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奇謀定荊州
建安十三年,荊州之地風雲變幻,局勢猶如緊繃之弦,一觸即發。劉備在新野屯兵,雖是兵微將寡,卻因得諸葛亮輔佐,隱隱有崛起之勢。而曹操,已在北方站穩腳跟,野心勃勃,將目光投向了這富庶的荊州,欲揮師南下,一舉蕩平江南。
林小羽身為劉備麾下謀士,此時正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於新野縣衙商議軍情。縣衙大堂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嚴肅的麵龐。
“如今曹操已在許都整軍備戰,不日必將南下。荊州劉表病重,其子劉琮暗弱,難以抵擋曹操大軍。我軍當早做打算。”諸葛亮手持羽扇,眉頭微皺,緩緩說道。
關羽輕撫長須,沉聲道:“軍師所言極是,曹操勢大,我軍若正麵迎敵,恐難取勝。當以何策應之?”
張飛瞪著環眼,大聲道:“怕他作甚!俺老張願率三千精兵,去會會那曹操,定要殺他個人仰馬翻!”
林小羽微微一笑,說道:“翼德將軍勇猛,天下聞名。但曹操奸詐多謀,麾下猛將如雲,不可輕敵。依我之見,我軍當避其鋒芒,聯合東吳孫權,共抗曹操。”
諸葛亮點頭讚許:“小羽所言,正合我意。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若能與東吳聯盟,曹操雖強,亦不敢小覷。”
劉備麵露憂慮之色:“隻是那孫權,會願意與我等聯合嗎?我軍如今勢單力薄,恐難入孫權法眼。”
林小羽目光堅定,說道:“主公勿憂。曹操大軍壓境,孫權亦知唇亡齒寒之理。若我軍能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東吳,陳明利害,曉以大義,孫權必定會與我軍聯盟。”
諸葛亮撫掌笑道:“小羽此計甚妙。亮願親往東吳,說服孫權。”
劉備大喜,道:“有軍師前往,吾無憂矣。隻是東吳路途遙遠,軍師此去,千萬小心。”
諸葛亮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亮自當竭盡全力,促成孫劉聯盟。”
商議已定,諸葛亮便準備啟程前往東吳。林小羽擔心諸葛亮的安危,決定陪同前往。劉備見二人心意已決,便撥了一艘快船,派趙雲率領二十名精銳士卒,護送諸葛亮和林小羽前往東吳。
數日後,諸葛亮、林小羽一行乘船抵達柴桑。柴桑城內,東吳諸將正在商議軍情。孫權端坐主位,麵色凝重,聽著諸將各抒己見。
張昭等文官主張投降曹操,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不可與之抗衡。而周瑜、魯肅等武將則主張抵抗曹操,認為東吳據有長江天險,且兵精糧足,若能與劉備聯合,必能擊敗曹操。
孫權猶豫不決,心中甚是煩悶。此時,魯肅入帳,稟報道:“主公,劉備麾下諸葛亮、林小羽前來求見,說是有破曹之策。”
孫權聞言,心中一動,道:“快請二人入帳。”
諸葛亮、林小羽隨魯肅入帳,見了孫權,二人不卑不亢,行了一禮。孫權打量著二人,見諸葛亮羽扇綸巾,風度翩翩;林小羽年輕英武,氣宇不凡,心中暗暗稱奇。
“久聞諸葛先生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先生此來,有何見教?”孫權微笑著問道。
諸葛亮拱手道:“亮此來,是為東吳安危而來。如今曹操已統一北方,又欲南下,荊州旦夕可下。東吳若不與劉備聯合,唇亡齒寒,必為曹操所滅。”
孫權臉色微變,道:“先生所言,孤亦知曉。隻是曹操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東吳雖有長江天險,恐也難以抵擋。”
林小羽接口道:“孫將軍勿憂。曹操雖兵多將廣,但有諸多不利因素。其一,曹軍遠來疲憊,水土不服,必生疾病;其二,北方之人不習水戰,雖有荊州水軍相助,但人心未附,難以發揮其戰鬥力;其三,曹操此次南征,後方不穩,馬超、韓遂等勢力虎視眈眈。若孫將軍與我家主公聯合,共抗曹操,利用長江天險,出奇製勝,必能擊敗曹操。”
孫權聽了林小羽的分析,心中暗自思忖。此時,周瑜入帳,見了諸葛亮、林小羽,微微一愣。周瑜與諸葛亮早已聞名,卻未曾謀麵。今日一見,周瑜心中對諸葛亮的氣度和才華暗暗佩服。
“主公,亮有一計,可破曹操。”諸葛亮見周瑜入帳,心中一動,說道。
“哦?先生有何妙計,快快說來。”孫權急切地問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曹操大軍駐紮在赤壁,與我軍隔江對峙。曹軍不習水戰,為了解決士兵暈船的問題,必然會將戰船用鐵鏈首尾相連。我軍可趁此時機,采用火攻之計,燒毀曹軍戰船,曹軍必亂,我軍便可乘勢出擊,一舉擊敗曹操。”
周瑜聽了諸葛亮的計策,心中大驚,暗忖道:“此計與我所想不謀而合,諸葛亮果然厲害。”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計策,心中大喜,道:“先生此計甚妙。隻是火攻之計,需有人前去詐降,接近曹軍戰船,方可成功。不知何人可擔此重任?”
話音剛落,帳下黃蓋挺身而出,道:“主公,末將願往。”
孫權見是黃蓋,心中甚是感動,道:“公覆,此去危險重重,你可要想清楚了。”
黃蓋道:“主公放心,末將深受主公厚恩,願以死報國。”
林小羽見黃蓋挺身而出,心中對他的忠義甚是敬佩。他靈機一動,說道:“黃將軍此去,若能帶上一些硫磺、硝石等易燃之物,藏於戰船之上,待靠近曹軍戰船時,點火引爆,火勢必將更大,曹軍戰船必難以逃脫。”
眾人聽了林小羽的話,皆點頭稱是。孫權當即下令,讓黃蓋準備戰船,挑選精兵,準備前往曹營詐降。
數日後,黃蓋率領數十艘戰船,駛向曹營。戰船上插著投降的旗幟,緩緩靠近曹軍戰船。曹操接到消息,以為黃蓋真的前來投降,心中大喜,親自到船頭迎接。
黃蓋見曹操中計,心中暗自高興。他一聲令下,戰船上的士兵紛紛點燃事先準備好的易燃之物,火勢瞬間蔓延開來。曹軍戰船因為用鐵鏈相連,無法逃脫,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
諸葛亮、周瑜見曹軍戰船起火,立即下令出擊。劉備、孫權的聯軍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曹軍戰船。曹軍大亂,士兵紛紛跳水逃生,被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見大勢已去,隻好率領殘兵敗將,從華容道狼狽逃走。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獲全勝。此役不僅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也讓林小羽的名聲傳遍了天下。劉備在戰後論功行賞,對林小羽的表現讚不絕口,封他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掌軍機大事。
林小羽深知,赤壁之戰隻是暫時擊退了曹操,天下局勢依然複雜多變。他決心輔佐劉備,繼續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努力奮鬥。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小羽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現代知識,為劉備出謀劃策,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並逐漸發展壯大。
荊州之地,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繁榮景象。林小羽走在荊州的街頭,看著百姓們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時代,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太平日子。
而此時,在遙遠的北方,曹操正在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準備再次南征。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建安十三年,荊州之地風雲變幻,局勢猶如緊繃之弦,一觸即發。劉備在新野屯兵,雖是兵微將寡,卻因得諸葛亮輔佐,隱隱有崛起之勢。而曹操,已在北方站穩腳跟,野心勃勃,將目光投向了這富庶的荊州,欲揮師南下,一舉蕩平江南。
林小羽身為劉備麾下謀士,此時正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於新野縣衙商議軍情。縣衙大堂內,氣氛凝重,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嚴肅的麵龐。
“如今曹操已在許都整軍備戰,不日必將南下。荊州劉表病重,其子劉琮暗弱,難以抵擋曹操大軍。我軍當早做打算。”諸葛亮手持羽扇,眉頭微皺,緩緩說道。
關羽輕撫長須,沉聲道:“軍師所言極是,曹操勢大,我軍若正麵迎敵,恐難取勝。當以何策應之?”
張飛瞪著環眼,大聲道:“怕他作甚!俺老張願率三千精兵,去會會那曹操,定要殺他個人仰馬翻!”
林小羽微微一笑,說道:“翼德將軍勇猛,天下聞名。但曹操奸詐多謀,麾下猛將如雲,不可輕敵。依我之見,我軍當避其鋒芒,聯合東吳孫權,共抗曹操。”
諸葛亮點頭讚許:“小羽所言,正合我意。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若能與東吳聯盟,曹操雖強,亦不敢小覷。”
劉備麵露憂慮之色:“隻是那孫權,會願意與我等聯合嗎?我軍如今勢單力薄,恐難入孫權法眼。”
林小羽目光堅定,說道:“主公勿憂。曹操大軍壓境,孫權亦知唇亡齒寒之理。若我軍能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東吳,陳明利害,曉以大義,孫權必定會與我軍聯盟。”
諸葛亮撫掌笑道:“小羽此計甚妙。亮願親往東吳,說服孫權。”
劉備大喜,道:“有軍師前往,吾無憂矣。隻是東吳路途遙遠,軍師此去,千萬小心。”
諸葛亮起身,拱手道:“主公放心,亮自當竭盡全力,促成孫劉聯盟。”
商議已定,諸葛亮便準備啟程前往東吳。林小羽擔心諸葛亮的安危,決定陪同前往。劉備見二人心意已決,便撥了一艘快船,派趙雲率領二十名精銳士卒,護送諸葛亮和林小羽前往東吳。
數日後,諸葛亮、林小羽一行乘船抵達柴桑。柴桑城內,東吳諸將正在商議軍情。孫權端坐主位,麵色凝重,聽著諸將各抒己見。
張昭等文官主張投降曹操,認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多將廣,不可與之抗衡。而周瑜、魯肅等武將則主張抵抗曹操,認為東吳據有長江天險,且兵精糧足,若能與劉備聯合,必能擊敗曹操。
孫權猶豫不決,心中甚是煩悶。此時,魯肅入帳,稟報道:“主公,劉備麾下諸葛亮、林小羽前來求見,說是有破曹之策。”
孫權聞言,心中一動,道:“快請二人入帳。”
諸葛亮、林小羽隨魯肅入帳,見了孫權,二人不卑不亢,行了一禮。孫權打量著二人,見諸葛亮羽扇綸巾,風度翩翩;林小羽年輕英武,氣宇不凡,心中暗暗稱奇。
“久聞諸葛先生大名,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先生此來,有何見教?”孫權微笑著問道。
諸葛亮拱手道:“亮此來,是為東吳安危而來。如今曹操已統一北方,又欲南下,荊州旦夕可下。東吳若不與劉備聯合,唇亡齒寒,必為曹操所滅。”
孫權臉色微變,道:“先生所言,孤亦知曉。隻是曹操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東吳雖有長江天險,恐也難以抵擋。”
林小羽接口道:“孫將軍勿憂。曹操雖兵多將廣,但有諸多不利因素。其一,曹軍遠來疲憊,水土不服,必生疾病;其二,北方之人不習水戰,雖有荊州水軍相助,但人心未附,難以發揮其戰鬥力;其三,曹操此次南征,後方不穩,馬超、韓遂等勢力虎視眈眈。若孫將軍與我家主公聯合,共抗曹操,利用長江天險,出奇製勝,必能擊敗曹操。”
孫權聽了林小羽的分析,心中暗自思忖。此時,周瑜入帳,見了諸葛亮、林小羽,微微一愣。周瑜與諸葛亮早已聞名,卻未曾謀麵。今日一見,周瑜心中對諸葛亮的氣度和才華暗暗佩服。
“主公,亮有一計,可破曹操。”諸葛亮見周瑜入帳,心中一動,說道。
“哦?先生有何妙計,快快說來。”孫權急切地問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曹操大軍駐紮在赤壁,與我軍隔江對峙。曹軍不習水戰,為了解決士兵暈船的問題,必然會將戰船用鐵鏈首尾相連。我軍可趁此時機,采用火攻之計,燒毀曹軍戰船,曹軍必亂,我軍便可乘勢出擊,一舉擊敗曹操。”
周瑜聽了諸葛亮的計策,心中大驚,暗忖道:“此計與我所想不謀而合,諸葛亮果然厲害。”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計策,心中大喜,道:“先生此計甚妙。隻是火攻之計,需有人前去詐降,接近曹軍戰船,方可成功。不知何人可擔此重任?”
話音剛落,帳下黃蓋挺身而出,道:“主公,末將願往。”
孫權見是黃蓋,心中甚是感動,道:“公覆,此去危險重重,你可要想清楚了。”
黃蓋道:“主公放心,末將深受主公厚恩,願以死報國。”
林小羽見黃蓋挺身而出,心中對他的忠義甚是敬佩。他靈機一動,說道:“黃將軍此去,若能帶上一些硫磺、硝石等易燃之物,藏於戰船之上,待靠近曹軍戰船時,點火引爆,火勢必將更大,曹軍戰船必難以逃脫。”
眾人聽了林小羽的話,皆點頭稱是。孫權當即下令,讓黃蓋準備戰船,挑選精兵,準備前往曹營詐降。
數日後,黃蓋率領數十艘戰船,駛向曹營。戰船上插著投降的旗幟,緩緩靠近曹軍戰船。曹操接到消息,以為黃蓋真的前來投降,心中大喜,親自到船頭迎接。
黃蓋見曹操中計,心中暗自高興。他一聲令下,戰船上的士兵紛紛點燃事先準備好的易燃之物,火勢瞬間蔓延開來。曹軍戰船因為用鐵鏈相連,無法逃脫,一時間火光衝天,喊殺聲四起。
諸葛亮、周瑜見曹軍戰船起火,立即下令出擊。劉備、孫權的聯軍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向曹軍戰船。曹軍大亂,士兵紛紛跳水逃生,被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見大勢已去,隻好率領殘兵敗將,從華容道狼狽逃走。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獲全勝。此役不僅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也讓林小羽的名聲傳遍了天下。劉備在戰後論功行賞,對林小羽的表現讚不絕口,封他為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掌軍機大事。
林小羽深知,赤壁之戰隻是暫時擊退了曹操,天下局勢依然複雜多變。他決心輔佐劉備,繼續為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努力奮鬥。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林小羽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現代知識,為劉備出謀劃策,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並逐漸發展壯大。
荊州之地,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繁榮景象。林小羽走在荊州的街頭,看著百姓們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時代,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太平日子。
而此時,在遙遠的北方,曹操正在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準備再次南征。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