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土偶


    在沂水的一個寧靜村落裏,住著一戶姓馬的人家。馬家的兒子與王氏結為連理,夫妻二人鶼鰈情深,日子雖不富裕,卻也溫馨甜蜜。每日清晨,馬生會陪著王氏一起勞作,傍晚時分,兩人又相攜而歸,一路上歡聲笑語,羨煞了村裏的許多人。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馬生突然染病,雖經多方醫治,卻終究沒能留住他的性命,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一道晴天霹靂,讓王氏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麵。


    王氏的父母見女兒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心中不忍,便想著勸她改嫁,找個好人家重新開始生活。他們多次上門勸說,言辭懇切:“女兒啊,人生還長,你總不能一輩子守著這空蕩蕩的屋子過日子啊。” 王氏卻態度堅決,她淚流滿麵地發誓:“我與夫君情深意篤,他雖已離去,但我心永隨,絕不改嫁。”


    婆婆看著年輕的王氏,心中也滿是疼惜,她拉著王氏的手,輕聲勸道:“孩子,你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再找個人家,也能有個依靠。” 王氏卻不為所動,堅定地搖了搖頭:“娘,兒媳心意已決,生是馬家的人,死是馬家的鬼。”


    母親見王氏如此固執,忍不住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你的誌向固然可嘉,可你年紀尚輕,又沒有孩子。我常看到有些人勉強守節,到最後卻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留下恥辱。你還不如趁早改嫁,這才是人之常情啊。” 王氏聽了,臉色一正,目光堅定地說:“娘,兒媳寧死也要為馬家守節,絕不變心。” 母親無奈,隻好作罷。


    從那以後,王氏對丈夫的思念愈發濃烈。她請來了一位手藝精湛的塑工,依照丈夫生前的模樣,精心塑造了一尊泥像。自那以後,每到吃飯的時候,王氏都會像丈夫還在世時一樣,擺上碗筷,斟上美酒,對著泥像訴說著自己的思念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仿佛丈夫就在身邊。


    一天晚上,夜色如墨,王氏像往常一樣準備就寢。她正對著泥像喃喃自語,傾訴著心中的思念。突然,她看到泥像緩緩屈伸,從基座上走了下來。王氏瞪大了眼睛,驚恐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心髒怦怦直跳。轉眼間,泥像已變得和真人一般高大,仔細一看,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


    王氏嚇得差點昏了過去,她下意識地想要唿喊母親。這時,丈夫的鬼魂趕忙製止了她:“別叫,娘子。我感念你對我的深情厚意,在陰間也常常為此心酸落淚。你堅守貞節,這份忠貞讓我們馬家一門都感到無比榮耀,就連數世祖宗也會因你而驕傲。實不相瞞,我的父親生前德行有虧,本該斷子絕孫,所以才讓我早早離世。但冥司念你苦守貞節,一片赤誠,所以讓我迴來,與你生個兒子,以繼承馬家的香火。”


    王氏聽著丈夫的話,淚水奪眶而出,沾濕了衣襟。她又驚又喜,心中滿是感動。在這寂靜的夜裏,兩人像生前一樣,相依相偎,傾訴著離別後的思念。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每當雞鳴時分,丈夫的鬼魂便會起身,依依不舍地離去。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多月,王氏漸漸感覺腹中微微胎動,她知道,自己有了身孕。


    丈夫的鬼魂再次出現時,已是淚流滿麵:“娘子,期限已到,我必須得走了,從此我們就要永別了!” 王氏聽了,泣不成聲,緊緊地拉著丈夫的手,不願鬆開。但終究,丈夫還是消失在了夜色中,此後便再也沒有出現。


    起初,王氏一直隱瞞著自己懷孕的事情。可隨著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她再也無法隱瞞下去,隻好暗中告訴了母親。母親聽了,瞪大了眼睛,滿臉的懷疑:“你莫不是胡言亂語,這世上怎會有如此離奇之事?” 但母親觀察王氏,見她並無其他異常,心中又充滿了疑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十個月後,王氏果然生下了一個男孩。她滿心歡喜地向人說起此事,可聽到的人卻都在背後偷笑,認為她是在編造荒誕的故事。王氏百口莫辯,心中委屈極了,卻又無法自證清白。


    村裏有個裏正,與馬家向來有仇。他聽說了這件事後,心中暗喜,覺得終於找到了機會可以整治馬家。於是,他跑到縣官那裏,添油加醋地將此事告了一狀。


    縣官聽聞後,立刻拘來鄰居詢問。鄰居們都搖頭表示從未見過異常。縣官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說:“聽說鬼的孩子沒有影子,若是有影子,那必定是假的。” 於是,他讓人將嬰兒抱到太陽底下。眾人定睛一看,嬰兒的影子淡得如同輕煙一般,若有若無。


    縣官又命人刺破嬰兒的指尖,將血滴在王氏丈夫的泥像上。神奇的是,血跡立刻滲入泥像,毫無痕跡。而拿其他泥像來做試驗,血跡一擦便掉。縣官見此情景,這才相信了王氏的話。


    血脈顯證,疑雲終散


    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光裏,村裏人的目光總帶著審視和猜測,在王氏和孩子身上來迴打轉。閑言碎語就像春日裏惱人的柳絮,怎麽也趕不走。“這孩子到底咋迴事,真像王氏說的那樣?”“誰知道呢,說不定藏著啥見不得人的秘密。”這些話時不時鑽進王氏的耳朵,讓她心裏像壓了塊大石頭,沉甸甸的。


    日子像流水一樣匆匆而過,孩子慢慢長大了。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他搖搖晃晃的姿勢,像極了馬生曾經喝醉酒後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引得旁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心裏卻依舊犯嘀咕。等到孩子開始學說話,那稚嫩的嗓音裏,偶爾冒出的口頭禪,和馬生如出一轍。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在背後小聲議論,滿臉的不信。


    等孩子長到了四五歲,村裏的一場廟會成了轉機。那天,陽光明媚,廟會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孩子像隻歡快的小鹿,在人群裏蹦蹦跳跳。有個和馬生交情頗深的老鄰居,正和旁人閑聊著,不經意間瞥見了玩耍的孩子。那一刻,他像被施了定身咒,整個人僵在原地。


    隻見那孩子伸手去拿糖人的動作,微微歪頭的神態,還有笑起來嘴角的弧度,無一不讓老鄰居想起馬生。老鄰居的眼眶一下子紅了,他快步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子,仔細端詳著孩子的臉。這一看,他更加確定,孩子的口鼻容貌,和馬生小時候簡直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老鄰居站起身,對著周圍的人大聲說道:“大夥都過來瞧瞧,這孩子可不就是小馬生嘛!這眉眼、這神態,和他爹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眾人紛紛圍攏過來,仔細打量著孩子。這一看,大家都驚住了。孩子說話時手舞足蹈的樣子,生氣時皺起眉頭的表情,甚至連思考時微微咬嘴唇的習慣,都和馬生如出一轍。


    人群裏響起一陣驚歎。“哎呀,還真是!之前還懷疑呢,現在看來,這孩子就是馬生的血脈沒錯!”“是啊,之前錯怪王氏了,人家一個人帶孩子不容易,還守著這份貞節,是咱們誤會她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語氣裏滿是愧疚和感慨。


    從那以後,村裏的閑言碎語漸漸消失了。王氏走在村裏,再也不用忍受那些異樣的目光。她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心中滿是欣慰。孩子身上流淌著馬生的血脈,承載著他們夫妻的迴憶,是她生命裏最珍貴的寶貝。而這段曲折的故事,也成了村裏代代相傳的佳話,告誡著後人,莫要輕易質疑他人的忠貞與真情 。


    (縣官以"鬼子無影"和"血滲土偶"作為判案依據,體現了古代民間對靈異現象的認知邏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狐妖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周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周哥並收藏聊齋狐妖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