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尚老家是山東諸城人。他爹是個混社會的二流子,在他小時候為了幾百個銅錢,就把他賣給五蓮山的寺廟當小和尚。這小子打小就笨頭笨腦的,念經打坐學不會,成天被老和尚使喚著放豬趕集,跟個打雜的長工沒兩樣。
後來他師父死了,廟裏留了點錢,這小子卷了錢就跑了。下海做生意後,坑蒙拐騙特別在行,往羊肚子裏灌水增重、囤貨漲價這些歪門邪道玩得賊溜。沒幾年就發大財了,在郊區水坡裏買了老多地皮房子。
他收了上百個徒弟,每天管上千號人吃飯。村裏最好的地都是他的,建了幾十棟房子說是和尚廟,其實壓根沒正經和尚住。住的全是窮得叮當響的佃戶,拖家帶口租他的地種田。這些佃戶把院子圍得裏三層外三層,跟集體宿舍似的。
金和尚自己住在最氣派的正房:客廳柱子刷得金燦燦能閃瞎眼,家具擦得鋥亮能當鏡子照。裏屋掛著大紅簾子,飄著高級香水味,床上鋪著半米厚的絲綢被子。牆上掛滿名家字畫,連個縫都不留。他隻要扯嗓子喊一聲,外麵幾十個穿黑西裝戴禮帽的小弟齊刷刷應聲,跟軍訓似的。有客人來了立馬能整十幾桌酒席,山珍海味擺得跟不要錢一樣。雖然不敢養小姐,但養了十來個油頭粉麵的小鮮肉,戴著黑紗帽唱黃色小曲解悶。
出門的時候前唿後擁幾十個騎馬保鏢,腰裏別著家夥叮當響。手下都喊他\"金爺\",村裏人也都叫他\"爺爺大伯\"這種親戚稱唿,根本沒人當他是正經和尚。他那些徒弟出門排場也不小,馬鞍鑲金帶銀的,跟官老爺出門一個架勢。
金和尚這貨路子野得很,跟官老爺們勾肩搭背的,連京城那邊都有人罩著。地方官誰要是敢得罪他,隨便打個招唿就能讓人家烏紗帽不保。有迴某個愣頭青官員不小心衝撞了他,嚇得連夜扛著禮物來磕頭認錯。
不過這人真是土到掉渣,大字不識幾個,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暴發戶的土腥味。平時連本佛經都不帶翻的,更別說念經打坐了。別說去寺廟燒香,他家裏連個木魚、銅磬這種和尚標配都沒有——他那些徒弟們別說見過了,聽都沒聽說過這些玩意!
在他手底下租地的人家可滋潤了,大姑娘小媳婦個個穿金戴銀,化妝品全由金和尚報銷。村裏百來號懶漢天天躺著吃香喝辣,全靠他養著。最離譜的是有次他手下佃戶殺了和尚,把人頭埋在炕底下,金和尚知道後也就把人趕走了事。這都是他平時慣出來的毛病。
後來這老禿驢還玩起\"狸貓換太子\",花錢買了個聰明孩子當兒子。專門請了家教教四書五經,硬是把這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先是考進縣重點中學,後來保送進中央大學,最後居然考上了舉人!這下可把金和尚牛逼壞了,全村人見了他都改口喊\"金老太爺\",以前平起平坐的人現在見麵都得跪著磕頭。
等這假和尚蹬腿死了,場麵可熱鬧了。他那個當官的兒子披麻戴孝,裝模作樣睡草席上哭爹。幾百個徒弟舉著哭喪棒擠滿院子,其實都是幹嚎不掉淚。靈堂簾子後麵就兒媳婦真掉了兩滴貓尿,其他來吊喪的官太太們個個濃妝豔抹,車隊把村口都堵死了。
出殯那天跟拍電影似的,紙糊的保鏢比真人還高,裏麵藏著人背著走。機關一按眼珠子亂轉、胡子直翹,嚇得小孩哇哇哭。上千匹紙馬馱著金山銀山,上百個紙紮小姐塗脂抹粉,還有兩尊三米高的驅鬼神像,披金甲戴黑帽,看著比活人還兇!這場麵連見多識廣的老頭老太太都看傻眼了。
送葬隊伍裏最紮眼的是紙糊的陰間別墅,比故宮還氣派,連片幾十畝地。院子裏七拐八繞的,活人進去都能迷路。供桌上擺著各種看不懂的陰間物件,連名兒都叫不上來。送葬的人擠得跟早高峰地鐵似的——當官的來了都得九十度鞠躬,跪拜磕頭跟見皇上似的;小科員秀才們更慘,趴在地上梆梆磕頭,連金和尚兒子都不敢麻煩,隻敢讓那些師叔輩的點頭應付。
這場麵比頂流明星開演唱會還熱鬧,全國吃瓜群眾拖家帶口來看。大姑娘抱著奶娃娃,老太太扯著孫子,擠得渾身冒汗直喘氣。吹喇叭的、耍雜技的動靜震天響,人說話都得扯著脖子喊。放眼望去全是人腦袋,跟黑芝麻湯圓似的鋪到天邊。
最絕的是有個孕婦被擠得當場要生,小姐妹們圍成圈拿裙子當產房。就聽\"哇\"一聲哭,連男女都顧不上看,扯塊破布裹上就往懷裏塞。幾個老娘們連拖帶拽架著產婦往外衝,活像逃難現場。
等這假和尚入了土,家產立馬被分光——幹兒子拿一半,徒弟們分剩下。那個考上舉人的假兒子住大宅子,剩下禿瓢們把周圍房子全占了,表麵上還假惺惺稱兄道弟。
蒲鬆齡最後吐槽說:\"金和尚這流派,佛祖看了都得氣活!真正的和尚得四大皆空,這貨就是個四不像:穿袈裟裝逼的是''假和尚'',到處拉關係的是''江湖騙子'',排場擺譜的是''氣氛組和尚'',吃喝嫖賭的是''地獄vip''。你們說這姓金的到底是和尚?是騙子?是戲精?還是活閻王?\"
後來他師父死了,廟裏留了點錢,這小子卷了錢就跑了。下海做生意後,坑蒙拐騙特別在行,往羊肚子裏灌水增重、囤貨漲價這些歪門邪道玩得賊溜。沒幾年就發大財了,在郊區水坡裏買了老多地皮房子。
他收了上百個徒弟,每天管上千號人吃飯。村裏最好的地都是他的,建了幾十棟房子說是和尚廟,其實壓根沒正經和尚住。住的全是窮得叮當響的佃戶,拖家帶口租他的地種田。這些佃戶把院子圍得裏三層外三層,跟集體宿舍似的。
金和尚自己住在最氣派的正房:客廳柱子刷得金燦燦能閃瞎眼,家具擦得鋥亮能當鏡子照。裏屋掛著大紅簾子,飄著高級香水味,床上鋪著半米厚的絲綢被子。牆上掛滿名家字畫,連個縫都不留。他隻要扯嗓子喊一聲,外麵幾十個穿黑西裝戴禮帽的小弟齊刷刷應聲,跟軍訓似的。有客人來了立馬能整十幾桌酒席,山珍海味擺得跟不要錢一樣。雖然不敢養小姐,但養了十來個油頭粉麵的小鮮肉,戴著黑紗帽唱黃色小曲解悶。
出門的時候前唿後擁幾十個騎馬保鏢,腰裏別著家夥叮當響。手下都喊他\"金爺\",村裏人也都叫他\"爺爺大伯\"這種親戚稱唿,根本沒人當他是正經和尚。他那些徒弟出門排場也不小,馬鞍鑲金帶銀的,跟官老爺出門一個架勢。
金和尚這貨路子野得很,跟官老爺們勾肩搭背的,連京城那邊都有人罩著。地方官誰要是敢得罪他,隨便打個招唿就能讓人家烏紗帽不保。有迴某個愣頭青官員不小心衝撞了他,嚇得連夜扛著禮物來磕頭認錯。
不過這人真是土到掉渣,大字不識幾個,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暴發戶的土腥味。平時連本佛經都不帶翻的,更別說念經打坐了。別說去寺廟燒香,他家裏連個木魚、銅磬這種和尚標配都沒有——他那些徒弟們別說見過了,聽都沒聽說過這些玩意!
在他手底下租地的人家可滋潤了,大姑娘小媳婦個個穿金戴銀,化妝品全由金和尚報銷。村裏百來號懶漢天天躺著吃香喝辣,全靠他養著。最離譜的是有次他手下佃戶殺了和尚,把人頭埋在炕底下,金和尚知道後也就把人趕走了事。這都是他平時慣出來的毛病。
後來這老禿驢還玩起\"狸貓換太子\",花錢買了個聰明孩子當兒子。專門請了家教教四書五經,硬是把這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先是考進縣重點中學,後來保送進中央大學,最後居然考上了舉人!這下可把金和尚牛逼壞了,全村人見了他都改口喊\"金老太爺\",以前平起平坐的人現在見麵都得跪著磕頭。
等這假和尚蹬腿死了,場麵可熱鬧了。他那個當官的兒子披麻戴孝,裝模作樣睡草席上哭爹。幾百個徒弟舉著哭喪棒擠滿院子,其實都是幹嚎不掉淚。靈堂簾子後麵就兒媳婦真掉了兩滴貓尿,其他來吊喪的官太太們個個濃妝豔抹,車隊把村口都堵死了。
出殯那天跟拍電影似的,紙糊的保鏢比真人還高,裏麵藏著人背著走。機關一按眼珠子亂轉、胡子直翹,嚇得小孩哇哇哭。上千匹紙馬馱著金山銀山,上百個紙紮小姐塗脂抹粉,還有兩尊三米高的驅鬼神像,披金甲戴黑帽,看著比活人還兇!這場麵連見多識廣的老頭老太太都看傻眼了。
送葬隊伍裏最紮眼的是紙糊的陰間別墅,比故宮還氣派,連片幾十畝地。院子裏七拐八繞的,活人進去都能迷路。供桌上擺著各種看不懂的陰間物件,連名兒都叫不上來。送葬的人擠得跟早高峰地鐵似的——當官的來了都得九十度鞠躬,跪拜磕頭跟見皇上似的;小科員秀才們更慘,趴在地上梆梆磕頭,連金和尚兒子都不敢麻煩,隻敢讓那些師叔輩的點頭應付。
這場麵比頂流明星開演唱會還熱鬧,全國吃瓜群眾拖家帶口來看。大姑娘抱著奶娃娃,老太太扯著孫子,擠得渾身冒汗直喘氣。吹喇叭的、耍雜技的動靜震天響,人說話都得扯著脖子喊。放眼望去全是人腦袋,跟黑芝麻湯圓似的鋪到天邊。
最絕的是有個孕婦被擠得當場要生,小姐妹們圍成圈拿裙子當產房。就聽\"哇\"一聲哭,連男女都顧不上看,扯塊破布裹上就往懷裏塞。幾個老娘們連拖帶拽架著產婦往外衝,活像逃難現場。
等這假和尚入了土,家產立馬被分光——幹兒子拿一半,徒弟們分剩下。那個考上舉人的假兒子住大宅子,剩下禿瓢們把周圍房子全占了,表麵上還假惺惺稱兄道弟。
蒲鬆齡最後吐槽說:\"金和尚這流派,佛祖看了都得氣活!真正的和尚得四大皆空,這貨就是個四不像:穿袈裟裝逼的是''假和尚'',到處拉關係的是''江湖騙子'',排場擺譜的是''氣氛組和尚'',吃喝嫖賭的是''地獄vip''。你們說這姓金的到底是和尚?是騙子?是戲精?還是活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