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殿內,等了許久的天子並不如七皇子想象的那般勃然大怒。
他坐在高處慢悠悠的啜著茶水,等到七皇子跪地陳情之後才不慌不忙的擱下茶盞,抬眸問七皇子道:“怎麽瘦了這麽多,是路上受誰苛待了?”
七皇子依舊俯首,恭敬道:“迴父皇,並沒有人敢苛待與兒臣,兒臣在長個子,自然不如之前那般圓潤了。”
皇帝聞言又看了他幾眼,打量道:“是高了不少,骨頭也展開了,再過幾年就是大人了,難怪敢和太子配合做出這樣的事。”
七皇子立馬叩頭請罪,“兒臣愚鈍,請父皇明示。”
見他在腳下戰栗,上首的天子莫名的心情好了一些。他起身走到七皇子跟前,和顏悅色道:“你和太子關係這般好,難不成這迴竟還會瞞著你了?”
七皇子不敢接話,皇帝又伸手將案前的奏折扔給他,說道:“好好看看你大哥做的好事!”
七皇子起先還不敢動彈,皇帝又催促了幾聲,七皇子這才哆哆嗦嗦的撿起奏折快速翻閱。
前線來的急報字眼簡潔而有力,七皇子快速過了一遍,迅速理清了前因後果:太子駐守北麵連勝三場,後因私情執意放虎歸山,北軍守將連番警示,然太子絲毫不擔憂。守將心生疑惑,遂令暗探到敵方打探。結果這一探,竟探出地方大營兵力稀疏,內裏並無重軍鎮守。北軍守將欲趁此突襲,誰知太子執意阻攔,理由是已與北麵和談,輕易不可膳動刀兵。守將萬般無奈,隻得聽命行事。誰知沒過多久,原本依舊太平多年的西麵突然遭到大批敵軍猛攻。花大帥且戰且退,命人迴防的同時,還第一時間向太子求援。
太子充耳不聞,任憑西邊防線被敵人衝破。守將們再三請命都被駁迴,最後隻得違抗命令,深夜率領部下私自奔赴西邊支援。一到西邊,竟然發現對麵的敵人正是本該對峙在北軍對岸的蘆葉軍。守將驚覺大事不妙,又派暗探潛入打探,誰知這一探,竟然探出個天大的壞消息:太子欲謀篡位,與西麵北麵私下勾連,以西麵十六城為代價來換取兩國兵力支持。
讀至此處,七皇子立刻出聲反駁,辯駁道:“父皇,此事絕無可能!我大哥忠君愛國,又是您親自教養的,怎麽可能做出謀逆這種事?更何況他已經是太子了!更加沒有理由要謀反。”
天子聞言一聲冷哼:“沒有理由?那我替他想一個。太子已經長成,然天子卻正值壯年,即位遙遙無期,這算不算一個理由?天子偏心偏愛,對太子及盡嚴苛,卻待其他皇子極其寬和,太子之位並不穩妥,這又算不算一個理由?二、三皇子母族強大,哪怕順利即位也有被篡位的風險,這又算不算一個理由?”
七皇子聽的冷汗直流,他拿不出證據又不敢辯駁,隻能一再重複道:“我相信大哥不是這樣的人。”
皇帝又繼續問道:“你是好孩子,父皇向來最為疼你,你跟父皇說實話,太子謀逆,你究竟有沒有參與?”
“沒有!”七皇子答道,隨後又立馬補充道:“大哥絕不可能謀逆。”
見問不出來,皇帝也無意追問,給了他一個選擇,“太子還未伏法,你與他又私交甚好,你是願意囚禁天牢等待發落呢,還是願意戴罪立功指認賊首?”
七皇子明白這是要強迫他站隊了。
他在心裏快速衡量了一番,硬著頭皮絕對道:“兒臣相信太子不會謀逆,願以性命為賭,自願前往天牢囚禁。”
天子聞言又是一聲莫名其妙的冷笑。
沒等七皇子背上的冷汗流完,天子身旁的內侍已經領了旨意湊上前來,發話道:“七皇子,請吧!”
安陽城外,借著剿匪的名義出去探聽消息的趙扶荊忍不住架馬衝到了付家的大門前。
付家正為著消息不通而苦惱,一聽她要上門,就立刻二門中開,男女主人一起快步趕到門前接應。
付家與趙扶荊的私交,一向都是瞞著城內的其他人的。可這迴的她竟然不做隱藏,大張旗鼓地衝進城來,由此可見背後之事的嚴重性。
付大人心下一凜,迅速邀請她進府內一敘。
趙扶荊本就是為傳信而來,自然也順著邀請登堂入室。
等到門外的雜役全都屏退以後,趙扶荊立即語速飛快的將聖上的判決轉給給了付家人聽:“陛下認定太子謀逆,已經派了禁軍前去逮捕。與太子同行的邱家老小已經先後下了獄,就連平日最受寵愛的七皇子也被陛下親口打入了天牢。
趙扶荊的這番話聽的人揪心不已。
付大人迴應道:“禁軍統領自大昏庸,手底下的將領又大多數與其他皇子的母家有所牽連,太子殿下絕不能落入他們手裏。”
趙扶荊何嚐不知這個道理。
付大人還要提議,“何不如主動出擊,以援軍的名義派其他勢力去護送太子殿下,隻要殿下平安返迴京城,那麽一切就都有轉機。”
付大人的提議已經是目前最為穩妥的辦法了,可沒等他說仔細,趙扶荊就又開口說出另一個壞消息,“西麵軍情緊急,花大帥又失蹤了,西麵絕對抽不出人手。和北地接壤的是梁照月的管轄地。可是他身份不高,又是西邊、北麵的後防線,因此他也不能走動。除卻最近的這兩處可以流動支援之外,其他處若敢擅自行動,那就隻有抄家滅族的後果。”
趙扶荊這番言論幾乎是將所有的後路都堵死了。付大人無計可施,隻是一遍遍的問著“該如何是好?”
這時,趙付荊又說起另外的事情,她推測道:“花大帥身經百戰,太子也是老謀深算,我不信她們會看不到敵國背後勾結的動靜。若是它察覺到了什麽,也一定會提前向外送出消息。所以依我的猜測,之前貴府二公子送來的那本名冊裏麵就有我們想要知道的東西。”
他坐在高處慢悠悠的啜著茶水,等到七皇子跪地陳情之後才不慌不忙的擱下茶盞,抬眸問七皇子道:“怎麽瘦了這麽多,是路上受誰苛待了?”
七皇子依舊俯首,恭敬道:“迴父皇,並沒有人敢苛待與兒臣,兒臣在長個子,自然不如之前那般圓潤了。”
皇帝聞言又看了他幾眼,打量道:“是高了不少,骨頭也展開了,再過幾年就是大人了,難怪敢和太子配合做出這樣的事。”
七皇子立馬叩頭請罪,“兒臣愚鈍,請父皇明示。”
見他在腳下戰栗,上首的天子莫名的心情好了一些。他起身走到七皇子跟前,和顏悅色道:“你和太子關係這般好,難不成這迴竟還會瞞著你了?”
七皇子不敢接話,皇帝又伸手將案前的奏折扔給他,說道:“好好看看你大哥做的好事!”
七皇子起先還不敢動彈,皇帝又催促了幾聲,七皇子這才哆哆嗦嗦的撿起奏折快速翻閱。
前線來的急報字眼簡潔而有力,七皇子快速過了一遍,迅速理清了前因後果:太子駐守北麵連勝三場,後因私情執意放虎歸山,北軍守將連番警示,然太子絲毫不擔憂。守將心生疑惑,遂令暗探到敵方打探。結果這一探,竟探出地方大營兵力稀疏,內裏並無重軍鎮守。北軍守將欲趁此突襲,誰知太子執意阻攔,理由是已與北麵和談,輕易不可膳動刀兵。守將萬般無奈,隻得聽命行事。誰知沒過多久,原本依舊太平多年的西麵突然遭到大批敵軍猛攻。花大帥且戰且退,命人迴防的同時,還第一時間向太子求援。
太子充耳不聞,任憑西邊防線被敵人衝破。守將們再三請命都被駁迴,最後隻得違抗命令,深夜率領部下私自奔赴西邊支援。一到西邊,竟然發現對麵的敵人正是本該對峙在北軍對岸的蘆葉軍。守將驚覺大事不妙,又派暗探潛入打探,誰知這一探,竟然探出個天大的壞消息:太子欲謀篡位,與西麵北麵私下勾連,以西麵十六城為代價來換取兩國兵力支持。
讀至此處,七皇子立刻出聲反駁,辯駁道:“父皇,此事絕無可能!我大哥忠君愛國,又是您親自教養的,怎麽可能做出謀逆這種事?更何況他已經是太子了!更加沒有理由要謀反。”
天子聞言一聲冷哼:“沒有理由?那我替他想一個。太子已經長成,然天子卻正值壯年,即位遙遙無期,這算不算一個理由?天子偏心偏愛,對太子及盡嚴苛,卻待其他皇子極其寬和,太子之位並不穩妥,這又算不算一個理由?二、三皇子母族強大,哪怕順利即位也有被篡位的風險,這又算不算一個理由?”
七皇子聽的冷汗直流,他拿不出證據又不敢辯駁,隻能一再重複道:“我相信大哥不是這樣的人。”
皇帝又繼續問道:“你是好孩子,父皇向來最為疼你,你跟父皇說實話,太子謀逆,你究竟有沒有參與?”
“沒有!”七皇子答道,隨後又立馬補充道:“大哥絕不可能謀逆。”
見問不出來,皇帝也無意追問,給了他一個選擇,“太子還未伏法,你與他又私交甚好,你是願意囚禁天牢等待發落呢,還是願意戴罪立功指認賊首?”
七皇子明白這是要強迫他站隊了。
他在心裏快速衡量了一番,硬著頭皮絕對道:“兒臣相信太子不會謀逆,願以性命為賭,自願前往天牢囚禁。”
天子聞言又是一聲莫名其妙的冷笑。
沒等七皇子背上的冷汗流完,天子身旁的內侍已經領了旨意湊上前來,發話道:“七皇子,請吧!”
安陽城外,借著剿匪的名義出去探聽消息的趙扶荊忍不住架馬衝到了付家的大門前。
付家正為著消息不通而苦惱,一聽她要上門,就立刻二門中開,男女主人一起快步趕到門前接應。
付家與趙扶荊的私交,一向都是瞞著城內的其他人的。可這迴的她竟然不做隱藏,大張旗鼓地衝進城來,由此可見背後之事的嚴重性。
付大人心下一凜,迅速邀請她進府內一敘。
趙扶荊本就是為傳信而來,自然也順著邀請登堂入室。
等到門外的雜役全都屏退以後,趙扶荊立即語速飛快的將聖上的判決轉給給了付家人聽:“陛下認定太子謀逆,已經派了禁軍前去逮捕。與太子同行的邱家老小已經先後下了獄,就連平日最受寵愛的七皇子也被陛下親口打入了天牢。
趙扶荊的這番話聽的人揪心不已。
付大人迴應道:“禁軍統領自大昏庸,手底下的將領又大多數與其他皇子的母家有所牽連,太子殿下絕不能落入他們手裏。”
趙扶荊何嚐不知這個道理。
付大人還要提議,“何不如主動出擊,以援軍的名義派其他勢力去護送太子殿下,隻要殿下平安返迴京城,那麽一切就都有轉機。”
付大人的提議已經是目前最為穩妥的辦法了,可沒等他說仔細,趙扶荊就又開口說出另一個壞消息,“西麵軍情緊急,花大帥又失蹤了,西麵絕對抽不出人手。和北地接壤的是梁照月的管轄地。可是他身份不高,又是西邊、北麵的後防線,因此他也不能走動。除卻最近的這兩處可以流動支援之外,其他處若敢擅自行動,那就隻有抄家滅族的後果。”
趙扶荊這番言論幾乎是將所有的後路都堵死了。付大人無計可施,隻是一遍遍的問著“該如何是好?”
這時,趙付荊又說起另外的事情,她推測道:“花大帥身經百戰,太子也是老謀深算,我不信她們會看不到敵國背後勾結的動靜。若是它察覺到了什麽,也一定會提前向外送出消息。所以依我的猜測,之前貴府二公子送來的那本名冊裏麵就有我們想要知道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