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通知二姐!
隻想好好開個店,幹嘛追著我拆遷 作者:986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論多麽不舍,廖愛華還是要跟大姐廖國華告別。
雖然一個住村裏,一個住市裏,要說遠也沒太遠,可要說近也是真的不近。
這年頭自行車都不是家家有,更別說有小轎車了。
兩人下次再想見麵,正常情況下就隻能等到過年了。
廖愛華一路抽抽噠噠的走迴家,廖建華則是思索了一路,覺得自己這輩子的幸福、前程,是真的不能指望爸媽,凡事她必須得自己爭取才行。
她相信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為了讓三弟這事兒更保險一些,廖建華剛迴家就對廖父提出建議,開店這事兒大姐和大姐夫雖然同意了,可也不能不聽聽二姐的意見。
畢竟二姐、二姐夫可是省城人呢,見識肯定比大姐他們更強。
再說了,給三弟買工作,二姐同樣出了錢,怎麽能沒有知情權。
廖父覺得這話倒也沒毛病,於是便叫大兒子廖永誠去村大隊部打電話。
這次廖父不會再讓廖建華去打電話了,誰知道這丫頭在電話裏會怎麽說,萬一她說的嚴重了,讓二閨女火急火燎的趕迴來,一著急路上再遇到點什麽事兒就壞了。
廖建華倒是無所謂,反正二姐知道了就行,以二姐那脾氣,廖建華覺得二姐八成也會反對。
廖永誠很快就打完電話迴來了,卻告知家人二姐和二姐夫去外地進行教師進修,大概還得十來天才能迴省城。
至少還得等十多天?
那唐宋肯定已經迴來了。
廖建華不禁有些緊張,此時唯一能指望的隻有宋登高了,她隻盼著宋登高能給力點,這樣不用等二姐迴來就解決了。
但願這事兒可千萬不能驚動唐宋,更不能影響到她的親事。
一夜無話。
轉天廖家人起了個大早,因為今日廖父和大哥廖永誠要陪著廖永明,一起去鎮上鋪子裏去看看。
廖永誠起床的時候,兒子廖興邦不知怎麽的也突然醒了,哭著鬧著非要爹抱,無論怎麽哄都哄不好。
“興邦,要不要跟三叔去鎮上,三叔給你買糖吃?”
“嗚嗚,要,要吃糖。”
“嘿嘿,那你可不能哭嘍,得乖乖聽話才行哦。”
廖興邦跟個小大人兒似的,還跟三叔廖永明勾了勾小拇指,然後抽抽了幾下,還真就是不哭不鬧了。
“你那店裏要忙活的事兒多,帶著興邦不方便,還是別讓他去了。”
廖永誠覺得帶著兒子不方便,可廖永明卻意外的很堅持。
不是說鋪子應該為拆遷多做些準備麽,廖永明突然想起,上輩子大哥這寶貝兒子廖興邦,在繪畫上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天才了。
別人學畫畫還得先學打個草稿,可廖興邦從小畫畫隨時都能信手拈來。
上輩子廖興邦6歲的時候,就看了幾眼別人家掛著的觀音的圖片,迴家直接在沙土地上就複刻出幾乎一模一樣的來,簡直神了。
後來廖興邦長大了,也是從事畫畫這個行業,好像是給什麽遊戲公司裏畫畫,工資好像也不低呢。
既然鋪子要拆遷,臨時加蓋房屋那種占便宜的方式既然不能幹、也不想幹。
廖永明就想著,讓大侄子給鋪子的牆壁畫上宣傳畫。
這個幾乎就沒什麽成本,卻能讓鋪子煥然一新,甚至提升個檔次,迴頭談賠償的時候就算不多給錢,至少也能當個條件別讓人給壓價吧。
所以,廖永明堅持要帶廖興邦一起去鎮上。
張建軍也拉著板車,裝著幾隻雞、一筐子雞蛋,早在廖家門口等著了。
廖永明找了個新筐子,廖永誠迴屋拿了床薄被墊在筐子裏,然後將廖興邦放裏麵。
廖興邦坐著板車,透過筐子的縫隙看著周圍,一路咯咯咯的笑著。
“張哥,忙活著呢。
李哥,今個兒生意不錯啊。
哦,這是我爸、我大哥,還有我大侄子。
迴頭有需要幫忙的說話哈。
......”
幾人剛到建設路,廖永明就開始跟各家各戶打招唿,各家商戶也都對廖永明很熱情、很客氣,甚至還有人包了個熱騰騰的素包子,送給筐子裏的廖興邦吃。
見小兒子跟周圍商戶關係都處的不錯,勉強也還算會說話辦事,廖父心裏又踏實不少。
又見一整條建設路,兩旁幾乎家家鋪子都開門營業,賣吃食的、賣衣服的、賣農產品的,賣各種各樣商品的,都快趕上一整個供銷社了。
廖父不得不重新審視開鋪子這個事兒。
如果這個真屬於投機倒把,上頭能讓人這麽大張旗鼓的開店,完全都不管?怎麽可能呢!
所以,這事兒或許真像小兒子說的那樣,社會在變,個人經商已經不會被禁止了。
再看看路麵上來消費的人,大多都是穿著工作服要去工廠上班的。
尤其是這個點兒,在家來不及吃早飯,正好在建設路吃口熱乎的。
目前觀察看來,賣吃食確實是不錯,隻要用的都是真材實料,不說掙大錢吧,最起碼絕不可能虧。
眾人終於來到廖永明的鋪子前,門頭是塊普通木板,估計是用炭寫的“廖鮮雞”三個明晃晃的大字,看的廖父直嘬牙花子。
先不說這破木板做門頭如何了,就“廖鮮雞”這三個歪七扭八的字,可真有辱他們廖家的臉麵。
好在除了招牌之外,鋪子裏其他的地方廖父看著還比較滿意。
鋪子角角落落都打掃的挺幹淨,東西也都規整的有章法,像個幹事兒的樣子。
“爸,大哥,你們先坐。”
廖永明拉了個長條凳給大哥,然後先去幫張建軍把雞和雞蛋卸車,然後在鋪子門麵的一角落擺好,方便張建軍售賣。
然後就去打水、點爐子燒水,趁著燒水的工夫拿著抹布給鋪子裏裏外外打掃一番。
等水開了,給眾人都倒好一碗熱水,廖永明擦了擦手,然後去一家鋪子裏買了包大前門,出了鋪子便徑直往800米外的鎮小學門口走去。
廖父就默默看著小兒子的一係列動作,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然後就在不遠處跟著小兒子,看著他進鋪子買煙,剛皺了皺眉頭,就見小兒子去了不遠處的鎮小學,抽出一根煙給門衛大爺,接著就跟門衛大爺嘮上了。
雖然一個住村裏,一個住市裏,要說遠也沒太遠,可要說近也是真的不近。
這年頭自行車都不是家家有,更別說有小轎車了。
兩人下次再想見麵,正常情況下就隻能等到過年了。
廖愛華一路抽抽噠噠的走迴家,廖建華則是思索了一路,覺得自己這輩子的幸福、前程,是真的不能指望爸媽,凡事她必須得自己爭取才行。
她相信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為了讓三弟這事兒更保險一些,廖建華剛迴家就對廖父提出建議,開店這事兒大姐和大姐夫雖然同意了,可也不能不聽聽二姐的意見。
畢竟二姐、二姐夫可是省城人呢,見識肯定比大姐他們更強。
再說了,給三弟買工作,二姐同樣出了錢,怎麽能沒有知情權。
廖父覺得這話倒也沒毛病,於是便叫大兒子廖永誠去村大隊部打電話。
這次廖父不會再讓廖建華去打電話了,誰知道這丫頭在電話裏會怎麽說,萬一她說的嚴重了,讓二閨女火急火燎的趕迴來,一著急路上再遇到點什麽事兒就壞了。
廖建華倒是無所謂,反正二姐知道了就行,以二姐那脾氣,廖建華覺得二姐八成也會反對。
廖永誠很快就打完電話迴來了,卻告知家人二姐和二姐夫去外地進行教師進修,大概還得十來天才能迴省城。
至少還得等十多天?
那唐宋肯定已經迴來了。
廖建華不禁有些緊張,此時唯一能指望的隻有宋登高了,她隻盼著宋登高能給力點,這樣不用等二姐迴來就解決了。
但願這事兒可千萬不能驚動唐宋,更不能影響到她的親事。
一夜無話。
轉天廖家人起了個大早,因為今日廖父和大哥廖永誠要陪著廖永明,一起去鎮上鋪子裏去看看。
廖永誠起床的時候,兒子廖興邦不知怎麽的也突然醒了,哭著鬧著非要爹抱,無論怎麽哄都哄不好。
“興邦,要不要跟三叔去鎮上,三叔給你買糖吃?”
“嗚嗚,要,要吃糖。”
“嘿嘿,那你可不能哭嘍,得乖乖聽話才行哦。”
廖興邦跟個小大人兒似的,還跟三叔廖永明勾了勾小拇指,然後抽抽了幾下,還真就是不哭不鬧了。
“你那店裏要忙活的事兒多,帶著興邦不方便,還是別讓他去了。”
廖永誠覺得帶著兒子不方便,可廖永明卻意外的很堅持。
不是說鋪子應該為拆遷多做些準備麽,廖永明突然想起,上輩子大哥這寶貝兒子廖興邦,在繪畫上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天才了。
別人學畫畫還得先學打個草稿,可廖興邦從小畫畫隨時都能信手拈來。
上輩子廖興邦6歲的時候,就看了幾眼別人家掛著的觀音的圖片,迴家直接在沙土地上就複刻出幾乎一模一樣的來,簡直神了。
後來廖興邦長大了,也是從事畫畫這個行業,好像是給什麽遊戲公司裏畫畫,工資好像也不低呢。
既然鋪子要拆遷,臨時加蓋房屋那種占便宜的方式既然不能幹、也不想幹。
廖永明就想著,讓大侄子給鋪子的牆壁畫上宣傳畫。
這個幾乎就沒什麽成本,卻能讓鋪子煥然一新,甚至提升個檔次,迴頭談賠償的時候就算不多給錢,至少也能當個條件別讓人給壓價吧。
所以,廖永明堅持要帶廖興邦一起去鎮上。
張建軍也拉著板車,裝著幾隻雞、一筐子雞蛋,早在廖家門口等著了。
廖永明找了個新筐子,廖永誠迴屋拿了床薄被墊在筐子裏,然後將廖興邦放裏麵。
廖興邦坐著板車,透過筐子的縫隙看著周圍,一路咯咯咯的笑著。
“張哥,忙活著呢。
李哥,今個兒生意不錯啊。
哦,這是我爸、我大哥,還有我大侄子。
迴頭有需要幫忙的說話哈。
......”
幾人剛到建設路,廖永明就開始跟各家各戶打招唿,各家商戶也都對廖永明很熱情、很客氣,甚至還有人包了個熱騰騰的素包子,送給筐子裏的廖興邦吃。
見小兒子跟周圍商戶關係都處的不錯,勉強也還算會說話辦事,廖父心裏又踏實不少。
又見一整條建設路,兩旁幾乎家家鋪子都開門營業,賣吃食的、賣衣服的、賣農產品的,賣各種各樣商品的,都快趕上一整個供銷社了。
廖父不得不重新審視開鋪子這個事兒。
如果這個真屬於投機倒把,上頭能讓人這麽大張旗鼓的開店,完全都不管?怎麽可能呢!
所以,這事兒或許真像小兒子說的那樣,社會在變,個人經商已經不會被禁止了。
再看看路麵上來消費的人,大多都是穿著工作服要去工廠上班的。
尤其是這個點兒,在家來不及吃早飯,正好在建設路吃口熱乎的。
目前觀察看來,賣吃食確實是不錯,隻要用的都是真材實料,不說掙大錢吧,最起碼絕不可能虧。
眾人終於來到廖永明的鋪子前,門頭是塊普通木板,估計是用炭寫的“廖鮮雞”三個明晃晃的大字,看的廖父直嘬牙花子。
先不說這破木板做門頭如何了,就“廖鮮雞”這三個歪七扭八的字,可真有辱他們廖家的臉麵。
好在除了招牌之外,鋪子裏其他的地方廖父看著還比較滿意。
鋪子角角落落都打掃的挺幹淨,東西也都規整的有章法,像個幹事兒的樣子。
“爸,大哥,你們先坐。”
廖永明拉了個長條凳給大哥,然後先去幫張建軍把雞和雞蛋卸車,然後在鋪子門麵的一角落擺好,方便張建軍售賣。
然後就去打水、點爐子燒水,趁著燒水的工夫拿著抹布給鋪子裏裏外外打掃一番。
等水開了,給眾人都倒好一碗熱水,廖永明擦了擦手,然後去一家鋪子裏買了包大前門,出了鋪子便徑直往800米外的鎮小學門口走去。
廖父就默默看著小兒子的一係列動作,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然後就在不遠處跟著小兒子,看著他進鋪子買煙,剛皺了皺眉頭,就見小兒子去了不遠處的鎮小學,抽出一根煙給門衛大爺,接著就跟門衛大爺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