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治療:初識與診斷


    趙大勇坐在我的診室裏,雙手緊握,指節發白。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出一股難以抑製的煩躁。我注意到他的唿吸急促,肩膀緊繃,仿佛隨時準備爆發。


    “趙先生,歡迎來到我的診所。”我微笑著說道,試圖緩解他的緊張情緒。


    他點了點頭,聲音低沉而沙啞:“林醫生,我實在是受不了了。我每天都在發火,控製不住自己。昨天我又和同事吵了一架,差點動手。”


    我輕輕點頭,示意他繼續。


    “我老婆也受不了我了,說我像個定時炸彈。我真的不想這樣,但我就是控製不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和自責。


    “趙先生,你願意和我一起找出這些憤怒的根源嗎?”我問道。


    他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


    我開始了初步的診斷。通過一係列的提問和評估,我發現趙大勇的憤怒情緒往往在壓力大、工作繁忙時爆發。他對自己的要求極高,一旦事情不如預期,就會感到極度挫敗,進而引發憤怒。


    “趙先生,你的憤怒情緒可能與你的認知模式有關。”我解釋道,“我們每個人在麵對壓力時,都會有一些自動思維。這些思維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你的自動思維可能是‘事情必須完美’,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就會感到挫敗和憤怒。”


    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治療,我們會一起識別這些自動思維,並嚐試改變它們。”我說道。


    ---


    第二次治療:識別自動思維


    一周後,趙大勇再次來到診所。他的情緒似乎比上次稍微平靜了一些。


    “趙先生,這周有沒有什麽特別讓你生氣的事情?”我問道。


    他歎了口氣:“有啊,昨天廚房裏有個新手把菜做砸了,我當場就發火了。”


    “當時你是怎麽想的?”我引導他迴憶。


    “我覺得他太不負責任了,這麽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他皺著眉頭說道。


    “這就是你的自動思維。”我解釋道,“你認為事情必須完美,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就會感到憤怒。”


    他點了點頭:“好像是這麽迴事。”


    “我們可以嚐試用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思維記錄表’來幫助你識別這些自動思維。”我拿出一張表格,遞給他。


    “每次你感到憤怒時,記錄下當時的情境、你的自動思維以及情緒反應。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些思維是如何影響你的情緒的。”


    他接過表格,認真地看了看:“我會試試的。”


    ---


    第三次治療:挑戰自動思維


    兩周後,趙大勇帶著填好的思維記錄表來到診所。


    “林醫生,我發現每次我發火的時候,腦子裏都會有一些很極端的想法。”他說道。


    “能舉個例子嗎?”我問道。


    “比如有一次,我老婆忘記買我喜歡的調料,我當時就想‘她根本不關心我’。”他說道。


    “這就是你的自動思維。”我解釋道,“我們可以嚐試挑戰這些思維。比如,你老婆忘記買調料,真的意味著她不關心你嗎?”


    他想了想:“好像也不是。她平時對我挺好的,可能就是一時忘記了。”


    “對,我們可以用更理性的思維來替代這些極端的想法。”我說道,“比如‘她可能隻是太忙了,忘記了’。”


    他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


    第四次治療:情緒調節技巧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我教給趙大勇一些情緒調節技巧。


    “趙先生,當你感到憤怒時,可以嚐試深唿吸,或者暫時離開現場,給自己一些冷靜的時間。”我說道。


    “我試過深唿吸,但有時候還是控製不住。”他說道。


    “我們可以嚐試‘停-思-行’的方法。”我解釋道,“當你感到憤怒時,先停下來,深唿吸幾次,然後思考一下你的自動思維,最後再決定如何行動。”


    他點了點頭:“我會試試的。”


    ---


    第五次治療:行為實驗


    在第五次治療中,我建議趙大勇進行一些行為實驗。


    “趙先生,你可以嚐試在廚房裏故意讓一些事情不完美,看看會發生什麽。”我說道。


    他有些猶豫:“這會不會影響餐廳的聲譽?”


    “你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讓一道菜的擺盤不那麽完美。”我建議道。


    他點了點頭:“好吧,我試試。”


    一周後,他興奮地告訴我:“林醫生,我試過了。雖然一開始有點不安,但發現客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瑕疵。我反而覺得輕鬆了很多。”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我笑著說道,“通過行為實驗,你可以逐步改變對完美的執著,減少憤怒情緒。”


    ---


    第六次治療:鞏固與總結


    在最後一次治療中,我和趙大勇一起迴顧了整個治療過程。


    “趙先生,你現在感覺如何?”我問道。


    他微笑著說道:“我感覺好多了。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生氣,但我知道怎麽去控製了。”


    “這就是我們治療的目的。”我說道,“通過認知行為療法,你學會了識別和挑戰自動思維,掌握了情緒調節技巧,並且通過行為實驗改變了對完美的執著。”


    他點了點頭:“謝謝你,林醫生。我感覺自己重新找迴了生活的平衡。”


    ---


    幾個月後,趙大勇再次來到診所,這次他是來道別的。


    “林醫生,我想告訴你,我現在和同事、家人的關係都改善了很多。我不再那麽容易發火,工作也變得更加順利。”他說道。


    “我很高興聽到這些。”我微笑著說道,“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改變了認知模式,學會了控製情緒。”


    他點了點頭:“謝謝你,林醫生。你不僅幫助了我,也讓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麵對生活。”


    我目送他離開,心中感到一陣欣慰。每一次治療,不僅是病人的成長,也是我對自己內心的探索。趙大勇的治愈,讓我更加堅定了認知行為療法的力量。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醫生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曉彤57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曉彤5788並收藏心理醫生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