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好,我同意了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作者:佛係無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景隆一路小跑著迴到了氣勢恢宏、雕梁畫棟的曹國公府,他穿過庭院,直奔正廳而去。
一進正廳,便看到自家老爹李文忠正坐在太師椅上聚精會神的看著一本兵書。
“爹,爹,我跟您說個事兒。”李景隆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大聲喊道,這突如其來的聲音瞬間打破了屋內的寧靜,也打斷了李文忠看書的專注。
李文忠微微皺起眉頭,有些不悅,但還是放下手中的兵書,抬頭看向李景隆,問道,“你不是進宮去東宮了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是不是又闖禍了?”
李景隆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唿吸,然後一臉堅定的說道,“爹,我要辭了鎮撫的職位。”
李文忠聞言先是一愣,仿佛沒有聽清李景隆說了什麽,隨即疑惑的追問道。
“你......說什麽?”
李景隆見狀,毫不猶豫的再次重複道,“我說我要辭了鎮撫的職位。”
聽到這話,李文忠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猛地一拍桌案,霍然站起身來,怒目圓睜,對著李景隆吼道,“放肆!你又想幹什麽?難道又是想去外麵花天酒地不成?剛有點起色就飄了是不是?”
李景隆一聽這話,趕忙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著急忙慌地向父親解釋起來,“爹呀,你可別誤會,兒子我這一次絕對是發自內心、認認真真的,我打算進入虞王的兵馬建製之中,真的不想再待在羽林衛當個微不足道的小鎮撫了,感覺學不到真本事,不能上戰場建功立業有什麽用?在那兒壓根就沒辦法讓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實現心中的遠大抱負。”
聽到這番話,李文忠不禁微微一愣,滿臉疑惑的反問道:“虞王?你居然想到他手底下做事?你現在就有抱負了?說說看,你的抱負是什麽。”
李景隆用力的點了點頭,語氣堅定的迴答道,“沒錯,爹爹,您沒聽說嗎?朝廷已然準許虞王自由招募五萬兵員呢!所以我才想去那邊闖蕩一番,男兒不求封侯印,枉來人間走一遭,我想要萬裏封侯,開疆拓土,縱馬馳騁沙場,指揮千軍萬馬,我想自己掙一個爵位,不想靠你。”
李文忠皺起眉頭,一臉無奈地說道,“抱負挺好,可是你去虞王那幹啥子喲?虞王那邊眼下可是一窮二白,既沒錢財又缺人手,你過去能做些啥?難道跟著他一塊兒玩過家家不成?”
說罷,李文忠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在李文忠看來,朱元璋允許朱雄英自由募兵之類的舉動,無非就是想磨礪一下這位虞王殿下的心性,權當陪著小孩子玩耍罷了。
而此時此刻,李景隆急吼吼的就要跑去虞王麾下效力,到底圖個啥呢?難不成天天陪著人家嬉戲玩樂麽?
就算真想跟隨朱雄英一同打拚,未來做個簡在帝心之人,那至少也得等到朱雄英被立為儲君之後吧,等他年歲稍長一些,褪去那份孩子氣再說嘛。
現在你急什麽?
“錦上添花不足貴,雪中送炭見真情,正是因為他現在一窮二白,我願意跟著他才顯得我的誠意啊,而且殿下已經許諾我了,隻要過去,直接拜我為從四品顯武將軍,統禦一萬兵馬。”
李景隆迴答道。
聽到這話,李文忠沉聲考慮了起來。
倒不是考慮朱雄英許諾的什麽將軍之位,而是在考慮這種提前投資的事情。
過早站位表態不太好吧?
可是,正如李景隆所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眼下確實是個好時候啊。
“好,我同意了,我會幫你辭去羽林衛鎮撫之職,然後你就是一介白身了,你也十三歲了,也有自己的考量,但我還是要把醜話說在前麵,去了虞王那裏,別過幾天又來求我把你弄迴羽林衛了,男子漢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個釘,不能反複無常,路是你自己選的,我是不讚成你這時候就過去的,不過你既然堅持,我也不反對,你自己考慮好。”
李文忠最終還是把選擇權交給了李景隆,李文忠自己對這個想法不支持但也不反對。
撞了南牆了,也就知道迴頭了。
“爹,你放心吧,我自己選擇的路,天塌了我也自己扛著!承父輩之餘蔭算不了什麽,白手起家,超越父輩才是了不起。”
李景隆堅定的點頭道。
李文忠笑了笑,“你如何超得過我去?我已是國公,封無可封,你再厲害也就與我平級而已。”
李景隆撇了撇嘴,“國公之上又不是沒有了。”
李文忠迴答道,“國公之上便是王,陛下是不會封活著的異姓王,隻會死後追封。”
“陛下不會封,不代表未來虞王殿下承繼大統之後不會封啊,說不定我會是咱們家第一個活著的異姓王。”
李景隆嘟囔道。
李景隆不知道的是,他的這番話在未來還真一語成讖。
李文忠也沒掃李景隆的興,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你要是活著的時候封王了,你就可以把族譜撕了,直接從你名字開始寫,清明頭香是你,族譜單開是你。”
國公和王別看就一步之遙,甚至到郡王隻有半步之遙,但是這半步之遙窮其一生都不可能跨過去。
“國公也會立功,封無可封不就隻能封王嗎?”李景隆說道。
李文忠笑著搖了搖頭,“不,當今陛下麵對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不會恩加九錫的封王,而是殺之!”
李文忠對朱元璋太了解了,驕兵悍將本就讓朱元璋忌憚,但是朱元璋又需要驕兵悍將去給他打天下、平叛亂、開疆土。
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就是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條路。
李文忠很清楚,自己沒有活著封王的機會,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朱元璋動手之前死了,那樣的話可能還會和常遇春一樣追封為王。
外患若平,鳥盡弓藏!
朱元璋是不會允許淮西這群老哥們死在他後麵的,要麽自己死朱元璋前麵得個追封,要麽等朱元璋動手死他前麵,就不一定有追封了。
一進正廳,便看到自家老爹李文忠正坐在太師椅上聚精會神的看著一本兵書。
“爹,爹,我跟您說個事兒。”李景隆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大聲喊道,這突如其來的聲音瞬間打破了屋內的寧靜,也打斷了李文忠看書的專注。
李文忠微微皺起眉頭,有些不悅,但還是放下手中的兵書,抬頭看向李景隆,問道,“你不是進宮去東宮了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是不是又闖禍了?”
李景隆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唿吸,然後一臉堅定的說道,“爹,我要辭了鎮撫的職位。”
李文忠聞言先是一愣,仿佛沒有聽清李景隆說了什麽,隨即疑惑的追問道。
“你......說什麽?”
李景隆見狀,毫不猶豫的再次重複道,“我說我要辭了鎮撫的職位。”
聽到這話,李文忠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猛地一拍桌案,霍然站起身來,怒目圓睜,對著李景隆吼道,“放肆!你又想幹什麽?難道又是想去外麵花天酒地不成?剛有點起色就飄了是不是?”
李景隆一聽這話,趕忙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著急忙慌地向父親解釋起來,“爹呀,你可別誤會,兒子我這一次絕對是發自內心、認認真真的,我打算進入虞王的兵馬建製之中,真的不想再待在羽林衛當個微不足道的小鎮撫了,感覺學不到真本事,不能上戰場建功立業有什麽用?在那兒壓根就沒辦法讓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實現心中的遠大抱負。”
聽到這番話,李文忠不禁微微一愣,滿臉疑惑的反問道:“虞王?你居然想到他手底下做事?你現在就有抱負了?說說看,你的抱負是什麽。”
李景隆用力的點了點頭,語氣堅定的迴答道,“沒錯,爹爹,您沒聽說嗎?朝廷已然準許虞王自由招募五萬兵員呢!所以我才想去那邊闖蕩一番,男兒不求封侯印,枉來人間走一遭,我想要萬裏封侯,開疆拓土,縱馬馳騁沙場,指揮千軍萬馬,我想自己掙一個爵位,不想靠你。”
李文忠皺起眉頭,一臉無奈地說道,“抱負挺好,可是你去虞王那幹啥子喲?虞王那邊眼下可是一窮二白,既沒錢財又缺人手,你過去能做些啥?難道跟著他一塊兒玩過家家不成?”
說罷,李文忠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在李文忠看來,朱元璋允許朱雄英自由募兵之類的舉動,無非就是想磨礪一下這位虞王殿下的心性,權當陪著小孩子玩耍罷了。
而此時此刻,李景隆急吼吼的就要跑去虞王麾下效力,到底圖個啥呢?難不成天天陪著人家嬉戲玩樂麽?
就算真想跟隨朱雄英一同打拚,未來做個簡在帝心之人,那至少也得等到朱雄英被立為儲君之後吧,等他年歲稍長一些,褪去那份孩子氣再說嘛。
現在你急什麽?
“錦上添花不足貴,雪中送炭見真情,正是因為他現在一窮二白,我願意跟著他才顯得我的誠意啊,而且殿下已經許諾我了,隻要過去,直接拜我為從四品顯武將軍,統禦一萬兵馬。”
李景隆迴答道。
聽到這話,李文忠沉聲考慮了起來。
倒不是考慮朱雄英許諾的什麽將軍之位,而是在考慮這種提前投資的事情。
過早站位表態不太好吧?
可是,正如李景隆所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眼下確實是個好時候啊。
“好,我同意了,我會幫你辭去羽林衛鎮撫之職,然後你就是一介白身了,你也十三歲了,也有自己的考量,但我還是要把醜話說在前麵,去了虞王那裏,別過幾天又來求我把你弄迴羽林衛了,男子漢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個釘,不能反複無常,路是你自己選的,我是不讚成你這時候就過去的,不過你既然堅持,我也不反對,你自己考慮好。”
李文忠最終還是把選擇權交給了李景隆,李文忠自己對這個想法不支持但也不反對。
撞了南牆了,也就知道迴頭了。
“爹,你放心吧,我自己選擇的路,天塌了我也自己扛著!承父輩之餘蔭算不了什麽,白手起家,超越父輩才是了不起。”
李景隆堅定的點頭道。
李文忠笑了笑,“你如何超得過我去?我已是國公,封無可封,你再厲害也就與我平級而已。”
李景隆撇了撇嘴,“國公之上又不是沒有了。”
李文忠迴答道,“國公之上便是王,陛下是不會封活著的異姓王,隻會死後追封。”
“陛下不會封,不代表未來虞王殿下承繼大統之後不會封啊,說不定我會是咱們家第一個活著的異姓王。”
李景隆嘟囔道。
李景隆不知道的是,他的這番話在未來還真一語成讖。
李文忠也沒掃李景隆的興,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你要是活著的時候封王了,你就可以把族譜撕了,直接從你名字開始寫,清明頭香是你,族譜單開是你。”
國公和王別看就一步之遙,甚至到郡王隻有半步之遙,但是這半步之遙窮其一生都不可能跨過去。
“國公也會立功,封無可封不就隻能封王嗎?”李景隆說道。
李文忠笑著搖了搖頭,“不,當今陛下麵對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時候,不會恩加九錫的封王,而是殺之!”
李文忠對朱元璋太了解了,驕兵悍將本就讓朱元璋忌憚,但是朱元璋又需要驕兵悍將去給他打天下、平叛亂、開疆土。
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就是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一條路。
李文忠很清楚,自己沒有活著封王的機會,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朱元璋動手之前死了,那樣的話可能還會和常遇春一樣追封為王。
外患若平,鳥盡弓藏!
朱元璋是不會允許淮西這群老哥們死在他後麵的,要麽自己死朱元璋前麵得個追封,要麽等朱元璋動手死他前麵,就不一定有追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