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唿延灼,出身名門,乃開國名將鐵鞭王唿延讚之後,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手持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有萬夫不當之勇。他一心報國,對朝廷忠心耿耿。然而,麵對朝廷內部的腐敗和混亂,他雖有心改變,卻也深感無力。
此次,唿延灼奉命率領朝廷精銳部隊征討梁山。他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一路風塵仆仆來到梁山泊。但眼前寬闊無垠、波濤洶湧的水泊讓他的軍隊陷入了困境。
梁山眾人憑借著這一天然的水域屏障,修築堅固的水寨,嚴密防守。唿延灼的騎兵和步兵根本無法靠近,隻能望水興歎。無奈之下,唿延灼深知要想打破這一僵局,必須借助特殊的武器。他想起了軍中那位精通火炮的奇才淩振,於是即刻向高俅修書一封,言辭懇切地請求調遣淩振前來助戰。
“太尉,梁山賊寇憑借水泊天險負隅頑抗,我軍難以靠近。聽聞淩振將軍擅長火炮之術,其火炮威力巨大,若能調來相助,定能打破這僵局,懇請太尉恩準。”唿延灼在信中寫道。
高俅收到信後,思量一番,迴複道:“既如此,著淩振即刻帶火炮前往梁山泊,務必協助唿延將軍早日平叛,不得有誤!”
淩振,出生於一個世代鑽研火器的家族,自幼便對火藥和火器製造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與熱情。在家族濃厚的學術氛圍熏陶下,他從小就癡迷於各種火器的構造和原理。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嬉戲玩耍時,淩振便整日待在祖父的工坊裏,看著那些神秘的粉末和精巧的器械,心中充滿了好奇與向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係統地學習火器知識,不僅熟讀了大量古代關於火藥和火器的典籍,還不斷進行實踐操作和實驗改進。
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與反複實踐,淩振終於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火炮技藝。他打造的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能在一枚炮彈發射後分裂出多個小子彈,擴大殺傷範圍;金輪炮,發射時炮彈如金色的車輪般旋轉著飛出,威力巨大;風火炮,借助特殊的風力裝置,能讓炮彈飛得更遠更精準;車箱炮,可靈活移動,適應不同地形作戰;還有威力最為強大的轟天炮,能發出震天動地的巨響,對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毀滅性打擊。每一種火炮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智慧,在當時的戰場上堪稱大殺器。
接到高俅的軍令後,淩振深知此次任務艱巨。他精心挑選了自己最得意的火炮,並仔細檢查每一門火炮的性能和質量。
隨後,他帶領著一支裝備精良的火器部隊,日夜兼程趕赴戰場。到達梁山泊後,淩振顧不上長途跋涉的疲憊,立刻開始勘察地形。他身背弓箭,手持長刀,親自登上水泊周邊的每一座山峰,仔細觀察水泊的水流走向、梁山的防禦布局以及適合安置火炮的位置。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淩振選定了幾處視野開闊、地勢穩固的高地。他指揮士兵們小心翼翼地將火炮一一安置到位,又親自檢查火炮的角度和方位,確保每一門火炮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淩振一聲令下,第一炮轟然射出。炮彈如一顆燃燒的流星,帶著唿嘯的風聲,精準地落在梁山的寨牆上。刹那間,磚石飛濺,硝煙彌漫,巨大的衝擊力讓梁山的防禦工事出現了一道裂痕。
梁山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強大火力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宋江迅速召集吳用、林衝等梁山骨幹在忠義堂商議對策。
“諸位兄弟,這朝廷派來的火炮手著實厲害,我梁山防禦工事受損嚴重,大家可有良策?”宋江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問道。
梁山軍師吳用,人稱“智多星”,足智多謀,善於謀劃。他手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哥哥莫急,我已有一計。那淩振雖火炮厲害,但想必求勝心切。我們可讓阮氏兄弟前去誘敵,引他深入水泊,再設伏將其擒獲。”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稱是。
阮氏兄弟帶著幾艘小船駛向淩振所在的岸邊。他們先是大聲叫罵,吸引淩振的注意,隨後佯裝進攻。雙方交戰後,阮氏兄弟憑借著在水中如魚得水的精湛技巧,與淩振的士兵周旋了一陣,便佯裝不敵,駕船向水泊深處逃竄。
淩振立功心切,見對方敗退,心中大喜,不顧眾人勸阻,帶領一支精銳小隊登上戰船,在阮氏兄弟身後緊追不舍。
“將軍,不可貿然追擊,水泊中情況不明,恐有埋伏!”一名副將焦急地勸阻道。
“怕什麽!這些賊寇不過是手下敗將,此時不追,更待何時?給我追!”淩振心急如焚,一心隻想立下戰功,全然不顧危險。
水泊之中,河道錯綜複雜,猶如迷宮一般。淩振等人的戰船在河道中穿梭,很快便迷失了方向。就在這時,四周突然響起一陣喊殺聲,隻見無數梁山小船從蘆葦叢中如箭般駛出,將淩振等人團團圍住。淩振心中暗叫不好,想要突圍,卻發現退路已被截斷。
阮小二手持鋼刀,跳上淩振的戰船,大喝一聲:“淩振,你已無路可逃,乖乖束手就擒吧!”淩振奮力抵抗,怎奈寡不敵眾,最終被阮小二生擒。
淩振被押解上梁山,心中滿是憤怒與不甘。他覺得自己身為朝廷命官,卻被這些草寇所擒,實在是奇恥大辱。他暗自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以為自己此番性命不保。
沒想到,宋江聽聞淩振被擒,親自來到關押之處。宋江見到淩振後,立刻上前為其解開繩索,言辭懇切地說道:“淩將軍,久仰大名,今日冒犯,實在是迫不得已。我等梁山好漢,皆是被這世道逼得走投無路,才聚義於此,隻為替天行道,救百姓於水火。如今朝廷昏暗,奸臣當道,將軍一身本領,卻為奸臣所用,實在是可惜。若將軍能留在梁山,與我等一同為百姓謀福祉,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所為。”
淩振冷哼一聲,說道:“哼,你們這些草寇,少在這裏花言巧語。我乃朝廷命官,豈會與你們同流合汙!”
此時,已歸順梁山的唿延灼副將彭玘走上前來,說道:“淩將軍,我與唿延灼兵敗後被擒,起初也不願歸降。但在梁山這段時間,我看到宋公明哥哥等人皆是忠義之士,他們所作所為,無不是為了百姓。在這裏,兄弟們之間相互扶持,情同手足。如今我們身處這般境地,若能與梁山眾人攜手,或許能為國家和百姓做些實事。”
淩振聽了,心中有所觸動,但仍心存疑慮。他沉思片刻,說道:“容我再考慮考慮。”
經過幾天的觀察和思考,淩振看到梁山眾人相處融洽,對待百姓友善,且宋江確實心懷天下,於是決定歸順梁山。
加入梁山後,淩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火炮製造與改良之中。他將自己的精湛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梁山的工匠們。在多次戰役中,淩振的火炮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攻打曾頭市時,曾頭市的防禦工事堅固,他們不僅有高大厚實的城牆,還有嚴密的防守布局,梁山軍隊久攻不下。
淩振親自指揮火炮,他仔細觀察曾頭市的城牆結構和防禦弱點,調整火炮的角度和射程。一枚枚炮彈精準地落在曾頭市的寨牆上,將城牆轟出一個個缺口。梁山軍隊趁勢發起衝鋒,一舉攻破曾頭市。
在與高俅、童貫率領的朝廷大軍對抗時,淩振的火炮同樣讓敵軍聞風喪膽。高俅、童貫率領著大批朝廷精銳,妄圖一舉剿滅梁山。他們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梁山眾人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淩振的火炮,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淩振指揮火炮在戰場上不斷變換位置,對朝廷大軍進行精準打擊。火炮的巨大威力,多次打亂敵軍的陣型,扭轉戰局,為梁山軍隊贏得了勝利。
隨著梁山勢力的不斷壯大,朝廷深感威脅。宋徽宗在高俅等人的建議下,決定對梁山進行招安。宋江等人經過商議,認為這是為梁山好漢們謀得前程、報效國家的機會,便同意了招安。
淩振雖對朝廷的腐敗有所不滿,但也希望能借此機會,用自己的火炮技術為國家效力。
招安後,淩振隨梁山軍隊踏上了征討遼國的征程。當時,遼國在北方勢力強大,不斷侵擾北宋邊境。他們的軍隊擅長騎射,機動性極強,給北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在一場與遼軍的大戰中,遼軍憑借堅固的城池和強大的騎兵,對宋軍進行頑強抵抗。遼軍的城池城牆高大厚實,城牆上設有各種防禦設施,而他們的騎兵更是機動性強,戰鬥力驚人。宋軍久攻不下,損失慘重。
“淩將軍,如今這遼軍城池堅固,騎兵又如此兇猛,我軍該如何是好?”一名宋軍將領焦急地問道。
淩振仔細觀察遼軍城池的防禦布局和周邊地形,說道:“莫慌,我已觀察清楚。將火炮推至前方高地,調整好角度和射程,先轟開城門,打亂他們的陣腳,再讓步兵和騎兵配合進攻。”
隨著一聲令下,一枚枚炮彈如雨點般砸向遼軍城池。城牆上的遼軍士兵被打得死傷無數,城門也被火炮轟開。宋軍趁機發起衝鋒,一舉攻破了遼軍的城池。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淩振在宋軍之中名聲大噪。
之後,在征討田虎、王慶等戰役中,淩振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征討田虎時,田虎的軍隊在一座山穀中設下埋伏,企圖圍殲宋軍。
淩振通過觀察地形,發現山穀兩側的高地是絕佳的火炮布置點。他巧妙地將火炮布置在高地上,並用樹枝和雜草進行偽裝。
當田虎的伏兵出現時,淩振果斷下令開炮。炮彈在山穀中爆炸,田虎的軍隊被炸得人仰馬翻,伏兵計劃徹底失敗。
在征討王慶時,王慶的軍隊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重裝騎兵,宋軍的步兵難以抵擋。淩振根據騎兵行動迅速的特點,研發出一種新型火炮。這種火炮發射速度快、覆蓋範圍廣。他在戰場上仔細觀察騎兵的衝鋒路線和陣型,指揮火炮齊射。密集的炮彈在騎兵陣中炸開,打亂了騎兵的衝鋒陣型,宋軍步兵趁勢而上,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然而,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梁山軍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方臘在江南地區聚眾起義,占據了大片富饒之地。他的軍隊熟悉當地的地形,且作戰勇猛,憑借複雜的地形和頑強的抵抗,給宋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在一次攻城戰中,淩振像往常一樣準備用火炮轟城。方臘軍中的靈應天師包道乙施展妖法,竟能抵擋火炮的攻擊。包道乙還趁機用飛劍斬斷了武鬆的手臂,令梁山眾人悲痛萬分。
“這妖道邪法厲害,竟能抵擋火炮,我定要想辦法破解!”淩振心中暗自發誓。
他整日將自己關在營帳中,查閱各種古籍資料,研究如何破解包道乙的妖法,增強火炮的威力。他反複試驗不同的火藥配方,調整火炮的膛線和發射裝置。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淩振終於對火炮進行了改良。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淩振親自操炮,瞄準包道乙。他的眼神堅定,充滿了複仇的怒火。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炮彈如一道閃電般飛向包道乙。包道乙躲避不及,被炮彈擊中,當場身亡。梁山軍隊士氣大振,一舉攻破了方臘的防線。
征討方臘結束後,梁山一百零八將死傷大半,淩振也深感悲痛。但他深知,自己能夠活下來,是為了完成梁山兄弟們未竟的事業。戰後,淩振被朝廷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後在火藥局禦營任用。
此次,唿延灼奉命率領朝廷精銳部隊征討梁山。他帶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一路風塵仆仆來到梁山泊。但眼前寬闊無垠、波濤洶湧的水泊讓他的軍隊陷入了困境。
梁山眾人憑借著這一天然的水域屏障,修築堅固的水寨,嚴密防守。唿延灼的騎兵和步兵根本無法靠近,隻能望水興歎。無奈之下,唿延灼深知要想打破這一僵局,必須借助特殊的武器。他想起了軍中那位精通火炮的奇才淩振,於是即刻向高俅修書一封,言辭懇切地請求調遣淩振前來助戰。
“太尉,梁山賊寇憑借水泊天險負隅頑抗,我軍難以靠近。聽聞淩振將軍擅長火炮之術,其火炮威力巨大,若能調來相助,定能打破這僵局,懇請太尉恩準。”唿延灼在信中寫道。
高俅收到信後,思量一番,迴複道:“既如此,著淩振即刻帶火炮前往梁山泊,務必協助唿延將軍早日平叛,不得有誤!”
淩振,出生於一個世代鑽研火器的家族,自幼便對火藥和火器製造展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與熱情。在家族濃厚的學術氛圍熏陶下,他從小就癡迷於各種火器的構造和原理。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嬉戲玩耍時,淩振便整日待在祖父的工坊裏,看著那些神秘的粉末和精巧的器械,心中充滿了好奇與向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係統地學習火器知識,不僅熟讀了大量古代關於火藥和火器的典籍,還不斷進行實踐操作和實驗改進。
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與反複實踐,淩振終於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火炮技藝。他打造的火炮種類繁多,有子母炮,能在一枚炮彈發射後分裂出多個小子彈,擴大殺傷範圍;金輪炮,發射時炮彈如金色的車輪般旋轉著飛出,威力巨大;風火炮,借助特殊的風力裝置,能讓炮彈飛得更遠更精準;車箱炮,可靈活移動,適應不同地形作戰;還有威力最為強大的轟天炮,能發出震天動地的巨響,對敵人的防禦工事造成毀滅性打擊。每一種火炮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智慧,在當時的戰場上堪稱大殺器。
接到高俅的軍令後,淩振深知此次任務艱巨。他精心挑選了自己最得意的火炮,並仔細檢查每一門火炮的性能和質量。
隨後,他帶領著一支裝備精良的火器部隊,日夜兼程趕赴戰場。到達梁山泊後,淩振顧不上長途跋涉的疲憊,立刻開始勘察地形。他身背弓箭,手持長刀,親自登上水泊周邊的每一座山峰,仔細觀察水泊的水流走向、梁山的防禦布局以及適合安置火炮的位置。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淩振選定了幾處視野開闊、地勢穩固的高地。他指揮士兵們小心翼翼地將火炮一一安置到位,又親自檢查火炮的角度和方位,確保每一門火炮都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一切準備就緒後,隨著淩振一聲令下,第一炮轟然射出。炮彈如一顆燃燒的流星,帶著唿嘯的風聲,精準地落在梁山的寨牆上。刹那間,磚石飛濺,硝煙彌漫,巨大的衝擊力讓梁山的防禦工事出現了一道裂痕。
梁山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強大火力打得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宋江迅速召集吳用、林衝等梁山骨幹在忠義堂商議對策。
“諸位兄弟,這朝廷派來的火炮手著實厲害,我梁山防禦工事受損嚴重,大家可有良策?”宋江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問道。
梁山軍師吳用,人稱“智多星”,足智多謀,善於謀劃。他手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哥哥莫急,我已有一計。那淩振雖火炮厲害,但想必求勝心切。我們可讓阮氏兄弟前去誘敵,引他深入水泊,再設伏將其擒獲。”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稱是。
阮氏兄弟帶著幾艘小船駛向淩振所在的岸邊。他們先是大聲叫罵,吸引淩振的注意,隨後佯裝進攻。雙方交戰後,阮氏兄弟憑借著在水中如魚得水的精湛技巧,與淩振的士兵周旋了一陣,便佯裝不敵,駕船向水泊深處逃竄。
淩振立功心切,見對方敗退,心中大喜,不顧眾人勸阻,帶領一支精銳小隊登上戰船,在阮氏兄弟身後緊追不舍。
“將軍,不可貿然追擊,水泊中情況不明,恐有埋伏!”一名副將焦急地勸阻道。
“怕什麽!這些賊寇不過是手下敗將,此時不追,更待何時?給我追!”淩振心急如焚,一心隻想立下戰功,全然不顧危險。
水泊之中,河道錯綜複雜,猶如迷宮一般。淩振等人的戰船在河道中穿梭,很快便迷失了方向。就在這時,四周突然響起一陣喊殺聲,隻見無數梁山小船從蘆葦叢中如箭般駛出,將淩振等人團團圍住。淩振心中暗叫不好,想要突圍,卻發現退路已被截斷。
阮小二手持鋼刀,跳上淩振的戰船,大喝一聲:“淩振,你已無路可逃,乖乖束手就擒吧!”淩振奮力抵抗,怎奈寡不敵眾,最終被阮小二生擒。
淩振被押解上梁山,心中滿是憤怒與不甘。他覺得自己身為朝廷命官,卻被這些草寇所擒,實在是奇恥大辱。他暗自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以為自己此番性命不保。
沒想到,宋江聽聞淩振被擒,親自來到關押之處。宋江見到淩振後,立刻上前為其解開繩索,言辭懇切地說道:“淩將軍,久仰大名,今日冒犯,實在是迫不得已。我等梁山好漢,皆是被這世道逼得走投無路,才聚義於此,隻為替天行道,救百姓於水火。如今朝廷昏暗,奸臣當道,將軍一身本領,卻為奸臣所用,實在是可惜。若將軍能留在梁山,與我等一同為百姓謀福祉,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所為。”
淩振冷哼一聲,說道:“哼,你們這些草寇,少在這裏花言巧語。我乃朝廷命官,豈會與你們同流合汙!”
此時,已歸順梁山的唿延灼副將彭玘走上前來,說道:“淩將軍,我與唿延灼兵敗後被擒,起初也不願歸降。但在梁山這段時間,我看到宋公明哥哥等人皆是忠義之士,他們所作所為,無不是為了百姓。在這裏,兄弟們之間相互扶持,情同手足。如今我們身處這般境地,若能與梁山眾人攜手,或許能為國家和百姓做些實事。”
淩振聽了,心中有所觸動,但仍心存疑慮。他沉思片刻,說道:“容我再考慮考慮。”
經過幾天的觀察和思考,淩振看到梁山眾人相處融洽,對待百姓友善,且宋江確實心懷天下,於是決定歸順梁山。
加入梁山後,淩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火炮製造與改良之中。他將自己的精湛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梁山的工匠們。在多次戰役中,淩振的火炮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攻打曾頭市時,曾頭市的防禦工事堅固,他們不僅有高大厚實的城牆,還有嚴密的防守布局,梁山軍隊久攻不下。
淩振親自指揮火炮,他仔細觀察曾頭市的城牆結構和防禦弱點,調整火炮的角度和射程。一枚枚炮彈精準地落在曾頭市的寨牆上,將城牆轟出一個個缺口。梁山軍隊趁勢發起衝鋒,一舉攻破曾頭市。
在與高俅、童貫率領的朝廷大軍對抗時,淩振的火炮同樣讓敵軍聞風喪膽。高俅、童貫率領著大批朝廷精銳,妄圖一舉剿滅梁山。他們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梁山眾人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和淩振的火炮,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淩振指揮火炮在戰場上不斷變換位置,對朝廷大軍進行精準打擊。火炮的巨大威力,多次打亂敵軍的陣型,扭轉戰局,為梁山軍隊贏得了勝利。
隨著梁山勢力的不斷壯大,朝廷深感威脅。宋徽宗在高俅等人的建議下,決定對梁山進行招安。宋江等人經過商議,認為這是為梁山好漢們謀得前程、報效國家的機會,便同意了招安。
淩振雖對朝廷的腐敗有所不滿,但也希望能借此機會,用自己的火炮技術為國家效力。
招安後,淩振隨梁山軍隊踏上了征討遼國的征程。當時,遼國在北方勢力強大,不斷侵擾北宋邊境。他們的軍隊擅長騎射,機動性極強,給北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在一場與遼軍的大戰中,遼軍憑借堅固的城池和強大的騎兵,對宋軍進行頑強抵抗。遼軍的城池城牆高大厚實,城牆上設有各種防禦設施,而他們的騎兵更是機動性強,戰鬥力驚人。宋軍久攻不下,損失慘重。
“淩將軍,如今這遼軍城池堅固,騎兵又如此兇猛,我軍該如何是好?”一名宋軍將領焦急地問道。
淩振仔細觀察遼軍城池的防禦布局和周邊地形,說道:“莫慌,我已觀察清楚。將火炮推至前方高地,調整好角度和射程,先轟開城門,打亂他們的陣腳,再讓步兵和騎兵配合進攻。”
隨著一聲令下,一枚枚炮彈如雨點般砸向遼軍城池。城牆上的遼軍士兵被打得死傷無數,城門也被火炮轟開。宋軍趁機發起衝鋒,一舉攻破了遼軍的城池。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淩振在宋軍之中名聲大噪。
之後,在征討田虎、王慶等戰役中,淩振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征討田虎時,田虎的軍隊在一座山穀中設下埋伏,企圖圍殲宋軍。
淩振通過觀察地形,發現山穀兩側的高地是絕佳的火炮布置點。他巧妙地將火炮布置在高地上,並用樹枝和雜草進行偽裝。
當田虎的伏兵出現時,淩振果斷下令開炮。炮彈在山穀中爆炸,田虎的軍隊被炸得人仰馬翻,伏兵計劃徹底失敗。
在征討王慶時,王慶的軍隊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重裝騎兵,宋軍的步兵難以抵擋。淩振根據騎兵行動迅速的特點,研發出一種新型火炮。這種火炮發射速度快、覆蓋範圍廣。他在戰場上仔細觀察騎兵的衝鋒路線和陣型,指揮火炮齊射。密集的炮彈在騎兵陣中炸開,打亂了騎兵的衝鋒陣型,宋軍步兵趁勢而上,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然而,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梁山軍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方臘在江南地區聚眾起義,占據了大片富饒之地。他的軍隊熟悉當地的地形,且作戰勇猛,憑借複雜的地形和頑強的抵抗,給宋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在一次攻城戰中,淩振像往常一樣準備用火炮轟城。方臘軍中的靈應天師包道乙施展妖法,竟能抵擋火炮的攻擊。包道乙還趁機用飛劍斬斷了武鬆的手臂,令梁山眾人悲痛萬分。
“這妖道邪法厲害,竟能抵擋火炮,我定要想辦法破解!”淩振心中暗自發誓。
他整日將自己關在營帳中,查閱各種古籍資料,研究如何破解包道乙的妖法,增強火炮的威力。他反複試驗不同的火藥配方,調整火炮的膛線和發射裝置。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淩振終於對火炮進行了改良。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淩振親自操炮,瞄準包道乙。他的眼神堅定,充滿了複仇的怒火。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炮彈如一道閃電般飛向包道乙。包道乙躲避不及,被炮彈擊中,當場身亡。梁山軍隊士氣大振,一舉攻破了方臘的防線。
征討方臘結束後,梁山一百零八將死傷大半,淩振也深感悲痛。但他深知,自己能夠活下來,是為了完成梁山兄弟們未竟的事業。戰後,淩振被朝廷封為武奕郎兼都統領,後在火藥局禦營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