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南有個小夥叫程孝思,打小就聰明,文章寫得那叫一個漂亮。可惜爹媽走得早,家裏窮得啥都沒有,沒房沒地也沒個營生,隻能去胡銀台府上找了個文書的活兒。胡老爺讓他當場寫了篇文章,看完直拍大腿:“這小子不會一輩子窮下去,把咱閨女許配給他吧!”胡銀台有仨兒子四個閨女,其他孩子從小就跟豪門大族定了親,就小女兒四娘,因為是小妾生的,親娘又早死,都到了該嫁人的年紀還單著,幹脆就招程孝思入贅當女婿。有人背後說胡老爺老糊塗亂點鴛鴦,老爺子壓根兒不理這茬,專門給女婿收拾出獨立的院子,吃穿用度管得足足的。
可胡家的少爺們瞧不上程孝思,吃飯都不願跟他同桌,底下的仆人丫鬟也經常明裏暗裏嘲笑他。程孝思也不跟他們計較,一門心思埋頭讀書。結果這些人更來勁了,有時候故意在他旁邊敲鑼打鼓搗亂,他就抱著書躲到內室,在媳婦的閨房裏接著看。
早在四娘沒許配的時候,府裏來了個神婆,說能看人的貴賤,給胡家其他子女看完都沒誇幾句,唯獨見到四娘時說:“這閨女將來肯定是貴人!”等四娘嫁給程孝思後,幾個姊妹就故意拿“貴人”這個詞開玩笑,連丫鬟婆子都跟著起哄。四娘身邊有個叫桂兒的丫鬟看不下去,當眾懟道:“怎麽就知道我們家郎君當不了大官呢?”二姊聽見了冷笑一聲:“他要能當大官,我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你!”桂兒氣壞了:“到時候您可別舍不得這眼珠子!”
胡家二姊的丫鬟春香跟著湊趣:“二娘要是說話不算數,我幫她挖眼睛!”桂兒更火了,拍著巴掌起誓:“早晚讓這倆婆娘都成瞎子!”二姊嫌她說話難聽,抬手就給了桂兒一耳光。桂兒哭哭啼啼跑到四娘房裏告狀,隻見四娘正坐在織布機前紡線呢,聽完既不生氣也不說話,手裏的活兒一點沒停,就跟周圍的熱鬧事兒壓根沒關係似的。
胡老爺過生日那天,幾個女婿都來賀壽,院子裏擺滿了禮物。大兒媳故意打趣四娘:“妹妹家準備了啥祝壽禮呀?”二兒媳跟著嘲諷:“她呀,怕就是空著兩隻手、帶著一張嘴來的吧!”四娘卻跟沒事人似的,臉上一點不臊得慌。眾人看她整天跟個悶葫蘆似的,越發不把她當迴事,變本加厲地欺負她。隻有胡老爺的愛妾李氏——也就是三姊的親娘,一直對四娘客客氣氣,還經常偷偷幫襯她。李氏曾對三姊說:“四娘看著樸實,心裏可透亮著呢,聰明都藏在肚子裏。那些丫鬟婆子咋咋唿唿的,其實都是被她包容著,自己還不知道呢。再說程郎日夜苦讀,哪能一輩子屈居人下?你別學別人看不起她,以後自然知道好處。”所以三姊每次迴娘家,都會特意對四娘熱絡幾分。
這一年,程孝思在胡老爺的幫襯下,考中了縣學生員。第二年,學政主持科試,偏偏胡老爺這時候病故了。程孝思像親兒子一樣披麻戴孝守喪,錯過了考試。守喪期滿後,四娘拿出攢下的錢交給他,讓他去申請“遺才”補考,說:“從前住在娘家,沒被趕出去全靠老父撐著;如今老頭子走了,情形可不一樣了!你要是能出人頭地,迴來或許還有個落腳的地兒。”臨走時,李氏和三姊送了不少財物給他當盤纏。
程孝思參加補考時,一門心思撲在書上,就盼著能考中。可放榜時,竟沒他的名字。他滿心失落,沒臉迴老家,幸好手裏還有點錢,就帶著書去了京城。當時妻子娘家不少親戚在京城做官,他怕被人笑話,就改了名字,謊稱是別的地方的人,想在權貴門下找個差事。東海的李蘭台見了他很賞識,收他進了幕府,不僅管他吃住,還幫他納資成了貢生,讓他參加順天鄉試。程孝思一路順風順水,最後竟考中了庶吉士。這時他才說實話,講了自己改名的緣由。李公借給他千兩銀子,先派仆人去劍南蓋房子。正巧胡家大郎因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正在賣家裏肥沃地段的老宅子,程孝思便趁機買了下來。宅院建好後,他才租了車馬去接妻子四娘。
程孝思考中當官的消息剛傳到胡家時,家裏上上下下都煩得不行,後來聽說報喜的名字對不上,直接把報信的人罵走了。趕巧胡家三兒子新婚,親戚們都來道賀,姐妹們、姑母們坐了滿滿一屋子,唯獨沒人叫四娘來赴宴。正熱鬧著,突然有個騎馬的衝進來,遞上一封程孝思給四娘的信。胡家兄弟拆開一看,你看我我看你,都嚇傻了——原來程孝思改名後考中了,現在是當官的人了!宴席上的賓客這才反應過來,紛紛吵著要見四娘。幾個姊妹心裏打鼓,生怕四娘記恨以前被冷落,不肯來。沒想到沒一會兒,四娘大大方方就來了,步態輕快得跟平時一樣。
席間眾人立刻圍上來,有的說恭喜,有的拉她入座,有的噓寒問暖,滿屋子都是熱鬧聲。大家眼睛盯著四娘,耳朵豎著聽她說話,嘴裏翻來覆去就聊她一個人。可四娘呢,跟平常一樣端端正正坐著,該怎麽答話就怎麽答話,壓根不提以前被欺負的事。眾人見她不記仇,才慢慢放鬆下來,爭著給她敬酒。
正喝得高興,門外突然傳來哭喊,一群人跑出去看。沒一會兒,二姊的丫鬟春香滿臉是血地哭著衝進來。大家追問,她抽抽搭搭說不出話,二姊罵了幾句,她才哭道:“桂兒非說二娘當年賭咒要挖眼珠子,現在逼我兌現,差點把我眼珠摳下來!”二姊當場臉紅到脖子根,臉上的粉混著汗往下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四娘卻跟沒事人似的,淡淡掃了一眼,全桌人頓時沒了聲音,紛紛起身告辭。四娘換了身正式的衣服,隻去拜見了李夫人和三姊,就出門上車走了。這時大家才知道,之前胡家大郎賣掉的那座大別墅,原來是程孝思買下的。
四娘剛搬到別墅時,家裏好多東西都缺。李夫人和胡家兄弟趕緊送丫鬟、送家具,四娘啥都不收,隻留了李夫人送的一個婢女。沒過多久,程孝思請假迴鄉掃墓,車馬隨從烏泱泱一大片。他先到胡家老宅,祭拜完嶽父的靈柩,又去拜見李夫人。胡家的兄弟們穿戴得整整齊齊,卻連句客套話都沒說,直接上車走了,對程孝思的態度那叫一個敷衍。
胡老爺死後,幾個兒子整天就知道爭家產,老爹的靈柩扔在那兒壓根不管。過了幾年,停靈柩的屋子漏雨又破敗,眼看好好的靈堂都快變成荒山野嶺裏的破窩棚了。程孝思看在眼裏心裏難受,也沒跟胡家兄弟們商量,直接定了日子給老嶽父遷葬,每一樣禮節都辦得妥妥當當。出殯那天,來吊唁的官車一輛接一輛,鄉裏人都誇程孝思仗義。
往後十多年,程孝思官運順風順水,當的官又大又體麵,隻要碰上鄉親有難處,他都全力幫忙。後來胡家二郎攤上人命官司被抓了,負責查案的直指使跟程孝思是同宗,執法特別嚴格。胡家老大想讓嶽父王觀察寫信去求情,可對方一直沒迴信,老大急得團團轉。
老大想去求妹妹四娘,又想起以前對妹妹愛搭不理的,實在沒臉開口,最後揣著李夫人的親筆信硬著頭皮去了京城。到了程府門口,他壓根不敢直接進去,一直等到程孝思上朝出門了,才敢上前通報,心裏盼著四娘能念在兄妹情分,不計較以前被冷落的事兒。看門的通報後,出來個老媽媽,把他領到客廳,擺了點酒菜,看著挺隨便的。吃完後,四娘出來了,臉色溫和地問:“大哥平時忙得很,咋有空大老遠來看妹妹?”老大趕緊跪下磕頭,哭著把來意說了。四娘扶他起來,笑著說:“大哥是男子漢大丈夫,這點事算啥,犯得著哭哭啼啼的?妹妹雖是女人,可沒見過這樣低聲下氣求人的!”老大這才掏出李夫人的信。四娘說:“各位嫂嫂都是大戶人家出身的‘貴人’,讓她們找自己的父兄幫忙,事兒不就解決了,何必跑到我這兒來?”老大沒話接,隻能一個勁哀求。四娘突然沉下臉:“我還以為哥哥大老遠來是看妹妹的,敢情是為了打官司求‘貴人’啊!”說完一甩袖子迴內屋了。老大又羞又氣,隻能灰溜溜地走了。
老大迴家後,把去京城碰壁的事兒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全家上上下下都罵四娘冷血,連李夫人也覺得她太狠心。沒成想過了幾天,二郎突然被無罪釋放迴家,一家人高興壞了,還笑話四娘表麵裝冷淡,隻會招人恨。
正說著,四娘家的仆人上門看望李夫人。仆人被叫進屋裏後,直接捧出一堆金銀禮物,說:“我家夫人為二舅的事忙前忙後好幾天,沒空寫信,先送點薄禮表表心意,就當是帶個話啦。”這下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二郎能平安迴來,全是程孝思在背後悄悄幫了大忙。
後來三娘家慢慢敗落,程孝思夫婦給的幫扶比常理還多。又因為李夫人沒兒子養老,他倆幹脆把老太太接迴自己家,像伺候親娘一樣奉養著。
可胡家的少爺們瞧不上程孝思,吃飯都不願跟他同桌,底下的仆人丫鬟也經常明裏暗裏嘲笑他。程孝思也不跟他們計較,一門心思埋頭讀書。結果這些人更來勁了,有時候故意在他旁邊敲鑼打鼓搗亂,他就抱著書躲到內室,在媳婦的閨房裏接著看。
早在四娘沒許配的時候,府裏來了個神婆,說能看人的貴賤,給胡家其他子女看完都沒誇幾句,唯獨見到四娘時說:“這閨女將來肯定是貴人!”等四娘嫁給程孝思後,幾個姊妹就故意拿“貴人”這個詞開玩笑,連丫鬟婆子都跟著起哄。四娘身邊有個叫桂兒的丫鬟看不下去,當眾懟道:“怎麽就知道我們家郎君當不了大官呢?”二姊聽見了冷笑一聲:“他要能當大官,我把眼珠子挖出來給你!”桂兒氣壞了:“到時候您可別舍不得這眼珠子!”
胡家二姊的丫鬟春香跟著湊趣:“二娘要是說話不算數,我幫她挖眼睛!”桂兒更火了,拍著巴掌起誓:“早晚讓這倆婆娘都成瞎子!”二姊嫌她說話難聽,抬手就給了桂兒一耳光。桂兒哭哭啼啼跑到四娘房裏告狀,隻見四娘正坐在織布機前紡線呢,聽完既不生氣也不說話,手裏的活兒一點沒停,就跟周圍的熱鬧事兒壓根沒關係似的。
胡老爺過生日那天,幾個女婿都來賀壽,院子裏擺滿了禮物。大兒媳故意打趣四娘:“妹妹家準備了啥祝壽禮呀?”二兒媳跟著嘲諷:“她呀,怕就是空著兩隻手、帶著一張嘴來的吧!”四娘卻跟沒事人似的,臉上一點不臊得慌。眾人看她整天跟個悶葫蘆似的,越發不把她當迴事,變本加厲地欺負她。隻有胡老爺的愛妾李氏——也就是三姊的親娘,一直對四娘客客氣氣,還經常偷偷幫襯她。李氏曾對三姊說:“四娘看著樸實,心裏可透亮著呢,聰明都藏在肚子裏。那些丫鬟婆子咋咋唿唿的,其實都是被她包容著,自己還不知道呢。再說程郎日夜苦讀,哪能一輩子屈居人下?你別學別人看不起她,以後自然知道好處。”所以三姊每次迴娘家,都會特意對四娘熱絡幾分。
這一年,程孝思在胡老爺的幫襯下,考中了縣學生員。第二年,學政主持科試,偏偏胡老爺這時候病故了。程孝思像親兒子一樣披麻戴孝守喪,錯過了考試。守喪期滿後,四娘拿出攢下的錢交給他,讓他去申請“遺才”補考,說:“從前住在娘家,沒被趕出去全靠老父撐著;如今老頭子走了,情形可不一樣了!你要是能出人頭地,迴來或許還有個落腳的地兒。”臨走時,李氏和三姊送了不少財物給他當盤纏。
程孝思參加補考時,一門心思撲在書上,就盼著能考中。可放榜時,竟沒他的名字。他滿心失落,沒臉迴老家,幸好手裏還有點錢,就帶著書去了京城。當時妻子娘家不少親戚在京城做官,他怕被人笑話,就改了名字,謊稱是別的地方的人,想在權貴門下找個差事。東海的李蘭台見了他很賞識,收他進了幕府,不僅管他吃住,還幫他納資成了貢生,讓他參加順天鄉試。程孝思一路順風順水,最後竟考中了庶吉士。這時他才說實話,講了自己改名的緣由。李公借給他千兩銀子,先派仆人去劍南蓋房子。正巧胡家大郎因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正在賣家裏肥沃地段的老宅子,程孝思便趁機買了下來。宅院建好後,他才租了車馬去接妻子四娘。
程孝思考中當官的消息剛傳到胡家時,家裏上上下下都煩得不行,後來聽說報喜的名字對不上,直接把報信的人罵走了。趕巧胡家三兒子新婚,親戚們都來道賀,姐妹們、姑母們坐了滿滿一屋子,唯獨沒人叫四娘來赴宴。正熱鬧著,突然有個騎馬的衝進來,遞上一封程孝思給四娘的信。胡家兄弟拆開一看,你看我我看你,都嚇傻了——原來程孝思改名後考中了,現在是當官的人了!宴席上的賓客這才反應過來,紛紛吵著要見四娘。幾個姊妹心裏打鼓,生怕四娘記恨以前被冷落,不肯來。沒想到沒一會兒,四娘大大方方就來了,步態輕快得跟平時一樣。
席間眾人立刻圍上來,有的說恭喜,有的拉她入座,有的噓寒問暖,滿屋子都是熱鬧聲。大家眼睛盯著四娘,耳朵豎著聽她說話,嘴裏翻來覆去就聊她一個人。可四娘呢,跟平常一樣端端正正坐著,該怎麽答話就怎麽答話,壓根不提以前被欺負的事。眾人見她不記仇,才慢慢放鬆下來,爭著給她敬酒。
正喝得高興,門外突然傳來哭喊,一群人跑出去看。沒一會兒,二姊的丫鬟春香滿臉是血地哭著衝進來。大家追問,她抽抽搭搭說不出話,二姊罵了幾句,她才哭道:“桂兒非說二娘當年賭咒要挖眼珠子,現在逼我兌現,差點把我眼珠摳下來!”二姊當場臉紅到脖子根,臉上的粉混著汗往下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四娘卻跟沒事人似的,淡淡掃了一眼,全桌人頓時沒了聲音,紛紛起身告辭。四娘換了身正式的衣服,隻去拜見了李夫人和三姊,就出門上車走了。這時大家才知道,之前胡家大郎賣掉的那座大別墅,原來是程孝思買下的。
四娘剛搬到別墅時,家裏好多東西都缺。李夫人和胡家兄弟趕緊送丫鬟、送家具,四娘啥都不收,隻留了李夫人送的一個婢女。沒過多久,程孝思請假迴鄉掃墓,車馬隨從烏泱泱一大片。他先到胡家老宅,祭拜完嶽父的靈柩,又去拜見李夫人。胡家的兄弟們穿戴得整整齊齊,卻連句客套話都沒說,直接上車走了,對程孝思的態度那叫一個敷衍。
胡老爺死後,幾個兒子整天就知道爭家產,老爹的靈柩扔在那兒壓根不管。過了幾年,停靈柩的屋子漏雨又破敗,眼看好好的靈堂都快變成荒山野嶺裏的破窩棚了。程孝思看在眼裏心裏難受,也沒跟胡家兄弟們商量,直接定了日子給老嶽父遷葬,每一樣禮節都辦得妥妥當當。出殯那天,來吊唁的官車一輛接一輛,鄉裏人都誇程孝思仗義。
往後十多年,程孝思官運順風順水,當的官又大又體麵,隻要碰上鄉親有難處,他都全力幫忙。後來胡家二郎攤上人命官司被抓了,負責查案的直指使跟程孝思是同宗,執法特別嚴格。胡家老大想讓嶽父王觀察寫信去求情,可對方一直沒迴信,老大急得團團轉。
老大想去求妹妹四娘,又想起以前對妹妹愛搭不理的,實在沒臉開口,最後揣著李夫人的親筆信硬著頭皮去了京城。到了程府門口,他壓根不敢直接進去,一直等到程孝思上朝出門了,才敢上前通報,心裏盼著四娘能念在兄妹情分,不計較以前被冷落的事兒。看門的通報後,出來個老媽媽,把他領到客廳,擺了點酒菜,看著挺隨便的。吃完後,四娘出來了,臉色溫和地問:“大哥平時忙得很,咋有空大老遠來看妹妹?”老大趕緊跪下磕頭,哭著把來意說了。四娘扶他起來,笑著說:“大哥是男子漢大丈夫,這點事算啥,犯得著哭哭啼啼的?妹妹雖是女人,可沒見過這樣低聲下氣求人的!”老大這才掏出李夫人的信。四娘說:“各位嫂嫂都是大戶人家出身的‘貴人’,讓她們找自己的父兄幫忙,事兒不就解決了,何必跑到我這兒來?”老大沒話接,隻能一個勁哀求。四娘突然沉下臉:“我還以為哥哥大老遠來是看妹妹的,敢情是為了打官司求‘貴人’啊!”說完一甩袖子迴內屋了。老大又羞又氣,隻能灰溜溜地走了。
老大迴家後,把去京城碰壁的事兒原原本本說了一遍,全家上上下下都罵四娘冷血,連李夫人也覺得她太狠心。沒成想過了幾天,二郎突然被無罪釋放迴家,一家人高興壞了,還笑話四娘表麵裝冷淡,隻會招人恨。
正說著,四娘家的仆人上門看望李夫人。仆人被叫進屋裏後,直接捧出一堆金銀禮物,說:“我家夫人為二舅的事忙前忙後好幾天,沒空寫信,先送點薄禮表表心意,就當是帶個話啦。”這下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二郎能平安迴來,全是程孝思在背後悄悄幫了大忙。
後來三娘家慢慢敗落,程孝思夫婦給的幫扶比常理還多。又因為李夫人沒兒子養老,他倆幹脆把老太太接迴自己家,像伺候親娘一樣奉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