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閣向來僻靜雅致,即便有客來訪,也多是絲竹管樂,靡靡之音,這夜,女人的慘叫聲傳遍闔府,可偏偏無人敢過問。
一炷香後,閣門大開,幾個護院魚貫而入,隨即抬著一個黑色布袋匆匆離去。
發泄過後,朱見潾怒氣漸消,待護院將那小妾屍體抬走,這才緩緩坐到主位。
大廳內一片寂靜,針落可聞,萬良辰心中惴惴不安,正要開口,卻聽閣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不禁心中暗罵又是哪個不長眼的來尋死,卻見朱見潾起身開口道:“秦姑姑。”
萬良辰轉身看去,正是萬貴妃的貼身宮女秦姑姑。
宮女秦氏,是隨萬貴妃入宮的舊人,資曆極老,平日素來不苟言笑,如今見到朱見潾方才行禮道:“老奴給王爺請安。”
朱見潾快速上前扶住,滿臉愧疚道:“秦姑姑萬不可行此大禮,深夜前來,可是母後有旨意?”
“代貴妃娘娘傳句話。”秦氏順勢起身,慢條斯理道:“國舅辦事不力,可罵可罰,不可傷及發膚。”
朱見潾笑道:“母後言重了,本王怎敢與舅舅動粗。”
秦氏迴道:“話已帶到,老奴這就迴宮了。”
朱見潾繼續陪笑道:“秦姑姑難得出宮,不如……”
話未說完,秦氏已轉身離去,來去匆匆,連門檻都未曾越過,絲毫不管廳內幾人。
朱見潾笑意漸收,轉身對萬良辰說道:“母後果然疼愛舅舅,深夜命秦姑姑出宮作保,這番情誼,著實令本王羨慕。”
萬良辰依舊跪在地上,見德王仍站在門口,隻好調轉身體跪向門外,一邊磕頭一邊解釋道:“瑤族人不可靠,偷偷拆解火藥研究,不慎引爆了。”
朱見潾抬頭看向門外,月色正濃,少年幽幽道:“你可知籌集這批火藥費了多大心思!”
萬良辰說道:“瑤族分散京城五處,如今隻是火藥倉庫毀了,人還在。”
朱見潾歎息道:“沒了火藥,要人有何用?拿什麽攪亂大典!”
萬良辰抬頭說道:“此事因瑤族而起,既然火藥毀了,隨機應變改為行刺,以大祭司的武功,全身而退不難。”
朱見潾搖頭道:“不可!本王籌謀此事,隻為攪亂大典,若那黑袍怪將計就計傷了父王,豈不便宜了太子。”
萬良辰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那瑤族大祭司固然武功高強,但錦衣衛有上好的弓弩火器,讓祿杲提前備好,若他敢造次,便當場了結。”
朱見潾忽然又問道:“爆炸之事明日定傳遍京城,錦衣衛那邊,逯杲能壓得住嗎?”
萬良辰迴道:“該銷毀的俱已銷毀,逯杲雖狂悖,行事還是妥帖的。”
朱見潾這才點頭道:“此事到此為止,若再有下次,母後也救不了你。”
萬良辰擦了擦額上汗珠應道:“是。”
京城發生如此重大的爆炸事故,五城兵馬司和巡城禦史難辭其咎,第二日一早,都察院彈劾的奏折便遞到了朱祁鎮麵前,龍顏大怒,責令錦衣衛限期破案。
於是事情兜兜轉轉,又迴到了逯杲手上。
萬良辰胸有成竹,叮囑逯杲拖到祭祀大典之後,待大祭司離京,將罪責全部推到瑤族身上。
許經年照常去四衛營當值,晚間迴到文禮胡同,遠遠便看到那乘掛著衝淵劍的轎輦停在小院門外。
長公主端坐在涼亭外的石凳上,一盞熱茶擺在石桌上,林夢安站在一旁,蛟龍則靜靜地趴在窩裏。
小丫鬟有些手足無措,女人的預感向來精準,幾次接觸,她大概猜到了這位公主與老爺之間的曖昧,想到或許將來有一天她會成為自家夫人,心中便更加膽怯。
女人心深似海,許經年自然猜不到小丫鬟的心思,自青州歸來後,他便有意疏遠長公主,不單單是因為秋蟬的遭遇,更因為自己背負的血海深仇。
長公主是太子黨黨首,更是京城各方勢力的焦點,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如今自己勢單力薄,若此時引起注意,勢必遭到猛烈攻擊。
他與德王之間終要有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其中牽涉到各方勢力,難免不會傷及無辜,長公主與他已然越界,若不及時懸崖勒馬,早晚會自食惡果。
這番心思一旦在心裏產生,便揮之不去,如今見到佳人,也隻能規規矩矩行禮道:“許雲安參見公主殿下。”
長公主皺了皺眉,迴頭嗔怪道:“此處又沒有外人。”
許經年再次叩首,依舊規規矩矩說道:“有人無人,理當如此。”
長公主心中不悅,卻仍然耐著性子說道:“我好不容易出宮一趟,你非要尋我不痛快嗎?”
許經年起身在石凳坐下,口中迴道:“公主言重了。”
一陣沉默,院子裏安靜的可怕,林夢安和蛟龍瞪著眼睛瞧兩人鬥嘴,不知該留下還是離開。
許久以後,長公主幽幽開口道:“青州之事,我知道錯了,將來遇見秋蟬,我自會向她賠禮道歉。”
許經年道:“青州之事在下早已忘卻,公主也該放下了。”
長公主氣憤道:“我活了這許多年,第一次在人前認錯,即便有千般不是,多少也給些麵子。”
許經年拱手道:“公主千金之軀,萬不可如此。”
長公主怒道:“我一片誠心來看你,卻換來這般陰陽怪氣,實在不值!”
許經年不再答話,長公主心裏委屈,又無處發泄,忍了半晌,眼淚便如春雨般“吧嗒吧嗒”落到地上。
林夢安呆呆站在一旁,心中五味雜陳,她觀二人拌嘴,猶如民間夫妻般隨意,反觀自己,見到老爺如同老鼠見到貓,即便在床第之上,也不敢有絲毫違逆,不知何時能有這般勇氣硬氣一迴。
再看長公主,隻流淚不出聲,不禁暗暗佩服她的倔強,思前想後,還是從懷中掏出一塊方帕遞了出去。
長公主一愣,接過方帕,這才“嚶嚶嚶”發出聲來。
許經年不知該如何應對,撓撓頭看向涼亭內的蛟龍,換得一個睡意朦朧的白眼。
大門“吱呀”一聲打開,顰兒雙手托著一個方形盤子走了進來。
小宮女並不多言,將盤子放在石桌上,先向長公主略施一禮,然後才開口說道:“殿下,天色不早了,該迴宮了。”
長公主抬頭看了看天空,見暮色漸濃,這才止住哭聲站起身來。
顰兒又向許經年行禮道:“許大人,近來京城不太平,殿下知你領了祭祀大典隨駕之職,一夜未眠,今日特地尋了宮內珍藏的軟甲送來,奴婢僭越,鬥膽多句嘴,這番情誼,還望大人珍惜。”
長公主忙製止道:“住嘴!大膽奴才,怎敢如此無理!”
許經年忙拱手道:“顰兒的話,在下記下了,天色已晚,公主請迴吧。”
送走公主已是酉時,許經年默默拿起石桌上的軟甲,心中有些煩悶,正自發呆,忽然一個毛絨絨的腦袋從一側探出,接著便傳來小丫鬟低沉的聲音:“看起來是個寶物。”
許經年被這不合時宜的評價嚇了一跳,瞪著眼睛罵道:“飯煮了沒?你想餓死老爺?”
林夢安縮迴腦袋,一邊往夥房走一邊嘀咕道:“自己心中有愧,拿我來撒氣。”
天,萬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權利。
千百年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常百姓,無不信天、敬天、拜天。
君王祭天,既可尊神重道祈求五穀豐登,又可收攏民心鞏固皇權,因而每逢皇帝登基、太子冊立、皇後冊立、禦駕親征等重大節日,都會進行祭天儀式。
朱祁鎮祭祀這天,京城萬人空巷,百姓皆在街道兩側伏地跪拜,瞻仰天子儀容。
祭祀隊伍自紫禁城南門而出,一路南行,浩浩蕩蕩,蔚為壯觀。
隊伍以京畿駐守將領為先,十二麵大旗當頭,每麵大旗由數人托持牽扯;大旗之後是持弓弩、槊的清遊隊和朱雀隊;隨後又接十二麵龍旗:風伯、雨師旗各一麵,雷公、電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麵,左、右攝提旗各一麵,北鬥旗一麵;旗後是由指南車、記裏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組成的馬車隊,每車由四馬牽引,駕士十四人、工匠一人,以上為導駕儀仗。
導駕儀仗後接引駕儀仗,以樂、仗為主,文武百官列隊其中。前麵由十二排騎兵組成,皆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隨後是鼓吹樂隊,以鼓為主,輔以笛、簫、笳、長鳴、中鳴、大橫吹、篳篥、金鉦等樂器,共計百人;樂隊之後則是由幡、幢、旌、旗組成的旗陣;旗陣之後又有青龍旗、白虎旗。
引駕儀仗之後便是朱祁鎮乘坐的玉輅,也是整支隊伍的核心。其戒備森嚴,由太仆寺卿駕馭,前後數十駕士簇擁,左、右衛大將軍護駕兩側;緊隨玉輅的便是由東廠太監組成宦官隊伍和錦衣衛衛隊,其後才是包括許經年和甲辰小隊在內的四衛營禁軍隊伍,東廠、錦衣衛和禁軍外圍布列騎兵、步卒,每隊數量不等,配有弓、箭、刀等兵器;跟在禁軍後麵的是由孔雀扇、小團扇、方扇、黃麾、絳麾、玄武幢等組成的儀仗。
儀仗尾部是後衛部隊。前麵是由兩名將軍率領的左、右廂步甲隊,分作前後兩個方陣,以旗幟為前導,士兵皆戴鍪著甲,持弓、刀、盾相間排列;中間為左、右廂黃麾仗,分十二行,持弓、刀、戟、盾及孔雀氅、鵝毛氅、雞毛氅等,黃麾仗後為殳仗;最後則是由諸衛馬隊左右廂騎兵和旗隊組成的旗陣,每隊所舉旗上繪有神怪神怪,如辟邪、玉馬、黃龍、麒麟、龍馬、三角獸、玄武、金牛等。
如此龐大的隊伍,所過之處一片沸騰,揚起漫天塵土,道路兩側,百姓便在這塵土中伏地而跪。
小丫鬟林夢安跪在人群中靠後的地方,待隊伍經過時,大著膽子悄悄抬頭,一眼便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依明例,身為騰驤右衛武官鎮撫使,許經年有騎馬隨駕的特權。
少年俠氣,舞象之年,英姿勃發,四衛營特製的玄黑蟒袍錦衣穿在他身上,相得益彰,引得百姓一陣側目。
林夢安心中歡喜,小聲對跪在一旁的王大娘說道:“瞧見我家老爺了!”
隊伍行至城南,許經年心中愈發惴惴不安起來,朱祁鎮玉輅在身前十餘丈,抬眼望去,不見其狀,倒是在前方隊伍裏瞧見兩個熟人——一個是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一個是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昭武伯曹欽。
二人並駕齊驅,分列朱祁鎮玉輅兩側,其後是各自親信。
一路無事,隊伍順利抵達南郊,時辰剛剛好。
太和鍾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朱祁鎮自左門入圜丘壇,至中層平台拜位,燔柴爐,樂奏\"始平之章\",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隨後至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拜畢歸位,行三跪九拜禮,此為迎帝神。
此後,天子至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迴拜位,此為奠玉帛。
奠玉帛後,天子至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鹹平之章\",迴拜位。
隨後行初獻禮,天子至主位前跪獻爵,迴拜位,樂奏\"奉平之章\",舞\"幹戚之舞\",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禮,並到配位前獻爵。
許經年靜靜看著朱祁鎮來來迴迴,撅著屁股拜了又拜,心中不安更添幾分,默默數著大典還剩幾項。
按明例,隨駕各部主官應牢記大典流程,出發前需考核確認,但這類主官多是武將,死記硬背這些繁瑣流程著實有些困難,因此這條規矩便逐漸荒廢。
許經年昨夜臨時抱佛腳,將大典流程背了兩遍,當下盤算起來,想著應當到了“行亞獻禮”的環節。
如此一走神,便看到不遠處一支穿雲箭竄上天空,隨即“砰”的一聲炸開。
人群一陣騷動,曹欽與逯杲同時拔刀戒備,身後的東廠和錦衣衛也紛紛握緊兵器。
一炷香後,閣門大開,幾個護院魚貫而入,隨即抬著一個黑色布袋匆匆離去。
發泄過後,朱見潾怒氣漸消,待護院將那小妾屍體抬走,這才緩緩坐到主位。
大廳內一片寂靜,針落可聞,萬良辰心中惴惴不安,正要開口,卻聽閣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不禁心中暗罵又是哪個不長眼的來尋死,卻見朱見潾起身開口道:“秦姑姑。”
萬良辰轉身看去,正是萬貴妃的貼身宮女秦姑姑。
宮女秦氏,是隨萬貴妃入宮的舊人,資曆極老,平日素來不苟言笑,如今見到朱見潾方才行禮道:“老奴給王爺請安。”
朱見潾快速上前扶住,滿臉愧疚道:“秦姑姑萬不可行此大禮,深夜前來,可是母後有旨意?”
“代貴妃娘娘傳句話。”秦氏順勢起身,慢條斯理道:“國舅辦事不力,可罵可罰,不可傷及發膚。”
朱見潾笑道:“母後言重了,本王怎敢與舅舅動粗。”
秦氏迴道:“話已帶到,老奴這就迴宮了。”
朱見潾繼續陪笑道:“秦姑姑難得出宮,不如……”
話未說完,秦氏已轉身離去,來去匆匆,連門檻都未曾越過,絲毫不管廳內幾人。
朱見潾笑意漸收,轉身對萬良辰說道:“母後果然疼愛舅舅,深夜命秦姑姑出宮作保,這番情誼,著實令本王羨慕。”
萬良辰依舊跪在地上,見德王仍站在門口,隻好調轉身體跪向門外,一邊磕頭一邊解釋道:“瑤族人不可靠,偷偷拆解火藥研究,不慎引爆了。”
朱見潾抬頭看向門外,月色正濃,少年幽幽道:“你可知籌集這批火藥費了多大心思!”
萬良辰說道:“瑤族分散京城五處,如今隻是火藥倉庫毀了,人還在。”
朱見潾歎息道:“沒了火藥,要人有何用?拿什麽攪亂大典!”
萬良辰抬頭說道:“此事因瑤族而起,既然火藥毀了,隨機應變改為行刺,以大祭司的武功,全身而退不難。”
朱見潾搖頭道:“不可!本王籌謀此事,隻為攪亂大典,若那黑袍怪將計就計傷了父王,豈不便宜了太子。”
萬良辰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那瑤族大祭司固然武功高強,但錦衣衛有上好的弓弩火器,讓祿杲提前備好,若他敢造次,便當場了結。”
朱見潾忽然又問道:“爆炸之事明日定傳遍京城,錦衣衛那邊,逯杲能壓得住嗎?”
萬良辰迴道:“該銷毀的俱已銷毀,逯杲雖狂悖,行事還是妥帖的。”
朱見潾這才點頭道:“此事到此為止,若再有下次,母後也救不了你。”
萬良辰擦了擦額上汗珠應道:“是。”
京城發生如此重大的爆炸事故,五城兵馬司和巡城禦史難辭其咎,第二日一早,都察院彈劾的奏折便遞到了朱祁鎮麵前,龍顏大怒,責令錦衣衛限期破案。
於是事情兜兜轉轉,又迴到了逯杲手上。
萬良辰胸有成竹,叮囑逯杲拖到祭祀大典之後,待大祭司離京,將罪責全部推到瑤族身上。
許經年照常去四衛營當值,晚間迴到文禮胡同,遠遠便看到那乘掛著衝淵劍的轎輦停在小院門外。
長公主端坐在涼亭外的石凳上,一盞熱茶擺在石桌上,林夢安站在一旁,蛟龍則靜靜地趴在窩裏。
小丫鬟有些手足無措,女人的預感向來精準,幾次接觸,她大概猜到了這位公主與老爺之間的曖昧,想到或許將來有一天她會成為自家夫人,心中便更加膽怯。
女人心深似海,許經年自然猜不到小丫鬟的心思,自青州歸來後,他便有意疏遠長公主,不單單是因為秋蟬的遭遇,更因為自己背負的血海深仇。
長公主是太子黨黨首,更是京城各方勢力的焦點,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如今自己勢單力薄,若此時引起注意,勢必遭到猛烈攻擊。
他與德王之間終要有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其中牽涉到各方勢力,難免不會傷及無辜,長公主與他已然越界,若不及時懸崖勒馬,早晚會自食惡果。
這番心思一旦在心裏產生,便揮之不去,如今見到佳人,也隻能規規矩矩行禮道:“許雲安參見公主殿下。”
長公主皺了皺眉,迴頭嗔怪道:“此處又沒有外人。”
許經年再次叩首,依舊規規矩矩說道:“有人無人,理當如此。”
長公主心中不悅,卻仍然耐著性子說道:“我好不容易出宮一趟,你非要尋我不痛快嗎?”
許經年起身在石凳坐下,口中迴道:“公主言重了。”
一陣沉默,院子裏安靜的可怕,林夢安和蛟龍瞪著眼睛瞧兩人鬥嘴,不知該留下還是離開。
許久以後,長公主幽幽開口道:“青州之事,我知道錯了,將來遇見秋蟬,我自會向她賠禮道歉。”
許經年道:“青州之事在下早已忘卻,公主也該放下了。”
長公主氣憤道:“我活了這許多年,第一次在人前認錯,即便有千般不是,多少也給些麵子。”
許經年拱手道:“公主千金之軀,萬不可如此。”
長公主怒道:“我一片誠心來看你,卻換來這般陰陽怪氣,實在不值!”
許經年不再答話,長公主心裏委屈,又無處發泄,忍了半晌,眼淚便如春雨般“吧嗒吧嗒”落到地上。
林夢安呆呆站在一旁,心中五味雜陳,她觀二人拌嘴,猶如民間夫妻般隨意,反觀自己,見到老爺如同老鼠見到貓,即便在床第之上,也不敢有絲毫違逆,不知何時能有這般勇氣硬氣一迴。
再看長公主,隻流淚不出聲,不禁暗暗佩服她的倔強,思前想後,還是從懷中掏出一塊方帕遞了出去。
長公主一愣,接過方帕,這才“嚶嚶嚶”發出聲來。
許經年不知該如何應對,撓撓頭看向涼亭內的蛟龍,換得一個睡意朦朧的白眼。
大門“吱呀”一聲打開,顰兒雙手托著一個方形盤子走了進來。
小宮女並不多言,將盤子放在石桌上,先向長公主略施一禮,然後才開口說道:“殿下,天色不早了,該迴宮了。”
長公主抬頭看了看天空,見暮色漸濃,這才止住哭聲站起身來。
顰兒又向許經年行禮道:“許大人,近來京城不太平,殿下知你領了祭祀大典隨駕之職,一夜未眠,今日特地尋了宮內珍藏的軟甲送來,奴婢僭越,鬥膽多句嘴,這番情誼,還望大人珍惜。”
長公主忙製止道:“住嘴!大膽奴才,怎敢如此無理!”
許經年忙拱手道:“顰兒的話,在下記下了,天色已晚,公主請迴吧。”
送走公主已是酉時,許經年默默拿起石桌上的軟甲,心中有些煩悶,正自發呆,忽然一個毛絨絨的腦袋從一側探出,接著便傳來小丫鬟低沉的聲音:“看起來是個寶物。”
許經年被這不合時宜的評價嚇了一跳,瞪著眼睛罵道:“飯煮了沒?你想餓死老爺?”
林夢安縮迴腦袋,一邊往夥房走一邊嘀咕道:“自己心中有愧,拿我來撒氣。”
天,萬物之主,有主宰一切的權利。
千百年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常百姓,無不信天、敬天、拜天。
君王祭天,既可尊神重道祈求五穀豐登,又可收攏民心鞏固皇權,因而每逢皇帝登基、太子冊立、皇後冊立、禦駕親征等重大節日,都會進行祭天儀式。
朱祁鎮祭祀這天,京城萬人空巷,百姓皆在街道兩側伏地跪拜,瞻仰天子儀容。
祭祀隊伍自紫禁城南門而出,一路南行,浩浩蕩蕩,蔚為壯觀。
隊伍以京畿駐守將領為先,十二麵大旗當頭,每麵大旗由數人托持牽扯;大旗之後是持弓弩、槊的清遊隊和朱雀隊;隨後又接十二麵龍旗:風伯、雨師旗各一麵,雷公、電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麵,左、右攝提旗各一麵,北鬥旗一麵;旗後是由指南車、記裏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組成的馬車隊,每車由四馬牽引,駕士十四人、工匠一人,以上為導駕儀仗。
導駕儀仗後接引駕儀仗,以樂、仗為主,文武百官列隊其中。前麵由十二排騎兵組成,皆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隨後是鼓吹樂隊,以鼓為主,輔以笛、簫、笳、長鳴、中鳴、大橫吹、篳篥、金鉦等樂器,共計百人;樂隊之後則是由幡、幢、旌、旗組成的旗陣;旗陣之後又有青龍旗、白虎旗。
引駕儀仗之後便是朱祁鎮乘坐的玉輅,也是整支隊伍的核心。其戒備森嚴,由太仆寺卿駕馭,前後數十駕士簇擁,左、右衛大將軍護駕兩側;緊隨玉輅的便是由東廠太監組成宦官隊伍和錦衣衛衛隊,其後才是包括許經年和甲辰小隊在內的四衛營禁軍隊伍,東廠、錦衣衛和禁軍外圍布列騎兵、步卒,每隊數量不等,配有弓、箭、刀等兵器;跟在禁軍後麵的是由孔雀扇、小團扇、方扇、黃麾、絳麾、玄武幢等組成的儀仗。
儀仗尾部是後衛部隊。前麵是由兩名將軍率領的左、右廂步甲隊,分作前後兩個方陣,以旗幟為前導,士兵皆戴鍪著甲,持弓、刀、盾相間排列;中間為左、右廂黃麾仗,分十二行,持弓、刀、戟、盾及孔雀氅、鵝毛氅、雞毛氅等,黃麾仗後為殳仗;最後則是由諸衛馬隊左右廂騎兵和旗隊組成的旗陣,每隊所舉旗上繪有神怪神怪,如辟邪、玉馬、黃龍、麒麟、龍馬、三角獸、玄武、金牛等。
如此龐大的隊伍,所過之處一片沸騰,揚起漫天塵土,道路兩側,百姓便在這塵土中伏地而跪。
小丫鬟林夢安跪在人群中靠後的地方,待隊伍經過時,大著膽子悄悄抬頭,一眼便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依明例,身為騰驤右衛武官鎮撫使,許經年有騎馬隨駕的特權。
少年俠氣,舞象之年,英姿勃發,四衛營特製的玄黑蟒袍錦衣穿在他身上,相得益彰,引得百姓一陣側目。
林夢安心中歡喜,小聲對跪在一旁的王大娘說道:“瞧見我家老爺了!”
隊伍行至城南,許經年心中愈發惴惴不安起來,朱祁鎮玉輅在身前十餘丈,抬眼望去,不見其狀,倒是在前方隊伍裏瞧見兩個熟人——一個是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一個是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昭武伯曹欽。
二人並駕齊驅,分列朱祁鎮玉輅兩側,其後是各自親信。
一路無事,隊伍順利抵達南郊,時辰剛剛好。
太和鍾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朱祁鎮自左門入圜丘壇,至中層平台拜位,燔柴爐,樂奏\"始平之章\",至上層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隨後至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拜畢歸位,行三跪九拜禮,此為迎帝神。
此後,天子至主位、配位前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迴拜位,此為奠玉帛。
奠玉帛後,天子至主位、配位前進俎,樂奏\"鹹平之章\",迴拜位。
隨後行初獻禮,天子至主位前跪獻爵,迴拜位,樂奏\"奉平之章\",舞\"幹戚之舞\",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皇帝行三跪九拜禮,並到配位前獻爵。
許經年靜靜看著朱祁鎮來來迴迴,撅著屁股拜了又拜,心中不安更添幾分,默默數著大典還剩幾項。
按明例,隨駕各部主官應牢記大典流程,出發前需考核確認,但這類主官多是武將,死記硬背這些繁瑣流程著實有些困難,因此這條規矩便逐漸荒廢。
許經年昨夜臨時抱佛腳,將大典流程背了兩遍,當下盤算起來,想著應當到了“行亞獻禮”的環節。
如此一走神,便看到不遠處一支穿雲箭竄上天空,隨即“砰”的一聲炸開。
人群一陣騷動,曹欽與逯杲同時拔刀戒備,身後的東廠和錦衣衛也紛紛握緊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