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睡到半夜,刺雲道長突然被一陣馬蹄聲驚醒。下意識地看了看懷裏的兩個娃娃,發現他們依舊睡得很沉,這才放心的慢慢將他們挪到地上站起身來。
內力深厚的武者目力耳力都十分敏銳,刺雲道人運功細聽,幾批快馬正自東南方向疾馳而來,伴隨著馬蹄聲的還有箭矢射出的“嗖嗖”聲,刺雲縱身一躍跳上一棵大樹,幾下便躍至樹頂,放眼望去幾個身著甲胄的騎兵正追趕著一名武將。
武將身著錦衣華服,身材魁梧麵目俊朗,後肩處一枚箭矢深深沒入肉中,但見他一邊拚命拽拉韁繩一邊不時迴頭觀望,身後的騎兵窮追不舍,箭矢一根根從武將身邊劃過。
刺雲道長打樹上看著這隊人馬向自己這邊奔來,想到樹下睡著的兩個小家夥,思索片刻後施展輕功向對方迎去。
那武將遠遠便瞧見飛來一人,下意識以為是後麵騎兵事先埋伏的人馬,連忙抽出腰間佩刀準備應戰,卻不想這一分心後麵一直冷箭“嗖”的一聲便射中了後背。
武將應聲落馬,在地上翻滾了幾下立刻爬了起來,手持長刀保持著戒備姿態。
騎兵隊伍見狀也停下腳步,為首的騎兵跨於馬上,雙手握著韁繩,用力蹬了兩下馬鐙,身下的黑馬又向前走了兩步,騎兵道:“張大人,你我同為行伍,刀兵相見非我所願,不如大人放下兵器,咱們好好聊聊!”
倒地的武將站在騎兵和刺雲道人之間,警惕的望著兩邊,對騎兵道:“呸,就憑你小小的禁軍也敢與本官相提並論,少給自己臉上貼金!”
騎兵緩緩下馬,麵向武將道:“先帝蒙塵,全怪那瓦剌人陰險毒辣,聖上臨危受命,繼承國統是天命所歸,大人又何必再做困獸之鬥呢!”
武將道:“亂臣賊子!聖上尚在瓦剌軍中,爾等不想營救之法卻另立新君,實乃天下第一之亂臣賊子!”
騎兵雙手抱於胸前,緩緩道:“張大人,世事如棋,你我不過是這廟堂之上一枚最不起眼的棋子,又何必自視甚高呢!如今新君繼位乃順應天道,大人又何必逆勢而為!”
隻見那武將冷哼道:“老子雖是小小的錦衣衛百戶官,卻也知忠君愛國禮義廉恥之理,新君一日拿不到玉璽,便一日不算名正言順!”
騎兵緩緩抽出佩刀,道:“張大人,在下言盡於此,若大人一意孤行,那也隻好成全大人氣節!”
被稱作張大人的武將直接揮刀向騎兵砍去,那騎兵站在原地擺好架勢,待武將衝至身前時橫刀迎去,卻被迎麵而來的強大衝勁頂得連連後退。
騎兵一邊用肩膀抵住刀背,一邊對身後的同伴喊道:“還愣著做什麽,來幫忙!”
眾騎兵縱馬上前,將武將團團圍住。
武將一邊加重持刀力道,一邊用眼角掃視四周,特別是站在遠處不知敵友的刺雲道人。
刺雲道士近身時便看到了武將腰間懸掛的錦衣衛腰牌,聽罷兩人的對話便倒吸了一口冷氣。
朝堂之爭紛繁複雜,向來不是江湖中人能輕易染指的。如今這事被他撞見,無論是錦衣衛和禁軍哪一方占上風,都不會讓他活著離開。
想到這,刺雲道士的冷汗便流了下來。
仔細分析當下形勢,顯然禁軍騎兵占據絕對上風,若自己出手幫他們,隻怕對方非但不會領情,反而要殺自己滅口。為今之計隻有先幫助武將解決騎兵,再殺死武將便輕而易舉。
反正這荒郊野外也不會有人經過,做的謹慎些讓官府以為錦衣衛與禁軍同歸於盡,自己便可悄然脫身。
想罷刺雲道人突然衝起向前一躍,眨眼間便將外圍一名騎兵從馬上踢翻下來,順手奪了他手上的官刀。
騎兵萬萬沒想到這旁觀的道士竟然如此大膽,毫無征兆對禁軍騎兵發動襲擊,一時間慌亂調轉馬頭迎戰。
刺雲道人所用刀法名喚“斬風”,意為刀法剛猛迅捷能斬風斷雨。
若是有江湖中人在場一定會驚奇如此驚世的斬風刀法竟然會被一個看似普通的老頭使出來,但若對方熟知巴蜀江湖門派便更會驚歎川蜀第一高手刺雲道長竟然會出現在千裏之外的河東路。
禁軍士兵對戰川蜀第一高手,自然是一點勝算都沒有,不到一刻鍾功夫,眾騎兵便被刺雲道長殺得幹幹淨淨。
刺雲道長雲淡風輕的扔下已經卷了刃的官刀,又順手撿起一把鋒利些的官刀,緩緩向錦衣衛武將走去。
武將早已精疲力竭倒在地上,此刻正靠在一塊巨大的石頭旁。看著迎麵慢慢走來的道士,武將苦笑了一聲說道:“修道之人戾氣重了些。”
刺雲道長斜眼瞥了瞥地上散亂的屍體,斬風刀法剛猛迅捷,造成的後果就是屍體往往都缺胳膊少腿散亂一地,因此顯得用刀之人格外殘忍。
刺雲道長冷冷迴到:“殺便殺了,用什麽手段重要嗎!”
武將已然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擦了擦嘴角的血跡道:“我後背的箭矢上有毒,道長不動手我也活不成了,如今我有一筆買賣想要與道長談談,保證道長隻賺不賠。”
刺雲道長停下腳步,思索片刻問道:“你且說來聽聽。”
武將雙手撐地用力直起身子說道:“我乃是京城錦衣衛百戶張顯宗,之所以被禁軍追殺是因為我身上有一件事關國體的物件。”
說完那武將從懷中掏出一件用綢布包裹的物件道:“此乃正統皇帝國璽,如今聖上北上狩獵未歸,亂臣賊子竊國篡權,需要這國璽蓋過的詔書方能名正言順,如今朝堂內外都在尋這正統國璽,切不可讓它落入賊人手中!”
刺雲道人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今夜這麻煩事還真是一件比一件大。
自去年正統皇帝在土木堡被瓦剌人生擒,朝廷一直號稱皇帝是北上狩獵,其實舉國上下都明白他是被瓦剌人捉了去,如今新皇帝連國號都改了,那老皇帝估計是迴不來了。
無論是正統皇帝還是景泰皇帝,對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關心的隻是能不能吃得飽穿得暖,至於皇帝是誰,是廟堂之上那群大人們該關心的事情。
刺雲悠悠道:“你是想將這國璽交托予我?”
武將點了點頭。
刺雲道長冷笑問道:“我為什麽要幫你?”
武將再次將身子往石頭上靠了靠,幽幽道:“在下在京中有座宅子,宅院中頗有些積蓄,若道長肯幫忙,願全部贈與道長。”
刺雲道長道:“你就不怕我拿了你的東西再把國璽交出去?”
武將無奈道:“道長覺得我還有的選嗎?”
刺雲道長揮了揮手中刀,道:“不必了,黃白之物我並不在意,將死之人何必對身後事如此執著,今夜你的忠心除了老道士以外這世上不會再有人知道了!”
武將道:“在下行事問心,凡事無愧於心便好,至於世人如何看我,不重要。今夜我雖身死但君恩已報,道長動手吧!”
刺雲道長正要揮刀動手,卻聽身後傳來一聲怯怯的聲音:“師父。”
扭頭看去原來樹下的許經年和劉懷安已經醒了,此刻兩人正揉搓著眼睛,兩顆毛茸茸的腦袋從被子裏鑽出來看著自己。
刺雲道長對劉懷安道:“把年兒眼睛遮上,我很快了事!”
未等劉懷安動手,許經年便說道:“師父,能不殺他嗎?”
刺雲道人奇怪道:“為何?”
許經年用低頭喃喃道:“他像我爹。”
刺雲道長向靠在石頭旁的張顯宗看去,細細看來這錦衣衛百戶與許開山卻有幾分相似,俱是身形魁梧麵目俊朗,給人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覺。
刺雲道長將刀藏於身後,走到許經年麵前輕輕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幽幽道:“他不是你爹。”
許經年閃著濕漉漉的眼睛,低聲道:“我想我爹了。”
刺雲道長歎了口氣,道:“也罷!”
轉頭對遠處的張顯宗說到:“今夜你運氣不錯,以老道的行事作風定是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的。但既然我徒弟開口了,便賣與你一個人情。現如今給你兩條路:第一條老夫為你解毒救命,但國璽我會交予官府;第二條老夫替你保管國璽,但你就要留在這樹林中等待毒發身亡。”
“我選第二條!”張顯宗毫不猶豫道。
刺雲道長盯著張顯宗的眼睛,似是想要看清對方眼中的堅毅是真誠還是偽裝,半晌才怪笑道:“剛才你若是選第一條路,老道二話不說便了結了你!”
說完自懷中掏出一個瓷瓶,將瓶中的藥丸倒出兩粒遞給張顯宗,道:“百草清,可解百毒,當下先服一粒,明日午時再服一粒。”
張顯宗接過藥丸服了一粒,艱難拱手施禮道:“道長救命之恩在下銘記於心!”
刺雲道長將手一擺道:“不必,這恩情你要記便記在我徒弟身上。”
張顯宗以刀撐地緩緩站起身,走到許經年麵前,突然跪在地上施了一禮,道:“小兄弟,大恩不言謝!此物乃是我家傳之寶,贈與你做個信物,將來若遇到困難可來京城錦衣衛處尋我。”
說完將一柄匕首遞給許經年,隻見這匕首通體烏黑,刀柄處以黑繩纏繞,許經年好奇地將匕首從鞘中拔出,隻見刀身寒光閃現,靠近刀柄處刻著“黑鴉”二字。
刺雲道長上前道:“好了,來時路問來時人,去時事歸去時說,你我本就不同路,你且在此休息吧,我們要繼續趕路了!記住,今夜之事若說與外人,哪怕追到天涯海角老夫也一定取你性命!”
張顯宗忙拱手道:“在下不敢!”
刺雲道長將許經年劉懷安二人安置到驢車上,又把被子蓋到二人身上,趕著驢車晃晃悠悠向南駛去。
清晨時分,三人一驢終於到了下一座縣城。
小毛驢已經開始咿咿呀呀的抗議了,刺雲道長迴頭看了看驢車上睡得正香的兩個娃娃,臉上閃過一絲笑意,見許經年手上還抓著昨夜新得的黑鴉匕首,便伸手將那匕首收入懷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通體烏黑的匕首雖然未見得是什麽曠世兵器,但怪異的顏色太過紮眼,放在一個五歲男孩兒的手上難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城門開放還早,將小毛驢拴在城外的一棵大樹上,刺雲道人就地盤膝打坐休息了起來。
也不知睡了多久,隻覺得鼻孔處一陣瘙癢,“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刺雲道長睜開眼睛便看到兩個娃娃正蹲在麵前,調皮的小孫女手上正捏著一根狗尾巴草準備往自己鼻孔裏塞。
刺雲道長罵了聲“臭丫頭”,脫下草鞋作勢朝小丫頭頭上拍去,卻見小丫頭雙腳朝前一蹬身體疾速向後飛去。
許經年看到隨手施展輕功的劉懷安,露出一副羨慕的表情,刺雲道長見狀笑道:“傻小子,這點三腳貓的功夫有什麽好羨慕的,等咱到家,師父教你萬人敵之術。”
許經年撓撓小腦袋歪頭問道:“師父,那是什麽東西?”
刺雲道人將小經年攬入懷中,道:“你要記住,一個人武藝再高強也有力竭的時候,若想天下無敵,就要學排兵布陣之術,揮手間決斷千萬人生死!”
小經年似懂非懂的追問道:“什麽是排兵布陣之術?”
刺雲道長迴道:“兵者,詭道也!為師且來問你,這天底下最鋒利的兵器是什麽?”
小經年想了想,道:“是黑鴉!”
刺雲道長搖搖頭道:“不對,是人心!人心之鋒利在於可在千裏外以一封書信操控殺人,可十年磨一劍以複血仇!這排兵布將之術,便是操控千萬人的心使其為我所用,這千萬人便是我手中劍,這柄劍,斷了自然會生出新刃,彎了亦可恢複如初,我可執劍上沙場,也可於千裏外禦劍殺敵!”
小經年抬頭看了看師父,又看了看飛到遠處的劉懷安,道:“我還是喜歡姐姐的輕功!”
刺雲道長眼睛盯著遠處,幽幽道:“等迴到巴中,你很快便能學了。”
內力深厚的武者目力耳力都十分敏銳,刺雲道人運功細聽,幾批快馬正自東南方向疾馳而來,伴隨著馬蹄聲的還有箭矢射出的“嗖嗖”聲,刺雲縱身一躍跳上一棵大樹,幾下便躍至樹頂,放眼望去幾個身著甲胄的騎兵正追趕著一名武將。
武將身著錦衣華服,身材魁梧麵目俊朗,後肩處一枚箭矢深深沒入肉中,但見他一邊拚命拽拉韁繩一邊不時迴頭觀望,身後的騎兵窮追不舍,箭矢一根根從武將身邊劃過。
刺雲道長打樹上看著這隊人馬向自己這邊奔來,想到樹下睡著的兩個小家夥,思索片刻後施展輕功向對方迎去。
那武將遠遠便瞧見飛來一人,下意識以為是後麵騎兵事先埋伏的人馬,連忙抽出腰間佩刀準備應戰,卻不想這一分心後麵一直冷箭“嗖”的一聲便射中了後背。
武將應聲落馬,在地上翻滾了幾下立刻爬了起來,手持長刀保持著戒備姿態。
騎兵隊伍見狀也停下腳步,為首的騎兵跨於馬上,雙手握著韁繩,用力蹬了兩下馬鐙,身下的黑馬又向前走了兩步,騎兵道:“張大人,你我同為行伍,刀兵相見非我所願,不如大人放下兵器,咱們好好聊聊!”
倒地的武將站在騎兵和刺雲道人之間,警惕的望著兩邊,對騎兵道:“呸,就憑你小小的禁軍也敢與本官相提並論,少給自己臉上貼金!”
騎兵緩緩下馬,麵向武將道:“先帝蒙塵,全怪那瓦剌人陰險毒辣,聖上臨危受命,繼承國統是天命所歸,大人又何必再做困獸之鬥呢!”
武將道:“亂臣賊子!聖上尚在瓦剌軍中,爾等不想營救之法卻另立新君,實乃天下第一之亂臣賊子!”
騎兵雙手抱於胸前,緩緩道:“張大人,世事如棋,你我不過是這廟堂之上一枚最不起眼的棋子,又何必自視甚高呢!如今新君繼位乃順應天道,大人又何必逆勢而為!”
隻見那武將冷哼道:“老子雖是小小的錦衣衛百戶官,卻也知忠君愛國禮義廉恥之理,新君一日拿不到玉璽,便一日不算名正言順!”
騎兵緩緩抽出佩刀,道:“張大人,在下言盡於此,若大人一意孤行,那也隻好成全大人氣節!”
被稱作張大人的武將直接揮刀向騎兵砍去,那騎兵站在原地擺好架勢,待武將衝至身前時橫刀迎去,卻被迎麵而來的強大衝勁頂得連連後退。
騎兵一邊用肩膀抵住刀背,一邊對身後的同伴喊道:“還愣著做什麽,來幫忙!”
眾騎兵縱馬上前,將武將團團圍住。
武將一邊加重持刀力道,一邊用眼角掃視四周,特別是站在遠處不知敵友的刺雲道人。
刺雲道士近身時便看到了武將腰間懸掛的錦衣衛腰牌,聽罷兩人的對話便倒吸了一口冷氣。
朝堂之爭紛繁複雜,向來不是江湖中人能輕易染指的。如今這事被他撞見,無論是錦衣衛和禁軍哪一方占上風,都不會讓他活著離開。
想到這,刺雲道士的冷汗便流了下來。
仔細分析當下形勢,顯然禁軍騎兵占據絕對上風,若自己出手幫他們,隻怕對方非但不會領情,反而要殺自己滅口。為今之計隻有先幫助武將解決騎兵,再殺死武將便輕而易舉。
反正這荒郊野外也不會有人經過,做的謹慎些讓官府以為錦衣衛與禁軍同歸於盡,自己便可悄然脫身。
想罷刺雲道人突然衝起向前一躍,眨眼間便將外圍一名騎兵從馬上踢翻下來,順手奪了他手上的官刀。
騎兵萬萬沒想到這旁觀的道士竟然如此大膽,毫無征兆對禁軍騎兵發動襲擊,一時間慌亂調轉馬頭迎戰。
刺雲道人所用刀法名喚“斬風”,意為刀法剛猛迅捷能斬風斷雨。
若是有江湖中人在場一定會驚奇如此驚世的斬風刀法竟然會被一個看似普通的老頭使出來,但若對方熟知巴蜀江湖門派便更會驚歎川蜀第一高手刺雲道長竟然會出現在千裏之外的河東路。
禁軍士兵對戰川蜀第一高手,自然是一點勝算都沒有,不到一刻鍾功夫,眾騎兵便被刺雲道長殺得幹幹淨淨。
刺雲道長雲淡風輕的扔下已經卷了刃的官刀,又順手撿起一把鋒利些的官刀,緩緩向錦衣衛武將走去。
武將早已精疲力竭倒在地上,此刻正靠在一塊巨大的石頭旁。看著迎麵慢慢走來的道士,武將苦笑了一聲說道:“修道之人戾氣重了些。”
刺雲道長斜眼瞥了瞥地上散亂的屍體,斬風刀法剛猛迅捷,造成的後果就是屍體往往都缺胳膊少腿散亂一地,因此顯得用刀之人格外殘忍。
刺雲道長冷冷迴到:“殺便殺了,用什麽手段重要嗎!”
武將已然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擦了擦嘴角的血跡道:“我後背的箭矢上有毒,道長不動手我也活不成了,如今我有一筆買賣想要與道長談談,保證道長隻賺不賠。”
刺雲道長停下腳步,思索片刻問道:“你且說來聽聽。”
武將雙手撐地用力直起身子說道:“我乃是京城錦衣衛百戶張顯宗,之所以被禁軍追殺是因為我身上有一件事關國體的物件。”
說完那武將從懷中掏出一件用綢布包裹的物件道:“此乃正統皇帝國璽,如今聖上北上狩獵未歸,亂臣賊子竊國篡權,需要這國璽蓋過的詔書方能名正言順,如今朝堂內外都在尋這正統國璽,切不可讓它落入賊人手中!”
刺雲道人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今夜這麻煩事還真是一件比一件大。
自去年正統皇帝在土木堡被瓦剌人生擒,朝廷一直號稱皇帝是北上狩獵,其實舉國上下都明白他是被瓦剌人捉了去,如今新皇帝連國號都改了,那老皇帝估計是迴不來了。
無論是正統皇帝還是景泰皇帝,對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別,他們關心的隻是能不能吃得飽穿得暖,至於皇帝是誰,是廟堂之上那群大人們該關心的事情。
刺雲悠悠道:“你是想將這國璽交托予我?”
武將點了點頭。
刺雲道長冷笑問道:“我為什麽要幫你?”
武將再次將身子往石頭上靠了靠,幽幽道:“在下在京中有座宅子,宅院中頗有些積蓄,若道長肯幫忙,願全部贈與道長。”
刺雲道長道:“你就不怕我拿了你的東西再把國璽交出去?”
武將無奈道:“道長覺得我還有的選嗎?”
刺雲道長揮了揮手中刀,道:“不必了,黃白之物我並不在意,將死之人何必對身後事如此執著,今夜你的忠心除了老道士以外這世上不會再有人知道了!”
武將道:“在下行事問心,凡事無愧於心便好,至於世人如何看我,不重要。今夜我雖身死但君恩已報,道長動手吧!”
刺雲道長正要揮刀動手,卻聽身後傳來一聲怯怯的聲音:“師父。”
扭頭看去原來樹下的許經年和劉懷安已經醒了,此刻兩人正揉搓著眼睛,兩顆毛茸茸的腦袋從被子裏鑽出來看著自己。
刺雲道長對劉懷安道:“把年兒眼睛遮上,我很快了事!”
未等劉懷安動手,許經年便說道:“師父,能不殺他嗎?”
刺雲道人奇怪道:“為何?”
許經年用低頭喃喃道:“他像我爹。”
刺雲道長向靠在石頭旁的張顯宗看去,細細看來這錦衣衛百戶與許開山卻有幾分相似,俱是身形魁梧麵目俊朗,給人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覺。
刺雲道長將刀藏於身後,走到許經年麵前輕輕摸了摸他的小腦袋,幽幽道:“他不是你爹。”
許經年閃著濕漉漉的眼睛,低聲道:“我想我爹了。”
刺雲道長歎了口氣,道:“也罷!”
轉頭對遠處的張顯宗說到:“今夜你運氣不錯,以老道的行事作風定是要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的。但既然我徒弟開口了,便賣與你一個人情。現如今給你兩條路:第一條老夫為你解毒救命,但國璽我會交予官府;第二條老夫替你保管國璽,但你就要留在這樹林中等待毒發身亡。”
“我選第二條!”張顯宗毫不猶豫道。
刺雲道長盯著張顯宗的眼睛,似是想要看清對方眼中的堅毅是真誠還是偽裝,半晌才怪笑道:“剛才你若是選第一條路,老道二話不說便了結了你!”
說完自懷中掏出一個瓷瓶,將瓶中的藥丸倒出兩粒遞給張顯宗,道:“百草清,可解百毒,當下先服一粒,明日午時再服一粒。”
張顯宗接過藥丸服了一粒,艱難拱手施禮道:“道長救命之恩在下銘記於心!”
刺雲道長將手一擺道:“不必,這恩情你要記便記在我徒弟身上。”
張顯宗以刀撐地緩緩站起身,走到許經年麵前,突然跪在地上施了一禮,道:“小兄弟,大恩不言謝!此物乃是我家傳之寶,贈與你做個信物,將來若遇到困難可來京城錦衣衛處尋我。”
說完將一柄匕首遞給許經年,隻見這匕首通體烏黑,刀柄處以黑繩纏繞,許經年好奇地將匕首從鞘中拔出,隻見刀身寒光閃現,靠近刀柄處刻著“黑鴉”二字。
刺雲道長上前道:“好了,來時路問來時人,去時事歸去時說,你我本就不同路,你且在此休息吧,我們要繼續趕路了!記住,今夜之事若說與外人,哪怕追到天涯海角老夫也一定取你性命!”
張顯宗忙拱手道:“在下不敢!”
刺雲道長將許經年劉懷安二人安置到驢車上,又把被子蓋到二人身上,趕著驢車晃晃悠悠向南駛去。
清晨時分,三人一驢終於到了下一座縣城。
小毛驢已經開始咿咿呀呀的抗議了,刺雲道長迴頭看了看驢車上睡得正香的兩個娃娃,臉上閃過一絲笑意,見許經年手上還抓著昨夜新得的黑鴉匕首,便伸手將那匕首收入懷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通體烏黑的匕首雖然未見得是什麽曠世兵器,但怪異的顏色太過紮眼,放在一個五歲男孩兒的手上難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城門開放還早,將小毛驢拴在城外的一棵大樹上,刺雲道人就地盤膝打坐休息了起來。
也不知睡了多久,隻覺得鼻孔處一陣瘙癢,“阿嚏”一聲打了個噴嚏,刺雲道長睜開眼睛便看到兩個娃娃正蹲在麵前,調皮的小孫女手上正捏著一根狗尾巴草準備往自己鼻孔裏塞。
刺雲道長罵了聲“臭丫頭”,脫下草鞋作勢朝小丫頭頭上拍去,卻見小丫頭雙腳朝前一蹬身體疾速向後飛去。
許經年看到隨手施展輕功的劉懷安,露出一副羨慕的表情,刺雲道長見狀笑道:“傻小子,這點三腳貓的功夫有什麽好羨慕的,等咱到家,師父教你萬人敵之術。”
許經年撓撓小腦袋歪頭問道:“師父,那是什麽東西?”
刺雲道人將小經年攬入懷中,道:“你要記住,一個人武藝再高強也有力竭的時候,若想天下無敵,就要學排兵布陣之術,揮手間決斷千萬人生死!”
小經年似懂非懂的追問道:“什麽是排兵布陣之術?”
刺雲道長迴道:“兵者,詭道也!為師且來問你,這天底下最鋒利的兵器是什麽?”
小經年想了想,道:“是黑鴉!”
刺雲道長搖搖頭道:“不對,是人心!人心之鋒利在於可在千裏外以一封書信操控殺人,可十年磨一劍以複血仇!這排兵布將之術,便是操控千萬人的心使其為我所用,這千萬人便是我手中劍,這柄劍,斷了自然會生出新刃,彎了亦可恢複如初,我可執劍上沙場,也可於千裏外禦劍殺敵!”
小經年抬頭看了看師父,又看了看飛到遠處的劉懷安,道:“我還是喜歡姐姐的輕功!”
刺雲道長眼睛盯著遠處,幽幽道:“等迴到巴中,你很快便能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