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哈,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的一生。哎,不對,還是先看看造反過程吧”
鍵盤上,李念的手指飛快。
他直接在短視頻上找的靖難之役。
等到畫麵出現的時候,李念立馬調轉電腦的方向將其對著馬皇後等人。
朱棣也悄咪咪的躲到了馬皇後的身旁。
他感覺自己要挨揍,即便不是在這裏迴宮以後也要挨打。
趕緊抱大腿。
畫麵中蒼老的聲音隨之響起,
【若朝中有奸臣作亂,各地藩王盡可領兵進京,勤王鋤奸。確保大明基業傳至千秋萬代!】
“這是咱?長得不像啊,氣勢倒是有那麽幾分”老朱開始對‘自己’評頭論足。
“這是後世之人演繹的,就像皮影戲”
李念的話音落下,畫麵開始變換。
【爹,我迴來了!】
打進京師的燕王朱棣跪在明太祖的畫像麵前。
看著畫麵,桌邊的朱元璋定眼一瞧頓時怒氣恆生,“畫像是咱?這是哪個王八羔子畫的!”
那張明太祖的畫像儼然是一副鞋拔子臉。
噗嗤~
李念沒忍住笑,低下了頭。
老朱腦袋越過電腦歪頭看向李念,“到底怎麽迴事?這是咱流傳到後世的畫像?”
“額......的確有一幅是這樣的,是從明末流傳下來到後世的”
砰!
“朱由檢這個小王八蛋!”
老朱這個氣啊,明明自己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可偏偏被傳到後世的畫像汙了名聲。
頓時有種寡婦被造謠的無力感。
“先別說話,繼續看”
老朱原本還想再罵朱由檢兩句,但被馬皇後給製止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子朱允炆繼位】
【朱允炆登基後,有感於藩王終會威脅到皇權。鑒於西漢的七國之亂,於是在群臣的建議下決定削藩】
【周王、岷王、代王、齊王先後被廢貶為庶民,湘王自焚而亡】
【朱棣看著兄弟們一個接一個被廢,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是下一個】
【於是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決定發動靖難之役,而文弱的建文帝終非朱棣的對手】
【隨著燕軍攻入應天府,曆時三年的靖難之役以藩王登臨大寶而宣告結束】
【四十三歲的朱棣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
【朱棣下令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為永樂】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
短暫的視頻結束,留下了一臉呆滯的眾人。直到李念輕咳一聲,才讓他們緩過神來。
“咱的兒子,小十二......”
朱元璋伸手指了指朱標,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標兒,將朱允炆送到鳳陽高牆,立刻、馬上!”
低頭揉了揉眉心,老朱隨即對朱棣來了一個驚鴻一瞥,死亡凝視。
意思不言而喻,你等迴宮的。
“洪武三十一年,還有十六年”
“爹”*
朱元璋自己倒是看得很開,也活夠本了。
但下一瞬他的目光就死死的盯著馬皇後另一邊的朱棣,“老四你個小兔崽子挺能編哈,還洪武三十五年,咱從地裏鑽出來傳位給你的唄”
“這不關我的事啊,永樂皇帝幹的關我燕王朱棣有什麽關係”
眼看著朱元璋作勢要起身追打,朱棣趕忙搖晃自己的護身符娘親。
“好了,家事迴宮再說”馬皇後看這鬧騰的一幕,揉著太陽穴攔了下來。
“李念,給咱講講朱允炆繼位後的事吧”
“行”李念現在也是擺爛了,他們問什麽他就說什麽。
隨後他便給老朱等人講了朱允炆繼位四年的騷操作和兩個臥龍鳳雛的故事。
削藩、恢複井田製等等。
“宋濂有個學生叫方孝孺,這個家夥更狠,他想行周禮。老朱你想想,一旦這項策略實行下去會發生什麽?”
“天下間遍地造反,軍隊會在頃刻間嘩變,大明甚至有可能會二世而亡!”
“官永遠是官、民永遠是民,將軍永遠是將軍,小兵永遠是小兵。直接堵死了上升渠道,這誰能願意啊!”
李念字裏行間無不在告訴朱元璋,朱允炆不行,身邊的大臣更不行。
你挑的嘛,偶像。
“好了,下麵讓我們看看華夏王朝最後一位大帝”李念將電腦拉過來,重新調出關於朱棣的超燃剪輯。
“快,讓我也看看”朱棣本人也想看看他以後的功績如何。即便現在還有挨打的風險。
其實不止是朱棣,就連徐妙雲的心中都有幾分期待之色。
坐在對麵的馬皇後和朱標也是一樣。
隻有朱元璋依舊臉色陰沉,不過行動證明一切,他也在等著。
如果朱棣是昏君,他就新賬老賬一起算。
李念將電腦重新推到馬皇後的麵前。
畫麵開始緩緩浮現,
【不久以後你們就會知道,什麽叫王者之師;什麽叫吊民...伐罪!】
【馬上天子死社稷,理所應當】
【後世兒孫即便不齒於我,至少也得留三份敬意】
【我避他鋒芒,取刀!】
【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隻有我了】
【幾十年戰戰兢兢,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
有人罵他是竊國賊,有人罵他窮兵黷武...
【後世人不知道我宵衣旰食,在戰場上...爬冰臥雪!】
【征戰二十年,奔襲萬裏......】
【我這一生,平定草原,遷都順天,疏通運河,編撰永樂大典,足矣媲美唐宗宋祖】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那日我低頭一算,我已經六十五歲了,年過花甲。以我這個年齡,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古今往來哪個帝王比得了我”
......
隨著短視頻結束,李念便合上了電腦的蓋子。
他低頭摸了摸鼻子道,“這個視頻當中沒有說全,現在我來說一下這位永樂帝的功績。五征漠北、六下西洋,征安南,設立奴兒幹都司...”
“永樂...這個年號當年方臘用過吧,反賊的年號啊”朱標眉頭微蹙,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
“對,這就是那些大臣欺負朱棣不懂用的這個年號。但正是因為朱棣這位皇帝,也讓我們後人一提起永樂就想到朱棣的永樂盛世而不是反賊方臘”
“平定草原,遷都順天,編撰永樂大典”朱元璋的腦海裏不斷迴想著剛才的畫麵。
“爹,老四做得不錯啊,不是昏君”朱標想替弟弟辯解幾句。
“咱都看到了,永樂時期的大臣都是好樣的呀,都欺負到我兒子頭上了!”
朱元璋言語中滿含殺意。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即便他想打也沒有理由,隻能從造反的角度去揍。
看到永樂大帝朱棣,現在的燕王朱棣混不吝的晃悠著來到李念的身旁。
他指著自己說道,“未來當皇帝的我這麽牛*,你在那日還用異樣的眼神看我。難道你們後人就沒有敬畏之意嗎?”
李念目光輕抬,瞥了一眼朱棣後又恢複平常道,“我佩服的是永樂大帝朱棣,而不是你燕王朱棣”
鍵盤上,李念的手指飛快。
他直接在短視頻上找的靖難之役。
等到畫麵出現的時候,李念立馬調轉電腦的方向將其對著馬皇後等人。
朱棣也悄咪咪的躲到了馬皇後的身旁。
他感覺自己要挨揍,即便不是在這裏迴宮以後也要挨打。
趕緊抱大腿。
畫麵中蒼老的聲音隨之響起,
【若朝中有奸臣作亂,各地藩王盡可領兵進京,勤王鋤奸。確保大明基業傳至千秋萬代!】
“這是咱?長得不像啊,氣勢倒是有那麽幾分”老朱開始對‘自己’評頭論足。
“這是後世之人演繹的,就像皮影戲”
李念的話音落下,畫麵開始變換。
【爹,我迴來了!】
打進京師的燕王朱棣跪在明太祖的畫像麵前。
看著畫麵,桌邊的朱元璋定眼一瞧頓時怒氣恆生,“畫像是咱?這是哪個王八羔子畫的!”
那張明太祖的畫像儼然是一副鞋拔子臉。
噗嗤~
李念沒忍住笑,低下了頭。
老朱腦袋越過電腦歪頭看向李念,“到底怎麽迴事?這是咱流傳到後世的畫像?”
“額......的確有一幅是這樣的,是從明末流傳下來到後世的”
砰!
“朱由檢這個小王八蛋!”
老朱這個氣啊,明明自己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可偏偏被傳到後世的畫像汙了名聲。
頓時有種寡婦被造謠的無力感。
“先別說話,繼續看”
老朱原本還想再罵朱由檢兩句,但被馬皇後給製止了。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子朱允炆繼位】
【朱允炆登基後,有感於藩王終會威脅到皇權。鑒於西漢的七國之亂,於是在群臣的建議下決定削藩】
【周王、岷王、代王、齊王先後被廢貶為庶民,湘王自焚而亡】
【朱棣看著兄弟們一個接一個被廢,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是下一個】
【於是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決定發動靖難之役,而文弱的建文帝終非朱棣的對手】
【隨著燕軍攻入應天府,曆時三年的靖難之役以藩王登臨大寶而宣告結束】
【四十三歲的朱棣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
【朱棣下令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為永樂】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蹤......】
短暫的視頻結束,留下了一臉呆滯的眾人。直到李念輕咳一聲,才讓他們緩過神來。
“咱的兒子,小十二......”
朱元璋伸手指了指朱標,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標兒,將朱允炆送到鳳陽高牆,立刻、馬上!”
低頭揉了揉眉心,老朱隨即對朱棣來了一個驚鴻一瞥,死亡凝視。
意思不言而喻,你等迴宮的。
“洪武三十一年,還有十六年”
“爹”*
朱元璋自己倒是看得很開,也活夠本了。
但下一瞬他的目光就死死的盯著馬皇後另一邊的朱棣,“老四你個小兔崽子挺能編哈,還洪武三十五年,咱從地裏鑽出來傳位給你的唄”
“這不關我的事啊,永樂皇帝幹的關我燕王朱棣有什麽關係”
眼看著朱元璋作勢要起身追打,朱棣趕忙搖晃自己的護身符娘親。
“好了,家事迴宮再說”馬皇後看這鬧騰的一幕,揉著太陽穴攔了下來。
“李念,給咱講講朱允炆繼位後的事吧”
“行”李念現在也是擺爛了,他們問什麽他就說什麽。
隨後他便給老朱等人講了朱允炆繼位四年的騷操作和兩個臥龍鳳雛的故事。
削藩、恢複井田製等等。
“宋濂有個學生叫方孝孺,這個家夥更狠,他想行周禮。老朱你想想,一旦這項策略實行下去會發生什麽?”
“天下間遍地造反,軍隊會在頃刻間嘩變,大明甚至有可能會二世而亡!”
“官永遠是官、民永遠是民,將軍永遠是將軍,小兵永遠是小兵。直接堵死了上升渠道,這誰能願意啊!”
李念字裏行間無不在告訴朱元璋,朱允炆不行,身邊的大臣更不行。
你挑的嘛,偶像。
“好了,下麵讓我們看看華夏王朝最後一位大帝”李念將電腦拉過來,重新調出關於朱棣的超燃剪輯。
“快,讓我也看看”朱棣本人也想看看他以後的功績如何。即便現在還有挨打的風險。
其實不止是朱棣,就連徐妙雲的心中都有幾分期待之色。
坐在對麵的馬皇後和朱標也是一樣。
隻有朱元璋依舊臉色陰沉,不過行動證明一切,他也在等著。
如果朱棣是昏君,他就新賬老賬一起算。
李念將電腦重新推到馬皇後的麵前。
畫麵開始緩緩浮現,
【不久以後你們就會知道,什麽叫王者之師;什麽叫吊民...伐罪!】
【馬上天子死社稷,理所應當】
【後世兒孫即便不齒於我,至少也得留三份敬意】
【我避他鋒芒,取刀!】
【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隻有我了】
【幾十年戰戰兢兢,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
有人罵他是竊國賊,有人罵他窮兵黷武...
【後世人不知道我宵衣旰食,在戰場上...爬冰臥雪!】
【征戰二十年,奔襲萬裏......】
【我這一生,平定草原,遷都順天,疏通運河,編撰永樂大典,足矣媲美唐宗宋祖】
【人生真短,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那日我低頭一算,我已經六十五歲了,年過花甲。以我這個年齡,上馬殺敵、下馬治國。古今往來哪個帝王比得了我”
......
隨著短視頻結束,李念便合上了電腦的蓋子。
他低頭摸了摸鼻子道,“這個視頻當中沒有說全,現在我來說一下這位永樂帝的功績。五征漠北、六下西洋,征安南,設立奴兒幹都司...”
“永樂...這個年號當年方臘用過吧,反賊的年號啊”朱標眉頭微蹙,感覺事情有些不對勁。
“對,這就是那些大臣欺負朱棣不懂用的這個年號。但正是因為朱棣這位皇帝,也讓我們後人一提起永樂就想到朱棣的永樂盛世而不是反賊方臘”
“平定草原,遷都順天,編撰永樂大典”朱元璋的腦海裏不斷迴想著剛才的畫麵。
“爹,老四做得不錯啊,不是昏君”朱標想替弟弟辯解幾句。
“咱都看到了,永樂時期的大臣都是好樣的呀,都欺負到我兒子頭上了!”
朱元璋言語中滿含殺意。
做皇帝做到這份上,即便他想打也沒有理由,隻能從造反的角度去揍。
看到永樂大帝朱棣,現在的燕王朱棣混不吝的晃悠著來到李念的身旁。
他指著自己說道,“未來當皇帝的我這麽牛*,你在那日還用異樣的眼神看我。難道你們後人就沒有敬畏之意嗎?”
李念目光輕抬,瞥了一眼朱棣後又恢複平常道,“我佩服的是永樂大帝朱棣,而不是你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