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提供的多樣化養殖項目,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徑,相比傳統農作物種植,特色養殖往往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潛力,能夠顯著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為村民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特色養殖為農民提供了超越傳統種植養殖的新增收路徑,還通過創新、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據人民網消息,甘肅省康樂縣淵源雲養殖場,圈舍內的西門塔爾肉牛個個膘肥體壯、毛色光亮。養殖戶馬文明正忙著配料、拌料、添料加草。馬文明是地地道道的八丹鄉麻灣村人,也是該養殖場負責人。


    “這兩年國家的政策很好,今年我們兄弟兩人合夥建了養殖場,存欄150多頭,前幾天賣了20幾頭。這兩天價格上漲了,牛賣得很好,以後養牛的信心更大了。”馬文明說。


    據了解,馬文明優先購買周邊村民種植的飼草,雇用本地村民管理棚圈、攪拌草料,積極帶動身邊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通過家庭農場模式,以小戶示範、大戶帶動,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新途徑,充實了農戶的“錢袋子”。


    目前,康樂縣淵源雲養殖場成立於2024年3月,總投資520萬元,總占地麵積1332平方米,擁有現代標準化牛舍6個,可同時容納220頭肉牛在家庭農場養殖。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特色養殖通常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市場潛力,能夠顯著提高農民的養殖效益。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改善養殖環境、提高養殖技術等措施,特色養殖也可以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傳統觀念中,鱖魚養殖自帶南方屬性,但實際上,鱖魚在北方的養殖也已經獲得了成功。據閃電新聞消息,在山東省慶雲縣,就有一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鱖魚不但養得好,而且市場賣得好。


    在位於慶雲縣慶雲鎮程太監村的盛塘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鱖魚養殖棚內,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程炳權正邊查看鱖魚長勢邊接電話。“現在鱖魚正是南方集中上市的時候,價格是每斤55元,估計到中秋節,每斤能到七八十塊錢,甚至八十多元。”


    鱖魚也叫桂花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有著“淡水魚王”的美譽。為提高村集體收入,程炳權關注到鱖魚養殖這一產業,隨後多次前往廣東、江蘇等地進行考察。程炳權說:“通過到南方調研學習,鱖魚市場前景非常好,北方需求量很大,養鱖魚的比較少。咱們這邊水溫、氣候非常適宜鱖魚養殖。”


    目前,合作社的鱖魚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按照現在出塘價格計算,這批鱖魚產值能達到260餘萬元。有了養殖經驗和訂單,如今程炳權又有了新打算: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改進養殖設備,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特色養殖同樣可以為鄉村旅遊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體驗內容,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鄉村的自然風光,還可以近距離接觸和了解特色養殖動物。作為一種創新性的農業發展模式,特色養殖不僅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還通過其獨特的魅力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據大眾日報消息,今年43歲的郭振立是章丘區垛莊街道上秋林村人,曾經做了十年寵物店的郭振立,因為市場不景氣果斷選擇轉行,2018年,他通過考察學習,決定開始養殖梅花鹿。


    在他的精心嗬護下,2020年,他的梅花鹿繁育從最初的30頭增加到了80頭。到現在,存欄量已經到了300多頭,養殖規模省內最大。在這期間,他還大力發展養殖戶,帶動養殖戶們一同致富。如今,他的養殖戶已經有40多家,遍布全國各地。


    如今他的農場裏,不光有梅花鹿,還養了牛羊雞鵝,種著瓜果可以采摘,可以品嚐鹿肉和燉雞,開辟了山地摩托車遊玩項目。每天來他的農場裏玩的遊客絡繹不絕。他的鹿場已然發展成一個集觀光旅遊、采摘餐飲、休閑遊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農場。


    “我這個人啊,就是閑不住愛折騰!”郭振立笑著說,“200多畝的農場,感覺自己有幹不完的活兒,使不完的勁兒!”他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助力鄉村旅遊發展,和家鄉父老一同走上致富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賺錢技巧一千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老板的笑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老板的笑話並收藏賺錢技巧一千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