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蜀漢決議再次北伐,六路齊出
兵臨城下之大漢再起! 作者:凍死的風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諶鄭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堅定地說道:“父皇,您放心,我一定會將您的囑咐轉達給皇兄的!”說罷,他轉身對崔氏輕輕點了點頭,示意一切妥當。此時,魏永寧與王僑也已向眾人告辭,三人翻身上馬,馬蹄聲疾,迅速朝著漢中的方向疾馳而去。
一路上,風馳電掣,王僑的心情似乎也隨著馬蹄的節奏而飛揚。他隨口向身旁的義父劉諶問道:“義父,孩兒若沒猜錯的話,恐怕咱們大漢即將要開始北伐了吧!不知義父對本次北伐有何看法,是否信心滿滿?”
劉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的光芒,他深深地看了王僑一眼,緩緩說道:“僑兒,你的洞察力果然敏銳,說得一點沒錯!隻是對於本次北伐,為父心中也難以預判其成敗。畢竟,我大漢與魏國,哦,現在應該說是晉國,已經整整五年沒有爆發過戰爭了。此次戰爭一旦爆發,其規模和烈度恐怕會超越以往任何一次!”說到這裏,劉諶不禁歎了口氣,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隻是我中原子民,恐怕又要遭受戰亂之苦了!”
魏永寧聽聞,嗔怪地看了劉諶一眼,輕聲責備道:“說歸說,歎什麽氣呀!僑兒萬一跟你學壞了咋辦!”她的語氣中雖帶著責備,卻也難掩對劉諶的關切之情。
劉諶聞言一笑,心情也隨之放鬆了許多。是啊,何必要杞人憂天呢?戰爭的爆發是曆史的必然,隻要戰爭之後,百姓的生活能夠超越往昔,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於漢中和成都之間的馳道已經建成,三人一路疾馳,不消一日,便已抵達漢中。劉諶讓魏永寧和王僑先找地方歇息片刻,自己則迫不及待地進宮去見皇兄劉璿。
此時,大漢的皇帝劉璿也已收到了劉諶到來的消息。他立即召見大將軍薑維、司空譙周、司農何攀等重臣來到皇宮之中。待幾人到達以後,劉璿迅速開啟了會議,氣氛嚴肅而緊張。
劉璿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出了開場白:“如今北方的魏國已經被司馬炎所篡,晉國剛剛建立,政權尚不穩固。朕召諸位愛卿來,就是要討論出兵北伐的事宜!”
大將軍薑維聞言,率先迴答道:“陛下,經過五年的征兵與訓練,我軍如今已擁有大軍四十萬,足可以發動北伐。隻是不知北地王那裏有多少兵馬可以調遣!”
北地王劉諶立即接話道:“皇兄,襄陽、樊城兩郡可以出兵五萬,新城三郡據臣估計,至少也能湊齊三萬兵馬!”
大將軍薑維微微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軍隻需留下部分兵馬留守各地,便可同時出兵三十六萬北伐。隻是不知糧草方麵是否準備充足!”
司農何攀一聽提到軍隊有四十多萬,就知道接下來要問到糧草的問題。待大將軍話音剛落,他立即迴稟道:“我軍多年未有戰事,如今糧草儲備充足。若發動北伐,糧草足以支撐六個月之用!”
譙周此時也插話道:“陛下,如今我軍將士充足,糧草齊備,但還需有周密的方略,方能確保全勝。若戰事遷延日久,恐會再次讓我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劉璿讚賞地看了譙周一眼,然後轉向薑維問道:“大將軍可有良策以應對此局?”
薑維迅速吩咐侍衛拿來地圖,邊指著地圖邊詳細地闡述道:“陛下,諸位請看。如今我大軍有四十萬之眾,臣之計,當出兵四路,對晉國實施全麵進攻。同時,聯絡吳國,讓其出兵兩路,使晉國首尾不能相顧!具體方略如下:第一路,出下辨,攻打天水、武威等郡,以定涼州;第二路,出褒斜道,渡渭水,攻打北原,威逼長安;第三路,從上庸北上,震懾宛、洛之地;第四路,由襄陽渡長江,奪取新野,再攻許昌。另外,吳國可出兵兩路策應:一路由廬江北上,攻打壽春;另一路,由濡須出兵,奪取合肥等地。依臣之見,若六路大軍齊出,晉國必首尾不能相顧。此一戰,乃是臣為陛下提出的一勞永逸之法!”薑維說完,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他感覺自己已經為這場戰爭獻上了最大的智慧。
劉璿聽完薑維的計劃,心中也是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剛要開口表態,卻見劉諶和譙周似乎有話要說。但他已迫不及待,直接宣布道:“就按照大將軍的計劃來,一戰滅晉!”
幾人迅速離開皇宮,各自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憂慮。譙周在無人處,悄悄拉住了劉諶,低聲問道:“王爺,六路大軍是否能勝,若不勝,我大漢將元氣大傷,恐會迅速敗亡啊!”
劉諶看向譙周,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沉穩。他緩緩說道:“六路大軍齊出,勝率確實提高了很多。大將軍也是吸取了之前北伐的教訓,精心策劃了此次戰役。但戰場之事,瞬息萬變,現在妄談成敗還為時過早。若大軍北伐,朝中還要依賴司空您來穩定大局啊!”
譙周聽著劉諶的話語,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他看著劉諶離去的背影,久久未能言語。
劉諶隨即喚上了魏永寧與王僑,三人跨上駿馬,再次踏上了前往襄陽的征程。
一路上,劉諶神色肅穆,眉宇間透露出沉甸甸的壓力。魏永寧與王僑深知他肩負的重任,故而也收斂起往日的嬉笑,默默相伴。
三人風餐露宿,不辭辛勞,終於抵達了襄陽。一到府中,劉諶便立即吩咐下人去叫眾位大臣前來王府議事,共商大計。
廚房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飯食,但劉諶用餐時仍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魏永寧瞧在眼裏,急在心裏,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殿下,這都三天了,你這般狀態可如何是好?你是想急死我嗎!”
劉諶望向魏永寧那焦急萬分的模樣,輕聲道:“寧,讓你擔憂了。待其他大人到來,我自會詳細說明一切,屆時你也莫要吝嗇,定要發表一番高見!”
言罷,他又轉向王僑,“僑兒,你也要多加思索,這可是你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啊!”
一路上,風馳電掣,王僑的心情似乎也隨著馬蹄的節奏而飛揚。他隨口向身旁的義父劉諶問道:“義父,孩兒若沒猜錯的話,恐怕咱們大漢即將要開始北伐了吧!不知義父對本次北伐有何看法,是否信心滿滿?”
劉諶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賞的光芒,他深深地看了王僑一眼,緩緩說道:“僑兒,你的洞察力果然敏銳,說得一點沒錯!隻是對於本次北伐,為父心中也難以預判其成敗。畢竟,我大漢與魏國,哦,現在應該說是晉國,已經整整五年沒有爆發過戰爭了。此次戰爭一旦爆發,其規模和烈度恐怕會超越以往任何一次!”說到這裏,劉諶不禁歎了口氣,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隻是我中原子民,恐怕又要遭受戰亂之苦了!”
魏永寧聽聞,嗔怪地看了劉諶一眼,輕聲責備道:“說歸說,歎什麽氣呀!僑兒萬一跟你學壞了咋辦!”她的語氣中雖帶著責備,卻也難掩對劉諶的關切之情。
劉諶聞言一笑,心情也隨之放鬆了許多。是啊,何必要杞人憂天呢?戰爭的爆發是曆史的必然,隻要戰爭之後,百姓的生活能夠超越往昔,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由於漢中和成都之間的馳道已經建成,三人一路疾馳,不消一日,便已抵達漢中。劉諶讓魏永寧和王僑先找地方歇息片刻,自己則迫不及待地進宮去見皇兄劉璿。
此時,大漢的皇帝劉璿也已收到了劉諶到來的消息。他立即召見大將軍薑維、司空譙周、司農何攀等重臣來到皇宮之中。待幾人到達以後,劉璿迅速開啟了會議,氣氛嚴肅而緊張。
劉璿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出了開場白:“如今北方的魏國已經被司馬炎所篡,晉國剛剛建立,政權尚不穩固。朕召諸位愛卿來,就是要討論出兵北伐的事宜!”
大將軍薑維聞言,率先迴答道:“陛下,經過五年的征兵與訓練,我軍如今已擁有大軍四十萬,足可以發動北伐。隻是不知北地王那裏有多少兵馬可以調遣!”
北地王劉諶立即接話道:“皇兄,襄陽、樊城兩郡可以出兵五萬,新城三郡據臣估計,至少也能湊齊三萬兵馬!”
大將軍薑維微微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如今我大軍隻需留下部分兵馬留守各地,便可同時出兵三十六萬北伐。隻是不知糧草方麵是否準備充足!”
司農何攀一聽提到軍隊有四十多萬,就知道接下來要問到糧草的問題。待大將軍話音剛落,他立即迴稟道:“我軍多年未有戰事,如今糧草儲備充足。若發動北伐,糧草足以支撐六個月之用!”
譙周此時也插話道:“陛下,如今我軍將士充足,糧草齊備,但還需有周密的方略,方能確保全勝。若戰事遷延日久,恐會再次讓我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劉璿讚賞地看了譙周一眼,然後轉向薑維問道:“大將軍可有良策以應對此局?”
薑維迅速吩咐侍衛拿來地圖,邊指著地圖邊詳細地闡述道:“陛下,諸位請看。如今我大軍有四十萬之眾,臣之計,當出兵四路,對晉國實施全麵進攻。同時,聯絡吳國,讓其出兵兩路,使晉國首尾不能相顧!具體方略如下:第一路,出下辨,攻打天水、武威等郡,以定涼州;第二路,出褒斜道,渡渭水,攻打北原,威逼長安;第三路,從上庸北上,震懾宛、洛之地;第四路,由襄陽渡長江,奪取新野,再攻許昌。另外,吳國可出兵兩路策應:一路由廬江北上,攻打壽春;另一路,由濡須出兵,奪取合肥等地。依臣之見,若六路大軍齊出,晉國必首尾不能相顧。此一戰,乃是臣為陛下提出的一勞永逸之法!”薑維說完,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感,他感覺自己已經為這場戰爭獻上了最大的智慧。
劉璿聽完薑維的計劃,心中也是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剛要開口表態,卻見劉諶和譙周似乎有話要說。但他已迫不及待,直接宣布道:“就按照大將軍的計劃來,一戰滅晉!”
幾人迅速離開皇宮,各自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憂慮。譙周在無人處,悄悄拉住了劉諶,低聲問道:“王爺,六路大軍是否能勝,若不勝,我大漢將元氣大傷,恐會迅速敗亡啊!”
劉諶看向譙周,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沉穩。他緩緩說道:“六路大軍齊出,勝率確實提高了很多。大將軍也是吸取了之前北伐的教訓,精心策劃了此次戰役。但戰場之事,瞬息萬變,現在妄談成敗還為時過早。若大軍北伐,朝中還要依賴司空您來穩定大局啊!”
譙周聽著劉諶的話語,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他看著劉諶離去的背影,久久未能言語。
劉諶隨即喚上了魏永寧與王僑,三人跨上駿馬,再次踏上了前往襄陽的征程。
一路上,劉諶神色肅穆,眉宇間透露出沉甸甸的壓力。魏永寧與王僑深知他肩負的重任,故而也收斂起往日的嬉笑,默默相伴。
三人風餐露宿,不辭辛勞,終於抵達了襄陽。一到府中,劉諶便立即吩咐下人去叫眾位大臣前來王府議事,共商大計。
廚房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飯食,但劉諶用餐時仍舊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魏永寧瞧在眼裏,急在心裏,終於忍不住開口道:“殿下,這都三天了,你這般狀態可如何是好?你是想急死我嗎!”
劉諶望向魏永寧那焦急萬分的模樣,輕聲道:“寧,讓你擔憂了。待其他大人到來,我自會詳細說明一切,屆時你也莫要吝嗇,定要發表一番高見!”
言罷,他又轉向王僑,“僑兒,你也要多加思索,這可是你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