啊屢考不中,所以他轉向了生產技術的研究積累。他逢人便說,以後要寫一部巨著以期名留青史,眾人皆以為笑談。”


    “但是,陛下今日所問,倒真對上了宋應星的領域!”


    “現在宋應星應該在北京城忙於備考吧!”


    朱由校一聽,喜上眉梢,道:“速速將此人找來,幫朕研究出蜂窩煤和煤爐,朕有大用!!”


    蜂窩煤是什麽玩意?


    朱由校隱入係統,在搜索框打下“蜂窩煤和煤爐的製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有一個小小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有一個小小莊並收藏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