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滿臉愁容,眉頭緊緊皺成個“川”字,嘴裏還不停地嘟囔著:“這可如何是好,要是與張生同居一處,名不正言不順,往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呀。”聲音裏滿是焦慮和不安。
老尼姑一聽,輕輕擺了擺手,說道:“哎呀,瞧你這話說的,緣分到了,還管那許多作甚!有些事兒啊,是老天爺早就安排好的,你就別瞎操心啦。”
這時,一直靜靜站在一旁的青梅,臉上掛著溫柔的笑意,向前跨了一步,雙手輕輕拉住阿喜的胳膊,目光中滿是誠懇:“阿喜妹妹,你且好好想想,昔日咱們可早就有緣分呐!想當初,要不是你幫忙,我哪能和張生走到一起,我怎麽敢忘記您那時的搭救之恩呐!再說說那張郎,難道是個背信棄義、不講道義的人嗎?他一心隻想著你,對你可是一片真心呐!”
說著,青梅也不管阿喜同不同意,就像個調皮的小姑娘,不由分說地拉過阿喜,順手拿起桌上的梳子,強行要給她梳妝打扮。阿喜眼中蓄滿了淚花,在眼眶裏直打轉,可又實在沒辦法,隻能任由青梅擺弄,嘴裏還小聲嘀咕著:“青梅姐姐,你就別折騰我了。”
一番手忙腳亂的折騰後,阿喜終於整好衣妝。她看著鏡子裏煥然一新的自己,還是有些恍惚。沒辦法,她隻能告別老尼姑,跟著青梅前往張家。
到了張家,隻見張母和張生早已在門口等候,兩人臉上都洋溢著大大的笑容,那笑紋就像綻放的花朵,喜慶極了。阿喜見狀,臉“唰”地一下紅了,像熟透的蘋果,低著頭,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如今我這樣,實在沒臉見母親啊。”
張母笑著快步迎上前,一把拉住阿喜的手,那手溫暖又柔軟,溫柔地安慰道:“傻孩子,說什麽見外的話,以後你在這裏,咱們都是一家人,隻要你過得好,我就開心!”
張生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阿喜,你不用拘束,咱們好好過日子。”
接著,眾人圍坐在桌前商議起來。張母滿臉笑意,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開口道:“得好好選個吉日,給阿喜和我兒辦個熱熱鬧鬧的婚禮!讓全村人都來沾沾喜氣。”
阿喜聽了這話,連忙擺手,麵露難色道:“在庵中,隻要有一線生機,我也不會跟著夫人到這兒來的。如今我隻想,如果夫人念及舊情,能給我一間小小的屋子,能放下我那蒲團我就滿足了,我也沒別的心思啊。”
青梅在一旁聽完,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眼睛彎成了月牙:“你這心思,咱可都猜透啦,就別磨蹭了,好事馬上就來咯。”
成婚那天,陽光明媚,整個張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阿喜被青梅硬拉著,一路來到了張生府邸。隻見阿喜身著一身華麗的嫁衣,那嫁衣上繡著精美的鳳凰,栩栩如生,可她卻如機械一般,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青梅像個熱情的小太陽,抱著盛裝的阿喜,就往堂屋裏走去。阿喜左右為難,不知該怎麽辦,嘴裏小聲嘟囔著:“這……我該如何是好呀……”
就在此時,忽然聽到外麵樂鼓大作,聲響震天。那歡快的音樂聲仿佛要把屋頂都掀翻了。阿喜聽著這樂聲,頓時不知所措,就像被定住了一般,站在原地動彈不得。
青梅可不管那麽多,帶著一群婢女和仆婦,風風火火地就給阿喜穿上嫁衣,還戴上精美的頭飾。那頭飾上的珠寶閃閃發光,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然後,扶著她緩緩走過去。
阿喜迷迷糊糊地,隻感覺眼前一花,就看到張生身著鮮亮的朝服,大步走過來,行了一個規規矩矩的禮。那動作標準得就像經過專業訓練似的。阿喜也不知道哪來的反應,不自覺地盈盈還禮,那姿態,竟有幾分羞澀動人,臉上的紅暈就像天邊的晚霞。
青梅拉著阿喜進入洞房,臉上帶著壞笑,眼睛裏閃爍著狡黠的光芒,指著床邊一個精致的錦榻說:“這個位置已經空著等你很久了喲!”
隨後,青梅又轉身對著在一旁有些手足無措的張生說:“今晚啊,你可以好好報恩啦,可得好好待她。”說完,便快速地轉身,邁著輕快的腳步就要走。
阿喜見狀,眼疾手快拉住她的衣角,懇切地說:“青梅姐姐,你……”
青梅迴頭,笑著說道:“哎呀,別拉我,我不能代替你去啦,你自己好好享受這幸福時光,我先撤咯。”說完,便掙脫阿喜的手指,像隻歡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青梅迴到自己住的地方後,心裏一直惦記著阿喜。她坐立不安,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最後決定親自給阿喜準備熱水。她小心翼翼地端著熱水,走進阿喜的房間,伺候阿喜洗漱換衣,又端茶送水,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極為周到,真真是小心謹慎到了極點。
而阿喜呢,坐在床上,心裏還是忐忑不安,總覺得這事兒沒那麽踏實。當天夜裏,阿喜堅決不肯和張生同房,張生再三勸說,也隻得到阿喜一聲歎息。
但阿喜雖然心裏抗拒,卻始終對張生很是敬重。日子一天天過去,阿喜和張母相處得也融洽起來。張母是個和藹可親的人,總是拉著阿喜的手,噓寒問暖。
後來呀,張母為了表明態度,命府中的眾人都以夫人的尊稱與阿喜說話;而青梅呢,始終以婢妾之禮自居,無論何時見到阿喜,都要低下頭,微微行禮,那動作,輕柔又謙遜,生怕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
話說這三年後,張生奉朝廷之命要進京。離別之日,陽光有些刺眼,張生一行人行至尼姑庵前。想起當初在庵中的一係列遭遇,張生決定停下來看看。
他命人給了庵裏的尼姑五百兩銀子,準備作為壽禮,祝尼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尼姑見此,連連擺手,臉上滿是驚訝:“哎呀,公子,這可使不得啊,老衲怎能收下這麽多銀子。”
張生卻很是堅持,一臉誠懇,眼神中透著堅定:“師父,您就收下吧,這銀子您留著做些功德,也是功德無量啊。”
尼姑拗不過,隻好收下了,不過隻留下了二百兩,剩下的都讓張生帶迴去了。尼姑拿著兩百兩銀子,建起了一座觀音祠堂,那庵堂可氣派了,周圍還種滿了鮮花。庵堂落成後,尼姑還立了一塊石碑,上麵工工整整地刻著“王夫人之碑”。
再後來,張生在京城可是混得風生水起,一路高升,官一直做到了侍郎。再說這府裏的兩位夫人,程夫人共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那孩子個個乖巧伶俐,模樣長得也好看,就像從畫裏走出來的一樣。而王夫人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孩子多了,家裏倒是熱鬧非凡,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張生覺得這兩位夫人都是難得的好福氣,便將府中的情況一五一十地上書給皇帝陛下,請他封賞。皇帝聽聞後,龍顏大悅,立刻下旨,將程夫人和王夫人都封為了夫人,那詔書一下,可熱鬧了,這府裏的名聲也越發響亮,傳遍了大街小巷。
異史氏聽聞這故事後,不禁笑著搖頭歎道:“天生的佳人,那本應該是配給絕世賢才的呀!然而這世俗的王公貴族,卻總是把佳人留給了那些隻懂得攀附的富家子弟。哼,這造物主知道了,肯定氣得跳腳,怎麽能容忍這種不公呢!不過話說迴來,這事情離奇曲折,得有多複雜的緣分,才能促成這段姻緣呀,想想那位在背後奔波費盡心思的人,也是夠辛苦的。隻是這位青夫人,能在滾滾塵世中,一眼識得那英氣逼人的張生,發誓非他不嫁,哪怕麵臨重重困境,甚至不惜以死相抗;再看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公子哥,卻隻知道拋棄了德行,一門心思地追求那虛榮的榮華富貴,真真是可笑至極!你說,他們的智慧難道還不如一個婢女嗎?”
老尼姑一聽,輕輕擺了擺手,說道:“哎呀,瞧你這話說的,緣分到了,還管那許多作甚!有些事兒啊,是老天爺早就安排好的,你就別瞎操心啦。”
這時,一直靜靜站在一旁的青梅,臉上掛著溫柔的笑意,向前跨了一步,雙手輕輕拉住阿喜的胳膊,目光中滿是誠懇:“阿喜妹妹,你且好好想想,昔日咱們可早就有緣分呐!想當初,要不是你幫忙,我哪能和張生走到一起,我怎麽敢忘記您那時的搭救之恩呐!再說說那張郎,難道是個背信棄義、不講道義的人嗎?他一心隻想著你,對你可是一片真心呐!”
說著,青梅也不管阿喜同不同意,就像個調皮的小姑娘,不由分說地拉過阿喜,順手拿起桌上的梳子,強行要給她梳妝打扮。阿喜眼中蓄滿了淚花,在眼眶裏直打轉,可又實在沒辦法,隻能任由青梅擺弄,嘴裏還小聲嘀咕著:“青梅姐姐,你就別折騰我了。”
一番手忙腳亂的折騰後,阿喜終於整好衣妝。她看著鏡子裏煥然一新的自己,還是有些恍惚。沒辦法,她隻能告別老尼姑,跟著青梅前往張家。
到了張家,隻見張母和張生早已在門口等候,兩人臉上都洋溢著大大的笑容,那笑紋就像綻放的花朵,喜慶極了。阿喜見狀,臉“唰”地一下紅了,像熟透的蘋果,低著頭,聲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如今我這樣,實在沒臉見母親啊。”
張母笑著快步迎上前,一把拉住阿喜的手,那手溫暖又柔軟,溫柔地安慰道:“傻孩子,說什麽見外的話,以後你在這裏,咱們都是一家人,隻要你過得好,我就開心!”
張生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阿喜,你不用拘束,咱們好好過日子。”
接著,眾人圍坐在桌前商議起來。張母滿臉笑意,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開口道:“得好好選個吉日,給阿喜和我兒辦個熱熱鬧鬧的婚禮!讓全村人都來沾沾喜氣。”
阿喜聽了這話,連忙擺手,麵露難色道:“在庵中,隻要有一線生機,我也不會跟著夫人到這兒來的。如今我隻想,如果夫人念及舊情,能給我一間小小的屋子,能放下我那蒲團我就滿足了,我也沒別的心思啊。”
青梅在一旁聽完,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眼睛彎成了月牙:“你這心思,咱可都猜透啦,就別磨蹭了,好事馬上就來咯。”
成婚那天,陽光明媚,整個張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阿喜被青梅硬拉著,一路來到了張生府邸。隻見阿喜身著一身華麗的嫁衣,那嫁衣上繡著精美的鳳凰,栩栩如生,可她卻如機械一般,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青梅像個熱情的小太陽,抱著盛裝的阿喜,就往堂屋裏走去。阿喜左右為難,不知該怎麽辦,嘴裏小聲嘟囔著:“這……我該如何是好呀……”
就在此時,忽然聽到外麵樂鼓大作,聲響震天。那歡快的音樂聲仿佛要把屋頂都掀翻了。阿喜聽著這樂聲,頓時不知所措,就像被定住了一般,站在原地動彈不得。
青梅可不管那麽多,帶著一群婢女和仆婦,風風火火地就給阿喜穿上嫁衣,還戴上精美的頭飾。那頭飾上的珠寶閃閃發光,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然後,扶著她緩緩走過去。
阿喜迷迷糊糊地,隻感覺眼前一花,就看到張生身著鮮亮的朝服,大步走過來,行了一個規規矩矩的禮。那動作標準得就像經過專業訓練似的。阿喜也不知道哪來的反應,不自覺地盈盈還禮,那姿態,竟有幾分羞澀動人,臉上的紅暈就像天邊的晚霞。
青梅拉著阿喜進入洞房,臉上帶著壞笑,眼睛裏閃爍著狡黠的光芒,指著床邊一個精致的錦榻說:“這個位置已經空著等你很久了喲!”
隨後,青梅又轉身對著在一旁有些手足無措的張生說:“今晚啊,你可以好好報恩啦,可得好好待她。”說完,便快速地轉身,邁著輕快的腳步就要走。
阿喜見狀,眼疾手快拉住她的衣角,懇切地說:“青梅姐姐,你……”
青梅迴頭,笑著說道:“哎呀,別拉我,我不能代替你去啦,你自己好好享受這幸福時光,我先撤咯。”說完,便掙脫阿喜的手指,像隻歡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
青梅迴到自己住的地方後,心裏一直惦記著阿喜。她坐立不安,在房間裏走來走去,最後決定親自給阿喜準備熱水。她小心翼翼地端著熱水,走進阿喜的房間,伺候阿喜洗漱換衣,又端茶送水,每一個細節都做得極為周到,真真是小心謹慎到了極點。
而阿喜呢,坐在床上,心裏還是忐忑不安,總覺得這事兒沒那麽踏實。當天夜裏,阿喜堅決不肯和張生同房,張生再三勸說,也隻得到阿喜一聲歎息。
但阿喜雖然心裏抗拒,卻始終對張生很是敬重。日子一天天過去,阿喜和張母相處得也融洽起來。張母是個和藹可親的人,總是拉著阿喜的手,噓寒問暖。
後來呀,張母為了表明態度,命府中的眾人都以夫人的尊稱與阿喜說話;而青梅呢,始終以婢妾之禮自居,無論何時見到阿喜,都要低下頭,微微行禮,那動作,輕柔又謙遜,生怕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
話說這三年後,張生奉朝廷之命要進京。離別之日,陽光有些刺眼,張生一行人行至尼姑庵前。想起當初在庵中的一係列遭遇,張生決定停下來看看。
他命人給了庵裏的尼姑五百兩銀子,準備作為壽禮,祝尼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尼姑見此,連連擺手,臉上滿是驚訝:“哎呀,公子,這可使不得啊,老衲怎能收下這麽多銀子。”
張生卻很是堅持,一臉誠懇,眼神中透著堅定:“師父,您就收下吧,這銀子您留著做些功德,也是功德無量啊。”
尼姑拗不過,隻好收下了,不過隻留下了二百兩,剩下的都讓張生帶迴去了。尼姑拿著兩百兩銀子,建起了一座觀音祠堂,那庵堂可氣派了,周圍還種滿了鮮花。庵堂落成後,尼姑還立了一塊石碑,上麵工工整整地刻著“王夫人之碑”。
再後來,張生在京城可是混得風生水起,一路高升,官一直做到了侍郎。再說這府裏的兩位夫人,程夫人共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那孩子個個乖巧伶俐,模樣長得也好看,就像從畫裏走出來的一樣。而王夫人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孩子多了,家裏倒是熱鬧非凡,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張生覺得這兩位夫人都是難得的好福氣,便將府中的情況一五一十地上書給皇帝陛下,請他封賞。皇帝聽聞後,龍顏大悅,立刻下旨,將程夫人和王夫人都封為了夫人,那詔書一下,可熱鬧了,這府裏的名聲也越發響亮,傳遍了大街小巷。
異史氏聽聞這故事後,不禁笑著搖頭歎道:“天生的佳人,那本應該是配給絕世賢才的呀!然而這世俗的王公貴族,卻總是把佳人留給了那些隻懂得攀附的富家子弟。哼,這造物主知道了,肯定氣得跳腳,怎麽能容忍這種不公呢!不過話說迴來,這事情離奇曲折,得有多複雜的緣分,才能促成這段姻緣呀,想想那位在背後奔波費盡心思的人,也是夠辛苦的。隻是這位青夫人,能在滾滾塵世中,一眼識得那英氣逼人的張生,發誓非他不嫁,哪怕麵臨重重困境,甚至不惜以死相抗;再看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公子哥,卻隻知道拋棄了德行,一門心思地追求那虛榮的榮華富貴,真真是可笑至極!你說,他們的智慧難道還不如一個婢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