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王這麽一說,老者變得慎重起來,再看徐驕的眼神,也有了異樣。之前的話,純粹是挖苦。徐驕怎麽也不像個讀書人,倒像個混街麵的無賴。
不過三江王不會找個無賴做戲。他不是那樣的人,而且也不敢。
老者說:“徐驕,這個名字很不謙虛。年前朝中有一員外郎,有‘滾滾長江’之詞,你以為如何?”
徐驕搖頭:“沒有聽過。老人家我接受的是高等教育,玩的是天道人道,比如為什麽天會黑,會有四季寒熱。或者國家怎麽變得富強……”
老者說:“此一員外郎,還有一份《論鹽鐵疏》,言曰:鹽鐵之物,關乎民生,應收歸朝廷,不得私有,你覺得如何。”
徐驕點頭:“資本主義要不得,這是個好辦法。”
三江王笑說:“何以見得好呢,比如這三江源的銅鐵礦山。從我手裏,到朝廷手裏,又有什麽不同。難道朝廷會覺得,我會據之以為私產。亂世平天下,死了多少人,我李家才換迴這一小塊封地,而三江源,也隻這礦山值錢些,收了礦上,不就等於收了封地。”
老者說:“封地是封地,礦山是礦山。”
蕭離算是聽明白了,這是動了三江王家底兒。不過他堅持認為,資本主義邪惡,剝削要不得。
三江王又說:“明老,且不說我。渤海王呢,渤海一帶土地更為貧瘠,渤海王靠著蒸鹽,這才使得當地民豐安定,若是收了渤海鹽務。民無足食,渤海再亂怎麽辦?”
老者沉吟著,這話不是沒有道理。
徐驕很不讚成這一點,幹脆一屁股坐下來,把李師師嚇了一跳:“你幹什麽,我們玩兒我們的去……”
徐驕說:“等一會兒。王爺,你這個看法我就不同意了。就算朝廷收了渤海鹽務,不代表老百姓就要餓肚子。因為還是照舊製鹽,該幹活的幹活,該吃飯的吃飯。區別隻在於,利歸於誰?而對於百姓來講,歸於朝廷還是歸於渤海王,都與他們無關。”
老者說:“有道理。”
三江王說:“既然都是一樣的,那為何要收歸朝廷呢?”
“當然是為了民生。”徐驕說道:“以鹽為例,日日不可缺少,無論窮富貴賤,是生活必需。所以價格越低越好,壟斷是個保證價格的途徑,所以收歸國用,統一定價,是很有利於民生的。”
老者說:“你倒是與那位員外郎一樣的見解。”
三江王又問:“那麽銅鐵呢,它可不是吃的。”
徐驕笑道:“自然是怕造反,有刀有槍有兄弟,才會有地盤。”
老者說:“這是為了大局安穩。”
三江王看著徐驕:“確實大義。但如渤海,三江源,乃是封地。開朝之時,戰亂百年,三家平定天下。最後苦民之所苦,不願繼續血海滔天。我李家先祖和林家先祖心懷天下,才散兵不願再起紛爭。之後明君稱帝,我兩家為王,許世代承襲,永享尊榮。上朝不拜,見君不跪……”
老者說:“所以呀王爺,天下一統,應效法先祖,以大局為重。”
“我支持大局,各地鹽鐵都可收歸朝廷。兩家藩王封地,應該例外。畢竟藩王封地,應是藩王私產。”
老者說:“王爺錯矣,天下為公,哪來的私。”
徐驕輕笑一聲:“老先生,這四個字說說就行了,你還指望真能做得到。”
老者說:“何意?”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越是上位者,越是自私自利。”
老者說:“何解?”
徐驕指著街上擺攤拚命吆喝的攤主:“像他們這些人,每日都為三餐所累,哪有心思去自私。隻有高高的在上的人,才有時間和閑暇,去思考欲望以及怎麽滿足自己的欲望。對於太多人來講,欲望隻是簡單活著而已。”
三江王笑了笑,卻沒說什麽。
徐驕繼續說:“老先生,鹽鐵收歸朝廷,就產生了壟斷。可你怎麽確保,壟斷是導致價格變低還是變高呢?”
“帝王之心,必是心懷萬民。”老者說:“有民才有家,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君。若連這個道理也不知道,那就沒有資格作帝王。”
徐驕冷笑:“若做帝王的都知道這個道理,那怎麽會有改朝換代呢。”
三江王大笑:“小子,這是三江源,我就當你沒說過這話。”
老者也有些不滿:“那麽依你所見,此事是好還是壞?”
徐驕歎息一聲:“老先生,好或者壞,不在於事,而在於人。向來許多事,都是人辦壞的。恰好,人又是最能掌控的。上者貪權,下者貪錢。有管才有權,有權才有錢。這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為這就是人性。”
老者眼睛閃著驚奇的光:“人性本惡,天道輪常。人性本惡,所以有世道興衰,就如花開花落。所謂聖人者,不會期望花開永久,隻要來年紅花依舊綻放。”
徐驕心道:這老頭看的好通透。於是說:“老先生大智慧,要做種花的人。”
老者笑道:“賞自己種的花,這才是其中樂趣。”
三江王說:“明老,這是三江源,我就當您沒說過這話。”
老者大笑,看著麵前靜靜的大河:“你比乃祖強,不但懂得藏拙,還知道藏鋒。”
三江王歎一口氣:“可惜在明老麵前,什麽也藏不住。就像這條運河,二十年前就是明老的主意。可是明老,修羅山還是好好的。四十年前,您讓鬼王與修羅山主一戰,其後鬼王再不過問修羅山的事,您為何還如此執著呢……”
老者一樣長歎:“二十年前,就該結束的。隻要你挖掘運河時,再深一丈——”老者忽然看向徐驕:“年輕人,你猜三江王當年修建運河,何不多挖深一丈呢?”
徐驕想了想:“原來老先生是要對付修羅山的。”
老者沒有否認,而是問:“我的問題,你還沒有給我答案。”
徐驕說:“運河若夠寬夠深,確實能取代修羅山那條水道,至少取代部分。少了財源,修羅山不會好過。但老先生有沒有想過,運河修了近二十年才成,若再多挖一丈,就會耗盡三江源的民力。二十年,是一代人的青春。”
老者歎息:“我當年沒想到這一點,還以為耗損修羅山,李家獨霸三江源,這樣的好事,王爺會盡心盡力。”
徐驕心道:這老頭雖然精明睿智,但心性太高了,看不到腳下的人。
三江王更加詫異,徐驕並不知道當年種種,但一下就猜到了關鍵。他非是不想,而是若按照原來的計劃,確實要耗盡三江源的民力,屆時稍有一點火星,燎原之勢,便是天大的災難,動搖李家之本。
老者又說:“隻是鹽鐵之事,卻與修羅山無關,因為它確實關乎大局,也不是我所提出來的。王爺,我會讓明帝推行此法,天下隻有一個朝廷。今日的你,不是當年的李家先祖。今日的明帝,也不是當年立朝的明君。我親來三江源,是想王爺勸一勸渤海王,他為人易怒暴躁。當年明君的承諾,過了這麽久,也隻有我這個老頭在意了……”
三江王臉色難看,這許多年來,帝都一次又一次,明裏暗裏的招數,削弱李林兩家勢力。若不是三江源有一個修羅山,恐怕他現在也和渤海王一樣,隻剩下一個空殼。
老者看向徐驕,笑道:“年輕人,若你是三江王,如何解開這一局。”
徐驕搖頭。
老者說:“我知道你心中已有了答案,不妨說出來聽聽。”
三江王冷笑:“徐驕,你就說吧。明老很少這麽欣賞一個人的。”
徐驕說:“鹽鐵收歸朝廷,如何經營呢?其他地方,可以派官員查察。但像三江源呢?無論是收歸朝廷,還是三江王私產,銅鐵礦就在三江源。別人的地頭,誰敢來經營?我猜出這主意的人,根本就沒想過為民著想。不過想開個財路,是不是朝廷沒錢了?”
老者嗬嗬一笑:“怎麽說?”
“能想到這個點子的人,不是一般的聰明,思想很前衛。我相信他也能想到壞處。鹽鐵收歸朝廷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仍由之前的人專營,以比例分配利潤或其它方式。一來一去,朝廷什麽都不需要做,就有大把銀子入賬。”
老者說:“你為什麽會這麽想?”
“因為不管在什麽地方,擁有銅鐵礦和鹽廠的,肯定不是小老百姓。他們一定是像王爺這樣的,有身份,有地位,有權勢。與民爭利容易,與官爭利,難呀!”
老者哈哈大笑:“年輕人,你有做花匠的潛質。”
徐驕說:“像你一樣麽?”
老者沒有迴答,三江王卻說:“你怎麽能跟明老比。明老是種花的,養花要看心情。”
“你說對了,最近我心情很好,所以才來三江源。”
李師師早就不耐煩了,輕輕推一把徐驕。
三江王看到了,便說:“你們去玩兒吧。”
徐驕心想:操,老子為什麽要聽你們的。不過心裏掛念著笑笑,也懶得和這些人講大道理。觀念被時代束縛,他腦子裏想法,這些人肯定不能理解。因為所處地位不同,就像打仗一樣。將軍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贏得一場戰爭。士兵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在這場戰爭中活下來。
不同地位的人,無法理解彼此的需要和目標。何不食肉糜的悲哀,並非是因為無知。
李師師很開心似的,挽著徐驕的手臂。
這動作確實親密了些,徐驕說:“你若不覺得不好意思,我可以在大街上摟著你……”
“不用……”李師師笑,隨即收起笑容:“你什麽意思?”
“今晚上這一出戲,是你安排的,還是你父親安排的。”徐驕問。
李師師說:“什麽嘛,我不懂。”
徐驕笑道:“我不相信巧合。絕大多數巧合都是人為的陰謀,隻有一小部分能算得上天意,或者是悲慘,或者是幸運。但今晚未免太巧了,你不想嫁給王子淇,你父親也不想,那就幹脆直接拒絕就好了。”
李師師手上用力,像是聽到了不開心的事。她說:“不要太聰明了。即便真的聰明,也要裝作笨。父親常說:聰明的人,一般都不討人喜歡。因為聰明的人,通常不願意別人也像他一樣聰明。”
“大智若愚。”
“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你呢,是喜歡聰明的人,還是討厭聰明人?”
“當然是討厭,因為我也是個聰明人,也有聰明人自以為是的毛病。”
徐驕搖頭:“你絕不是個聰明人。”
“為什麽?”李師師有點不服。
“都說女人胸大無腦,你顯然屬於這個類型的。”
李師師忍住笑,假裝生氣:“你要死要死的……”
徐驕突然停住腳步,對麵走來一個人。
李師師一看心裏就有點怕,她幾次遭人刺殺,有點驚弓之鳥。迴頭看一下,離著亭子很遠了,但那老頭卻跟在他們身後。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
徐驕感受到她的恐懼,伸手摟住她肩膀,讓開到一邊,心裏想著:“山主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山主對他視而不見,經過他身邊時站住,雙眼看著老頭。
老者也看到了他:“好不容易擺脫三江王,卻又遇見了你。”
山主說:“不是遇見,我本就是來找你的。”
徐驕看了他們一眼,雖然很想聽他們說些什麽,卻也不想陷入其中,於是摟著李師師繼續走。
這是那老者說:“有人已想到了妙計,輕而易舉的瓦解修羅山。”
“你都想不出來,鬼王更想不出來了。除了你們兩人,敢動修羅山念頭的,也隻有海後。”
“為什麽不是明帝?”
“帝王要的是平衡,這不是你教的麽?”
老者說:“如果你知道那個法子,你就會明白。即便是明帝,也會動心。”
山主笑:“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老者也笑:“我若怕,又怎會來到三江源。”
山主笑的更大聲:“我若要殺,你在不在三江源,都是一樣的。”
兩人一起笑,路過的人好奇的看著他們,以為是兩個瘋子。
不過三江王不會找個無賴做戲。他不是那樣的人,而且也不敢。
老者說:“徐驕,這個名字很不謙虛。年前朝中有一員外郎,有‘滾滾長江’之詞,你以為如何?”
徐驕搖頭:“沒有聽過。老人家我接受的是高等教育,玩的是天道人道,比如為什麽天會黑,會有四季寒熱。或者國家怎麽變得富強……”
老者說:“此一員外郎,還有一份《論鹽鐵疏》,言曰:鹽鐵之物,關乎民生,應收歸朝廷,不得私有,你覺得如何。”
徐驕點頭:“資本主義要不得,這是個好辦法。”
三江王笑說:“何以見得好呢,比如這三江源的銅鐵礦山。從我手裏,到朝廷手裏,又有什麽不同。難道朝廷會覺得,我會據之以為私產。亂世平天下,死了多少人,我李家才換迴這一小塊封地,而三江源,也隻這礦山值錢些,收了礦上,不就等於收了封地。”
老者說:“封地是封地,礦山是礦山。”
蕭離算是聽明白了,這是動了三江王家底兒。不過他堅持認為,資本主義邪惡,剝削要不得。
三江王又說:“明老,且不說我。渤海王呢,渤海一帶土地更為貧瘠,渤海王靠著蒸鹽,這才使得當地民豐安定,若是收了渤海鹽務。民無足食,渤海再亂怎麽辦?”
老者沉吟著,這話不是沒有道理。
徐驕很不讚成這一點,幹脆一屁股坐下來,把李師師嚇了一跳:“你幹什麽,我們玩兒我們的去……”
徐驕說:“等一會兒。王爺,你這個看法我就不同意了。就算朝廷收了渤海鹽務,不代表老百姓就要餓肚子。因為還是照舊製鹽,該幹活的幹活,該吃飯的吃飯。區別隻在於,利歸於誰?而對於百姓來講,歸於朝廷還是歸於渤海王,都與他們無關。”
老者說:“有道理。”
三江王說:“既然都是一樣的,那為何要收歸朝廷呢?”
“當然是為了民生。”徐驕說道:“以鹽為例,日日不可缺少,無論窮富貴賤,是生活必需。所以價格越低越好,壟斷是個保證價格的途徑,所以收歸國用,統一定價,是很有利於民生的。”
老者說:“你倒是與那位員外郎一樣的見解。”
三江王又問:“那麽銅鐵呢,它可不是吃的。”
徐驕笑道:“自然是怕造反,有刀有槍有兄弟,才會有地盤。”
老者說:“這是為了大局安穩。”
三江王看著徐驕:“確實大義。但如渤海,三江源,乃是封地。開朝之時,戰亂百年,三家平定天下。最後苦民之所苦,不願繼續血海滔天。我李家先祖和林家先祖心懷天下,才散兵不願再起紛爭。之後明君稱帝,我兩家為王,許世代承襲,永享尊榮。上朝不拜,見君不跪……”
老者說:“所以呀王爺,天下一統,應效法先祖,以大局為重。”
“我支持大局,各地鹽鐵都可收歸朝廷。兩家藩王封地,應該例外。畢竟藩王封地,應是藩王私產。”
老者說:“王爺錯矣,天下為公,哪來的私。”
徐驕輕笑一聲:“老先生,這四個字說說就行了,你還指望真能做得到。”
老者說:“何意?”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越是上位者,越是自私自利。”
老者說:“何解?”
徐驕指著街上擺攤拚命吆喝的攤主:“像他們這些人,每日都為三餐所累,哪有心思去自私。隻有高高的在上的人,才有時間和閑暇,去思考欲望以及怎麽滿足自己的欲望。對於太多人來講,欲望隻是簡單活著而已。”
三江王笑了笑,卻沒說什麽。
徐驕繼續說:“老先生,鹽鐵收歸朝廷,就產生了壟斷。可你怎麽確保,壟斷是導致價格變低還是變高呢?”
“帝王之心,必是心懷萬民。”老者說:“有民才有家,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君。若連這個道理也不知道,那就沒有資格作帝王。”
徐驕冷笑:“若做帝王的都知道這個道理,那怎麽會有改朝換代呢。”
三江王大笑:“小子,這是三江源,我就當你沒說過這話。”
老者也有些不滿:“那麽依你所見,此事是好還是壞?”
徐驕歎息一聲:“老先生,好或者壞,不在於事,而在於人。向來許多事,都是人辦壞的。恰好,人又是最能掌控的。上者貪權,下者貪錢。有管才有權,有權才有錢。這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為這就是人性。”
老者眼睛閃著驚奇的光:“人性本惡,天道輪常。人性本惡,所以有世道興衰,就如花開花落。所謂聖人者,不會期望花開永久,隻要來年紅花依舊綻放。”
徐驕心道:這老頭看的好通透。於是說:“老先生大智慧,要做種花的人。”
老者笑道:“賞自己種的花,這才是其中樂趣。”
三江王說:“明老,這是三江源,我就當您沒說過這話。”
老者大笑,看著麵前靜靜的大河:“你比乃祖強,不但懂得藏拙,還知道藏鋒。”
三江王歎一口氣:“可惜在明老麵前,什麽也藏不住。就像這條運河,二十年前就是明老的主意。可是明老,修羅山還是好好的。四十年前,您讓鬼王與修羅山主一戰,其後鬼王再不過問修羅山的事,您為何還如此執著呢……”
老者一樣長歎:“二十年前,就該結束的。隻要你挖掘運河時,再深一丈——”老者忽然看向徐驕:“年輕人,你猜三江王當年修建運河,何不多挖深一丈呢?”
徐驕想了想:“原來老先生是要對付修羅山的。”
老者沒有否認,而是問:“我的問題,你還沒有給我答案。”
徐驕說:“運河若夠寬夠深,確實能取代修羅山那條水道,至少取代部分。少了財源,修羅山不會好過。但老先生有沒有想過,運河修了近二十年才成,若再多挖一丈,就會耗盡三江源的民力。二十年,是一代人的青春。”
老者歎息:“我當年沒想到這一點,還以為耗損修羅山,李家獨霸三江源,這樣的好事,王爺會盡心盡力。”
徐驕心道:這老頭雖然精明睿智,但心性太高了,看不到腳下的人。
三江王更加詫異,徐驕並不知道當年種種,但一下就猜到了關鍵。他非是不想,而是若按照原來的計劃,確實要耗盡三江源的民力,屆時稍有一點火星,燎原之勢,便是天大的災難,動搖李家之本。
老者又說:“隻是鹽鐵之事,卻與修羅山無關,因為它確實關乎大局,也不是我所提出來的。王爺,我會讓明帝推行此法,天下隻有一個朝廷。今日的你,不是當年的李家先祖。今日的明帝,也不是當年立朝的明君。我親來三江源,是想王爺勸一勸渤海王,他為人易怒暴躁。當年明君的承諾,過了這麽久,也隻有我這個老頭在意了……”
三江王臉色難看,這許多年來,帝都一次又一次,明裏暗裏的招數,削弱李林兩家勢力。若不是三江源有一個修羅山,恐怕他現在也和渤海王一樣,隻剩下一個空殼。
老者看向徐驕,笑道:“年輕人,若你是三江王,如何解開這一局。”
徐驕搖頭。
老者說:“我知道你心中已有了答案,不妨說出來聽聽。”
三江王冷笑:“徐驕,你就說吧。明老很少這麽欣賞一個人的。”
徐驕說:“鹽鐵收歸朝廷,如何經營呢?其他地方,可以派官員查察。但像三江源呢?無論是收歸朝廷,還是三江王私產,銅鐵礦就在三江源。別人的地頭,誰敢來經營?我猜出這主意的人,根本就沒想過為民著想。不過想開個財路,是不是朝廷沒錢了?”
老者嗬嗬一笑:“怎麽說?”
“能想到這個點子的人,不是一般的聰明,思想很前衛。我相信他也能想到壞處。鹽鐵收歸朝廷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仍由之前的人專營,以比例分配利潤或其它方式。一來一去,朝廷什麽都不需要做,就有大把銀子入賬。”
老者說:“你為什麽會這麽想?”
“因為不管在什麽地方,擁有銅鐵礦和鹽廠的,肯定不是小老百姓。他們一定是像王爺這樣的,有身份,有地位,有權勢。與民爭利容易,與官爭利,難呀!”
老者哈哈大笑:“年輕人,你有做花匠的潛質。”
徐驕說:“像你一樣麽?”
老者沒有迴答,三江王卻說:“你怎麽能跟明老比。明老是種花的,養花要看心情。”
“你說對了,最近我心情很好,所以才來三江源。”
李師師早就不耐煩了,輕輕推一把徐驕。
三江王看到了,便說:“你們去玩兒吧。”
徐驕心想:操,老子為什麽要聽你們的。不過心裏掛念著笑笑,也懶得和這些人講大道理。觀念被時代束縛,他腦子裏想法,這些人肯定不能理解。因為所處地位不同,就像打仗一樣。將軍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贏得一場戰爭。士兵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在這場戰爭中活下來。
不同地位的人,無法理解彼此的需要和目標。何不食肉糜的悲哀,並非是因為無知。
李師師很開心似的,挽著徐驕的手臂。
這動作確實親密了些,徐驕說:“你若不覺得不好意思,我可以在大街上摟著你……”
“不用……”李師師笑,隨即收起笑容:“你什麽意思?”
“今晚上這一出戲,是你安排的,還是你父親安排的。”徐驕問。
李師師說:“什麽嘛,我不懂。”
徐驕笑道:“我不相信巧合。絕大多數巧合都是人為的陰謀,隻有一小部分能算得上天意,或者是悲慘,或者是幸運。但今晚未免太巧了,你不想嫁給王子淇,你父親也不想,那就幹脆直接拒絕就好了。”
李師師手上用力,像是聽到了不開心的事。她說:“不要太聰明了。即便真的聰明,也要裝作笨。父親常說:聰明的人,一般都不討人喜歡。因為聰明的人,通常不願意別人也像他一樣聰明。”
“大智若愚。”
“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你呢,是喜歡聰明的人,還是討厭聰明人?”
“當然是討厭,因為我也是個聰明人,也有聰明人自以為是的毛病。”
徐驕搖頭:“你絕不是個聰明人。”
“為什麽?”李師師有點不服。
“都說女人胸大無腦,你顯然屬於這個類型的。”
李師師忍住笑,假裝生氣:“你要死要死的……”
徐驕突然停住腳步,對麵走來一個人。
李師師一看心裏就有點怕,她幾次遭人刺殺,有點驚弓之鳥。迴頭看一下,離著亭子很遠了,但那老頭卻跟在他們身後。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
徐驕感受到她的恐懼,伸手摟住她肩膀,讓開到一邊,心裏想著:“山主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山主對他視而不見,經過他身邊時站住,雙眼看著老頭。
老者也看到了他:“好不容易擺脫三江王,卻又遇見了你。”
山主說:“不是遇見,我本就是來找你的。”
徐驕看了他們一眼,雖然很想聽他們說些什麽,卻也不想陷入其中,於是摟著李師師繼續走。
這是那老者說:“有人已想到了妙計,輕而易舉的瓦解修羅山。”
“你都想不出來,鬼王更想不出來了。除了你們兩人,敢動修羅山念頭的,也隻有海後。”
“為什麽不是明帝?”
“帝王要的是平衡,這不是你教的麽?”
老者說:“如果你知道那個法子,你就會明白。即便是明帝,也會動心。”
山主笑:“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老者也笑:“我若怕,又怎會來到三江源。”
山主笑的更大聲:“我若要殺,你在不在三江源,都是一樣的。”
兩人一起笑,路過的人好奇的看著他們,以為是兩個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