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憶登基之後,深知肩上責任重大,每日都勤勉地處理朝政,不敢有絲毫懈怠。永琪和小燕子也時常進宮,在一旁協助他,為他出謀劃策。


    一日,早朝過後,綿憶迴到禦書房,眉頭微皺,似有心事。永琪見狀,問道:“憶兒,今日可是遇到了什麽難題?你不妨與爹爹說說。”


    綿憶歎了口氣,說道:“爹爹,如今雖邊境暫穩,可國內多地卻出現了災荒,糧食收成銳減,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兒臣正愁該如何妥善解決此事呢。”


    小燕子在一旁聽了,著急地說:“哎呀,那可怎麽辦呀?百姓們沒糧食吃可不行啊,憶兒,咱們得趕緊想辦法救濟他們呀。”


    綿憶點點頭,說道:“兒臣已下令開倉放糧,可這也隻是杯水車薪,還得從長計議,想辦法讓各地恢複生產才是。”


    永琪思索片刻後說:“憶兒,依我看,當務之急是先派官員去各地查看災情,統計受災的具體情況,然後組織百姓們進行自救,比如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朝廷再撥些銀子下去,助他們購買種子、農具等。”


    綿憶覺得有理,立刻安排了下去,選派了一批得力又清廉的官員前往受災地區。


    過了些時日,派出去的官員陸續傳迴消息,說是災荒情況比想象中還要嚴重,不僅糧食短缺,還出現了疫病的苗頭,百姓們人心惶惶。


    綿憶心急如焚,趕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一位大臣建議道:“皇上,如今這情況,可招募各地的名醫前往災區,遏製疫病蔓延,同時,向周邊未受災的地區征集糧食,統一調配運往災區,隻是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銀錢,還望皇上定奪。”


    綿憶毫不猶豫地說:“當下百姓的性命最為重要,不管耗費多少銀錢,隻要能解決災情,都值得。即刻下旨,按愛卿所言去辦,朕要讓百姓們知道,朝廷不會棄他們於不顧。”


    永琪和小燕子也沒閑著,他們親自去民間招募醫生,還帶頭捐出了自己的部分積蓄,號召京城的達官貴人一同相助。


    小燕子拉著永琪,在京城的街道上一家家地勸說,遇到一位富商,她懇切地說:“這位老爺,如今災區的百姓們正受苦呢,您行行好,捐些錢財或者糧食吧,這可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事呀。”


    那富商有些猶豫,永琪在一旁說道:“您今日的善舉,朝廷都會銘記,日後若有需要,定當有所迴報,還望您莫要遲疑了。”


    在他們的努力下,總算籌集到了不少物資和銀錢,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


    而在災區,一位年輕的官員,名叫蘇然,他盡心盡力地組織百姓們修建水利工程,可當地的一些地主卻不願意配合,覺得這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蘇然找到那些地主,義正言辭地說:“各位,如今災荒當頭,若不修水利,來年依舊沒有收成,大家都沒好日子過,還望你們能以大局為重啊。”


    地主們卻不以為然,其中一個傲慢地說:“哼,我們可不管那些,這地是我們的,憑什麽聽你的,讓我們出錢出力啊。”


    蘇然無奈,隻能上報情況,綿憶得知後,下令嚴懲那些阻礙救災的地主,將他們的部分田地暫時收歸官府,用以安置受災的百姓,這才讓救災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災區的疫病得到了控製,糧食也開始重新播種,百姓們對朝廷感恩戴德,紛紛稱讚綿憶是個好皇帝。


    綿憶聽聞後,對永琪和小燕子說:“爹爹、娘親,看到百姓們能漸漸好起來,兒臣這心裏才踏實些,不過這也讓兒臣明白,這治理國家,真是一刻都不能放鬆啊。”


    永琪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憶兒,你做得很好,能心係百姓,又果斷行事,這便是一個好皇帝該有的樣子。”


    可就在國內災情剛有好轉之時,邊疆又傳來了消息,說是有幾個部落聯合起來,想要趁著大清忙於救災,無暇顧及邊疆,侵擾邊境,搶奪財物。


    綿憶大怒,說道:“這些人實在是太過分了,朕剛讓百姓過上幾天安穩日子,他們就來搗亂,絕不能輕饒。”


    永琪建議道:“憶兒,這次咱們不妨先派使者去和他們交涉,警告他們若敢進犯,定讓他們付出慘重的代價,同時,暗中調兵遣將,做好作戰的準備,若是他們不聽勸,咱們也好迅速應對。”


    綿憶采納了永琪的建議,派了一位能說會道的使者前往邊疆部落。那使者見到部落首領後,說道:“各位首領,我大清向來與你們友好相處,如今雖國內有些災情,但也不是你們能隨意侵犯的,若是你們此刻收手,我大清可既往不咎,若執迷不悟,我大清的鐵騎定不會放過你們。”


    可那些部落首領卻小瞧了大清,根本不聽勸告,還扣押了使者,公然進犯邊境。


    綿憶得知後,立刻下旨,讓永琪帶兵出征,永琪領命,披上戰甲,準備出發。


    小燕子雖然擔心,卻還是鼓勵道:“永琪,你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再次打勝仗迴來的,你可要小心啊,我和憶兒等你凱旋。”


    永琪看著她和綿憶,目光堅定地說:“你們放心,我定不會讓那些外敵得逞,守護好咱們大清的疆土。”


    永琪帶兵到了邊疆後,先是觀察了敵軍的情況,然後製定了作戰計劃,他對手下的將領們說:“敵軍雖人多勢眾,但他們聯合起來,彼此之間配合未必默契,咱們可先佯裝敗退,引他們深入,再從兩側包抄,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將領們聽了,紛紛點頭稱是。


    戰場上,清軍按照計劃行事,果然把敵軍打得節節敗退,可敵軍也不甘心失敗,重新調整戰術,展開了猛烈的反撲。


    永琪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劍,大喊道:“將士們,為了大清,為了身後的百姓,殺啊!”


    清軍士氣大振,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經過數場激戰,終於擊退了敵軍,解救了被扣押的使者,還讓那些部落再也不敢輕易進犯邊境。


    永琪凱旋迴朝後,綿憶親自到城門口迎接,激動地說:“爹爹,您辛苦了,此次得勝歸來,全靠您的英明指揮啊,朕要好好嘉獎您和將士們。”


    永琪笑著說:“憶兒,這是將士們共同奮戰的結果,隻要邊境安穩,百姓能免受戰亂之苦,便是最好的嘉獎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綿憶在治理國家上越發得心應手,他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比如改革科舉製度,選拔出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鼓勵商業發展,讓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朝堂上,一位大臣對綿憶的改革提出了質疑:“皇上,這科舉製度向來如此,您這般改革,萬一選出些品行不端之人,可如何是好呀?”


    綿憶耐心地解釋道:“愛卿,舊的科舉製度雖有可取之處,但弊端也不少,如今朕改革,便是要讓那些真正有學識、有能力、又心懷天下的人能進入朝堂,為大清效力,至於品行的考核,後續也會有相應的製度跟上,愛卿不必擔憂。”


    在綿憶的堅持下,改革順利進行著,大清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可就在這時,宮裏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綿憶的一位妃子,蘭貴人,她心思深沉,嫉妒綿憶對皇後的寵愛,便暗中謀劃,想要陷害皇後。


    她買通了皇後身邊的一個宮女,讓宮女偷偷在皇後的飲食裏放了一些會讓人容顏受損的藥物,皇後服用後,臉上漸漸長出了紅斑,太醫們都查不出緣由。


    皇後整日以淚洗麵,對綿憶說:“皇上,臣妾也不知為何會這樣,如今這副模樣,怕是再也不能伺候皇上了呀。”


    綿憶心疼地安慰道:“皇後莫要傷心,朕定會讓太醫們查明原因,治好你的病的。”


    而蘭貴人卻在一旁假裝好意地說:“皇後姐姐,您這病來得蹊蹺,會不會是有人嫉妒您,暗中下了毒手呀?”


    皇後聽了,心中起疑,便讓身邊的人暗中調查。


    那宮女做賊心虛,在被調查時,慌亂之中露出了馬腳,被抓了個正著,在嚴刑拷打之下,供出了蘭貴人。


    綿憶得知後,龍顏大怒,嗬斥道:“蘭貴人,朕向來待你不薄,你怎能如此狠毒,竟敢謀害皇後,實在是罪不可恕!”


    蘭貴人嚇得跪地求饒:“皇上,臣妾知錯了,臣妾隻是一時糊塗,求您饒了臣妾這一迴吧。”


    綿憶卻不為所動,下令將蘭貴人打入冷宮,永不赦免,還嚴懲了與她相關的人,經過這件事,後宮也恢複了平靜。


    皇後的病在太醫們的精心醫治下,慢慢好了起來,她感激地對綿憶說:“皇上,此次多虧了您為臣妾主持公道,臣妾定當更加用心地管理後宮,不讓皇上再為後宮之事煩心了。”


    綿憶握著她的手說:“皇後,你受苦了,往後這後宮還得靠你好好打理,讓朕能安心處理朝政才是。”


    在這之後,綿憶依舊專心治理國家,永琪和小燕子看著大清在綿憶的治理下越來越好,心中滿是欣慰。


    又過了幾年,永琪的身體漸漸不如從前,生了一場重病。小燕子日夜守在床邊,焦急地說:“永琪,你可一定要好起來呀,咱們還要一起看著憶兒把大清變得更強大呢。”


    永琪虛弱地笑笑:“小燕子,別擔心,我這一輩子,有你在身邊,已經很滿足了,我相信憶兒會把大清治理得越來越好的。”


    綿憶聽聞永琪生病,也趕忙放下朝政,來到永琪床前,眼中含淚地說:“爹爹,您一定要快點康複啊,兒臣還需要您的教導呢。”


    永琪摸摸他的頭說:“憶兒,你如今已經是個很出色的皇帝了,爹爹很放心,以後隻要繼續為百姓謀福祉就好。”


    可惜,永琪的病情終究沒能好轉,最終還是離世了。


    小燕子悲痛欲絕,整個人仿佛沒了魂一般,綿憶一邊安慰著小燕子,一邊忍著悲痛處理永琪的後事,他下令全國哀悼三日,以紀念永琪為大清做出的貢獻。


    在永琪去世後,小燕子雖然傷心,但看著綿憶如此辛苦地撐起整個國家,她也漸漸振作起來,時常進宮陪伴綿憶,給他講一些過去的故事,提醒他不忘初心。


    有一迴,小燕子對綿憶說:“憶兒,你爹爹生前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大清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你可不能忘了呀,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綿憶點頭道:“娘親,您放心吧,兒臣一刻都不敢忘,兒臣一定會讓爹爹在天之靈看到,大清在兒臣的手中,會越來越好的。”


    時光繼續流轉,綿憶在位期間,大清國力越發強盛,百姓富足,邊境安穩,他也成為了百姓口中的一代明君,而永琪和小燕子的故事,也在民間被傳為佳話,被人們傳頌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讓人們知道愛與責任、勇氣與堅持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珠格格之緣定此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菩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菩提並收藏還珠格格之緣定此生最新章節