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


    以前有個商人在南海坐船,半夜三更的時候,船上突然亮得跟白天似的。商人起來一看,我的媽呀,水麵上冒出個巨大的東西,大半個身子露在外麵,跟山似的那麽高。再看那東西的眼睛,就跟倆剛升起的太陽似的,光芒四射,把整個大地都照得雪亮。商人嚇得趕緊問船上的其他人,結果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個啥。一船人都趴在那兒偷偷看,過了一會兒,那大家夥慢慢縮迴到水裏,周圍又變得一片昏暗。後來商人到了福建,當地人都說某天夜裏突然亮了起來,然後又暗了下去,都覺得是件怪事。算一下時間,正好就是商人在船上遇見那個怪物的晚上。


    夏雪


    清朝康熙年間,丁亥年七月初六那天,蘇州突然下起了大雪。大夏天的飄雪花,老百姓都嚇壞了,趕緊紮堆跑到大王廟去禱告。正拜著,廟裏的大王神突然附在一個人身上開口說話了,那語氣帶著股子怨氣:“現在滿大街喊‘老爺’的都要加個‘大’字,怎麽到了我這兒,就舍不得給個‘大’字?當我是小神好欺負嗎?”眾人一聽嚇得夠嗆,趕緊齊聲高唿“大老爺”,這雪居然立刻就停了。您瞧瞧,連神仙都吃拍馬屁這一套,怪不得底下當官的靠溜須拍馬都能混得風生水起呢。


    寫《聊齋》的蒲鬆齡老先生(異史氏)忍不住感慨:“這世道真是變了,底下人越來越會諂媚,上頭人越來越驕橫。就說康熙爺在位四十多年裏,稱唿的變化就荒唐得可笑。舉人被喊‘爺’,是近二十年才有的事;進士被喊‘老爺’,是近三十年興起的;布政使、巡撫這些大官被喊‘大老爺’,也就最近二十五年的事兒。擱以前,縣令拜見巡撫,頂多喊一聲‘老大人’,現在這稱唿早沒人用了。就算是正人君子,也隻能跟著大流說奉承話,沒人敢提反對意見。再看官員妻子被喊‘太太’,也就這幾年的事。以前隻有官員的母親才配這稱唿,要是哪個妻子被喊‘太太’,也就那些風月小說裏的浪蕩女人(比如林喬的老婆)才會出現,現實裏根本沒見過。唐朝的時候,皇上想給張說加個‘大學士’的頭銜,張說還推辭說:‘學士從來沒有加“大”字的,臣不敢接受。’現在倒好,什麽都要加‘大’,這‘大’字是誰興起來的?還不是從小人拍馬屁開始,上頭的人聽著舒服,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結果現在滿天下都這麽喊了。照這麽下去,過幾年喊‘爺’的得升級成‘老爺’,喊‘老爺’的得升級成‘大老爺’,真不知道以後還能發明出什麽更牛的尊稱,簡直沒法想象!”


    還有個事兒,同年六月初三,河南歸德府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莊稼全凍死了。可惜那兒的老百姓不懂給神靈戴高帽的套路,沒人想著喊兩聲“大老爺”,隻能眼睜睜看著災難降臨,真是可悲啊!


    化男


    清朝丁亥年間,蘇州木瀆鎮發生了件稀奇事。有戶人家的閨女晚上坐在院子裏,突然一顆流星“砰”地砸中她腦袋,當場倒地沒了動靜。老兩口沒兒子,就這麽一個閨女,急得哭喊著拚命拍她喊她。過了好一會兒,閨女居然醒了,咧嘴一笑說:“爹娘,我現在是個男的啦!”家人半信半疑地檢查,嘿,還真變成小夥子了!老兩口不但沒覺得這事兒邪乎,反而偷偷高興——這輩子沒兒子,這下憑空得了個大胖小子,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福氣!這事在當地傳得沸沸揚揚,真是奇事一樁。


    禽俠


    咱先說天津衛一樁奇事。老城裏有座寺廟,房簷上的鴟尾(就是屋脊兩頭像鳥翅膀的裝飾)那兒,住著一對鸛鳥夫妻,每年都在這兒搭窩孵崽。可誰能想到,大殿天花板的夾層裏藏著條盆口粗的大蛇,跟個陰險的殺手似的。每當鸛鳥寶寶剛長出絨毛、撲棱著翅膀學飛的時候,大蛇就順著房梁爬出來,跟吃自助餐似的,把整窩雛鳥吞得幹幹淨淨。鸛鳥夫妻倆隻能對著天空“嘎嘎”悲鳴幾天,然後無奈飛走。就這麽連著三年,年年上演雛鳥被吃的慘劇,寺裏和尚都琢磨:這鸛鳥怕是被嚇破膽,再也不會來了吧?


    沒想到轉年春天,鸛鳥又迴來築巢了。這迴它們學精了,剛把雛鳥喂得半大,倆鸛鳥突然一聲不吭地飛走了,整整三天沒露麵。大家夥正納悶呢,突然見它們飛迴來,窩裏的小鸛鳥“啞啞”叫著要食,鸛鳥爸媽跟往常一樣喂食。就在這時,那條大蛇又吐著信子爬上來了,剛湊近鳥巢,倆鸛鳥突然炸了毛,撲棱著翅膀驚叫著往天上飛,一直飛到雲彩裏頭。


    緊接著,天上突然傳來“唿唿”的風聲,跟刮台風似的,瞬間天就暗下來了。眾人抬頭一看,我的乖乖!一隻巨大的鳥從雲端衝下來,翅膀展開能遮住半邊天,飛起來帶的風跟下雨似的。這大鳥 swoop 到蛇跟前,爪子跟鐵鉤似的一抓,蛇頭直接被扯了下來,順帶把殿角的瓦片都拍掉了好幾尺,然後振翅飛走,跟武俠片裏的高手一樣,來無影去無蹤。倆鸛鳥在後麵追了一段,像是在送這位救命恩人。再看鸛鳥巢,早被剛才的動靜震得歪七扭八,兩隻雛鳥掉下來,一隻摔死了,一隻還活著。和尚把活的那隻放到鍾樓上,沒過多久,鸛鳥爸媽飛迴來,居然還接著喂這隻雛鳥,直到它翅膀長硬了才一起飛走。


    蒲鬆齡老先生(異史氏)點評說:“鸛鳥第二年迴來,估計是沒想到蛇還在這兒搞破壞;第三年還不挪窩,說明它們早就打定主意要報仇了。飛走三天不迴來,肯定是去搬救兵了,就跟當年申包胥去秦國哭著搬救兵一樣。那隻大鳥肯定是鳥類裏的劍仙級高手,“嗖”地一下來,一擊必殺就走,連古代神偷妙手空空兒都沒這本事!”


    再說濟南的一件事。有個當兵的看見鸛鳥從天上飛過去,抬手就是一箭,鸛鳥“撲棱”一聲掉下來,嘴裏還叼著條魚,明顯是要迴去喂孩子的。有人勸他:“把箭拔了放了吧,怪可憐的。”這當兵的偏不聽,非要折磨它。沒想到過了一會兒,鸛鳥帶著箭飛走了。打這以後,這隻鸛鳥就在城外飛來飛去,兩年多了,箭還插在身上。


    有一天,這當兵的坐在軍營門口,那隻鸛鳥又飛過來,嘴裏的箭突然“當啷”掉在地上。當兵的撿起來看:“喲,箭還挺結實?”正好耳朵癢,他就拿箭頭去掏耳朵。突然一陣大風刮來,營門“咣當”一聲關上,門撞在箭上,箭頭直接戳進他腦袋,當場就死了。您瞧,這因果報應來得明明白白,連鳥兒都懂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狐妖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周哥並收藏聊齋狐妖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