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退迴長城,保爾全屍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作者:佛係無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僅不投降,還向咱們發布宣戰詔書?說了啥,念我聽聽。”
李文忠沒想到北元現在這麽有種了嗎?
那先前北伐的時候,慫啥。
“是,宣戰詔書上說,天地之道,和為貴,萬物之生,協為常,是以聖人治世,首重和平,以德化人,以禮安邦。
我泱泱大元,昔年肅清萬邦,主神州沉浮,昔先祖英雄,問鼎中原,承天之寵,築萬世基業。
後朝綱不振,奸臣當道,百姓困苦,天怒人怨,不得已棄神州而重退草原,十幾年以來,從未大舉進犯爾中原之地。
今日爾等興兵來犯,意欲亡我大元,吾皇素來仁義之風,廣為流傳,手下文臣皆治世之能臣。
手下武將皆黃沙百戰,血撒沙場,璀璨而壯烈,兵戈起成災劫,此兵戈之禍乃爾中原亂我蒙古也。
我大元赴此戰,不為爭強鬥勝,隻為拯我黎民於倒懸之間,須知,曆史歲月陰晴有缺,亦半步勝天。
我蒙古鐵騎,不曾忘家國偉業,吾等以身鑄利劍,未嚐不可與爾等一較高下,爾大明國雖大,然,好戰必亡。
爾明廷鯨豚草原之心已昭然若揭,今我大元重整王師,承天地正氣,稟忠義之道,與爾等一決雌雄於草原……”
斥候還沒念完,就被藍玉打斷了。
“等等等等,說什麽嘰裏咕嚕的?這怎麽聽著那麽像那群腐儒寫的?”
徐允恭笑了笑道,“殿下焚書坑儒,不保證沒有那群貪生怕死之腐儒賣國求榮,投靠北元。”
李文忠微微頷首,追問道:“嗯,那這份宣戰詔書裏還有其他什麽內容嗎?有沒有約定具體的時間?”
站在一旁的斥候趕忙迴應道,“迴將軍,詔書上並未寫明時間,隻是在最後的部分留下了這麽一句話,退迴長城,保爾全屍。”
聽聞此言,在場的眾人先是一怔,隨後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
其中一人咧著嘴嘲笑道,“哎喲喂,我勒個去!這說話的口氣可真是比我的腳氣還要大呀!”
另一人也跟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不曉得情況的人,恐怕還會誤以為如今的北元依舊處於成吉思汗那個輝煌的時代呢!”
又有一人滿臉不屑地譏諷道,“哼,這家夥還真能吹牛啊!難不成他們以為這樣就能把咱們給嚇死?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這時,有人搖著頭感歎道,“依我看呐,這些家夥自以為是統治了中原大地幾十年,就自認為對中原文化了如指掌了,瞧瞧他們寫的這份宣戰詔書,純粹就是東施效顰,隻學得了表麵的形式,卻根本領悟不到其中的精髓所在,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還有人戲謔的補充道,“哈哈,說得太形象了!活脫脫就是一副穿上了龍袍卻怎麽看都不像太子的既視感,哈哈。”
就這樣,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紛紛嘲笑起來,誰也想不通此時的元庭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如此狂妄的底氣,竟敢說出這般不知天高地厚的話語。
是打算笑死我們嗎?
殺不死我們,打算笑死我們?
“好了,說正事兒,北元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了,但是仍然不可小覷,大家討論一下具體的作戰方法吧。”
李文忠止住笑意,招唿大家說正事兒。
常茂啃著大羊排說道,“你們說就行,衝鋒的時候讓俺帶隊就好。”
嘿嘿,衝鋒的才是跑得最快的。
到時候封狼居胥,你們別想趕上我。
藍玉看向了李景隆,“李九江,你們從西番這麽快趕來,用的啥戰術大破敵軍啊?你指揮的嗎?”
“當時是這樣的……”
李景隆巴拉巴拉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眾人沒想到李景隆這小子竟然這麽大膽,第一戰就敢冒險。
“李九江,你為什麽有必贏的把握呢?你不怕輸嗎?”朱樉好奇的問道。
李景隆咧嘴一笑,“打仗嘛,攻心為上,攻身為下,有時候要預判敵人的預判,有時候又得反其道而行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此為兵者詭道也。”
朱棡也追著問道,“那你打贏了,為什麽不退迴涼州補給糧草,而是選擇吃人?你這不是沒苦硬吃嗎?”
“晉王殿下,我要是迴涼州了,那我不成傻嗶了嗎?
迴涼州雖然能補給糧草,但是一來一迴耽誤時間不說。
而且到時候找黔國公補充糧草,那是得欠人情的。
再說了,我要是帶兵撤迴,敵軍反應過來追上來怎麽辦?
涼州那邊可還沒有做好軍事部署呢,我到時候不是把敵軍大軍引過去了嗎?
最重要的是,我是抗命出來的,迴去了被扣下了咋辦?
我要的是封狼居胥,不是陷陣斬將這點小打小鬧啊。
我爹從小就教我,有第二個選擇之前,永遠不要去選欠人情。
哪怕第二個選擇很殘忍,別人欠我人情可以,我欠別人不行。
再者說,這一關是每個為將為帥的人都要經曆的一關,你們誰沒吃過?”
李景隆笑著反問道。
你笑我傻,我笑你才傻。
不過李景隆的話很有道理,糧草不可能永遠次次都及時送到,所以吃人很常見。
災荒之年,易子而食更是習以為常。
那已經不是人了,那就是鍋裏一團肉。
遲早都要經曆這一關的,早經曆和晚經曆都一樣,除非有辦法保證糧草永遠不斷絕,永遠能跟得上。
在的李文忠、藍玉、常茂他們這些從元末過來的人,就真能頓頓有糧草?
李文忠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沒想到你這個逆子雖然混賬,但是還是聽進去了為父的教誨的。”
“這可是保命手段,肯定聽得進去啊,我李九江多惜命啊。”李景隆笑著說道。
主要是怕耽誤自己來草原封狼居胥的事情。
相比於迴涼州補充糧草,快馬趕到草原,做那封狼居胥的事情顯然更重要。
若不是虎賁本就是重甲,李景隆都想讓他們把鎧甲丟了,直接輕裝策馬趕來。
“戰爭是殘酷的,這種現象很常見,習慣就好。”藍玉倒沒覺得李景隆做錯了。
李文忠沒想到北元現在這麽有種了嗎?
那先前北伐的時候,慫啥。
“是,宣戰詔書上說,天地之道,和為貴,萬物之生,協為常,是以聖人治世,首重和平,以德化人,以禮安邦。
我泱泱大元,昔年肅清萬邦,主神州沉浮,昔先祖英雄,問鼎中原,承天之寵,築萬世基業。
後朝綱不振,奸臣當道,百姓困苦,天怒人怨,不得已棄神州而重退草原,十幾年以來,從未大舉進犯爾中原之地。
今日爾等興兵來犯,意欲亡我大元,吾皇素來仁義之風,廣為流傳,手下文臣皆治世之能臣。
手下武將皆黃沙百戰,血撒沙場,璀璨而壯烈,兵戈起成災劫,此兵戈之禍乃爾中原亂我蒙古也。
我大元赴此戰,不為爭強鬥勝,隻為拯我黎民於倒懸之間,須知,曆史歲月陰晴有缺,亦半步勝天。
我蒙古鐵騎,不曾忘家國偉業,吾等以身鑄利劍,未嚐不可與爾等一較高下,爾大明國雖大,然,好戰必亡。
爾明廷鯨豚草原之心已昭然若揭,今我大元重整王師,承天地正氣,稟忠義之道,與爾等一決雌雄於草原……”
斥候還沒念完,就被藍玉打斷了。
“等等等等,說什麽嘰裏咕嚕的?這怎麽聽著那麽像那群腐儒寫的?”
徐允恭笑了笑道,“殿下焚書坑儒,不保證沒有那群貪生怕死之腐儒賣國求榮,投靠北元。”
李文忠微微頷首,追問道:“嗯,那這份宣戰詔書裏還有其他什麽內容嗎?有沒有約定具體的時間?”
站在一旁的斥候趕忙迴應道,“迴將軍,詔書上並未寫明時間,隻是在最後的部分留下了這麽一句話,退迴長城,保爾全屍。”
聽聞此言,在場的眾人先是一怔,隨後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
其中一人咧著嘴嘲笑道,“哎喲喂,我勒個去!這說話的口氣可真是比我的腳氣還要大呀!”
另一人也跟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不曉得情況的人,恐怕還會誤以為如今的北元依舊處於成吉思汗那個輝煌的時代呢!”
又有一人滿臉不屑地譏諷道,“哼,這家夥還真能吹牛啊!難不成他們以為這樣就能把咱們給嚇死?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這時,有人搖著頭感歎道,“依我看呐,這些家夥自以為是統治了中原大地幾十年,就自認為對中原文化了如指掌了,瞧瞧他們寫的這份宣戰詔書,純粹就是東施效顰,隻學得了表麵的形式,卻根本領悟不到其中的精髓所在,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還有人戲謔的補充道,“哈哈,說得太形象了!活脫脫就是一副穿上了龍袍卻怎麽看都不像太子的既視感,哈哈。”
就這樣,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紛紛嘲笑起來,誰也想不通此時的元庭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如此狂妄的底氣,竟敢說出這般不知天高地厚的話語。
是打算笑死我們嗎?
殺不死我們,打算笑死我們?
“好了,說正事兒,北元雖然已經日薄西山了,但是仍然不可小覷,大家討論一下具體的作戰方法吧。”
李文忠止住笑意,招唿大家說正事兒。
常茂啃著大羊排說道,“你們說就行,衝鋒的時候讓俺帶隊就好。”
嘿嘿,衝鋒的才是跑得最快的。
到時候封狼居胥,你們別想趕上我。
藍玉看向了李景隆,“李九江,你們從西番這麽快趕來,用的啥戰術大破敵軍啊?你指揮的嗎?”
“當時是這樣的……”
李景隆巴拉巴拉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眾人沒想到李景隆這小子竟然這麽大膽,第一戰就敢冒險。
“李九江,你為什麽有必贏的把握呢?你不怕輸嗎?”朱樉好奇的問道。
李景隆咧嘴一笑,“打仗嘛,攻心為上,攻身為下,有時候要預判敵人的預判,有時候又得反其道而行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此為兵者詭道也。”
朱棡也追著問道,“那你打贏了,為什麽不退迴涼州補給糧草,而是選擇吃人?你這不是沒苦硬吃嗎?”
“晉王殿下,我要是迴涼州了,那我不成傻嗶了嗎?
迴涼州雖然能補給糧草,但是一來一迴耽誤時間不說。
而且到時候找黔國公補充糧草,那是得欠人情的。
再說了,我要是帶兵撤迴,敵軍反應過來追上來怎麽辦?
涼州那邊可還沒有做好軍事部署呢,我到時候不是把敵軍大軍引過去了嗎?
最重要的是,我是抗命出來的,迴去了被扣下了咋辦?
我要的是封狼居胥,不是陷陣斬將這點小打小鬧啊。
我爹從小就教我,有第二個選擇之前,永遠不要去選欠人情。
哪怕第二個選擇很殘忍,別人欠我人情可以,我欠別人不行。
再者說,這一關是每個為將為帥的人都要經曆的一關,你們誰沒吃過?”
李景隆笑著反問道。
你笑我傻,我笑你才傻。
不過李景隆的話很有道理,糧草不可能永遠次次都及時送到,所以吃人很常見。
災荒之年,易子而食更是習以為常。
那已經不是人了,那就是鍋裏一團肉。
遲早都要經曆這一關的,早經曆和晚經曆都一樣,除非有辦法保證糧草永遠不斷絕,永遠能跟得上。
在的李文忠、藍玉、常茂他們這些從元末過來的人,就真能頓頓有糧草?
李文忠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沒想到你這個逆子雖然混賬,但是還是聽進去了為父的教誨的。”
“這可是保命手段,肯定聽得進去啊,我李九江多惜命啊。”李景隆笑著說道。
主要是怕耽誤自己來草原封狼居胥的事情。
相比於迴涼州補充糧草,快馬趕到草原,做那封狼居胥的事情顯然更重要。
若不是虎賁本就是重甲,李景隆都想讓他們把鎧甲丟了,直接輕裝策馬趕來。
“戰爭是殘酷的,這種現象很常見,習慣就好。”藍玉倒沒覺得李景隆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