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想踏實掙點錢是真難啊!”?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大家不約而同地感歎經濟不景氣。


    上班的怕裁員,做生意的愁客源,就連擺個地攤都得和城管鬥智鬥勇。


    可就在這種大環境下,我身邊有個90後小夥,靠著一個“被嫌棄”的小生意,每天輕鬆入賬三五百——他在小區門口賣除蟎噴霧,還順帶幫人做床品清潔。?


    “不就是個賣殺蟲劑的嗎?這能賺多少錢?”?


    一開始我也這麽想,直到親眼看到他的操作,才發現是我武斷了。


    ?一、項目介紹。


    很多人一聽“除蟎”就聯想到超市裏幾十塊的噴霧,覺得這東西沒技術含量。


    但你知道嗎?


    過敏人群中60%的誘因是蟎蟲?,一線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除蟎產品上花費超800元!


    而這個小夥子的生意,說白了就三件事:


    ?賣產品?:除蟎噴霧、床墊清潔儀、紫外線除蟎燈(成本10-50元,售價翻3-5倍)。


    ?做服務?:上門用專業儀器幫客戶清潔床墊、沙發(單次收費150-300元,成本僅耗材電費)。


    ?綁銷售?:買產品送一次免費清潔,服務完再推銷長期套餐。


    ?為什麽非選除蟎??


    三個字:?高頻、剛需、高複購?。


    床墊3個月不清理滋生百萬蟎蟲,寶媽怕孩子過敏,年輕人背上長痘懷疑是蟎蟲,寵物家庭更是每周都得除蟎……?這東西不像餐飲要手藝,不像服裝怕壓貨,一箱噴霧就能開張。?


    ?二、成本低到離譜,還不用租店麵?。


    小夥子跟我算賬時,我直接聽懵了:


    ?啟動資金1500元足夠?:在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一箱60瓶除蟎噴霧(單價8元),手持吸蟎儀(二手平台200元淘的)。


    ?擺攤?根本不用!?


    他專挑周末在小區廣場支個桌子,放台顯微鏡(租的,50元\/天),讓客戶自己看看從舊床單上掃下來的蟎蟲。?


    “媽呀!原來我每天和這麽多蟲子睡覺!”? 一個大姐當場買了3瓶噴霧+預約全家清潔。


    ?線上更狠?:拍對比視頻發社交媒體,比如“用噴霧前蟎蟲亂爬,噴完5分鍾全不動了”,評論區直接變成接單現場。


    ?最絕的是“跨界合作”?,他和附近家政公司談分成,介紹一戶清潔抽30%;給寵物店老板免費鋪貨,賣一瓶分對方10塊。?


    “別人覺得low,但我三個月拓了50個分銷點。”? 他說這話時,手機還在不停響訂單提示音。


    ?三、實操手冊。


    ?第一步:選品。


    別貪便宜買雜牌!


    選有?“檢測報告”和“過敏人群適用”標識?的產品,推薦“x森”“x管家”等代工廠白牌貨(搜“除蟎貼牌”)。


    ?搭配“可視化”工具?:備個便攜顯微鏡(成本80元),讓客戶親眼看到蟎蟲屍體,比你說一百句管用。


    ?第二步:選址決定生死?。


    ?早7-9點蹲老舊小區?:老人買菜經過時,用“蟎蟲導致哮喘”痛點吸引他們。


    ?晚7點後去廣場舞地盤?:拉住阿姨們問:“您家孫子睡覺老抓臉吧?可能是蟎蟲過敏!”


    ?陰雨天直接殺到售樓處?:對新裝修客戶說:“甲醛要除,蟎蟲更要防,新房免費檢測!”


    ?第三步:裂變。


    ?私域運營?:每周在群裏發科普:“蟎蟲導致脫發!”“曬被子根本殺不死蟎蟲!(附實驗視頻)”,緊接著推套餐:“3瓶噴霧+1次上門清潔,原價450,團購價299”。


    ?四、小白避雷指南。


    ?千萬別囤貨!?


    除蟎產品更新極快,去年流行的超聲波除蟎儀,今年就被“紫外線+吸塵”一體機淘汰了。


    永遠隻留2周庫存。


    ?避開“膏藥式推銷”?,別追著人喊“除蟎了解一下”,改成痛點提問:“您家孩子是不是總打噴嚏?”“您背上長痘是不是這片區域?(指肩胛骨蟎蟲高發區)”。


    與合作的家政公司簽免責協議,萬一客戶過敏別背鍋;擺攤前花300元辦個“除四害服務許可證”,城管來了也不慌。


    這生意最難受的不是日曬雨淋,而是某些人的白眼。


    有人路過攤位嗤笑:“這玩意能有用?交智商稅吧!”


    那小夥子倒是淡定:“去年笑我的人,今年主動問我能不能加盟。”


    成本低、需求穩、操作無門檻,除蟎生意就像當年的地攤紙巾——?賺不到暴利,但足夠讓普通人月入過萬。?


    最後送大家他常掛嘴邊的話:?“別嫌賽道小,池淺王八少。你放不下的麵子,早被聰明人換成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賺錢技巧一千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老板的笑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老板的笑話並收藏賺錢技巧一千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