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年間,科舉,是無數書生夢寐以求的青雲通途,蔣敬亦懷揣著熾熱的壯誌,毅然踏上這條荊棘滿布的漫漫征程。


    自小,蔣敬便展現出非凡的聰慧,對書算一道天賦異稟,那些複雜如迷宮的數字,在他眼中宛如靈動跳躍的精靈,能於腦海之中奏響精準無誤的美妙樂章。


    不僅如此,蔣敬對習武也滿懷熱忱,舞動槍棒時虎虎生風,盡顯颯爽英姿,同時,他對布陣排兵之法亦是鑽研頗深,展現出過人的軍事謀略天賦。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蔣敬開玩笑,盡管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在科舉的道路上屢屢碰壁,名落孫山。


    每當看到那些憑借著關係和賄賂而高中的平庸之輩,蔣敬的心中便湧起無盡的憤懣。他逐漸看清了世道的黑暗與不公,對這個腐朽的朝廷徹底失望透頂。


    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後,蔣敬終於決然地告別了科舉之路,轉身踏上了追尋正義與自由的未知征途。


    一日,蔣敬偶然聽聞黃門山有歐鵬、陶宗旺、馬麟三位豪傑,他們在那片土地上劫富濟貧,行俠仗義,聲名如雷貫耳,深受百姓的愛戴與敬仰。


    蔣敬聽聞此消息後,心中不禁為之一動,直覺告訴他,那裏或許就是自己苦苦尋覓的歸宿。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收拾好行囊,日夜兼程,向著黃門山的方向匆匆趕去。


    曆經數日的長途跋涉,蔣敬終於登上了黃門山。當他與歐鵬、陶宗旺、馬麟三人相見時,雙方相談甚歡,仿佛多年的老友重逢。


    蔣敬神情激昂,言辭懇切地說道:“如今天下大亂,貪官汙吏橫行霸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我雖在科舉之路上失意,但自幼習得一身本領,無論是書算、武藝還是布陣之道,皆有所長。我願與諸位豪傑共舉義旗,為天下受苦的百姓謀福祉,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歐鵬聽聞,頓時仰天大笑,用力拍著蔣敬的肩膀,爽朗地說道:“兄弟,你這話正合我意!我們這黃門山雖規模不大,但兄弟們皆是熱血之士,正需你這般有才有誌之人!有你加入,何愁不能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當下,蔣敬便正式入夥,成為了黃門山的四寨主。


    在黃門山,蔣敬迅速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他憑借著精湛的書算本領,將山寨的財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筆收支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不僅如此,他還充分發揮對布陣排兵的深刻理解,協助歐鵬等人精心規劃和加強山寨的防禦體係,製定了一係列巧妙且周全的防禦策略。


    一日,負責打探消息的嘍囉匆忙來報,稱附近有一惡霸,平日裏作惡多端,魚肉百姓,強占民田,無惡不作。近日,這惡霸又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正準備運往別處藏匿。蔣敬聽聞後,立刻與歐鵬等人商議,決定劫下這筆不義之財,還之於民。


    蔣敬先是派出幾個機靈聰慧的小嘍囉,讓他們扮作尋常百姓,深入惡霸的地盤,仔細摸清惡霸運送財物的詳細路線、具體時間以及隨行護衛的準確人數和裝備情況。


    待情報收集齊全後,蔣敬便開始全身心地精心謀劃劫財行動。他俯身在簡陋的桌案前,根據地形繪製出詳細精準的地圖,在地圖上仔細標注出每一個關鍵地點,反複計算出最佳的埋伏位置和最為恰當的出擊時機。


    行動當日,天色還未破曉,四周一片漆黑,蔣敬與兄弟們便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埋伏在惡霸的必經之路。那是一條狹窄幽深的山穀,兩側山峰陡峭險峻,宛如天然的屏障,十分適合設伏。蔣敬手持令旗,目光堅定地盯著穀口,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緊張與期待。


    當惡霸的車隊緩緩駛入山穀,那沉重的車輪聲在寂靜的山穀中迴蕩。蔣敬看準時機,一聲令下:“兄弟們,動手!”頓時,喊殺聲四起,猶如驚雷在山穀中炸響。山上的兄弟們紛紛拋出早已準備好的絆馬索,精準地將為首的馬匹絆倒,整個車隊瞬間陷入大亂。


    蔣敬一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兄弟們奮勇攻擊,一邊密切關注著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他敏銳地發現敵方雖然一時慌亂,但護衛們訓練有素,很快便組織起了頑強的抵抗。


    蔣敬迅速在腦海中計算出敵方的防禦弱點,然後大聲喊道:“兄弟們,一部分佯攻正麵,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其餘兄弟跟我繞到敵人後方,發起突襲!”


    在蔣敬的巧妙指揮下,兄弟們緊密配合,裏應外合。正麵佯攻的兄弟們喊殺聲震天,吸引了大部分敵人的注意力;而繞到後方的隊伍則如鬼魅般悄然接近,然後突然發動攻擊。敵方頓時陣腳大亂,在兩麵夾擊之下,很快便被擊敗。


    成功劫下財物後,蔣敬與兄弟們將這些不義之財分發給附近的貧苦百姓。百姓們手捧著財物,眼中滿是感激的淚水,紛紛跪地叩謝:“多謝各位好漢!你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呐!”


    蔣敬趕忙扶起百姓,微笑著說道:“鄉親們,這都是你們應得的。那惡霸欺壓你們太久,我們隻是拿迴屬於你們的東西。大家以後好好生活,莫要再怕那些惡人!”


    百姓們紛紛點頭,對黃門山的好漢們感恩戴德,稱讚他們的義舉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這黑暗的世道。


    時光如水,悄然流逝。宋江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俠義之舉和替天行道的理念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英雄。當宋江帶領著梁山眾人路過黃門山時,蔣敬等人有幸與他相見。


    宋江目光如炬,看著蔣敬等人,誠摯地說道:“諸位兄弟,我宋江雖不才,但一心隻為替天行道,讓天下百姓能過上安穩日子。如今這世道,奸臣當道,百姓受苦,我們梁山兄弟願與天下豪傑攜手,共抗這不公的世道。不知諸位兄弟可願與我等一同前行?”


    蔣敬聽聞,心中湧起一股熱血,當即抱拳說道:“久聞宋大哥大名,您的俠義之舉令我等欽佩不已。我等在這黃門山,雖也做些劫富濟貧之事,但力量微薄。若能跟隨宋大哥,定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業,為百姓謀更多福祉。我等願追隨宋大哥,萬死不辭!”


    歐鵬、陶宗旺、馬麟等人也紛紛響應:“我等願追隨!”


    宋江大喜,說道:“好!從今往後,我們便是一家人,一同為了替天行道的大業努力!”於是,蔣敬等人毫不猶豫地決定追隨宋江,投奔梁山。


    初到梁山,宋江深知蔣敬的才能,便將掌管錢糧的重任托付於他。蔣敬深感責任重大,從此全身心地投入到梁山的後勤保障工作中。


    梁山人多勢眾,每日的糧草消耗猶如一個巨大的黑洞,難以填滿。為了確保糧草的穩定供應,蔣敬不辭辛勞,親自走訪周邊的城鎮鄉村。


    每到一處,他都與當地的糧商耐心交談:“掌櫃的,我們梁山兄弟皆是為了替天行道,保護百姓。如今梁山人多,糧草需求大,還望掌櫃能以公道價格供應糧草。日後若有需要梁山幫忙之處,我等必定義不容辭。”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誠信,蔣敬成功與各地糧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談下了許多優惠的采購條件。


    在運輸過程中,蔣敬更是精心規劃路線。他常常對著地圖,仔細琢磨:“從這裏走,雖路途稍遠,但較為安全,可避免遭遇山賊劫道。”同時,他還會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運輸計劃。


    有一次,原本計劃的運輸路線因暴雨導致道路泥濘難行,蔣敬得知後,迅速重新規劃路線,帶領兄弟們繞過泥濘路段,成功將糧草按時運到梁山,保證了梁山眾人的日常所需。


    梁山受招安後,蔣敬隨宋江南征北戰,參與了討伐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一係列艱苦卓絕的戰事。在這些殘酷的戰爭中,糧草調度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而蔣敬就如同梁山軍隊的“糧草指南針”,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征討遼國時,北方的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寒風凜冽,冰雪漫天,糧草的存儲和運輸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蔣敬深入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後,與負責糧草的兄弟們商議:“此地寒冷,糧草易受潮變質。我們需選擇地勢較高、幹燥通風之處搭建糧草倉庫,且要安排專人日夜看守,定時檢查糧草情況。”


    在運輸方麵,他根據路途的遠近和路況,合理調配車輛和人力:“這段路積雪深厚,車輛行進困難,需多派些人手推車,確保糧草及時供應到前線。”


    在與田虎的戰鬥中,敵軍狡猾地切斷了梁山軍的一條重要糧草補給線。蔣敬得知後,迅速趕到前線,與將領們商討對策。他看著地圖,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說道:“敵軍切斷此路,意在困我。但據我所知,附近有條隱秘小路,雖難行,但可繞過敵軍封鎖。我們可派一支精銳部隊,喬裝打扮,護送糧草從此路通過。”將領們聽後,紛紛點頭讚同。


    蔣敬親自帶領這支隊伍,小心翼翼地沿著小路前行。一路上,他們小心翼翼,避開敵軍的巡邏。最終,成功將糧草送到了前線,解了梁山軍的燃眉之急。


    討伐王慶時,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都在消耗大量的糧草和物資。蔣敬深知此時糧草的重要性,他一方麵加強了糧草的管理和保護,對負責糧草的兄弟們嚴肅說道:“如今戰事緊張,糧草乃我軍命脈,務必加強防範,不可有絲毫懈怠!”


    另一方麵,他積極尋找新的糧草來源。他深入當地百姓之中,耐心詢問:“老鄉,請問這附近可有存放糧草之處?”


    經過與百姓的交流,他了解到附近有一處被廢棄的糧倉,裏麵還存放著一些糧草。蔣敬帶領兄弟們迅速前往,經過一番清理和整理,成功獲取了這批糧草,為梁山軍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最艱難的戰役當屬征討方臘。南方的地形複雜多變,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氣候潮濕悶熱,給糧草調度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在烏龍嶺一役中,梁山軍深入敵方腹地,糧草運輸困難重重。蔣敬日夜操勞,不僅要確保糧草的供應,還要根據戰場形勢及時調整糧草的分配。


    有一次,前方戰事吃緊,急需補充糧草。蔣敬在得知消息後,迅速組織運輸隊伍,親自帶領他們穿越重重險阻。在途中,他們遭遇了方臘軍的埋伏。方臘軍大喊:“你們這些梁山賊寇,今日便是你們的死期!”


    蔣敬臨危不懼,冷靜地指揮兄弟們利用地形進行抵抗。他迅速觀察四周地形,心中快速計算敵軍的兵力和攻擊方向,然後大聲喊道:“兄弟們,不要慌亂!利用這些巨石和樹木做掩護,集中火力攻擊敵軍薄弱之處!”


    同時,他帶領一部分兄弟尋找敵軍的破綻,成功突圍。最終,他們將糧草及時送到了前線,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戰爭結束後,蔣敬因功被授予武奕郎。然而,多年的征戰讓蔣敬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和殘酷,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繼續留在官場隻會陷入無盡的紛爭。於是,他毅然決然地辭官,收拾行囊,迴到了闊別已久的潭州。


    蔣敬的一生,從科舉失意的書生,到黃門山的義士,再到梁山的後勤支柱,最後成為教書育人的先生,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正義和理想。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百姓謀福祉,為梁山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故事,在潭州的大街小巷流傳,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傳精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有錢我有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有錢我有顏並收藏水滸傳精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