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元璋這個千古一帝,那爭議不是一般的大了。


    甚至就朱元璋的心胸,連個梟雄都算不上。


    “臣有罪,臣知罪,嗚嗚。”


    平時馬屁拍順嘴了,忘了朱雄英跟朱元璋不對付了。


    朱雄英嗬嗬冷笑,“千古一帝的標準是要從多方麵評價的,政治成就、文化貢獻、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曆史評價五個因素缺一不可,不是什麽人都評的上千古二字的。”


    “是,是,殿下說的是。”這個官員一股腦的磕頭。


    你說的都對。


    朱雄英開始細數了起來,“太上皇的政治成就,可以說一團糟吧?他的文治簡直沒眼看,宋朝那麽軟弱無能,他都規定販賣奴隸者絞刑!還有這分封製,戶籍製、殉葬製等等,強行讓曆史文明倒退,這不假吧?


    再說說文化貢獻,孟子都被他從聖人序列除名了,他還大興文字獄,孤如果沒有記錯,杭州府學的一位教授在賀表中寫著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本意是誇讚太上皇是天生的龍子。


    但太上皇則認為,光天之下是罵自己是禿僧,為世作則的是通假字通賊,於是他馬上讓人把這個教授殺了,來來來,別的不說了,綜上幾點,你們誰來跟孤講講,太上皇對華夏的文化貢獻在哪裏?


    再然後說說經濟繁榮了,就現在京城都還有乞丐,為了虛偽的麵子,搞什麽朝貢政策,一塌糊塗,每迴朝貢大明都虧錢,戶部幾乎年年赤字,大明開國十五年了,哪有一點經濟繁榮的樣子?


    再說說這社會穩定,這更沒有了!遠的不說,就說今年,洪武十五年,廣東那邊就是上萬人起義了!外患未平,內憂未止,這是事實吧,百姓流離失所,起義戰火紛飛,社會哪裏穩定了?


    再說說曆史評價,這個咱們評不了,那要等後人去評了,但孤猜測即便是後人評價太上皇的功過,往好一點說是功過參半,往差了說是暴君!太上皇評為千古一帝,在後世也絕對是爭議頗大的。”


    朱雄英巴拉巴拉的細數了起來。


    這些事情沒有一件事亂說的,在當下這個時候,竟然都能混上千古一帝。


    馬皇後坐在後麵點了點頭,朱雄英這算是比較公正的評價的。


    最起碼沒有濾鏡。


    更沒有因為朱元璋有些功勞,就去忽略朱元璋的過錯。


    實際算起來,朱元璋還不一定是功過參半,甚至過大於功。


    “是,是臣妄言了,殿下恕罪。”這個官員都快磕出腦震蕩了。


    朱雄英擺擺手,“起來吧,別磕了,下迴說話過腦子。”


    “謝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這個官員長舒一口氣。


    媽的,命保住了。


    朱雄英說道,“其實縱觀曆史,幾千年來,能被公認為千古一帝的,隻有三個人,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僅此而已,至於原因,我們這個民族,華夏族群是秦始皇鑄骨,漢武帝鑄魂,唐太宗鑄身,才有我華夏亙古不朽之基業,這三人可謂實至名歸,其餘人是非功過,千秋對錯均有爭議。”


    “殿下所言甚是,臣等敬服。”


    眾人異口同聲的高唿道。


    朱雄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其實說太上皇是千古一帝,理由無非就是崛起布衣,驅韃複中罷了,這可為千古一帝。


    但當初領導起義軍,是太上皇在奪郭子興的權吧?小明王韓林兒活的好好的,大明要開國了,他就死了。


    元末亂世,他但凡敢跟陳友諒他們一樣真刀真槍的拚,最後角逐獲勝,他為千古一帝,再無半點爭議。


    可是事實他躲後麵坐看華夏兒女被屠戮,死於戰火,坐看抗元英雄劉福通他們與元朝兩敗俱傷。


    最後他出來橫掃殘軍,這種行為,令人齒冷,開國之時他把驅韃複中之功全加他一人身上了,他不想想他背的起嗎?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不假,但是得要點臉,坐看百姓飽受戰火,其實在那個時候,誰做皇帝重要嗎?


    難道要想的是誰來做皇帝,而不是先共同對外,驅逐韃虜?內部這麽打,那是自己的事兒,對吧。


    外敵入侵,不應該一致對外嗎?過後再角逐天下,太上皇坐看鷸蚌相爭,自收漁翁之利,就這一點,他不如陳友諒矣。


    不是孤自己往自家臉上摸黑,孤隻是不想粉飾真相,事實該是怎麽樣就是怎麽樣,大大方方的,坦坦蕩蕩的。


    更別說當時太上皇還跟元朝有來往,元朝準備受太上皇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雖然太上皇沒有接受。


    但是那個情況,就不該考慮誰當皇帝,而是齊心驅逐韃虜,不管誰當皇帝,江山都已經迴到了漢人的手裏,不是麽?”


    此時的李善長,擦了擦冷汗。


    不知道為什麽,總感覺朱雄英是在指桑罵槐。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好像就是自己提出來的吧?


    朱雄英這是在怪自己讓朱元璋有了這可恥的行為?


    “殿下,你這話就不對了,雖然都是迴到漢人手裏,那有君臨天下的機會,不應該因大義而放棄啊,就比如大明,難道殿下就不想大明千秋萬代,你們朱家永坐江山嗎?”


    這時候,某禦史站出來開噴。


    朱雄英搖了搖頭,“不想。”


    “啊?”禦史人傻了,劇本是這樣的嗎?


    我還準備噴呢,你這一句話,把我要說的給堵死了啊。


    “人不可能萬歲,江山也不可能萬年,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大明不可能朝朝有明君,代代有賢臣,所以一定會滅亡。


    改朝換代是曆史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抗衡,朱家無能,陳家李家汪家來坐江山,有又何妨呢?都是漢人。


    隻有一點,滅蠻夷!漢人之江山,隻要不落到蠻夷手裏,以免再現五胡亂華,隻要愛護百姓,誰坐江山不重要。”


    朱雄英淡淡開口。


    江山有能者坐之,隻要不是蠻夷,其餘的不重要。


    “殿下,既然如此,要不你下來,讓我上去坐坐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佛係無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佛係無憂並收藏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