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押下去,等明年秋決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作者:佛係無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不禁心中一驚,那傳說中的鳳字營竟然真的存在?
自己隻聽說過鳳字營,而且隻有隻言片語而已,具體的不得而知,但誰能想到它竟會真實的出現在眼前!
自己皇奶奶手裏真有鳳字營。
一旁的藍玉對於這鳳字營也是略有耳聞,然而他始終無法確定其真實性,此刻聽到馬皇後提及要用鳳字營去調查兩江鹽稅一事,藍玉忍不住開口道
“大姐,讓鳳字營去查兩江鹽稅之事,是否需要再慎重考慮一番呢?畢竟此事關係重大,萬一……”
馬皇後鳳眸微抬,目光如炬地看向藍玉,“如今都是大明了,難道還有人認為女子不如男?”
馬皇後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藍玉聞言,頓時嚇得麵色一白,連忙低下頭來,惶恐地迴應道,“臣不敢,臣絕無此意,請太後娘娘恕罪!”
媽耶,自己剛剛竟然在質疑大姐。
馬皇後看向方孝儒,“你叫方孝儒是吧?”
“罪臣正是方孝儒。”方孝儒迴答道。
如今的方孝儒還很年輕,剛入官場不久,誰曾想就遇到這麽個事兒。
“本宮知道你,你是一代之宗大明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的弟子,對吧?”馬皇後又問。
方孝儒聞言,心裏頓時一慌。
自己的老師是宋濂不假,但是現在來說,自己老師還是個罪臣啊。
洪武十三年,宋慎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導致宋濂一家遭禍,宋慎與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
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後及太子朱標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還沒到四川,死在了路上。
洪武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宋濂因病逝於夔州,享年七十二歲。
宋濂與劉基並稱為一代之宗,還被朱元璋譽為大明開國文臣之首,李善長都排在宋濂後麵。
可是因為胡惟庸案,宋濂遭誅,現在還沒有正名呢。
馬皇後突然提起宋濂,這不會是還想給自己罪加一等吧?
但是方孝儒也不敢否認啊,一時間也猜不透馬皇後的想法,“是,罪臣恩師正是宋濂。”
馬皇後嗯了一聲,“那你身為欽差,為什麽要受賄?你初入官場,委你欽差重任,可謂皇恩浩蕩,你何故欺君罔上!”
“太後娘娘恕罪,罪臣知罪,當時見那是聖人親傳手抄論語,算不上金銀財寶,罪臣這才收了的。”
方孝儒想哭。
嗚嗚嗚,我太難了。
儒家誤我,孔家誤我,嗚嗚嗚。
“既如此,那你為何誣陷鄭國公呢?你覺得鄭國公作為舅舅,會反他外甥嗎?”
馬皇後繼續問道。
方孝儒說道,“可,可鄭國公私造甲胄兵刃,句句屬實啊。”
馬皇後站起身來,抖了抖身上的鳳袍。
“那你為什麽就不想想徐達湯和他們這些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不去彈劾鄭國公呢?
還是說,你認為他們之間的義氣已經到了我剛剛可以默許鄭國公造反,毀掉大明,毀掉他外甥的江山?”
聽到這話,方孝儒的腦子有點沒有反應過來。
啥情況?
啥情況啊。
“可舅舅也不是一心幫外甥的,唐之長孫無忌,已有先例啊。”方孝儒辯解道。
馬皇後又問,“那你說是鄭國公跟長孫無忌一樣,是個權臣?鄭國公結黨營私了?還是說他把持朝政了?嗯?玩權謀,鄭國公他那個腦子夠用嗎?”
常茂:幹娘,雖然你說的是事實,但你也不用這麽貶低小茂吧,俺最近在長腦子了。
“可……可他私造甲胄兵刃,這就是要謀反啊。”方孝儒就認這個死理。
馬皇後搖了搖頭,“你隻看到鄭國公私造甲胄兵刃,那你為什麽不想想鄭國公為什麽要造甲胄和兵刃?”
朱雄英也站起身來道,“方孝儒,孤告訴你一句話,記牢了,下輩子說不定用得上,任何不合理的規矩,肯定隻有原因的,任何不合理的事情,肯定是有內情的,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句話你記牢了!”
“雄英是江山繼承人,他不比你這個臣子更擔心江山的未來?錦衣衛難道就不會匯報鄭國公的事情?
李善長他們這些人為什麽沒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嗎?不,是因為他們不犯蠢,你怎麽就不想想小茂還是國公?”
馬皇後無奈的搖了搖頭,讀書讀傻了的腐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此刻方孝儒的腦子嗡嗡的。
自己這好像不僅沒有做到想象中檢舉有功,從輕處置,好像還讓自己罪加一等了。
臥槽。
朱雄英歎了口氣,“生要你生個清楚,死要你死個明白,下輩子,別讀書讀成了一個傻子了,來人。”
“屬下在。”外麵馬上進來兩個錦衣衛。
“把他帶下去吧,人抓齊之後,明年秋後問斬,十族盡誅。”
朱雄英揮了揮手,讓人帶下去了。
“是。”錦衣衛領命,把癱軟的方孝儒架了起來,拖出了乾清宮。
藍玉有些疑惑,“太子,為什麽要等到明年秋決呢?如此腐儒,當立斬啊!”
朱雄英聽後,笑著看向了馬皇後。
馬皇後微微一笑,“小龍啊,方孝儒是宋濂的弟子,而宋濂是標兒的老師,你品,你細品。”
聽到這話,藍玉倒吸一口涼氣,似乎明白了什麽。
朱雄英這是在等朱標的行動啊。
殺人不夠,還得誅心啊。
“臣明白了。”藍玉拱了拱手。
馬皇後嗯了一聲,“那就下去吧,告訴小茂,放手去辦就是了。”
“是,臣告退。”藍玉領命退下。
有馬皇後這番話,常茂不再有後顧之憂了。
雖然常茂也沒想到這層憂。
“皇奶奶,我打算為宋濂正名,這一代之宗成了罪臣,也令人惋惜。”
朱雄英看向馬皇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馬皇後微微點頭,“是該正名了,你皇爺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偏激了,你看著辦即可。”
馬皇後對此沒意見,畢竟當時保下宋濂也是自己參與了的。
宋濂罪不至死,一代之宗死得如此唏噓,也很可悲。
自己隻聽說過鳳字營,而且隻有隻言片語而已,具體的不得而知,但誰能想到它竟會真實的出現在眼前!
自己皇奶奶手裏真有鳳字營。
一旁的藍玉對於這鳳字營也是略有耳聞,然而他始終無法確定其真實性,此刻聽到馬皇後提及要用鳳字營去調查兩江鹽稅一事,藍玉忍不住開口道
“大姐,讓鳳字營去查兩江鹽稅之事,是否需要再慎重考慮一番呢?畢竟此事關係重大,萬一……”
馬皇後鳳眸微抬,目光如炬地看向藍玉,“如今都是大明了,難道還有人認為女子不如男?”
馬皇後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藍玉聞言,頓時嚇得麵色一白,連忙低下頭來,惶恐地迴應道,“臣不敢,臣絕無此意,請太後娘娘恕罪!”
媽耶,自己剛剛竟然在質疑大姐。
馬皇後看向方孝儒,“你叫方孝儒是吧?”
“罪臣正是方孝儒。”方孝儒迴答道。
如今的方孝儒還很年輕,剛入官場不久,誰曾想就遇到這麽個事兒。
“本宮知道你,你是一代之宗大明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的弟子,對吧?”馬皇後又問。
方孝儒聞言,心裏頓時一慌。
自己的老師是宋濂不假,但是現在來說,自己老師還是個罪臣啊。
洪武十三年,宋慎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導致宋濂一家遭禍,宋慎與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
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後及太子朱標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還沒到四川,死在了路上。
洪武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宋濂因病逝於夔州,享年七十二歲。
宋濂與劉基並稱為一代之宗,還被朱元璋譽為大明開國文臣之首,李善長都排在宋濂後麵。
可是因為胡惟庸案,宋濂遭誅,現在還沒有正名呢。
馬皇後突然提起宋濂,這不會是還想給自己罪加一等吧?
但是方孝儒也不敢否認啊,一時間也猜不透馬皇後的想法,“是,罪臣恩師正是宋濂。”
馬皇後嗯了一聲,“那你身為欽差,為什麽要受賄?你初入官場,委你欽差重任,可謂皇恩浩蕩,你何故欺君罔上!”
“太後娘娘恕罪,罪臣知罪,當時見那是聖人親傳手抄論語,算不上金銀財寶,罪臣這才收了的。”
方孝儒想哭。
嗚嗚嗚,我太難了。
儒家誤我,孔家誤我,嗚嗚嗚。
“既如此,那你為何誣陷鄭國公呢?你覺得鄭國公作為舅舅,會反他外甥嗎?”
馬皇後繼續問道。
方孝儒說道,“可,可鄭國公私造甲胄兵刃,句句屬實啊。”
馬皇後站起身來,抖了抖身上的鳳袍。
“那你為什麽就不想想徐達湯和他們這些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不去彈劾鄭國公呢?
還是說,你認為他們之間的義氣已經到了我剛剛可以默許鄭國公造反,毀掉大明,毀掉他外甥的江山?”
聽到這話,方孝儒的腦子有點沒有反應過來。
啥情況?
啥情況啊。
“可舅舅也不是一心幫外甥的,唐之長孫無忌,已有先例啊。”方孝儒辯解道。
馬皇後又問,“那你說是鄭國公跟長孫無忌一樣,是個權臣?鄭國公結黨營私了?還是說他把持朝政了?嗯?玩權謀,鄭國公他那個腦子夠用嗎?”
常茂:幹娘,雖然你說的是事實,但你也不用這麽貶低小茂吧,俺最近在長腦子了。
“可……可他私造甲胄兵刃,這就是要謀反啊。”方孝儒就認這個死理。
馬皇後搖了搖頭,“你隻看到鄭國公私造甲胄兵刃,那你為什麽不想想鄭國公為什麽要造甲胄和兵刃?”
朱雄英也站起身來道,“方孝儒,孤告訴你一句話,記牢了,下輩子說不定用得上,任何不合理的規矩,肯定隻有原因的,任何不合理的事情,肯定是有內情的,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句話你記牢了!”
“雄英是江山繼承人,他不比你這個臣子更擔心江山的未來?錦衣衛難道就不會匯報鄭國公的事情?
李善長他們這些人為什麽沒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嗎?不,是因為他們不犯蠢,你怎麽就不想想小茂還是國公?”
馬皇後無奈的搖了搖頭,讀書讀傻了的腐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此刻方孝儒的腦子嗡嗡的。
自己這好像不僅沒有做到想象中檢舉有功,從輕處置,好像還讓自己罪加一等了。
臥槽。
朱雄英歎了口氣,“生要你生個清楚,死要你死個明白,下輩子,別讀書讀成了一個傻子了,來人。”
“屬下在。”外麵馬上進來兩個錦衣衛。
“把他帶下去吧,人抓齊之後,明年秋後問斬,十族盡誅。”
朱雄英揮了揮手,讓人帶下去了。
“是。”錦衣衛領命,把癱軟的方孝儒架了起來,拖出了乾清宮。
藍玉有些疑惑,“太子,為什麽要等到明年秋決呢?如此腐儒,當立斬啊!”
朱雄英聽後,笑著看向了馬皇後。
馬皇後微微一笑,“小龍啊,方孝儒是宋濂的弟子,而宋濂是標兒的老師,你品,你細品。”
聽到這話,藍玉倒吸一口涼氣,似乎明白了什麽。
朱雄英這是在等朱標的行動啊。
殺人不夠,還得誅心啊。
“臣明白了。”藍玉拱了拱手。
馬皇後嗯了一聲,“那就下去吧,告訴小茂,放手去辦就是了。”
“是,臣告退。”藍玉領命退下。
有馬皇後這番話,常茂不再有後顧之憂了。
雖然常茂也沒想到這層憂。
“皇奶奶,我打算為宋濂正名,這一代之宗成了罪臣,也令人惋惜。”
朱雄英看向馬皇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馬皇後微微點頭,“是該正名了,你皇爺爺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偏激了,你看著辦即可。”
馬皇後對此沒意見,畢竟當時保下宋濂也是自己參與了的。
宋濂罪不至死,一代之宗死得如此唏噓,也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