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順利過頭的削藩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作者:佛係無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太過分了,動我表弟他娘的嫁妝。
朱雄英讓人搬著賬本就去慈寧宮了,李景隆跟朱雄英分頭行動。
李景隆整碗去了。
“太子殿下到!”
伴隨著慈寧宮外一聲高喊,朱雄英氣唿唿的進了慈寧宮。
一進慈寧宮,就看到自己二叔三叔四叔五叔全都在呢。
“哎呀媽,大侄子來了,來來來,讓四叔稀罕稀罕,這個把月不見,都成太子了。”朱棣拉著朱雄英到一旁來樂嗬嗬的打量著朱雄英。
上摸摸下看看。
朱樉哈哈笑道,“老四,你現在不能叫大侄子了,你得叫妹夫,哈哈。”
“對對對,二哥說得對,你還不如大侄子啊,你看看,大侄子一下抱倆,你就娶一個,你也不行啊,哈哈。”朱棡也調侃道。
他們一迴京就聽說了朱雄英訂婚徐達家的兩個女兒。
“我這正進開封呢,馬上到家了,突然一道聖旨急詔我迴京,大侄兒你是真牛啊,發動軍事政變,嘖嘖,五叔佩服。”朱橚也是笑著說道。
朱雄英沒想到自己幾個皇叔們迴來得這麽快,雖然他們也沒走多久。
“幾位皇叔在此,那可真是太巧了,侄兒正好有些事情想要與諸位皇叔商議一下。”隻見朱雄英一臉嚴肅地看向在座的幾位皇叔,鄭重其事地說道。
朱棣見狀,臉上露出一抹笑容,伸手輕輕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打趣道,“哈哈,大侄子但說無妨,究竟是什麽事情啊?莫不是又瞧上了哪家的姑娘,想讓我們這些做叔叔的幫你去提親呐?嘿嘿嘿......”
說完,他便自顧自地大笑起來。
聽到這話,朱雄英不由得皺起眉頭,略顯無奈地喊道,“哎呀,四叔!您別拿侄兒開玩笑啦,這次可是正兒八經的大事兒呢!”
朱棣點點頭,“好好好,正事兒,正事兒,你說吧,啥事兒,四叔高低都給你辦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我要削藩,並且希望各位皇叔能舉家遷往京城居住。”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慈寧宮大殿內炸響。
刹那間,原本還有些嘈雜的大殿變得鴉雀無聲,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得目瞪口呆,尤其是朱樉,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朱樉難以置信地問道,“你......你剛剛說什麽?削藩?”
朱雄英麵不改色地點了點頭,應聲道。
“沒錯,二皇叔,正是削藩,當初實行分封本就是一個錯誤之舉,如今局勢已然不同,也是時候將過往的錯誤逐一糾正過來了。”
四個嫡子齊刷刷看向自己母後。
馬皇後微微點頭,“雄英說得對。”
“哎呀媽,大侄兒,還是你疼四叔啊,你是不知道,北平那嘎達,冬天冷得要死,我還時不時在那吃沙子,我早就想迴京城享福了啊,不就是削藩嘛,削!馬上就削!看著沒,虎符在這裏,四叔交給你。”
朱棣最識時務了,馬上從懷裏掏出虎符,然後交給了朱雄英。
朱雄英震驚了,“四叔,我是要削了你的兵權,讓你迴京做太平王爺,你沒理解錯吧?”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哪用你削,四叔直接主動上交兵符,四叔就想迴京做個太平王爺,還能經常在母後膝下盡孝。”朱棣說著,又來到馬皇後身邊坐著,
拉著馬皇後的手,一副母慈子孝的樣子。
朱樉瞪大了眼眸,老四這特麽的……
這麽識時務,不是顯得我們很差勁嗎?
“大侄兒啊,你二叔也是那意思啊,西安雖然好,但是母後不在身邊,二叔我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我早就想迴京了,陪著母後,嘿嘿,虎符給你。”
朱樉也馬上掏出虎符,交給了朱雄英。
朱棡馬上有樣學樣,“大侄兒,你三叔也是俊傑啊,虎符拿去吧,馬上開始搬家,返迴京城!我們這次就不走了,就在京住了,時不時進宮陪母後。”
“大侄兒,你知道的,你五叔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虎符在此,拿去吧。”朱橚也十分識趣的交出了虎符。
看著手上突然出現的四枚虎符。
朱雄英小小的腦袋有著大大的疑惑,削藩這麽順利的嗎?
“幾位皇叔,你們就一點兒不貪戀你們手上的兵權?”朱雄英疑惑的問道。
然而,朱雄英的話卻讓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試探。
“什麽我們的兵權,這明明是太子你的兵權!太子你不要亂說!”朱棣馬上義正言辭的說道。
朱棡點點頭,“沒錯,什麽兵權,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那虎符我拿著都燙手,我就喜歡待在母後身邊盡孝。”
“對啊,母後,你是最知道我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真的。”朱樉也拉著馬皇後的手,搖擺著撒嬌。
馬皇後拍了拍朱樉的手,“你們大侄子坐江山,你們這些做叔叔的,還是要多幫襯幫襯,你們終究是母後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願意陪著母後,母後也很高興。”
“兒臣以後隔三差五就進宮來陪您。”
朱樉在馬皇後的身上蹭了蹭,溫順的很。
半點兒看不出殘暴的樣子。
見到這一幕,朱雄英就不由得想起歲月長河中,馬皇後駕崩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沒讓迴來。
說起來也可笑。
給孫貴妃服喪,太子這個嫡長子都得上。
給中宮皇後舉辦國喪,他的兒子們都沒能讓迴來。
“既然幾位皇叔這麽配合侄兒我,那我也定不讓四位皇叔吃虧,侄兒許你們隨時進宮,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早朝如無必要,可不必參加。”
朱雄英也是一係列特權賞了下去。
“多謝大侄兒,嘿嘿。”
四人異口同聲的道,在馬皇後麵前,個個乖順得很。
馬皇後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這麽懂事,心裏也很欣慰,袖子裏的擀麵杖就不用拿出來了。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屁股要遭殃的危機好像過去了,嘿嘿。
朱雄英讓人搬著賬本就去慈寧宮了,李景隆跟朱雄英分頭行動。
李景隆整碗去了。
“太子殿下到!”
伴隨著慈寧宮外一聲高喊,朱雄英氣唿唿的進了慈寧宮。
一進慈寧宮,就看到自己二叔三叔四叔五叔全都在呢。
“哎呀媽,大侄子來了,來來來,讓四叔稀罕稀罕,這個把月不見,都成太子了。”朱棣拉著朱雄英到一旁來樂嗬嗬的打量著朱雄英。
上摸摸下看看。
朱樉哈哈笑道,“老四,你現在不能叫大侄子了,你得叫妹夫,哈哈。”
“對對對,二哥說得對,你還不如大侄子啊,你看看,大侄子一下抱倆,你就娶一個,你也不行啊,哈哈。”朱棡也調侃道。
他們一迴京就聽說了朱雄英訂婚徐達家的兩個女兒。
“我這正進開封呢,馬上到家了,突然一道聖旨急詔我迴京,大侄兒你是真牛啊,發動軍事政變,嘖嘖,五叔佩服。”朱橚也是笑著說道。
朱雄英沒想到自己幾個皇叔們迴來得這麽快,雖然他們也沒走多久。
“幾位皇叔在此,那可真是太巧了,侄兒正好有些事情想要與諸位皇叔商議一下。”隻見朱雄英一臉嚴肅地看向在座的幾位皇叔,鄭重其事地說道。
朱棣見狀,臉上露出一抹笑容,伸手輕輕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打趣道,“哈哈,大侄子但說無妨,究竟是什麽事情啊?莫不是又瞧上了哪家的姑娘,想讓我們這些做叔叔的幫你去提親呐?嘿嘿嘿......”
說完,他便自顧自地大笑起來。
聽到這話,朱雄英不由得皺起眉頭,略顯無奈地喊道,“哎呀,四叔!您別拿侄兒開玩笑啦,這次可是正兒八經的大事兒呢!”
朱棣點點頭,“好好好,正事兒,正事兒,你說吧,啥事兒,四叔高低都給你辦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像是下定了決心一般,“我要削藩,並且希望各位皇叔能舉家遷往京城居住。”
此言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在慈寧宮大殿內炸響。
刹那間,原本還有些嘈雜的大殿變得鴉雀無聲,靜得連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得目瞪口呆,尤其是朱樉,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朱樉難以置信地問道,“你......你剛剛說什麽?削藩?”
朱雄英麵不改色地點了點頭,應聲道。
“沒錯,二皇叔,正是削藩,當初實行分封本就是一個錯誤之舉,如今局勢已然不同,也是時候將過往的錯誤逐一糾正過來了。”
四個嫡子齊刷刷看向自己母後。
馬皇後微微點頭,“雄英說得對。”
“哎呀媽,大侄兒,還是你疼四叔啊,你是不知道,北平那嘎達,冬天冷得要死,我還時不時在那吃沙子,我早就想迴京城享福了啊,不就是削藩嘛,削!馬上就削!看著沒,虎符在這裏,四叔交給你。”
朱棣最識時務了,馬上從懷裏掏出虎符,然後交給了朱雄英。
朱雄英震驚了,“四叔,我是要削了你的兵權,讓你迴京做太平王爺,你沒理解錯吧?”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哪用你削,四叔直接主動上交兵符,四叔就想迴京做個太平王爺,還能經常在母後膝下盡孝。”朱棣說著,又來到馬皇後身邊坐著,
拉著馬皇後的手,一副母慈子孝的樣子。
朱樉瞪大了眼眸,老四這特麽的……
這麽識時務,不是顯得我們很差勁嗎?
“大侄兒啊,你二叔也是那意思啊,西安雖然好,但是母後不在身邊,二叔我總感覺心裏空落落的,我早就想迴京了,陪著母後,嘿嘿,虎符給你。”
朱樉也馬上掏出虎符,交給了朱雄英。
朱棡馬上有樣學樣,“大侄兒,你三叔也是俊傑啊,虎符拿去吧,馬上開始搬家,返迴京城!我們這次就不走了,就在京住了,時不時進宮陪母後。”
“大侄兒,你知道的,你五叔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虎符在此,拿去吧。”朱橚也十分識趣的交出了虎符。
看著手上突然出現的四枚虎符。
朱雄英小小的腦袋有著大大的疑惑,削藩這麽順利的嗎?
“幾位皇叔,你們就一點兒不貪戀你們手上的兵權?”朱雄英疑惑的問道。
然而,朱雄英的話卻讓他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試探。
“什麽我們的兵權,這明明是太子你的兵權!太子你不要亂說!”朱棣馬上義正言辭的說道。
朱棡點點頭,“沒錯,什麽兵權,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那虎符我拿著都燙手,我就喜歡待在母後身邊盡孝。”
“對啊,母後,你是最知道我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兵權,真的。”朱樉也拉著馬皇後的手,搖擺著撒嬌。
馬皇後拍了拍朱樉的手,“你們大侄子坐江山,你們這些做叔叔的,還是要多幫襯幫襯,你們終究是母後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願意陪著母後,母後也很高興。”
“兒臣以後隔三差五就進宮來陪您。”
朱樉在馬皇後的身上蹭了蹭,溫順的很。
半點兒看不出殘暴的樣子。
見到這一幕,朱雄英就不由得想起歲月長河中,馬皇後駕崩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沒讓迴來。
說起來也可笑。
給孫貴妃服喪,太子這個嫡長子都得上。
給中宮皇後舉辦國喪,他的兒子們都沒能讓迴來。
“既然幾位皇叔這麽配合侄兒我,那我也定不讓四位皇叔吃虧,侄兒許你們隨時進宮,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早朝如無必要,可不必參加。”
朱雄英也是一係列特權賞了下去。
“多謝大侄兒,嘿嘿。”
四人異口同聲的道,在馬皇後麵前,個個乖順得很。
馬皇後看著自己的幾個兒子這麽懂事,心裏也很欣慰,袖子裏的擀麵杖就不用拿出來了。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屁股要遭殃的危機好像過去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